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浙)1164-2019 电缆故障闪侧仪校准规范

JJF(浙)1164-2019 电缆故障闪侧仪校准规范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7387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JJF(浙)1164-2019 电缆故障闪侧仪校准规范简介:

"JJF(浙)1164-2019 电缆故障闪测仪校准规范"是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一项地方校准规范。这项规范主要针对电缆故障闪测仪(也称为电缆故障定位仪)进行校准的指导和规定。

电缆故障闪测仪主要用于电力系统中电缆故障的定位,包括短路故障、接地故障、断线故障等。它通过测量故障点产生的电磁波信号,从而确定故障的位置。因此,其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故障定位的准确度至关重要。

该校准规范详细规定了电缆故障闪测仪的校准方法、校准项目、校准周期、校准条件以及校准结果的处理等内容。它包括仪器的性能参数测试,如灵敏度、分辨率、准确度等,以及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验证。通过定期的校准,可以保证仪器的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从而提高电缆故障定位的效率和准确性。

总的来说,JJF(浙)1164-2019 电缆故障闪测仪校准规范是确保电缆故障闪测仪测量结果准确,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技术依据。

JJF(浙)1164-2019 电缆故障闪侧仪校准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规范适用于电缆故障闪测仪(以下简称闪测仪)的校准

电缆故障闪测仪校准规范

向待测电缆施加直流高压使故障点击穿, 通过接收并测量故障点放电产生的电流 号计算出故障距离的一种方法JGJ∕T 194-2009 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 一般包括直闪法和冲闪法两种

3.7弧反射法arcreflectionmethod

向待测电缆施加直流高压,使故障点出现弧光接地,在燃弧时和电弧熄灭后,分 低压脉冲信号,通过比较测试波形得出故障距离的一种方法,又称二次脉冲法或多 注

3.8电缆故障模拟装置cablefaultsimulationset

实物电缆的分布参数,利用一系列电容、电感、电阻等电子元器件制作而成,具 干路、低阻、高阻、短路等常见电缆故障的装置。

闪测仪基于行波测距原理,主要用于电缆故障的粗测定位,由低压脉冲输出单元、脉 冲采样单元及数据处理单元组成,一般具有低压脉冲法、脉冲电流法和弧反射法三种测量 模式。 低压脉冲法测量模式下,闪测仪可实现对低阻、短路、开路故障距离的探测;脉冲电 流法和弧反射法测量模式下,闪测仪借助直流高压电源,可实现对高阻故障距离的探测。

闪测仪故障测试距离一般不小于20km

闪测仪测试盲区一般不大于20m

闪测仪测试盲区一般不大于20m

5.3测试距离示值误差

测试距离示值误差一般不超过±(0.5%×L+1m),其中:L为电缆故障点到测试端的 距离, L≥20m。

故障测距光标移动步长应不大于最大允许误差的1/5。 注:以上条款不作为合格性判断依据,仅供参考。

6.1.1环境温度:(20±5)℃: 6.1.2 环境湿度:(30%~80%)RH; 6.1.3 电源频率:50(1±1%)Hz; 6.1.4 电源电压:220(1±5%)V; 6.1.5电源电压波形畸变率:不大于5%。

6.2测量标准及辅助设备

测试仪的校准项目如表2所示。

7.2.1故障测试距离试验

原理如图1。用低压脉冲法对最远测试距离故障模拟点进行试验。在电缆故障模

故障点20km处,分别设置开路和短路故障,闪测仪应正确记录波形并进行故障距 正显示,结果应满足5.1要求。

7.2.2 测试盲区试验

图1故障测试距离试验原理图

测试盲区试验可采用实物电缆、函数信号发生器、电缆故障模拟装置三种方式 ①采用实物电缆的盲区试验原理如图2。准备20m长交联聚乙烯电缆一根,分别在其 终端设置短路和开路敌障的情况下,用低压脉冲法进行试验,内测仪应止确记录波形并进 行故障距离测量显示,结果应满足5.2要求。

