2019甬 DX-08 宁波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pdf

2019甬 DX-08 宁波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5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4614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2019甬 DX-08 宁波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pdf简介:

"2019甬 DX-08 宁波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pdf"是一份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它可能是在2019年发布的,针对宁波市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提出了详细的规范和原则。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模式,旨在通过优化城市水循环,提高城市的水资源管理能力,增强城市的生态韧性,以应对气候变化和城市内涝等问题。

这份导则可能包括的内容有:海绵城市的概念和目标、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具体的规划设计方法和技术路线、海绵设施的类型与布局、建设与维护管理要求、以及与城市规划、生态、经济等多方面的融合策略等。它是宁波市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为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的重要技术参考文件。

2019甬 DX-08 宁波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pdf部分内容预览:

11建筑与小区的径流总量控制无法满足要求,或项目有雨水回用 要求时,应按照《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设置雨 水回用系统。

1根据建筑与小区用地性质、容积率、绿地率等指标,对区域下 垫面进行解析; 2依据相关规划或规定,明确本地块海绵城市控制目标与指标要 求; 3结合场地竖向设计及雨水管网布置情况,划分排水分区: 4结合下垫面解析和控制指标,根据海绵设施的服务范围选用适 宜的海绵设施,并确定其建设规模和空间布局; 5根据海绵设施的内容和规模,复核海绵指标,并根据复核结果 优化调整海绵工程内容。

1建筑与小区内海绵工程措施应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功能性、景 观性、安全性。应采取保障公共安全的保护措施。 建筑与小区的海绵系统建设应采取入渗、滞蓄系统;收集回用系 统;调节系统之一或其组合,可采用的海绵设施主要有: 渗:包括渗井、渗透管、透水路面等; 滞:生物滞留设施、下沉式绿地、绿色屋顶等; 蓄:雨水罐、景观水体、雨水储存模块、雨水调蓄池等; 净:雨水花园、一体式净化设备、初期雨水弃流设施等: 用:浇灌回用、道路浇洒、景观水体补给等; 排:植草沟、管渠等。 2建筑与小区海绵工程措施组合应符合以下关系: 1)降落在屋面(普通屋面和绿色屋面)的雨水经过初期弃流 可进入高位花坛和雨水罐,并溢流进入下沉式绿地,雨水罐中雨水宜 作为小区绿化用水。 2)降落在道路、广场等其他硬化地面的雨水,应利用透水路面, 下沉式绿地、渗透管、雨水花园等设施对径流进行净化、消纳,溢流 雨水可就近排入雨水管道。在雨水口可设置截污挂篮、旋流沉砂等设 施截留污染物。 3)经处理后的雨水一部分可下渗或排入雨水管,进行间接利用 另一部分可进入景观水体进行调蓄、储存,经过滤消毒后集中配水,

