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467-2019 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性能试验(代替DL/T 467-2004)简介:
DL/T 467-2019《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性能试验》标准,是中国电力工业标准化委员会发布的一项关于电站磨煤机及其制粉系统的性能试验规定。它替代了之前的标准DL/T 467-2004,旨在规范和指导电站锅炉的磨煤机和制粉系统的性能测试,确保设备的性能稳定,满足发电厂的运行需求。
该标准详细规定了磨煤机的启动、运行、停止以及制粉系统的性能参数测试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磨煤机的出力、效率、制粉的细度、均匀性、热效率、电耗等关键指标的测定。此外,标准还对试验环境、数据采集、分析和报告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通过执行DL/T 467-2019标准,电力企业可以客观、准确地评估其磨煤机和制粉系统的性能,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提高发电效率,同时也有利于设备的维护和故障诊断。
DL/T 467-2019 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性能试验(代替DL/T 467-2004)部分内容预览:
风机电耗和通风量的关系为: EFan α Ql.25 通风量和磨煤机、风机电耗以及磨煤机 风机电耗之和的关系如图11所示
1.7.9直吹式制粉系统风量特性试验
通风量和磨煤机、风机电
.9.3磨煤机的最小通风量,应能保证磨煤机正常稳定运行,且磨煤机出口送粉管道最低风速能满 粉输送的要求。
DL/T 1381-2014标准下载1.7.10磨煤机出力特性试验
6.5.10.1对于钢球磨煤机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在最佳钢球装载量下,选择合适的粗粉分离器挡板 开度或叶轮转速,保持磨煤机出口温度和磨煤机通风量不变(为最佳通风量),在不同出力下(直至 磨煤机的最大出力),测定磨煤机和制粉系统的运行性能参数, 6.5.10.2中速磨煤机出力特性试验,风煤比按给定值变化,对于变加载力的磨煤机加载力按照给定 的加载力曲线变化,在不同磨煤机出力(从最小出力到最大出力)下测定磨煤机和制粉系统的运行性 能参数。 6.5.10.3中速磨煤机的最大出力应满足磨煤机差压、磨煤机电流、磨煤机出口温度、石子煤量和磨 媒机振动的要求,即在磨煤机差压、电流不超过设计最大值、磨煤机出口温度不低于设计的最低温度、 石子煤量不大于额定出力的0.05%或石子煤发热量不大于6.27MJ/kg、磨煤机底板振动不超过设计限 值时,磨煤机所能达到的出力为磨煤机最大出力。 5.5.10.4申速磨煤机的最小出力试验,应通过计算得到保证送粉管道中煤粉不沉积的最小通风量(风 量最低的送粉管道速度宜不小于18m/s),在该通风量下,逐步降低磨煤机出力,并检测磨煤机的振动 值,振动达到允许的最大振动值,同时磨煤机出口温度不超过设计的最高温度、石子煤量不大于额定 出力的0.05%或石子煤发热量不大于6.27MJ/kg,认为该出力是磨煤机的最小运行出力。 5.5.10.5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出力特性试验,在设计的钢球装载量和钢球配比下,在不同的磨煤机 通风量下,保持磨煤机煤位不变,磨煤机出力随通风量变化,测定磨煤机和制粉系统的运行性能参数。 磨煤机两端的参数应分别测量、记录。 6.5.10.6风扇磨煤机出力特性试验,在磨煤机不同出力下(直至最大出力)测定煤粉细度,出口通 风量,磨煤机人口、出口的温度、压力,分离器出口压力,磨煤机功率等运行参数。磨煤机最天出力 下提升压头和设计工况的比较,按6.5.4.2执行。 6.5.10.7在最大出力工况下,磨煤机阻力应稳定,磨煤机出口温度、煤粉细度能够满足要求
1.7.11细粉分离器效率试验
保持磨煤机出力、系统通风量不变的条件下,在排粉机入口管道上进行等速取样,根据取得的粉 样量,计算得到细粉分离器效率。其计算式如下:
Tove = 1. Bovea Bcre.!
