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4637-2017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34637-2017 无损检测 气泡泄漏检测方法简介:
GB/T 34637-2017 是一项关于无损检测领域的国家标准,它规定了气泡泄漏检测方法的技术要求和实施步骤。这项标准主要用于指导工业生产中各种材料或设备的气密性检测,例如压力容器、管道、密封件等,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气泡泄漏检测方法,也称为肥皂水检测法,是一种简单而直观的无损检测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向被检测对象施加压力或真空,然后在表面涂抹肥皂水或其他起泡剂。如果被检测区域有微小的泄漏,气体会从泄漏点逸出,使得肥皂水产生气泡,从而可以直观地发现泄漏点。
GB/T 34637-2017 标准详细规定了这种方法的实施步骤,包括检测设备的选择、肥皂水的配制、检测压力的设定、检测时间的确定以及结果的判断等。同时,标准还对检测环境、检测人员的资质、检测记录的保存等提出了要求,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气泡泄漏检测方法操作简单,但是它只能检测出较大且明显泄漏,对于微小或者深藏的泄漏可能无法有效发现,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更精确的无损检测方法。
GB/T 34637-2017 无损检测 气泡泄漏检测方法部分内容预览:
气泡泄漏检测技术,是利用在检测对象两侧产生压力差,在低压侧观察溶液中产生的气泡来检测泄 霸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捷、环保和低成本的特点。气泡泄漏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受压力差、加压气体 和起泡溶液的影响。气泡泄漏检测方法包括如下两种技术: a)直接加压技术,将被检设备内部直接用气体加压,在设备外部直接施加起泡溶液或将被检设备 直接浸人溶液的检测方法,根据泄漏气体通过液体时形成的气泡,确定被检设备是否泄漏及漏 孔的位置; b)真空罩技术,适用于检测时不能直接加压设备的泄漏检测方法。在被检设备壳体局部区域施 加起泡溶液,然后通过真空罩使这一局部区域两侧形成一定的压力差,如有泄漏发生,则会在 压力低的一侧产生气泡,从而可以确定泄漏产生的部位
使用本标准的用户应在检测前建立安全准则。安全准则应至少包括: a)检测人员应遵守检测现场的安全要求,根据检测地点的要求穿戴防护工作服和佩戴有关防护 设备; b)在高空进行操作时,应考虑人员和设备器材坠落等因素,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c)在检测环境为低温、高温等极端条件下,应考虑人员冻伤、烫伤、中暑等因素,采取必要的保护
使用本标准的用户应在检测前建立安全准则。安全准则应至少包括: a)检测人员应遵守检测现场的安全要求GB∕T 3390.3-2004手动套筒扳手 传动附件,根据检测地点的要求穿戴防护工作服和佩戴有关图 设备; b)在高空进行操作时,应考虑人员和设备器材坠落等因素,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c)在检测环境为低温、高温等极端条件下,应考虑人员冻伤、烫伤、中暑等因素,采取必要的
措施; d 在进行气压试验检测时,应制定特别的安全措施; e) 在线检测时,应避免安全阀过早或突然开启引起的危险后果,尤其是被检设备内储存有毒或易 燃、易爆等危害性介质;
采用本标准进行检测的人员,应按照GB/T9445或合同客方同意的体系进行资格鉴定与认证,并 由雇主或其代理对其进行岗位培训和操作授权, 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 法应符合GB/T11533的规定。检测人员应每12个月检查一次视力,以保证正常的或正确的近距离分 辨能力。
从争 a) 适用范围; b) 引用标准、法规; c) 检测人员资格; d) 检测设备和器材; e) 被检设备的信息:几何形状与尺寸、材质、设计与运行参数; f) 检测条件(温度、气体或浓度等); g) 检测压力和保压时间; h) 检测表面准备; i) 检测时机; i 检测程序和检测方法; k) 检测结果的评定; 1) 检测记录表格和保存; m) 检测报告格式和要求; n) 编制、审核和批准人员; 0) 编制日期。 .2 检测工艺规程的重要因素如下: a) 起泡溶液(牌号或型号); b) 表面温度; c) 表面状态; d) 照明条件; e) 人员技能要求(必要时)。 .3 检测工艺规程的一般因素如下: a 加压气体或真空源; b) 加压设备或真空罩; 压力表; ? d) 检测压力;
a)适用范围; 引用标准、法规; c 检测人员资格; d) 检测设备和器材; 被检设备的信息:几何形状与尺寸、材质、设计与运行参数; f 检测条件(温度、气体或浓度等); g) 检测压力和保压时间; h) 检测表面准备; 检测时机; D 检测程序和检测方法; 检测结果的评定; ) 检测记录表格和保存; m)检测报告格式和要求; n) 编制、审核和批准人员; )编制日期。
