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12N1:供暖工程

【冀】12N1:供暖工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7.5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44926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冀】12N1:供暖工程简介:

"冀"指的是河北省,12N1供暖工程,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名称,或者是指河北省内冬季供暖设施的改进或者新建项目。在中国,供暖工程通常是指为居民和商业建筑提供冬季取暖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热源设施(如热电厂、锅炉房、地热能等)、热网系统(管道和热力交换站)以及用户端的供暖设备(如暖气片、空调等)。

这类工程可能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热源建设:可能是清洁能源的利用,如天然气、燃煤、生物质能或电能驱动的热泵,以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能源效率。

2. 热网系统:建设或改造城市热力输送网络,确保热能从热源输送到用户家中。

3. 用户端设施:安装高效、环保的供暖设备,如清洁能源供暖系统或智能温控系统,提高用户的生活舒适度。

4. 环保与节能减排:考虑到可持续发展,供暖工程可能还会包含节能减排技术,如余热回收、低碳排放技术等。

5. 城市规划与配套:工程可能涉及到城市供热规划,确保供暖覆盖范围广泛且均衡,同时考虑到城市美观和公共空间的供暖需求。

6. 维护与管理:建设完善的运维体系,保障供暖设施的正常运行,满足冬季供暖需求。

具体到12N1供暖工程,可能需要进一步了解详细的项目内容、目标和进度等信息。

【冀】12N1:供暖工程部分内容预览:

主编单位: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批准部门: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实行日期:2013年12月26日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6号) 定州市星光印务有限公司印刷 ? 开本:797mm×1092mm1/16印张:99字数:2136T字 2013年11月第1版 2015年3月第二次印制 印数:3000册 定价:3300元(1~60册) 暖通专业(19册) 定价:650.00元 统·1号:155160·397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冀建质[2013]79号

通信建设工程概、预算的编制与管理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3年10月30日

附件:《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目录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3年10月30日

《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目录

《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目录(续)

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供暖工程通用施工说明

热力入口装置设计安装说明1.室外热网与用户系统连接的节点称为热力入口,安装热力入口装置的目的是C.当采用自力式压差控制阅时,应极据所需控制压差选择与管路同尺寸的阅核为了对用户系统进行调节、检测和计量。热力入口分为热水和蒸汽系统两种,门,同时应确保其流量不小于设计最大值。2.散热器供暖系统的供回水、供汽和凝结水管遗,应在热力入口处与下列系统4.蒸汽系统入口装置:分开设置:4.1当外网供汽压力商于室内供暖系统工作压力时,应在系统入口供汽总管上8.通风与空调系统;b.热风供暖与热空气幕系统;设减压装置对C.生活热水供应系统;d.生产供热系统;4.2当减压前后压差为0.1~0.2MP8,且供汽压力低于供设备所允许的承压校e.地面辐射供暖系统;f.其他需要单独热计量的系统。时,可事联两只截止阔进行减压。但在减压后的管道上必须装设安全阅和压3.热水系统入口装置:力表,3.1用户供暖系统与室外热水管网连接的方式按下列原则确定:4.3当外网供汽压力与室内供暖系统工作压力之差大于减压阅本身的允许压差3.1.1当用户供暖系统设计供水温度等于热网设计供水温度,且热网水力工况时,应进行二次减压(活塞式减压民的允许压差为0.50MPs),计能保证用户内部系统不汽化和不趣过用户散热器的允许压力时,可采用直接5.当需要从热力入口分接出两个以上环路,或虽是两个环路,但平衡有困难时设连接.在入口处应设分汽红或分集水器,分汽缸直径可按断面流速8~12m/s选择:3.1.2当在下列情况之一时,用户供暖系绕与热网应采用间接连接:分集水器直径可按断面流速等于0.1m/s计算。8.建筑物供暖高度高于热水管网供水压力线或静水压力线时:6.为使于安装和检修,热力入口装贺应尽意明装,可安装在楼帮同、库房或b.供暖系统承压能力低于热水管网回水压力助房间内,如明装困难时,可安装在入口地沟内,但地沟盖板应能活动,地C.热水管网供回水压差低于用户供暖系统阻力,且不宜采用加压泵时;沟内检修宽度不应小于0.6m,当热力入口装置材料较多时,应设专用检查井,割d.采用直接连接会影响管网运行工况的商层建筑;7.带热计量表的热水供暖入口装置,应设置在专用表计小室中,有地下室的建e.对供暖参数有特殊要求的用户,筑,宜设置在培下室的专用空间内,净高不应低于2,前操作面净距不应小3.2供、回水管上均设关断阀门、温度计和压力表;在供、回水阅门前设旁通于0.8m;无地下室的建筑,宜于楼梯间下部设置小室,净高不应低于1.4m,管;在供水管上设除污器或过滤器:在与热网连接的回水管上设热量表,前操作面净距不应小于1.0m,3.3当室外管网水力平衡计算各并联环路之间压力报失大于15%时,应在热力站8.热力入口处的阀门除特别注明外,通常按以下原则选用:和建筑物热力入口处设置静态水力平衡阀,8.1热水供暖系统:3.4建筑物的每个热力入口,应极据室外管网水力平衡要求和建筑物内供暖系统管径>DN100采用全焊接球阀或蝶阅:管径