Bcye,2—细粉分离器出口的煤粉量,用煤粉等速取样器在细粉分离器出口的煤粉管道上抽取而 得,按式(77)计算,t/h; Bcye.1细粉分离器入口的煤粉量,t/h; BM一磨煤机出力,t/h; 4M一原煤蒸发水分,kg/kg; 《一一考虑再循环的粉量使进入细粉分离器的粉量增加倍数,与再循环风量占系统通风量的比例 及细粉分离器效率有关,k=0~0.05,当再循环全关时,k=0; M收到基水分,%:
1.7.12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制粉系统给粉机特
DL/T4672019
.12.1在求取给粉机转速和给粉机的给粉量的关系时,对于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制粉系统给粉 以根据热平衡的方法按下式计算:
1.7.13中速磨煤机加载压力试验
6.5.13.1保持磨煤机出力和通风量 义卡 下测量煤粉细度、磨煤机出力、通风量、磨煤机和一次风机功率,以及磨煤机出入口压力、温度、石 子煤量等运行参数,以求得满足磨煤出力所需的较适合的加载压力。不同加载压力下磨煤电耗的比较 条件是煤粉细度相同,煤粉细度不同时应换算至同一煤粉细度下进行比较 6.5.13.2对于设有反加载力系统的磨煤机,反加载力按照设计的反加载力曲线设定,在设计加载力 附近变化加载力进行试验。
力下合适的加载力,绘制加载力特性曲线。
1.7.14中速磨煤机磨辊与磨盘的间隙调整试验
对于磨辊和磨盘之间有间隙的中速磨煤机,改变磨辊与磨盘的间隙设定值,测量煤粉细度、磨 出力、通风量、磨煤机和一次风机功率,以及磨煤机出入口压力、温度、石子煤量等运行参数, 不同间隙下磨煤机的运行性能,确定合适的间隙值
1.7.15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单侧运行特性试验
停止一侧给煤机的给煤量,保持通风量在满负荷下运行,将另一侧给煤量加大以保持煤位,分 定两端煤粉细度,两端或总的通风量,出力,磨煤机入口温度、压力,两端出口的温度、压力, 粗粉分离器出口温度、压力,磨煤机和一次风机的功率等运行参数。
1.7.16热态一次风量分配校核及调整试验
煤量,保持通风量在满负荷下运行,将另一侧绍 或总的通风量,出力,磨煤机入口温度、压力, 压力,磨煤机和一次风机的功率等运行参数。
在制粉系统投入正常运行时,在最常用出力下,通风量采用设计值(或优化后的风量值),粗粉 器挡板开度或叶轮转速按照煤粉细度为设计值(或优化值)进行设置,测量磨煤机出口各送粉管道 示风速,并计算风量分配偏差,当风量偏差大于5%时,对管道上的可调缩孔或风门进行调节, 风量偏差小于土5%。
1.7.17煤粉分配性能试验及分配调整试验
.17.1在不同的粗粉分离器挡板开度或叶轮转速和不同的风量下测定各送粉管道的风速、粉量 由此计算各送粉管道煤粉的浓度和风速、粉量、煤粉浓度的分配性能。 5.17.2风速、粉量、煤粉浓度的分配性能计算如下:
Aのmax (), max x100 0 AβBmax O Amax
△可max、△βmax、△max一一风速、粉量、煤粉浓度的相对偏差,%; の、β、一风速、粉量、煤粉浓度各管平均值,m/s,kg/s,kg/kg。 .5.17.3对于具有粉量调节手段的制粉系统,如装有可调分配器的直吹式制粉系统、装有调节挡板 约风扇磨煤机制粉系统等,应对各台磨煤机出口煤粉管道分别进行煤粉分配的调整。保持磨煤机出力 为最常用出力不变,在煤粉管道上分别测量风量和煤粉量,根据测量结果进行风量和煤粉量的调整 周整后再次测量风量和煤粉量, 要求或偏差最小的状态
1.7.18制粉系统漏风试验
