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237-2016 道路橡胶沥青路面技术规程

DBJ50/T-237-2016 道路橡胶沥青路面技术规程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4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6039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J50/T-237-2016 道路橡胶沥青路面技术规程简介:

DBJ50/T-237-2016《道路橡胶沥青路面技术规程》是中国重庆市的地方标准,主要针对橡胶沥青路面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等环节提供技术指导和规范。橡胶沥青路面是一种环保、节能、高性能的路面类型,它将废旧轮胎经过特殊处理得到的橡胶粉添加到沥青中,形成橡胶沥青,用于道路的铺设。

这份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总则:阐述了该规程的目的、适用范围以及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2. 术语和定义:明确了在橡胶沥青路面施工中常用的术语和定义,以便于理解和应用。

3. 设计:规定了橡胶沥青路面的设计原则、设计参数、结构设计等内容。

4. 材料:对橡胶粉、沥青、矿料等原材料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

5. 施工:详细描述了橡胶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设备要求、施工质量控制等内容。

6. 检验与验收:对橡胶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检验、施工完毕后的验收标准进行了规定。

7. 维护与管理:提出了橡胶沥青路面的日常维护、病害处理、翻修与再生利用等管理措施。

这份技术规程的出台,旨在提高橡胶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保障道路安全,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废旧轮胎的资源化利用,符合绿色、环保的建设理念。

DBJ50/T-237-2016 道路橡胶沥青路面技术规程部分内容预览:

4.3.1橡胶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的含义不仪仪是室内试 验,也包括拌合场机械设备的调试,确定相关的拌和施工参数,并 最终通过试验路段进行验证,得到混合料的拌合、运输、摊铺、碾 压等一系列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要求,以指导正常的施工。 4.3.3~4.3.4橡胶沥青混和料按照体积法原理进行配合比设 计。根据混合料设计空隙率的要求,并结合其它体积参数,由试 件实际空隙率水平确定相应的油石比。混合料常规设计方法为 马歇尔击实试验方法。 橡胶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中: 击实次数:橡胶沥青混合料级配采用密实型级配时,采用两 面击实各75次。 稳定度和流值:天量的试验表明,嵌挤密实型混合料的流值 比较大,例如SMA混合料。这是由于嵌挤密实型本身的特性造 成的,流值大并不意味着混合料的抗变形能力弱,相反,车辙试验 表明这种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良好。这对于橡胶沥青混合料同 样如此。因而,本规程对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流值不作要求。 设计空隙率:对于密实型混合料,当用于中、下面层时,设计 空隙率应控制在3%~4%;当用于表面磨耗层混合料时,设计空 隙率应控制在4%~5%

橡胶沥青路面基层、垫层材料均有技术要求

吸收层,使得沥青面层层底最大拉应力大幅度降低,可极大提高 沥青面层的耐疲劳性能《园林绿化工程盐碱地改良技术标准 CJJ/T283-2018》,从而达到延缓反射裂缝产生的目的。此 外,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有较好的防水粘结性能

径的碎石强力粘结,形成比较厚的裂缝反射结构层,水稳层或旧 水泥路面的各种裂缝将很难穿透该层,可以有效遏制裂缝的反 射。

合料是合适的方法。橡胶沥青混合料用于旧沥青路面加铺罩面 时,需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车辙和其他病害情况进行调查 检测,原路面应经过必要的补强、修补及整平,确保符合规范规定 的几何尺寸以及强度和平整度要求;橡胶沥青混合料用于旧水泥 路面改建的罩面时,应调查、检测水泥混凝土板并进行必要的处 理或修整,宜采用橡胶沥青应吸收层防止反射裂缝的措施

4.4.6结合橡胶沥青混合料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对比试验分

析结果。在常温或同样的荷载等级下,两者的模量相差不大。故 采用橡胶沥青混合料铺筑沥青路面,在结构层厚度计算上可以参 考现行规范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单层橡胶沥青混合 料的厚度还应与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相适应