图2采用实物电缆进行测试区试验原理图

②采用函数信号发生器的盲区试验原理如图3。试验方法如下: a)将闪测仪置于脉冲电流法测量模式: b)按照模拟电缆故障测量点20m,结合设定的电波传输速度D,设置函数信号发生器 脉冲周期T(按式(1)计算),输出一定幅值和占空比的连续脉冲信号于被校闪测仪,闪测仪 应正确记录波形并进行故障距离测量显示。

式中: T——函数信号发生器周期设置值; L、—模拟电缆故障测量点;

脉冲的极性,重复上述步骤,闪测仪应满

图3采用函数信号发生器进行测试盲区试验原理图

采用电缆故障模拟装置的盲区试验原理如图4。在模拟装置故障点20m处,分别设 放障和短路故障,用闪测仪低压脉冲法进行测试。试验结果应满足5.2要求。

7.2.3测试距离示值误差校准

图4采用电缆故障模拟装置进行测试盲区试验原理图

测试距离示值误差校准可采用函数信号发生器和电缆故障模拟装置两种方式。 ①采用函数信号发生器的校准原理同图3。被校闪测仪置于脉冲电流法测量模式,在 测仪标称的最大故障探测距离Lmax范围内,设置20m、10%Lmax、50%Lmax、100%Lmax四 个模拟故障测量点(也可根据客户要求选取校准点),结合设定的介质传输速度D,设置函数 信号发生器脉冲周期T(按式(1)计算),输出一定幅值的连续脉冲信号于被校闪测仪,闪测 义应能正确记录波形并进行故障距离测量显示,误差按式(2)计算。改变输出脉冲的极性, 重复上述步骤,试验结果均应满足5.3要求。

代中: △L 被校闪测仪距离测量示值误差; L 被校闪测仪距离测量显示值:

Ls一模拟故障测量点距离值。 改变输出脉冲的极性,重复上述步骤,闪测仪也应满足要求。 ②采用电缆故障模拟装置的校准原理同图4。在闪测仪标称的最大故障探测距离Lma 范围内,设置电缆故障模拟装置故障点在20m、10%Lmax、50%Lmax、100%Lmax处(也可根 据客户要求选取校准点)。上述各故障点的距离Ls应结合假定的介质传输速度D1用示波器 事先进行标定。被校闪测仪置于低压脉冲法工作模式,设置介质传输速度为D1,对上述故 障点距离进行测量,误差按式(2)计算,试验结果应满足5.3要求,

7.2.4光标移动步长试验

原理如图3。被校闪测仪置于脉冲电流法工作模式,依据闪测仪标称的最大故障探测 距离Lmax,在20m、10%Lmax、50%Lmax、100%Lmax四个模拟故障测量点,结合设定的介质 传输速度D,设置函数信号发生器脉冲周期T(按式(1)计算),输出一定幅值的连续脉冲信 号于被校闪测仪,闪测仪应能正确记录波形并进行故障距离测量显示。置图形显示于最大 分辨力状态,光标最小移动步长应满足5.4要求

校准结果应在校准证书(报告)上反映。校准证书(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 a)标题,如“校准证书”; b)实验室名称和地址; c)进行校准的地点(如果与实验室的地址不同); d)证书或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 e)客户的名称和地址; f))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 g)进行校准的日期,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说明被校对象的接 日期; h)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对被校样品的抽样程序进行说明; i)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 j)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 k)校准环境的描述:

1)校准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 m)对校准规范的偏离的说明; n)校准证书和校准报告签发人的签名、职务或等效标识; 0)校准结果仅对被校对象有效的声明; p)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证书或报告的声明。 校准原始记录格式见附录A,校准证书(报告)内页格式见附录B、附录C,不确定 度评定与表示见附录D

校准结果小数点后 表不确定度 效位数一致

建议复校时间间隔为1年。送校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

GB 50578-2010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电缆故障闪测仪距离示值误差校准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A. 1. 1 评定依据

温度为22.5℃,湿度为58%RH。

A.1.3主要测量标准

参照本规范7.2.3进行。

A. 1.5 校准对象

电缆故障闪测仪,最大测量距离:≥20km;最大允许误差:土(1%L+20)mJT/T 969-2015标准下载,L 长度。

闪测仪距离测量示值误差

各分量相互独立,故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