用于绿化灌溉、景观水体补水和道路浇酒等。 3建筑与小区宜优先采用雨水入渗、滞蓄系统,地下建筑顶面的 透水路面及绿地宜增设渗透设施;具有大型屋面的建筑宜设雨水收集 回用系统,收集屋面雨水,回用于绿地浇灌、场地清洗等。 4绿色屋顶适用于结构安全、符合防水条件的平屋顶和坡度不大 于15度的坡面顶建筑,优先布置在多层建筑及面积较大的建筑裙楼。 改造建筑与小区可根据建筑条件考虑采用绿色屋顶。 根据气候特点、屋面形式、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植物种类。不宜 选择根系穿刺性强的植物种类,不宜选择速生养木和灌木植物。屋顶 绿化内的乔未应根据建筑荷载适当选用,应栽植于建筑柱体处,壤 深度不够可选用箱栽乔木。 绿色屋顶宜设置雨水收集系统,水管、电缆线等设施应铺设于防 水层上,屋面周边应有安全防护设施,灌溉宜采用滴灌、喷灌和渗灌 设施。 5屋面雨水宜采取雨落管断接或设置集水井等方式将屋面雨水断 接并引入周边绿地内小型、分散的海绵设施,或通过植草沟、雨水管 渠将雨水引入场地内的集中调蓄设施。 6屋面及硬化地面雨水回用系统均应设置弃流设施。初期径流弃 流量应按照下垫面实测收集雨水的SS、COD等污染物浓度确定,当无 资料时,屋面弃流径流厚度可采用2~3mm,地面弃流可采用3~5mm 市政路面取4~8mm。雨水可回用于建筑与小区生活杂用水、绿地浇酒 道路冲洗和景观水体补给等。 7建筑与小区内无大容量汽车通过的路面、停车场、步行及自行 车道、休闲广场、室外庭院宜采用透水路面。 8建筑与小区道路两侧及厂场宜采用植草沟等地表排水形式输 送、消纳、滞留雨水径流,减少小区内雨水管道的使用。若必须设置 雨水管道,设施规模原则上应该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 中相应标准进行设计。 9建筑与小区雨水口宜设在汇水面的最低处,顶面标高宜低于排 水面10mm~20mm,并应高于周边绿地种植面40~50mm;雨水口宜设 截污挂篮、环保雨水口等措施。 10区块内雨水排出口末端应设置物理截污设施,截污设施可采用 截污格栅等。条件允许时,雨水排出口宜采取雨水塘、雨水湿地、生 物浮岛等生态存储净化设施

1建筑与小区的海绵设施建设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不应 对人身安全、建筑安全、地质安全、地下水水质、环境卫生等造成不 利影响。 2雨水入渗系统不得对建筑基础、道路路基等的安全性构成影响。 下列场所不得采用雨水入渗系统:

1)人渗可能导致陡坡珊塌、滑坡灾害的危险场所; 2)对居住环境以及自然环境构成危害的场所; 3)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和高含盐等特殊土壤地质场所。 3有雨水入渗系统的区域,应适当加强建筑墙体、地下室顶板等 的防渗措施。 4建筑与小区内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附近应有相应的警示标 识。 5建筑与小区的景观水体、调蓄池等水体深度应满足有关规范要 求,一般不应大于0.5m,当水体深度大于0.5m时必须设置防护措施。 6海绵设施所选植被的根系不得对防水层、基础构造层的安全稳 定性构成不利影响。 7地面易累积污染物的化工厂、制药厂、金属治炼加工厂、医院 油气库等特殊污染源地区,应采取以滞蓄、净化为主的设施,防止雨 水污染地下水。 8收集雨水及其回用水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管道相连接。雨水回用 系统应采取防止误饮用措施。雨水供水管外壁应按设计规定涂色或标 识。当设有取水口时,应设锁具或专门开启工具,并有明显的“雨水” 标识。

1城市道路海绵性设计内容包括道路高程设计、绿化带设计、道 路横断面设计、海绵设施与常规排水系统衔接设计。 2城市道路应在满足道路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达到相关规划提出的 每绵城市控制目标与指标要求。为保障城市交通安全,在海绵设施的 建设路段,城市雨水管渠和泵站的设计重现期、径流系数等设计参数 应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中的相关标准执行。 3城市道路海绵设施的选择应以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 为原则,在满足城市道路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达到相关规划提出的海 绵城市控制目标与指标要求。 4城市道路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截污等预处 理后引入道路红线内、外绿地内,并通过设置在绿地内的雨水渗透、 诸存、调节等为主要功能的海绵设施进行处理

