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500.4-2020 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第4部分:城市轨道交通

DB15/T 500.4-2020 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第4部分:城市轨道交通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43779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15/T 500.4-2020 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第4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简介:

"DB15/T 500.4-2020 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第4部分:城市轨道交通"是一部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防雷装置检测制定的技术标准。该标准主要涵盖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防雷设施的设计、安装、检测、维护以及定期检查的规程和要求。它旨在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电气设备和基础设施免受雷电灾害的影响,保障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具体内容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防雷设施的类型和选择:针对轨道交通线路的特点,规定了需要安装的防雷设备种类,如避雷针、避雷器、浪涌保护器等。

2. 防雷装置的安装和维护:规定了防雷装置的正确安装位置、连接方法,以及定期维护的标准和程序。

3. 雷电防护等级:根据轨道交通系统的电气设备和设施的重要性,确定了不同的雷电防护等级和相应的检测标准。

4. 检测方法和周期:规定了防雷装置的检测频率、检测方法以及数据记录和分析的要求。

5. 防雷效果评估:对防雷装置的性能进行评估,确保其在雷电活动期间能有效地保护轨道交通系统。

这个标准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和雷电灾害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DB15/T 500.4-2020 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第4部分:城市轨道交通部分内容预览:

DB15/T500.42020

防雷装置检测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checkandmeasure 按照建筑物防雷装置的设计标准确定防雷装置的使用达标情况而进行的检查、测量及信息综合 分析处理全过程。 [GB50157—2013,定义2.0.54] 3.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automaticfirealarmsystem(FAs) 用于及早发现和通报火灾,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而设置在建筑物中或其他场所的 种自动消防报警设施。 [GB50157—2013,定义2.0.44] 3.5 屏蔽门系统platformscreendoorsystem 安装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轨道交通车站站台边缘,将轨道与站台候车区隔离,设有列车门相对 应,可多级控制开启与关闭滑动门的连续屏障系统。 3.6 自动售检票系统automaticfarecollectionsystem(AFC) 基于计算机、通信网络、自动控制、自动识别、精密机械和传动等技术,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售 票、检票、计费、收费、统计、清分、管理等全过程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系统。 [GB 50157—2013,定义2.0.42] 3.7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接地网metrointegratedgroundinggrid(MIGG) 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控制中心、车辆段及综合基地、区间变电所、地下车站进出口站棚及地面 附属设施、高架车站及高架区间、供电系统、信号系统、通信系统、综合监控系统、车站控制系统、 公安通讯系统、屏蔽门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环控电控系统、防灾及报警系统等需要接地的装置 连接成一体的接地网。

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控制中心、车辆段及综合基地、区间变电所、地下车站进出口站棚及地 属设施、高架车站及高架区间、供电系统、信号系统、通信系统、综合监控系统、车站控制系 安通讯系统、屏蔽门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环控电控系统、防灾及报警系统等需要接地的装 接成一体的接地网NB/T 20039.13-2012 核空气和气体处理规范通风、空调与空气净化 第13部分:碘吸附器(Ⅲ型)

停放车辆,以及承担车辆的运用管理、整备保养、检查工作和承担定修或架修车辆检 基本生产单位。 [GB 50157—2013,定义2.0.54]

停放车辆,以及承担车辆的运用管理、整备保养、检查工作和承担定修或架修车辆检修任务 本生产单位。 [GB 50157—2013,定义2.0.54]

DB15/T500.42020

运营控制中心operationcontrolcenter(occ) 调度人员通过使用通信、信号、综合监控、自动售检票等中央级系统操作终端设备,对城市轨 道交通全线列车、车站、区间、车辆基地及其他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集中监视、控制、协调、指挥、 调度和管理的工作场所,简称控制中心。 [GB50157—2013,定义2.0.48] 3.10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uildingautomaticsystem(BAS) 对城市轨道交通建筑物内的环境与空气调节、通风、给排水、照明、乘客导向、自动扶梯及电 梯、站台门、防淹门等建筑设备和系统进行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的系统。 [GB50157—2013,定义2.046] 3.11 风亭windpavilion 架设在连接地下车站通风道上方的地面建筑。 3.12 架空地线overheadgroundline 架设在架空输电线路和接触网的上方,保护线路免遭雷电袭击的装置,通常采用钢或铜绞线 注:又称架空避雷线,

调度人员通过使用通信、信号、综合监控、自动售检票等中央级系统操作终端设备,对城市 交通全线列车、车站、区间、车辆基地及其他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集中监视、控制、协调、指控 度和管理的工作场所,简称控制中心。 [GB 501572013, 定义2. 0. 48]

对城市轨道交通建筑物内的环境与空气调节、通风、给排水、照明、乘客导向、自动扶梯及 站台门、防淹门等建筑设备和系统进行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的系统。 [GB50157—2013,定义2.046]

架设在架空输电线路和接触网的上方,保护线路免遭雷电袭击的装置,通常采用钢或铜绞线 注:又称架空避雷线,

1本规范规定的检测范围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控制中心、车辆段及综合基地、区间变电所、 车站进出口站棚及地面附属设施、高架车站及高架区间、供电系统、信号系统、通信系统、综 控系统、车站控制系统、公安通讯系统、屏蔽门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灾自动报警系统。