a)起泡溶液(牌号或型号); b) 表面温度; c) 表面状态; d) 照明条件; e) 人员技能要求(必要时)。 7.3 检测工艺规程的一般因素如下: a) 加压气体或真空源; b) 加压设备或真空罩; c) 压力表; d)检测压力;
e)保压时间; f)后清洗方式; g)验收标准; h)人员资格。 7.4工艺规程应经验证,当重要因素或其他对检测灵敏度有严重影响的因素发生变化时,工艺规程应 重新验证,
当泄漏检测采用刻度指示式和记录式压力表时,其量程应在检测压力的1.5倍~4倍的范围内,宜 为预期最大检测压力的2倍左右。真空表的量程应为0kPa~100kPa或与其相当的压力单位如 mmHg~750mmHg。
除另有规定外,泄漏检测用压力表的精度不得低于1.6级。
当被检设备进行压力或真空泄漏检测时,刻度指示式压力表应与被检设备直接连接,或从远距离处 与被检设备连接,使检测人员在全过程中易于观察到这些压力表/真空表。对于规定需要用一个或多个 玉力表/真空表的大型容器或被检系统,推荐采用可记录式压力表/真空表,以替代多个指示式压力表 真空表中的一个,
使用的指示式和记录式压力表/真空表每12个月应至少校准1次。其测得的结果应符合所标 度,当认为检测结果有误时,应重新校准压力表
温度测量装置应按相关要求进行校准。
除另有规定外,检测气体通常是空气,但也可采用惰性气体。当采用惰性气体时应考虑大气中缺氧 情况下的安全问题
8.4.1起泡溶液应在被检部位形成一层不破的薄膜,而且所形成的气泡不会因空气的干燥作用或由于 较低的表面张力而迅速破裂,应尽量减少溶液由于施加不当所产生气泡的数量,以免掩盖由泄漏所引起 的气泡。
8.4.2日常用的肥皂或洗涤剂不宜用来代替起泡
GB/T 346372017
8.5.1浸泡池应采用水或其他适当的溶液
8.5.1浸泡池应采用水或其他适当的溶液 8.5.2浸泡液应能适应检测的温度要求,
真空罩应具有适当的尺寸。在其开底部的对面应有一个观察窗,散开底部的边缘应装有适当 1,使真空罩能与被检设备表面密封。还应配置适当的连接头、阀门、照明以及测量用的真空表 为真空罩使用示意图
图1真空罩使用示意图
真空罩中所要求的真空可用任何适当的方法获得(例如空气排出器、真空泵或电动机带动的抽气 )。真空表至少应能指示低于大气压15kPa的局部真空度或者有关标准要求的局部真空度。
被检设备表面应当无油液、油脂、油漆以及其他可能妨碍检测的污物。如果采用液体来清洁工件或
是在泄漏检测前进行气压试验,则被检设备在检测前应充分于燥。
检测前,应使用塞子、盖板、密封蜡、粘合剂或其他能在检测后易于完全去除的合适材料把所有的孔 加以密封
测时的温度,应符合被检设备耐压等试验的有关
.1.4压力/真空(压力极限)
在检测之前,可进行预泄漏检测,以检出和消除较大的泄漏,检测过程中不得封住或遮蔽被检 可能存在的泄漏。
需与用户确定检测时机和条件
在检测过程中,被检设备的表面温度范围应在5℃~50℃。必要时,允许局部加热或冷却。 检测中难以达到上述温度范围要求时,如果能验证其他温度范围的检测效果,也可采用其他的温
9.4.2直接加压技术
9.4.2.1保压时间
在检测前,检测压力应至少先保持15mi
检测前,检测压力应至少先保持15min。
9.4.2.2施加溶液
米用烧测、顺射取途的方法将超范 检设备待检测区域的表面。应尽量减少溶 过程产生气泡的数量,以免掩盖由泄漏
则的区域应置于浸泡液的表面之下,并应处于易于
9.4.3.1施加起泡溶液
9.4.3.2真空罩的放置
GB/T 346372017
9.4.3.3压力(真空)保持
9.4.3.4真空罩检测区域的重叠
每两相邻检测区域,真空罩的放置应至少有50mm的重叠区域
进行检测时,照明和目视辅助设备应符合GB/T20967
则时,照明和且视辅助设备应符合GB/T20967自
9.4.6检测后的清洗
险测完成后,应按相关要求进行表面清洗
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T50824-2013》,若未观察到被检测的区域有连续和重复的气泡形成,则该被检测的区域应
10.2返修和重新检测
当检测出不可接受的泄漏时,应标出泄漏的位置,由用户确定对泄漏处的处理或返修。所有经返 阝位,应按本标准的要求重新进行检测
[11.1 检测记录
应按检测工艺规程的要求记录检测数据和有关信息,记录内容应至少能够支撑检测报告中的内容 并按法规、标准和(或)合同要求保存所有记录
检测报告应至少包括如下内容: a)委托单位; b) 执行与参考标准; 工艺规程编号和版本; d) 被检设备的名称、编号、制造单位、设计压力、温度、介质、最高工作压力、材料牌号、公称壁厚和 几何尺寸等; e) 采用的方法或技术; 检测方法或技术方案的示意图(必要时); 检测设备和器材;
GB∕T 25610-2010 土方机械 自卸车车厢支承装置和司机室倾斜支承装置h)压力表/真空表的型号、量程、精度和编号; D 温度测量设备及其编号; ) 检测工况; k)检测压力和保压时间; 1 检测数据; m)检测结果; n)检测人员、报告编写人和审核人签字及资格证书编号; )检测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