5当城市道路(车行道)径流雨水排入道路红线内、外绿地时, 在海绵设施前端,应设置沉淀池(井)、弃流井(管)等设施DBJT 45∕T 009-2020 公路运营管理企事业单位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对进 入绿地内的初期雨水进行预处理或弃流,以减缓初期雨水对绿地环境 及海绵设施的影响。 6在满足同等道路功能的前提下,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充分考虑海 绵设施建设需求,优先选用含绿化带的横断面形式。道路横断面设计 应优化道路横坡坡向、坡度,充分考虑路面与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 的竖向关系,便于雨水径流汇入。 7道路海绵设施应通过溢流排放系统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相衔 接,保证上下游排水系统的顺畅。规划为超标雨水径流行泄通道的城 市道路,其断面及竖向设计应满足相应的设计要求,并与区域整体内 劳防治系统相衔接。 8易积水路段可利用道路周边洼地与公共用地的地下空间建设调 蓄设施,雨水调蓄设施应与市政工程管线设计相协调。 9城市道路穿越水源保护区或其他对水质要求较高的水域时,宜 结合道路竖向及断面形式,布置初期雨水弃流设施或对雨水径流污染 具有较强净化功能的海绵设施。 10现状道路改造时,应对人行道、绿化带进行海绵性改造。条件 允许时,宜对现状道路横断面进行优化设计

2城市道路海绵性设计应遵循以

1工程场地现状及项目设计条件分析: 2确定项目海绵城市控制目标与指标要求; 3结合道路竖向设计及雨水管网布置情况,划分排水分区; 4结合下垫面解析和控制指标,根据海绵设施的服务范围选用适 宜的海绵设施,并确定其建设规模和空间布局: 5根据海绵设施的内容和规模,复核海绵指标,并根据复核结果 优化调整海绵工程内容。 6城市道路标准横断面竖向设计,绿地内竖向设计; 7项目方案比选、技术经济分析

1城市道路海绵设施的选用,应根据项目总体布置、水文地质等 特点进行,可参照选用如下: 1)渗透设施:下沉式绿地;简易型、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透 水路面;渗井等。

2)1 储存设施:雨水湿地;湿塘等。 3) 调节设施:调节塘;调节池等。 4)车 转输设施:植草沟(干式、湿式、转输型)等。 5)截污净化设施: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池、井) 等。 2新建、改扩建城市道路,人行道可采用透水铺装路面,透水路 面设计应满足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3当城市道路车行道部分采用透水路面结构时,其砾石排水层应 设渗排(管)设施,并接人排水系统 4道路红线内的机非分隔带宜建设为下沉式绿地、植草沟和生物 滞留设施;道路周边绿地宜建设植草沟、生物滞留设施、雨水塘和人 工湿地。 5道路范围内机非分隔带应适当做成下沉式。坡度较天的路段, 应采用梯由式绿化带。面积、宽度较大的绿化带、交通岛、渠化岛等 区域可依据实际情况采用雨水湿地、雨水花园、湿塘、调节塘、调节 池等设施。 6城市道路绿化带内海绵设施(如下沉式绿地、雨水湿地、雨水 花园、湿塘、植草沟),应采取必要的侧向防渗措施,防止雨水径流 下渗对道路路面及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造成破坏。对于底部不适宜下 渗的路段,还应采取底部防渗措施。 7采用渗管(渠)时应采用透水土工布外包处理,防止管渠堵塞, 8大型立交绿地内宜采用下沉式绿地、雨水湿地、雨水花园、湿 塘、调节塘、植草沟等设施。立交路段内的雨水应优先引导排至绿地 内。 9城市高架路下应根据建设条件和水质监测情况设置雨水弃流, 调蓄、利用设施,如雨水桶、滞蓄池等。 10下穿立交区的排水形式应采用泵站排水与调蓄相结合的方式: 雨水调蓄设施宜结合雨水泵站的前池进行建设。 11海绵设施内植物宜根据绿地竖尚布置、水分条件、径流雨水水 质等进行选择,宜选择耐淹、耐污、耐旱等能力较强的本土植物 12设计道路宜采用孔口路牙、格栅路牙或其他形式,确保道路雨 水径流能够顺利流人道路红线内绿化带,人行道雨水通过表面径流 透水路面排至下沉式绿地、渗管(渠)等。 路缘石开口的设计要点如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