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GB 51108-2015 尾矿库在线安全检测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简介:
"GB 51108-2015 尾矿库在线安全检测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是中国国家标准,全称是《尾矿库在线安全检测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该规范主要针对尾矿库的运营和管理,提出了在技术层面对尾矿库进行在线安全检测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的要求。
该规范详细规定了尾矿库在线安全检测系统的功能、设备配置、数据采集、分析方法、报警系统、应急响应机制等内容,旨在保障尾矿库的安全运行,预防和减少尾矿库事故的发生。它涵盖了尾矿库的水位监测、位移监测、渗漏监测、地震监测等重要安全指标的实时监控,以及对异常情况的预警和处理。
由于这是官方标准,内容可能会涉及到专业术语和技术细节,对于非专业人士,可能需要具备一定的工程背景才能完全理解。如果你需要获取完整正版和清晰的规范文本,建议直接向相关机构或者购买专业书籍获取。
GB 51108-2015 尾矿库在线安全检测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部分内容预览:
2每个尾矿坝可设1条3条监测横部面,每个监测横剖面 上可布设1条~3条监测垂线,其中1条宜布设在最大坝高处。 3每条监测垂线上宜布置3个~15个监测点,监测点的间 距宜为1m~10m,最下一个监测点宜设置于坝基表面,最上一个 监测点宜与坝体表面位移监测点重合
1监测横剖面宜布设在尾矿坝最大坝高处及堆积坝外坡最 大坡度地段。 2每100m坝长不应少于2条监测横剖面。 3监测点应布置在各变坡点处,且监测点间距不应大 于10m
1浸润线监测横部面宜选在能反映整体渗流情况的坝体部 面上及渗流异常剖面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 CECS 220:2007》,宜与表面位移监测横剖面相结合,横剖面 不宜少于3个。 2监测孔布置应根据坝型结构、筑坝材料和渗流场特征确 定。宜在堆积坝坝顶、初期坝上游坡底、下游排水棱体前缘各布置 个监测孔,监测孔间距宜为20m~40m,每个横剖面的监测孔不 宜少于3个,监测孔深度应根据设计控制浸润线深度确定。 3在渗流进、出口段,渗流各向异性的土层中,以及浸润线变 化处,应根据预计浸润线的最大变幅沿不同高程布设监测点,同 监测孔内的测点不宜少于2个。
1尾矿坝的渗流压力监测,宜沿流线方向或渗流较集中的透 水层布置1条~3条监测横部面,每个横剖面上宜设3条~4条监 测垂线。 2尾矿坝与刚性建筑物接合部的渗流压力监测,应在接触轮 郭线的控制处设置监测孔。 3分层监测时,应做好层间止水。
4.3.6渗流量及渗流水浑浊度监测设施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监测设施布置应根据坝型和坝基地质条件、渗漏水的出流 和汇集条件等确定,对排渗异常的部位应专门监测。 2坝体渗流、绕渗及导渗的渗流量应分区、分段监测。 3当坝体下游有渗漏水出逸时,应在坝趾下游设导渗沟,应 在导渗沟出口处设置监测设施。 4当渗流水位低于自然地表时,应在坝下游河床中布设渗流 量监测设施。监测横部面应根据控制过水断面情况沿水流方向布 置,不宜少于3条。每条横剖面应布置2个测压孔,间距宜为 10m~20m,并应在测压孔内安装测压管。 洲
4.3.7库水位监测点应设置在能代表库内平稳水位的位置,宜布 置在库内排洪构筑物上。
4.3.7库水位监测点应设置在能代表库内平稳水位的位置,宜布
1滩顶高程监测点应沿滩顶方向布置,每100m坝长应在较 低处布置1个~3个监测点。监测点总数不应少于3个。 2干滩长度应根据项长及水边线弯曲情况,在干滩长度较短 处布置1条~3条监测横剖面。 3干滩坡度应根据干滩平整情况,每100m坝长布置不少于 2个监测横剖面。监测点间距宜为10m~20m,坡度变化处应布 置监测点。
4.3.9降水量监测,应根据尾矿库周边地形条件,在空旷处布置 1个监测点
4.3.10排洪设施监测宜采用人工现场巡查与视频监控相结合
当发现排洪设施有变形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在排洪设施变形部
