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43/T 1445-2018 页岩气录井技术规程简介:
DB43/T 1445-2018是湖南省的一项地方标准,全称为《页岩气录井技术规程》。该规程主要规定了在湖南省进行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录井工作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质量控制等内容,旨在规范和提升湖南省页岩气录井工作的技术水平,保证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环境和保障安全生产。
具体来说,该规程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录井设备要求:规定了录井设备的性能、精度、安装与使用等技术要求,以确保录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井位选择与井眼设计:对页岩气井的井位选择、井眼轨迹设计、完井方式等进行规范,以优化页岩气的开采效率。
3. 录井数据采集与处理:详细描述了如何进行地质、工程、地球物理等各项录井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与解释,以获取页岩气藏的详细信息。
4. 安全环保要求:规定了录井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环保措施,确保在开发页岩气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 质量控制与验收:明确了录井工作的质量控制标准和验收程序,确保录井工作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这份规程的实施,对于湖南省页岩气的合理开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保护环境和保障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DB43/T 1445-2018 页岩气录井技术规程部分内容预览:
11.3.1钻时必须连续测量,记录每钻进1.0m或0.5m(目的层)所需的纯钻进时间。 11.3.2钻时除受地层因素影响外,还受钻压、转速、排量、泵压、钻井液相对密度等参数的改变及钻 头新旧程度的影响,应同时记录这些参数。 11.3.3钻时突然变快或放空时应立即停钻进行地质循环,观察记录: 11.3.3.1突然变快或放空的时间、井段、厚度、层位、岩性及次生矿物。 11.3.3.2突然变快或放空井段的钻时、泵冲、泵压、排量、大钩负荷、钻压、转盘转速、扭矩及钻井 夜体积变化。 11.3.3.3出口钻井液密度、粘度、电导率、温度变化和气显示情况。 11.3.3.4全烃、组份值的变化。 11.3.4发生气、水侵和井涌(喷)时,应按SY/T6294的规定采集气、水分析样
12.1仪器的标定及要求
12.1.1必须使用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颁布的岩石热解标样物质,必须使用3种不同有机质含量的标准 物质对设备进行标定。 12.1.2设备的标定必须由同一操作者,在相同的仪器工作状态和参数下,使用与分析样品相同的分析 周期的情况下完成。 12.1.3地化录井仪器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标定: 12.1.3.1首次投入使用的设备。 12.1.3.2设备经过修理,更换了主要零部件 12.1.3.3更改了设备的工作参数等。
DB43/T14452018
12.1.3.4设备连续工作每12h应使用同一标准物质对设备进行检查,若检测的S2或者Tmax值与标样 物质的标准误差超过允许范围时。 12.1.4地化设备的技术要求: 12.1.4.1地化工作间的摆放、供电电源质量应符合要求。 12.1.4.2地化设备使用气源的纯度、压力、流量以及使用化学试剂和材料的纯度等参数符合要求。 12.1.4.3正式作业前,对设备进行至少2次以上空白分析。 12.1.4.4准确称量同一种标样物质JC∕T 604-2013 浮法玻璃退火窑,至少进行2次平行的标样分析,分析仪器的S2值和Tmax的精度 和重复性达到要求