高层建筑直连供暖机组及技术说明

分户热计量设计与施工说明

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设计及安装说明

3.8水压试验 3.8.1浇筑混凝土填充层之前和混凝土填充层养护期满之后, 分别进行系统水压试验,填充前水压试验以每组分水器、集水器为 单位,逐回路进行, 3.8.2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且不应小于0.6MPa。在试 验压力下,稳压1h,压力降不应大于0.05MPa,且不渗不漏。 3.8.3供暖系统安装完毕后,在供暖主管道保温之前再进行整 体水压试验,试验方法参照第3页6.3、6.5条。 3.8.4在有冻结可能的情况下试压时,应采取防冻措施,试压 完成后应及时将管内的水吹净、吹干。 3.9调试与试运行 3.9.1辐射供暖系统未经调试产禁运行使用 3.9.2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调试与试运行,应在施工完毕且混 凝土填充层养护期满后,正式供暖运行前进行, 3.9.3初始供暖时,热水缓慢升温,供水温度控制在比当时环境温 度高10℃左右,且不高于32C,并连续运行48h;以后每隔24h水温升 高3C,直到达到设计供水温度,并保持该温度运行不小于24h;在此温度 下对每组分、集水器连接的加热管逐路进行调节,直至到达到设计要求。

平整,无任何凹凸不平及砂右彝块、钢筋头等。土建要做水泥砂浆我 平层,将地面清扫干净。筋头、电线管等管线,只允许垂直穿过地板 保温层。保温层用胶带贴牢接缝,塑料管由远到近逐环铺。 3.3加热管固定点的间距,直管段宜为500~700m,弯曲管段宜 大于200~300mm, 3.4加热管始末增的适当距离内或其它密集处,当管间距<100mm 时,采取设置柔性套管等保护措施, 3.5辐射供暖地板面积超过30m或长边超过6m时,按<6m间距设置 宽度>8mm的伸缩缝。伸缩线宜采用高发泡聚乙烤泡沫型料或内满填弹性膜 账膏。加热管不宜穿越伸缩缝,如必须穿越时,应在加热管外部加装长度 不小于200mm的柔性塑料套管。 3.6埋设于填充层内的加热管及输配管不应有接头。 3.7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应具有室温控制功能,室温控制 器宜设在被控温的房间或区域内自动控制阀宜采用电热式控制阅或 自力式温控阀和电动阅。自动控制阀设置可采用分环路控制和总体控 制两种方式,并符合下列规定: 3.7.1采用分环路控制时,应在分水器或集水器处的各分支管上分是 设置自动控制阅,控制房间或区域保持各自的设定温度值。 3.7.2采用总体控制时,应在分水器或集水器总管上设置自动控 制离,控整个用户或区域的室内空气温度,

注:集铁敢热器落地安装时,应由中片和足片组对,每组微热器最少便用两个足片做过片。 当散热器组片数趣过14片时,应用3个足片,增用足片处于散热器中间位置,热器挂 装时,组对全部采用中片,

散热器明装立面(用于直角型恒温蔬水器

暖风机系统设计及安装使用说明

顶部安装工业厂房热空气幕热工性能及技术性能参数表

注:红肉装于水管路《滤波器和并联电容器在受谐波影响的工业交流电网中的应用 GB/T 26870-2011》,蓝肉装于回水管路,单独使用时为静态平衡离,联合使用才构成压差调节阅

与塑料类管材连接方式

注:1,三通型恒温网旁通管侧内置动态水力平衡,解决微热器与劳通管 阻力平衡间题

1.穿管处混凝土增厚不应小于200mm,否则应使增壁一边加厚或两边加厚,加厚部分的直径不小于D4+200mm, 2.钢管和挡板焊接后经镀锌处理后,再与套管安装,全部施工安装后再进行挡板和固定法兰焊接

管沟内管道设计及安装说明

小组成员:梁军*增文李熙宽项连斌*汉义张申李洪支家强 刘凤武杨庆林孙冬梅万建桥钟玉洁龙斌粟东青方斌 员会成员:陈立民胡翌申宝瑛丛军赵明发曲卫泉张火荣李绍玲 贾小峰刘强莘亮李宝瑜杜春礼*春堂郑志宏冯高磊 于富荣刘鹰岚鲁性旭*殿池郭彦刘波南温良刘海波 沈敬刘洪海牛庆照何建华常裕中张海燕薛崇谦刘建华 刘志伟陶世忠*曙光韩志刚赵明发卫海凤胡振杰吴建义 徐公印周国民**李向东高明亮*华强万宁唐汝宁 冀东光*方琳孙绍国朱藕新郭广伟聂玉安刘忠刘元重 张业政海青陈志萍吴恩远*东林*晓红姚广增 工作人员:顾彬于继红季昱星陈杰李臻梁祖彦

【四层】2700平米左右中学教学楼设计全套资料建筑图结构图计算书防伪提示:该图集页采用防伪水印纸印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