百污东玩、迪东玩、标 监控系统、车站控制系统、公安通讯系统、屏蔽门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4.2新(改、扩)建城市轨道交通防雷装置竣工时应及时进行首次检测。新(改、扩)建城市轨道 交通防雷装置的检测,应在峻工检测前查阅设计文件及隐蔽工程记录等相关文件中的接地体使用材 料、结构和尺寸。 4.3检测前应了解被检测项目的规模、性质、类型等,熟悉检测中要使用的各项标准、安全规定 操作规范、防雷装置及机房、设备和线路敷设等情况,查阅相关资料,制定检测方案。

4.2新(改、扩)建城市轨道交通防雷装置竣工时应及时进行首次检测。新(改、扩)建 交通防雷装置的检测,应在工检测前查阅设计文件及隐蔽工程记录等相关文件中的接地1 料、结构和尺寸。

4.3检测前应了解被检测项目的规模、性质、类型等,熟悉检测中要使用的各项标准、安全规定 操作规范、防雷装置及机房、设备和线路敷设等情况,查阅相关资料,制定检测方案。

4.4城市轨道交通防雷装置定期检测流程参则

4.5城市轨道交通外部防雷装置的材料和最小尺寸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DB15/T500.42020

4.6检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综合接地网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2;检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自动售票 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乘客信息系统等应采取综合接地,电子设备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Q,区 间变电所综合接地电阻不应大于0.52,当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电子设备的接地与其它类型的接地共 用一组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应按其中的最小值确定。 4.7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电子设备防雷装置等电位连接的检测,其连接形式应符合GB50057一2010, 5.3.4第5、6、7款的规定,材料规格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检测其过渡电阻值不天于0.22,检 查屏蔽门系统门体与钢轨的防雷等电位连接,门体应保持有效的电气连接,其总电阻值不大于0.4 2 4.8检测接地电阻应在非雨天和土壤未冻结时进行。

5.1.1市轨道交通系统应在每一部分工序完工前及时进行该部分的首次检测,避免出现因回填、浇 筑、装修等后续工序的施工造成之前工序已完成的防雷装置无法检测的情况。 5.1.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全部竣工应进行竣工检测,已隐蔽无法检测的项目应查阅每一工序首次检 测的报告确定相应的检测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定期检测周期为12个月,检测宜在城市轨道交通每日暂停运行或停电检修 时开展。

6防雷装置检测方法及具体规定

6.1接闪器、引下线检测

6.1.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构)筑物接闪器、引下线的防雷检测应包含运营控制中心, 综合基地,区间变电所,地下车站风亭,高架车站,高架站区间,检测内容的具体规定应 防雷建筑的具体规定。

5.1.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构)筑物接内器、引下线的防雷检测应包含运营控制中心,车辆段及 综合基地,区间变电所,地下车站风亭,高架车站,高架站区间,检测内容的具体规定应按照二类 防雷建筑的具体规定。 6.1.2依据建筑物的防雷分类,对其接闪器、引下线分别依据GB/T21431一2015,5.2、5.3、5.4 进行检测。 6.1.3测量引下线与人员通道、出入口的间距,间距应大于3m。若不足3m,应检查防跨步电压 和防闪络措施,防护措施应符合GB50057一2010,4.5.6的规定。 6.1.4检测室外和建(构)筑物顶部的大型金属构件的接地及与防雷接地的等电位连接情况,等电 位连接的过渡电阻值应不大于0.2Q

6.1.3测量引下线与人员通道、出入口的间距,间距应大于3m。若不足3m,应检查防5 和防闪络措施,防护措施应符合GB50057一2010,4.5.6的规定。 6.1.4检测室外和建(构)筑物顶部的大型金属构件的接地及与防雷接地的等电位连接情 位连接的过渡电阻值应不大于0.2Q

6.2.1接地装置的首次检测

测时,应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综合接地装置进

DB15/T500.42020

6.2.1.4检查接地体埋设是否符合下列要求

a)接地体与接地母线焊接应牢固,并做防腐处理; b) 两组接地体之间的距离及接地体埋深和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规定; )接地体回填土宜使用黄粘土,并分层夯实。

.1.5当铜质接地体(线)敷设应检查是否符合下

a)接地体长度不应小于2.5m,并垂直配置,其间距不宜小于5m; b) 扁铜带应沿铜管周边焊接牢固; 扁铜带的连接应采用搭接焊接。其搭接长度应为其扁铜带宽的2倍。 6.2.1.6接地线引入隧道时,检查是否设置防水套管,并作绝缘处理封堵严密。 6.2.1.7当年的检测数据应与往年的检测数据比较是否有无明显变化,

JGJ∕T 143-2004 多道瞬态面波勘察技术规程6.3供电系统防雷装置检测

.3.1记录并检查低压配电室(220/380V)内等电位连接措施设置情况,室内均压环接地电阻不 应大于综合接地电阻设计要求。 6.3.2检查变压器柜、低压进线柜、电容柜、馈电柜、母联柜、出线柜、直流屏等设备柜体与配电 室内均压环是否就近进行等电位连接。

3.3检测PE线、N线接地电阻值 不应大于综合接地电阻设计要求。

6.4通信系统防雷装置检测

DB15/T 500.42020

b)检查接地引入线保护套管与隧道穿墙管法兰盘连接,连接处应绝缘,绝缘电阻应大于100M 2。 C 检查接地引入线在保护套管,套管内不得有接头。隧道穿墙管严禁与隧道结构钢筋接触。 d 检查接地引入线、室内接地线、工作(联合)地线及保护地线与设备连接,连接的要求应符合 设计规定,严禁接地线代替电源线。

6.4.7检查MEB连接是否紧密

【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20096.5屏蔽门系统、扶梯防雷装置检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