5.1.3橡胶沥青路面所采用的橡胶沥青粘度大,一般要求在气 温较高条件下施工,否则压实度难以保证。 5.1.4在橡胶沥青路面建设中,材料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是控制 路面整体性能的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应以现场试验为依据,严 把材料的质量关。不得用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 替现场检测,

替现场检测。 5.1.5在大面积铺筑橡胶沥青路面前,应选择200m~300m的 试验路段,进行橡胶沥青混合料的试拌、试铺及试压验证。试验 路应开展以下工作: 1 确定拌合温度、拌合时间、验证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 2石 确定摊铺温度、摊铺速度; 3确定压实温度、压路机类型、压实工艺及压实遍数; 4检测试验路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找出原因,及时采 取措施,重新铺筑试验路,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5.1.6本条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及具体应用经验总结,给出了 橡胶沥青路面施工各阶段温度要求。根据粘温曲线确定沥青路 面施工温度的方法主要适用于胶结料为普通道路石油沥青的情

橡胶沥青路面施工各阶段温度要求。根据粘温曲线确定沥青路 面施工温度的方法主要适用于胶结料为普通道路石油沥青的情 况,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通常根据经验确定。综合国内外 研究成果及应用经验,橡胶沥青作为一种特种改性沥青,其高温 粘度明显大于SBS改性沥青,因而,橡胶沥青路面的施工温度整

本将相对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提高10℃~20℃,否则混合料不 易拌合均匀,路面也难以压实,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5.2施工工艺技术要求

5.2.1为保证橡胶粉的质量满足橡胶沥青拌合要求,本条 了橡胶粉的存储要求。

5.2.1为保证橡胶粉的质量满足橡胶沥青拌合要求,本条提出 厂橡胶粉的存储要求。 5.2.2橡胶沥青生产设备按流程,可分为连续式和间歇式两种 类型。连续式橡胶沥青设备的工艺特点为橡胶粉和沥青连续计 量,并连续不断地在橡胶沥青拌合装置中进行拌合,拌合好的橡 胶沥青成品文连续不断地从拌合装置进入反应釜。间歇式制备 橡胶沥青的工艺特点为基质沥青与胶粉分批计量,加入橡胶沥青 拌合装置中进行拌合,然后将拌合好的混合物输入橡胶沥青反应 釜,接着进行下一批料的拌合,形成连续不断的循环作业。结合 两种工艺流程,采用间歇式生产橡胶沥青更加适应路面施工实际 情况。 根据我国橡胶粉的情况和使用基质沥青的品质。本规程提 出橡胶沥青加工条件为:将基质沥青温度加热到190℃~200℃ 加入规定掺量的橡胶粉,在规定温度下反应45分钟~60分钟。 橡胶沥青的生产一般采用现场加工方法,当由于客观因素 (如下雨,拌和机故障),不能及时使用时,就涉及橡胶沥青的储存 问题。美国各州对储存温度及时间、容许再加热次数、再加热的 措施等有较为详细的规定。 California规定在加工完成后四小时内使用,当温度低于 190℃时,需要再次升温,容许两次加热循环。要求再次升温后的 橡胶沥青满足所有指标,如不满足,需要加入少量胶粉(10%),再

次反应45分钟。 Arizona要求在混合料生产过程中,橡胶沥青的温度应始终 保持在163℃~191℃。不容许在这一温度下储存超过10小时, 如超过10小时应冷却到163℃以下,使用前,再升温,并只容许一 次循环。不容许在121℃以上保持4天。 Texas要求橡胶沥青在177℃以上储存不应超过8小时。如 超过8小时,在使用前应检测粘度是否满足要求。 Florida不容许在175℃以上保存超过6个小时。 南非规定,橡胶沥青在加工完成后,使用前要储存4小时,对 于添加延展油的储存温度在160℃以上,未添加延展油的储存温 度190℃以上。 根据我国的工程经验,橡胶沥青原则上应在24小时内使用 完毕。当由于不可抗力,确需临时存储时,应将橡胶沥青的温度 降到140℃~150℃范围内存储,存储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在存 诸期间应检测橡胶沥青的技术指标。当经过较长时间存储,再次 使用前,应检测橡胶沥青的指标,不满足技术要求的不予使用 橡胶沥青的主要检测指标为粘度