12.2岩样挑选和预处理
12.2.1岩样挑选见SY/T6294中的3.1,3.3和4.5。 12.2.2采集的密度按地质设计的要求执行,遇到气显等异常井段时,应增加取样密度直至同岩屑观察 样的取样间距。 12.2.3轻烃类在大气环境下易挥发,要求样品在第一时间进行分析,并记录取样与分析时间,不能及 时分析的样品,应用盛水的小密封瓶保存。禁止使用烘干的样品。 12.2.4烃源岩样品要自然干燥,并粉碎成直径0.07mm~0.15mm颗粒,然后进行分析。 12.2.5储集岩样品应清除钻井液,用滤纸吸去水分后,样品破碎成直径2mm~3mm颗粒进行分析。 12.2.6分析样品应使用精度达0.1mg的电子天平准确称量,分析样品的代表性不能低于85%。
12.3.1分析步骤及要求: 12.3.1.1开机。打开气源,启动电源。 12.3.1.2空白分析。待仪器稳定后,启动仪器进行不少于2次的空白运行,且S2空白相对双差小于 5%。 12.3.1.3标样分析: 5和表6的规定。其
12.3.1.3标样分析:
a)准确称量同一标准物质,进行不少于2次的平行分析,分析结果应符合表5和表6的规定。其 中,相对双差和偏差分别按式(6)和式(7)计算
表 6 T.值指标
DB43/T14452018
DB43/T14452018
式中:为偏差,℃;C,为试样前次分析温度值,℃;C,为试样后次分析温度值,℃。 b)每开机分析时间超过24h应重新测量一次标准物质,其测定值应符合上一个标样的双差范围 12.3.1.4岩样分析: a)准确称量待测样品100×(1±5%)mg进行分析。 b)烃源岩S2,Trmax的平行分析结果应分别符合表5和表6的规定。 12.3.1.5关机。切断电源,关闭气源。 12.3.1.6记录填写与处理按SY/T5778的规定执行。 12.3.2录取参数:
12.3.2.1烃源岩录取参数见表7
温度控制要求:S。90℃恒温2mir 升温速率50℃/min,600℃恒温3min。 12.3.2.2储集岩录取参数: a)三峰录取参数见表 8。
b)五峰录取参数见表9
DB43/T14452018
12.4热蒸发烃气相色谱录
12.4热蒸发烃气相色谱录井
12.4.1操作程序: 12.4.1.1将适量的样品直接置于仪器热解炉中进行分析。 12.4.1.2氮气做载气、流速41.5ml/min,氢气做燃气、流速40.0ml/min,空气做助燃气和动力气、 流速300.0ml/min,分流比1:60,尾气吹氮气、流速25.0ml/min。 12.4.1.3进样口温度340℃,FID(氢火焰检测器)温度310℃,初始柱温度100℃,以10℃/min程序 升温至300℃、恒温25min,运行结束。 12.4.2组分的定性: 12.4.2.1应用此分析方法可得到C~C37左右的正构烷烃、姥鲛烷及植烷色谱峰及各组分的相对百分 含量。 12.4.2.2姥鲛烃(Pr)、植烷(Ph)分别与正碳十七烷、正碳十八烷比邻其后,以类异戊二烯烃中姥 鲛烷(Pr)、植烷(Ph)为标志峰,定性判别各组分名称(参照附录E)
12.5.1.1将录井取得的样品装瓶密封,使得样品中的吸附烃因压力和温度的变化逐渐脱附和挥发出 长。 12.5.1.2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密封样品瓶中上方的气体成分的组成和含量。 12.5.1.3进样口温度200℃,FID温度300℃,初始柱温35℃,恒温5min,以2℃/min程序升温至70℃, 再以3℃/min程序升温至90℃,运行结束。 12.5.1.4氢气做载气、燃气,流速为30~40ml/min,分流比为20:1,尾吹用氮气,流速为20~25ml/min, 空气流速350~400ml/min,柱前压20psi。分析谱图(参照附录F)。
12.5.2轻烃组分参数
