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JJ 52-2014:生活垃圾堆肥处理技术规范(无水印,带书签)简介:
"生活垃圾堆肥处理技术规范CJJ 52-2014"是由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发布的一份行业标准。这个规范主要针对生活垃圾堆肥处理技术进行详细规定,旨在指导和促进生活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堆肥设施的设计、建设和运行要求:包括堆肥化工艺流程、设施布局、设备选择等。 2. 原料的接收、预处理和混合要求:对生活垃圾的收集、分类、破碎、混合等处理过程有明确的规定。 3. 堆肥化过程控制:如温度、湿度、通风、翻堆等操作参数的管理,以及堆肥质量的监控。 4. 堆肥产品的质量标准:包括有机质含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含量,以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控制。 5. 厂区环境和卫生要求:保证堆肥处理过程的环保和卫生。
总的来说,CJJ 52-2014是指导生活垃圾堆肥处理过程的重要技术指南,对于垃圾处理行业的发展和环境卫生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CJJ 52-2014:生活垃圾堆肥处理技术规范(无水印,带书签)部分内容预览:
10.2.1作业区及厂内应设置固定的噪声、恶臭气体和粉尘监 测点。
10.2.2堆肥处理厂环境监测应包含下列项目:
0.2.2堆肥处理厂 1作业区监测项目应包括:噪声、粉尘、有害气体(H,S、 SO、NH3)和细菌总数(空气)。 2厂区和厂界环境质量监测应包括:大气中单项指标 NO、总悬浮颗粒物)、地表水水质、噪声、蝇类密度和臭级。 10.2.3监测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作业区环境监测,应每月一次。 2厂区和厂界环境质量监测,应每季度一次
TSG Q7002-2019标准下载10.3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
堆肥处理厂的安全和卫生设施的设置,应符合国家现行
11.1.1堆肥处理厂工程应根据工程设计文件和设备技术文件进 行施工和安装,并应符合相应的国家现行施工标准的要求。施工 过程中遇到无法按设计文件施工的问题时,应待设计方出具设计 变更后方能施工。 11.1.2堆肥处理厂的各隐蔽工程未经验收时,不得进行后续工 程施工。 11.1.3施工中使用的材料和设备均应有技术质量鉴定文件或合 格证书。
1.2.1堆肥处理厂峻工后应及时进行整体工程验收,验收除应 符合国家现行相关验收标准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有齐全的工艺概述及工艺设计说明、施工设计图纸 俊工图纸、调试报告等工程验收技术资料。 2堆肥生产线各设备均应分别进行空载和满载联动运行。 联动运行持续时间应大于单班作业时间
A.U.I堆层温度测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定仪器可用金属套筒温度计或其他类型测温传感装置, 2测定点分布应均匀,有代表性。高度应分上、中、下3 层,堆层高度不足1m的,可设置上、下2层。上层和下层测试 点均应设在离堆层表面或底部0.3m~0.5m处,每个层次水平 面测试点可按发酵设施的儿何形状布置,可分中心部位和边缘部 立设置,边缘部位距边缘宜为0.5m。 A.0.2堆层氧浓度和耗氧速率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定仪器可用气体氧测定仪。 2测定点的位置和数目,应与堆层温度测定点相一致。 3金属空管插人需测定的位置,抽取堆层中的气体,直接 输入气体氧测定仪,仪表上显示的氧浓度百分值应为堆层该位点 的氧浓度。 4耗氧速率可通过不同时间堆层氧浓度的下降得出。具体 步骤应为:测定前应先向堆层通风,在堆层氧浓度达到最高值时 (02含量20%左右),记录该测定值;然后停止通风,间隔一定 时间测氧浓度下降值,记录每次测定时间;以时间为横坐标,氧 浓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同一测试点氧浓度的下降开始很快 呈直线下降,然后曲线趋平,渐近于稳定值);取氧浓度下降呈 直线状的两次测试值,按式(A.0.2)计算,耗氧速率就是该时 间段氧浓度的下降速率