5.5.18.1对于申间储仓式制粉系统,在排粉机人口管测量系统通风量,在磨煤机人口管道测量磨煤机 (口风量,在再循环管测量再循环风量,根据8.2.8节所述的质量平衡法计算得到制粉系统漏风率。 .5.18.2对于风扇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如果要测量漏风率,则要分别测量磨煤机入口干燥剂量、 密封风量及磨煤机出口风量,根据8.2.8节所述的质量平衡法计算得到制粉系统漏风率。 .5.18.3对于用炉烟干燥的制粉系统,也可测量系统入口氧量、系统出口氧量、密封风量、磨煤机出 1或入口风量,根据8.2.8节所述的氧量平衡原理计算得到制粉系统漏风率。
DBJ/T15-162-2019标准下载1.8试验前应达成的协议
磨煤机和制粉系统性能试验,各方应就下列内容进行协商,并达成一致后,方可进行试验。 a) 确定试验对象,选择进行试验的磨煤机或制粉系统。 b 确定试验项目以及各试验项目的工况数量、每个工况的参数设置等。试验项目应能覆盖所有 的考核指标。 确定试验采用的煤种。性能考核试验中,试验用煤应采用或尽量接近设计煤种,并确定允许 原煤水分、灰分、可磨性指数等煤质参数偏离设计值的范围;性能优化试验,应保证试验用 煤煤质稳定。 确定性能试验考核工况中充许煤粉细度偏离设计值的范围。 确定最大出力下磨煤机通风量,试验中不应受除磨煤机或制粉系统阻力之外的其他因素限制 而达不到该通风量。 确定重复性试验工况的充许偏差,如磨煤机最大出力的偏差、煤粉取样量的偏差、煤粉细度 的偏差等。 g 确定制粉电耗测试中除磨煤机和风机外需要考虑的其他设备。与磨煤机电耗和风机电耗相 比,其他设备的电耗很小,当协商一致时,性能试验中可忽略部分或全部其他设备的电耗。 对于制粉系统运行优化试验,可忽略全部其他设备的电耗,仅考虑磨煤机电耗和风机电耗 h 确定试验期间制粉系统主要运行参数的允许波动范围。 i其他需要协商的事宜
试验大纲由试验负责单位编写.并在试验前经相关各方认可,内容 a 试验目的。 b) 试验条件及要求。 C) 试验内容。 d) 测试项目、仪器设备、测点布置及测试方法。 e) 试验数据处理原则。 ) 试验人员及组织。 g) 试验日程及计划。
1.3.1煤种符合要求,煤源稳定
7.3.2给煤机已经过标定或校准。
7.3.3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微压计、风压表、温度计、靠背管、流量测量装置和煤粉取样装置 等现场表计和测试仪器DB42∕T 1763-2021 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区)服务设施规范,已按要求经过校验和标定。 7.3.4各测点的安装位置正确,同时不得有堵塞和泄漏现象。 7.3.5各送粉管道一次风量已经过冷态调平。 7.3.6中速磨煤机的磨辊、衬板、钢球、上下环,风扇磨煤机的叶片、内衬等研磨层金属表面的磨损 量应是轻微的,否则应测量已磨耗尺寸或更换新品。钢球磨煤机的钢球装载量已经过称量或测量。 7.3.7磨煤机本体、排粉机、一次风机、给煤机、锁气器、风门挡板、石子煤排放装置等设备运行正 常、无缺陷。 7.3.8制粉系统中的漏气、漏粉现象已消除。 7.3.9粗粉分离器的挡板位置已经过校核,实际位置与外部指示一致,并已调整到规定位置。 7.310输煤系统中除三块(铁块、木块、石块)装置已正常运行。 7.3.11锅炉负荷稳定,制粉系统经过调整,已进入稳定状态。
[1.11 试验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