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61/T 112-2016 高延性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DBJ61/T 112-2016 高延性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58.6K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37039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61/T 112-2016 高延性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简介:

DBJ61/T 112-2016《高延性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是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主要针对高延性混凝土(High-Ductility Concrete, HDC)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提供了详细的技术指导。高延性混凝土是一种具有高韧性和高延展性的新型混凝土材料,其主要特点是能够承受较大变形而不破坏,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该规程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 总则:对规程的适用范围、引用标准以及基本原则进行了规定。

2. 术语和定义:对高延性混凝土及相关术语进行了明确的定义。

3. 设计:规定了高延性混凝土在结构设计中的基本要求,包括材料性能、施工方法、结构计算等方面。

4. 材料:详细描述了高延性混凝土的组成材料、配合比设计、制备和运输等要求。

5. 施工:规定了高延性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包括浇筑、养护、接缝处理等环节。

6. 质量控制:对高延性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包括材料检验、施工过程监控、成品质量检验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7. 检测与验收:给出了高延性混凝土的检测方法和验收标准,包括力学性能、耐久性、外观质量等方面的检查。

8. 后期维护:对高延性混凝土的后期维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要求。

这个规程的发布和实施,旨在推动高延性混凝土在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DBJ61/T 112-2016 高延性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部分内容预览:

式中:V 一墙段的剪力设计值; Vo—墙段原有的受剪承载力,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对砌体墙的有关规定计算;但其中的材料性能设计指标、承载力抗震调整系 数,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中第3.0.4条的 规定采用。 C.4.3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楼层抗震能力的增强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npi一一高延性混凝土加固后第i楼层抗震能力的增强系数; npji一—第i楼层第j墙段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的增强系数;

C.4.5)进行计算; Ao一—第i楼层中验算方向原有抗震墙在1/2层高处净截面的面积; Ajo——第i楼层中验算方向面层加固的抗震墙j墙段在1/2层高处净截面的面积; two一原墙体厚度(mm); 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验算时,有关构件支承长度的影响 作相应改变,有关墙体局部尺寸的影响系数应取1.0。 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的基准增强系数n。可按下式

式中:VMEO 240mm厚原墙体的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可按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 计规范》GB50003计算。采用I类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时,n。可按本规程 中表C.4.5取值

《电气技术用文件的编制 第1部分:规则 GB/T 6988.1-2008》表C.4.5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的基准增强系数n

王:1)表中数据为 2)。为原墙体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平均竖向压应力 3)当0。>0.8f时,表中基准增强系数应乘以0.8进行折减, .4.6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砖墙体侧向刚度的提高

阳光暴晒,冬季应采取防冻措施

C.5.2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的砌体结构,应按本规程的规定对高延性混凝土材料进 行以下试验: 1按边长为100mm制作标准立方体试块,进行标准养护,测定60d抗压强度。 2按尺寸为40mmx40mm×160mm制作试件,进行标准养护,测定60d抗折强度。 3按本规程附录B的方法确定试件的等效弯曲强度和等效弯曲韧性。 C.5.3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的砌体结构,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墙体施工质量验收: 1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检验批进行。每检验批为50个自然间(大面积房间和走廊按30m 为一间),不足50间的也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2墙面基层处理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3高延性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抽检数量:每一检验批不得少于3组。 检验方法:查高延性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 4高延性混凝土面层与原构件之间的有效粘结面积不应小于该构件总粘结面面积85% 每一空鼓处面积不应大于100cm²。 抽检数量:每一检验批5面墙。 检验方法:用小锤轻击,查空鼓面积。 5高延性混凝土面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抽样合格率不应小于80%。 抽检数量:每一检验批5面墙,每一面墙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用钻心取样法测定。 6高延性混凝土面层的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应为8mm,抽样合格率不应小于80% 抽检数量:每一检验批5面墙,每一墙面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用2m靠尺及形塞尺检查

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少有选择,在条件允许时首先这样做的词; 止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规程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 .....执行”。

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少有选择,在条件允许时首先这样做的词; 止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规程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 按....执行”

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31 原材料... 3.1合成纤维 32 4高延性混凝土性能. ..33 4.1拌合物性能, ..33 4.2力学性能. ..33 4.3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 ..34 配合比设计. 5.1一般规定 .35 5.2 配制强度的确定 ..35 5.3 配合比计算 ...35 施工 37 6.1高延性混凝土的制备 ..37 6.2高延性混凝土的施工和养护 .37 质量检验和验收. ..38 7.1高延性混凝土原材料及拌合物性能检验 ..38 7.2硬化高延性混凝土性能检验.. .38 7.3高延性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 ..38 附录A高延性混凝土抗压韧性试验方法.. .39 附录B高延性混凝土弯曲韧性试验方法 40