A.0.I堆层温度测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定仪器可用金属套筒温度计或其他类型测温传感装置 2测定点分布应均匀,有代表性。高度应分上、中、下3 层,堆层高度不足1m的,可设置上、下2层。上层和下层测试 点均应设在离堆层表面或底部0.3m~0.5m处,每个层次水平 面测试点可按发酵设施的儿何形状布置,可分中心部位和边缘部 位设置,边缘部位距边缘宜为0.5m
再计算平均值。该指数若小于100%,则表示该堆肥产品具 有植物毒性,该值越小毒性越强;该系数大于100%,则表示该 堆肥产品对种子的发芽和根伸长有促进作用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本规范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0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工程施工及验收 04 11. 1 工程施工 54 11. 2 工程验收 54 附录A 检测方法
1.0.2该条明确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2.0.7、2.0.83 这两条术语定义了两种不同分段方式的堆肥 工艺。
处理厂建(构)筑物的承载要求。 为使堆肥处理厂建设获得最大投资效益,堆肥处理厂的选址 还需要综合考虑交通运输、产品应用出路等因素。 堆肥处理过程中因散发气味、产生渗沥液等会对环境造成影 响,堆肥处理厂的选址需要考虑与居住区有一定的卫生防护距 离;本条不对选址的防护距离作硬性规定,以免影响各地因地制 宜地确定厂址;对于开式堆肥处理厂,其卫生防护距离可以参 照卫生填埋场确定。
4.0.2本条规定了堆肥处理厂选址前期基础资料收售
本内容。选址前基础资料的收集对于厂址的最终确定以及生物处 理厂规划、设计等有重要的意义
采用的通风工艺,强制通风的成本约为自然通风的3
5.1.4本条规定了堆肥处理厂的生产线数量、生产线处理能力
时间受季节影响较大。因此,有必要根据应用条件,设置一定规 模的贮存场所。
5.2.1本条要求在堆肥厂总图设计时应全面考虑各种因系,在
布置堆肥工艺设备的建筑物,其他设施均是为堆肥处理配套的。 因此,在堆肥厂总平面布置时,应以堆肥处理厂房为主体进行 布置。
止堆肥厂各设施间的相互污染影响。
5.2.4I类堆肥处理厂一般按最终规模一次设计,可根
需要和建设条件分期建设;处理规模较小的堆肥处理厂通常不采 用分期建设的方法。
5.2.5堆肥处理厂应尽可能以节地、节省空间为准则,
平面上区分功能区外,在空间上也进行分隔;堆肥车间布置还要 考虑物流方向和管线布置的合理性。
品,物流量较天,且进出的物品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堆 肥厂的物流出入口和人流出人口宜分别设置,以避免运输车辆对 各类人员造成不良影响
2.8、5.2.9堆肥厂每天的车辆出入量大,为避免堆肥厂
运行故障或车辆到达高峰时段对周边道路的不利影响,堆肥厂区 宜具有应急车辆停放条件,并均需要设置交通警示和引导标志
很小,压缩打包后再运输可节约运输费用。
很小,压缩打包后再运输可节约运输费用。
气散发点实行局部排风效果较好。但是,对于臭气散发量小、面 积大或不方便设置局部排风的情况,需要采用全面排风的方式进 行臭气的收集。一般情况下均需要结合使用上述两种方式。