4.3.11视频监测点宜布置在尾矿库重点区域、初期坝、堆积坝
尾矿排放口及排洪系统进、出口处
4.3.12对于危及库区、排洪构筑物及附属设施安全和运行的
老滑坡体或潜在滑坡体应监测,地质滑坡体监测剖面与监测点布
4. 4. 3 监测仪器的检测、检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监测仪器应经过检测、检定,并应在合格后再使用; 2强检类监测仪器应按规定的检定周期进行检定或校准; 3非强检类监测仪器应提供合格证书、出厂率定资料,并应 按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自检。
4.4监测仪器管理应符合下列规
1监测仪器应建立档案,应包括仪器名称、生产厂家、出广号 码、规格、型号、附件名称及数量、合格证书、使用说明书、出厂率定
资料、购置日期、单位使用编号、使用日期、使用人员、强检类仪器 的检定日期及检定证书、校准记录、发生故障、损伤及维修记录等。 2仪器在运输中应平稳放置,使用时应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 操作。 3除埋设在尾矿坝内部的传感器外,其他仪器均应设置在通 风、于燥的地方,并应满足防尘、防潮要求
4.4.5监测设施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现场监测设施应标注监测类别及监测点编号 2基准点、工作基点、监测点、监测孔,应绘制点之记,并应按 比例尺绘制监测设施总体布置图和竣工图。 3影响监测质量的障碍物应清除
4.5.1监测基准网的复测每年不应少于1次。发生山洪、地 灾害时,应检测基准网
4.5.1监测基准网的复测每年不应少于1次。发生山洪、地震等 灾害时,应检测基准网。 4.5.2运营期间的尾矿库应每天日常巡查,大雨或暴雨期间应在 现场实时巡查;年度巡查宜在汛期前后或冰冻期前后进行,每年不 应少于3次:当屋矿库安全状况处干红色预警时应特别巡查
4.5.3人工安全监测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监测设施安装初期应每平个月监测1次,六个月后可逐步 减为每月监测1次。 2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增加监测: 1)汛期前; 2)地震、连续多日下雨、暴雨、台风后; 3)尾矿库安全状况处于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期间; 4)坝体除险加固施工前后; 5)其他影响尾矿库安全运行情形。 3降水量监测频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降水量观测规范》 SL 21 的有关规定。
4.5.4在线安全监测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尾矿库处于正常状态时,在线安全监测频率宜为1次, 10min~1次/24h。 2当尾矿库安全状况处于非正常状态时,在线安全监测频率 宜为1次/5min~1次/30min,
4.6.3 尾矿库在线安全监测系统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兼容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监测仪器设备; 2 平均无故障时间不应小于180d; 3 数据采集缺失率不应大于2%; 4 瞬态电位差应小于1000V; 5 防雷电感应不应小于500W; 6 现场监测装置掉电运行时间不应小于72h; 7 单点采集时间应小于30s; 巡测时间不应大于30min; 9 工作环境应适用当地气候: 10交流供电电源应为220V士20V、50Hz士1Hz或直流供 电电源5V~24V; 11 监控中心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2,库区监测装置接地电阻 不应大于102; 12通信接口应符合国际通用标准,