2.0.1高延性混凝土(highductileconcreteGB 51197-2016 煤炭工业露天矿节能设计规范,简称HDC),是一种具有高韧性、高抗裂性能 和高耐损伤能力的新型结构材料。传统的混凝土和纤维混凝土都具有明显的脆性,开裂后很 央达到最大拉应力,一般仅出现一条主裂缝和少量微裂缝,表现出应变软化特征;高延性混 疑土开裂后,应力基本保持不变,应变能维持较长时间的发展,在拉伸和剪切荷载下表现出 良好的多裂缝开展和应变硬化特征(如图2.0.1)

图2.0.1高延性混凝土单轴拉伸曲线比较

本规程4.2节对高延性混凝土的强度指标和韧性指标均有明确规定。为达到其韧性指标 要求,目前制备高延性混凝土都需要掺加短纤维作为增韧材料,也称为高延性混凝土。但通 过纤维增韧只是实现高延性的手段之一,随着混凝土制备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以后不排除采 用其他方式也可以配制出高延性混凝土。

3.1.1制备高延性混凝土都需要掺加短纤维作为增韧材料,目前常用的合成纤维有聚丙烯纤 维(PP)、聚乙烯纤维(PE)、聚乙烯醇纤维(PVA)等。由于高延性混凝土基体破坏时: 纤维基本上是从基体中拔出而不是拉断,因此纤维的增韧作用主要取决于与基体的粘结性能 为了调节纤维与基体表面的粘结强度,一般都需要根据工程需要和试验结果对各种合成纤维 进行表面处理。 3.1.2合成纤维的增韧效果与纤维的长度、直径(当量直径)、长径比、纤维形状和表面特 性等因素有关。纤维的增韧作用随着长径比增大而提高,纤维长度太短时增韧效果不明显, 太长则影响拌合物性能;太细在搅拌过程中容易被弯折甚至聚团,太粗则在等体积含量时增 韧效果较差。大量试验研究和工程经验表明:长度在15mm~60mm的粗纤维和4mm~15mm 的单丝纤维,增韧效果和拌合物性能较佳。若超出上述范围,经过试验验证且施工性能满足 要求时,也可以采用。 3.1.3本条给出了目前制备高延性混凝土常用的两类单丝合成纤维的抗拉强度、初始模量和 断裂伸长率的要求,其中I类合成纤维主要用于制备对韧性要求较高的高延性混凝土;I类 合成纤维用于制备对韧性要求较低的高延性混凝土。若合成纤维的性能超出上述范围,经过 试验验证其增韧效果满足要求时,工程中也可以采用

3.1.1制备高延性混凝土都需要掺加短纤维作为增韧材料,目前常用的合成纤维有聚内烯纤 维(PP)、聚乙烯纤维(PE)、聚乙烯醇纤维(PVA)等。由于高延性混凝土基体破坏时, 纤维基本上是从基体中拔出而不是拉断,因此纤维的增韧作用主要取决于与基体的粘结性能 为了调节纤维与基体表面的粘结强度,一般都需要根据工程需要和试验结果对各种合成纤维 进行表面处理。

的单丝纤维,增韧效果和拌合物性能较佳。若超出上述范围,经过试验验证且施工性能满足 要求时,也可以采用。 3.1.3本条给出了目前制备高延性混凝土常用的两类单丝合成纤维的抗拉强度、初始模量和 断裂伸长率的要求钢框架写字楼毕业设计(计算书、部分建筑),其中I类合成纤维主要用于制备对韧性要求较高的高延性混凝土;II类 合成纤维用于制备对韧性要求较低的高延性混凝土。若合成纤维的性能超出上述范围,经过 试验验证其增韧效果满足要求时,工程中也可以采用

3.1.3本条给出了目前制备高延性混凝土常用的两类单丝合成纤维的抗拉强度、初始模量利

4.1.1高延性混凝土的配制应注意调配拌合物的和易性,并使其不离析、泌水,还应当注意 纤维在基体材料中的分散性,保证纤维不聚团。 4.1.2若掺加了钢纤维制备高延性混凝土,应按现行行业标准《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221的规定,从严控制高延性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以减少氯离子对钢纤维锈蚀的 影响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