7.1.1本条对堆肥处理的基本工艺类型进行了说明,主要根据 物料搅拌运动、通风、堆肥反应器设备形式和分段方式进行了分 类。一步发酵与二步发酵所采用的工艺类型要根据实际的稳定化 和腐熟化要求进行选择。无论选择何种工艺类型,都应满足无害 化、稳定化、腐熟化和二次污染控制的相关要求。 静态、间歇动态、动态堆肥,是按堆肥反应器对物料的机械 觉拌方式作出的分类。完全不搅拌为静态;间歇性的搅拌,如翻 维、跌落,为间动态;持续性的搅拌为动态。 槽式反应器的其他同义词包括:仓式。 回转式反应器的其他同义词包括:滚筒式,达诺筒(DA NO)。 原标准中具体描述了一次性发酵和二次性发酵的工艺流程示 意图,涉及预处理、后处理、产物利用和处置等物流环节。鉴于 当前堆肥工艺的组织和管理呈多样化,修订标准不再提供此工艺 流程示意图,而应根据具体的工程实际确定。 7.1.2各堆肥工艺类型均有其适用条件。在选择堆肥工艺类型
物料运动和通风方式是区分堆肥工艺的主要因素,反应器要 根据具体的搅拌和通风方式进行设计与组合。
7.2。1本条对进入堆肥主发酵反应器的原料组成提出了指导性 要求,基本依据是原料应具有满足微生物活动的水分含量和满足 氧传递要求的空隙率;具有充分的有机物含量,可用于在堆肥过
程中产生足够的热量(提高物料温度达到无害化要求和蒸发水分 使产物干燥),并保证产物有足够的有机物含量;具有适宜于微 生物能量和合成代谢所需要的生物可利用碳氮比。
JTG∕T 3821-2018 公路工程估算指标7.2.2本条具体规定了主
温条件下维持一定的时间,可使物料中的有机物降解,并达到杀 灭病菌实现无害化的要求。原标准中规定“堆层各测试点温度均 应保持在55℃以上,且持续时间不得少于5d,发酵温度不宜大 于75℃”。在与各国的堆肥标准比较后发现(表1),一般不对最 高温度进行规定,最低温度至少应控制在55℃以上。最低温度 为55℃时,维持天数介于3d~15d:最低温度为60℃~65℃时, 维持天数介于4d~7d。静态通风堆肥由于规模较小,仓式堆肥 由于温度空间分布较均匀,其维持天数可较短;而条垛式堆肥需 要维持的天数较长。修订标准中,通过规定“堆层各测试点温度 均应保持在最低温度以上”来确保除堆层中部以外的其他区域也 应符合无害化要求,将55℃以上的维持时间延长至“不得少于 5d”,并增加了“或保持在65℃以上,则连续持续时间可减少至 4d。”的规定,以适应不同工艺中缩短发酵周期同时保证无害化 的需求。
7.2.3强制通风中,风量要求与堆肥原料中有机物含量、堆层 大小等因素有关。有机物含量高、堆层厚,宜取较大值,反之取 较小值。风压与堆层高度和堆肥原料粒度、孔隙率等因素有关, 要根据试验结果来确定堆高限度和风机选型。堆肥过程中,微生 物的耗氧速率随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增加而上升,以后随着有机 物的分解和减少,其耗氧速率也随之下降,并达到稳定。因此, 般以日为单位测定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的耗氧速率,以决定通风 时间的长短。过量通风,会造成能耗损失和热量散失;通风不 足,会因缺氧或厌氧影响反应速率而延长发酵周期。也可通过温 度一时间、温度一氧浓度等指标反馈,以自动控制风机的通风量 和通风频率。原标准规定“风压可按堆层每升高1m增加(1000~ 1500)Pa选取”。鉴于风压降与堆层高度并非呈线性关系,而是
7.2.5本条规定了如何判定主发酵终止时间。原标准中仅规定
修订标准中不对此进行规定。当好氧生物反应受抑制或停滞时, 可能会出现耗氧速率趋于稳定的“假稳定”现象。因此DB34∕T 2418-2015 膨胀珍珠岩保温板外墙外保温系统,修订标 准规定耗氧速率稳定特征为经历增长至逐步减少的阶段后趋于 稳定。
7.3.1、7.3.2次级发酵是堆肥的熟化过程,生物降解过程平 缓,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高;次级发酵设施和操作工艺,均应尽 可能的简单,以节省处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