.6.3尾矿库在线安全监测系统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兼容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监测仪器设备; 2 平均无故障时间不应小于180d; 数据采集缺失率不应大于2%; 4 瞬态电位差应小于1000V; 5 防雷电感应不应小于500W; 6 现场监测装置掉电运行时间不应小于72h; 7 单点采集时间应小于30s; 巡测时间不应大于30min; 9 工作环境应适用当地气候: 10交流供电电源应为220V士20V、50Hz士1Hz或直流供 电电源5V~24V; 11 监控中心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2,库区监测装置接地电阻 应大于102; 12通信接口应符合国际通用标准
现场巡查与人工安全监测
5.1.1尾矿库现场巡查可分为日常巡查、年度巡查和特别巡查。
5.1.1尾矿库现场巡查可分为日常巡查、年度巡查和特别巡查。 5.1.2监测设施安装完成后2周内应进行首次监测,首次监测不 应少于2次,应取平均值作为监测初始值。 5.13每次监测前应对基准点或工作基点进行检测
5.1.3每次监测前应对基准点或工作基点进行检测
5.2.1现场巡查方法应符合下列
1日常巡查应规定巡查的路线、次序、部位、内容和方法,应 以观察描述为主,可定性评价。 2年度巡查应对尾矿库库区、尾矿坝、排洪设施、安全监测设 施及周边环境等进行安全检查,可定性评价。 3特别巡查应对尾矿库可能出现险情的部位、尾矿坝稳定 性、排洪设施可靠性、安全监测设施可靠性等进行专项安全检查, 应通过勘察、监测等手段进行综合评价
5.2.2尾矿库现场巡查项目应包括尾矿坝检查、排洪设施检查、
5.2.3尾矿坝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坝顶是否均匀平整,有无裂缝、塌陷、异常变形、积水和植 物滋生等现象。 2坝外坡有无裂缝、剥落、滑坡、隆起、塌坑、渗流出逸及冲沟 等现象,护坡植被是否完好,护坡砌石有无翻起、松动、塌陷、架空 等损坏现象,矿浆排放有无冲刷初期坝和子坝现象。 3坝基渗漏水水量、颜色、气味及浑浊度有无变化。
5.2.4排洪设施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排水井井壁有无裂缝、剥蚀、脱落、渗漏,井身是否倾斜 和变位,井管联结部位、进水口水面有无漂浮物,停用井封盖状 况等。 2排水斜槽槽身有无变形、损环或塌,盖板有无裂缝和断 裂DB11/T 1652-2019标准下载,盖板之简以及盖板与槽壁之间的防漏充填情况,斜槽内有无淤 堵等。 3排水涵管有无变形、裂缝、破损、断裂和磨蚀,管间止水及 充填物是否正常,涵管内淤堵、排水口浑浊情况、水量变化情况等。 4排洪隧洞有无洞内塌方,衬砌变形、裂缝、破损、断裂、剥落 和磨蚀,伸缩缝、止水及充填物是否正常,洞内淤堵、排水口浑浊情 况、水量变化情况等。 5排洪隧洞、排水斜槽、涵管排水孔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是 否有漏沙情况等。 6溢洪道有无沿线山坡滑坡、塌方,护砌变形、破损、断裂和 磨蚀,淤堵,消力池及消力坎运行情况等。 7截洪沟有无沿线山坡滑坡、塌方,护砌变形、破损、断裂和 磨蚀,沟内淤堵情况等
5.2.5安全监测设施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人工安全监测的表面位移、内部位移、堆积坝坡比、坝体渗 流、干滩、库水位、降水量等设施的完好状态和运行情况。 2在线安全监测的表面位移、内部位移、渗流、库水位、十滩
降水量、视频监测等设施的安装埋设状况及传感器运行情况,系统 集成的通信、供电、防雷、视频装置运行工况是否正常。
DB33/T 1162-2019标准下载5.2.6库区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沉积滩面是否均匀平整,干滩面有无裂缝、塌陷、异常变 形、积水等现象,干滩长度和坡度有无异常变化。 2库区水位有无异常变化,水颜色、气味及浑浊度有无变化, 3坝端岸坡有无裂缝、塌滑迹象,下游岸坡地下水露头及绕 坝渗流是否正常。 库区岸坡有无冲刷、开裂、崩塌及滑坡迹象。 5 库区尾矿排放情况,放矿及筑坝的均匀性。 5.2.7 周边环境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周边山体有无冲刷、裂缝、滑坡、泥石流、崩塌迹象。 库区周边有无违章施工和采选作业。 3 其他涉及尾矿库安全的项目
情和绘出草图外,还应摄影或录像。现场巡查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A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