12.5.2.1轻烃组分个数。它取决于储集岩的油气藏的特征,轻烃组分个数很少时,指示储 12.5.2.2iCa/nC.随着有机质成熟度的增大,iC/nC4的比值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预示可 油气储集层。 反映地下储层油气含量越高
DB43/T 14452018
DB43/T 14452018
[13异常地层压力录并
13.1.1利用邻井的压力录井、测井、测试等资料进行预测。
13.1.1利用邻井的压力录井、测井、测试等资料进行预测。
13.2.1钻井液出现明显的增量,或发生井涌、井喷,或先漏后喷。 13.2.2钻井液出口温度明显增高。 13.2.3钻井液密度、粘度下降,氯离子、钾离子含量明显增高,电子率降低。 13.2.4气测值大幅度上升,且高峰显示的延续时间明显地大于钻穿该层的时间;与此同时钻井液密度 降低,粘度变大。 13.2.5气测基值升高,气体组分比值(C/C2、Cz/Cs或C1/C2+Cz/Cs)降低(尤以Cz/C最为明显),当Cz/Cs ≤1时多为欠压实层。 13.2.6泥(页)岩体积密度偏离趋势线降低,声波时差增大,地层速度偏低。 13.2.7钻进时钻速突然加快,或扭矩增大,下钻时出现遇阻遇卡现象 13.2.8岩屑中伊利石、高岭石和碳酸钙含量有明显的增加。
13.3.1录并队应向地质监督确认有可能出现异常压力的并段,确认在异常压力并段的录并要求和措 施。 13.3.2要求录井承包商选派责任心强、有高压井工作经验的人员来完成超高压井的录井工作。确保录 井仪器工作状态良好、录井资料准确、可靠。 13.3.3开始录井前,应将井架放空管线上旁通与录井房的通气管接通,以备在阻流管汇循环时进行气 则监测。 13.3.4从预计的超高压层之上500.0m开始,录井日报应增加如下内容:钻井参数、岩性、气测异常 及组分值、钻井液性能、dc指数,空隙压力预测等,每日早晨报送钻井及地质监督。 13.3.5从预计的超高压层之上500.0m开始,要求钻进液工程人员将钻井液性能变化、配置新液所用 导水的性质及水量、排放或增加钻进液的性质和数量、使用或改用钻并液池号和池内贞面的变化及时通 知录井房,并做好记录。
DB31/T 329.4-2013标准下载13.4录并操作基本事项
13.4.1录并人员应将录并仪器所监测的与高压相关的各种参数及时绘制成深度关系曲线(比例尺 1:2000)。 13.4.2有关人员应加强对钻井液进、出口性能的监测,建立氯离子含量与电阻率的相关曲线图。 13.4.3随时向录井人员了解地层压力及气显监测结果。 13.4.4录井人员应做好可能遇到的复杂情况(如强烈气侵、井喷)的一切准备。 13.4.5在预计的高压井段二次开钻后,仍应按照高压井段录井要求录井,以获得准确的正常压力趋势 线。 13.4.6当发现有井涌、井喷和超高压征兆时,要求录井人员立即向地质监督和钻井监督报告,并提出 停钻循环的建议,
13.4.1录并人员应将录并仪器所监测的与高压相关的各种参数及时绘制成深度关系曲线(比例尺 1:2000)。 13.4.2有关人员应加强对钻井液进、出口性能的监测,建立氯离子含量与电阻率的相关曲线图。 13.4.3随时向录井人员了解地层压力及气显监测结果。 13.4.4录井人员应做好可能遇到的复杂情况(如强烈气侵、井喷)的一切准备。 13.4.5在预计的高压井段二次开钻后,仍应按照高压井段录井要求录井,以获得准确的正常压力趋势 线。 13.4.6当发现有井涌、井喷和超高压征兆时,要求录井人员立即向地质监督和钻井监督报告,并提出 停钻循环的建议,
DB43/T14452018
13.4.7地质监督必须24h在现场值班,直接参与、检查录井工作,了解仪器工作状况,发现问题及时 解决。 13.4.8地质监督必须在现场作好随钻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报钻井监督和录井人员(重要通报 采取书面形式),必要时提出停钻循环观察和关井测压等建议。 13.4.9倒班时,应以文字形式向接班者交清钻井工程和地质录井情况,并提示即将钻达的层位和应注 意的问题。
【北京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理规程DB11/382-200613.5并涌时录并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