力,能够承受由于下承层的水平位移引起的拉应力或拉应变,阻 止下层裂缝尖端延伸至上面层,可以有效延缓裂缝的产生,同时 形成的富油层起到较好的防水渗作用。 近年来国内很多单位开展了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研究和 铺设工作,在材料用量上各有不同,无其是碎石用量,有的认为应 该满铺,但也有的认为不需要满铺。结合工程实际运用,通常以 撒布率70%~90%为宜。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中橡胶沥青技术要求与橡胶沥青混合

料要求一致。对于橡胶沥青的用量,当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用于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与加铺路面之间或者半刚性基层与沥青面层 之间时《既有村镇住宅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技术规程 CECS325:2012》,橡胶沥青用量宜取推荐用量的上限;当用于桥面或者隧 道路面时,橡胶沥青用量宜取推荐用量的下限。 撒布碎石后的稳压有利于橡胶沥青与碎石的结合,稳压采用 胶轮压路机可避免碎石压碎。为减少粘轮,胶轮压路机可在胶轮 预先涂刷隔离剂。 同步碎石封层车可将沥青结合料的喷洒和集料的撒布同时 进行,使沥青结合料与集料之间有最充分的接触,以达到它们之 间最大限度的粘结度。与常规先撒沥青再撒碎石的工艺相比,同 步碎石封层缩短了喷洒粘结剂与撒布集料之间的时间间隔,使集 料颗粒能更好的植入粘结剂中,以获得更多的裹覆面积。其更容 易保证粘结剂和石屑之间稳定的比例关系,提高作业生产率,减 少了机械配置,降低了施工成本。为保证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施 工质量,加强现场质量控制,橡胶应力吸收层宜采用同步碎石封 层车进行一体化施工。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施工应与上面层沥青混凝土紧进 行,中间不开放交通,若期间必须开放交通,须待碾压施工完成3 小时后方可开放交通,但车速不宜超过25km/h。

5.2.4橡胶沥青混合料可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或连续式拌和

制。高等级道路宜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拌和;连续式拌和机使用的 集料必须稳定不变。当从多处进料、料源或质量不稳定时,不得 采用连续式拌机。 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控制在:石料的加热温度190℃ 一200℃,沥青的加热温度175℃~185℃。橡胶沥青混合料拌和 时间不应低于55秒,其中干拌时间不宜小于15s。到达施工现场

的橡胶沥青混合料温度是运输控制的关键之一,因而混合料的运 输应根据运输时间长短和天气状况采取相应保温、防雨措施。 由于橡胶沥青中胶结料含量较高,为防止橡胶沥青粘结橡胶 轮胎,橡胶沥青混合料施工一般多采用钢筒式压路机,压路面选 型上宜采用带有高频率低振幅的双钢轮压路机,并配备能满足施 工需求的压路机。 但在实际施工时,也会遇到钢轮压路机数量或吨位不足,导 致现场压实度难以达到,空隙率偏高,渗水系数过大的情况,对 此,可以采用胶轮压路机进行碾压,但是必须对胶轮压路机的碾 压温度以及碾压次数等进行严格控制,并应在胶轮涂刷隔离剂 以减少粘轮的发生。 为保证施工后路面的路拱坡度与设计一致,对路面的压实应 由低处向高处压实

5.3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橡胶粉的掺量应严格按照配合比设计的结果执行。因沥青 或橡胶粉批次的原因造成橡胶沥青性能发生明显变化时,应通过 试验重新确定橡胶粉的最佳掺量。 为了确保橡胶沥青的质量,除了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弹性 恢复、老化性能外,应将180℃旋转粘度作为是关键指标进行检测 和控制。 粘度检测分为橡胶沥青生产检测和混合料生产检测两部分 对于橡胶沥青生产检测,如采用连续式生产,每隔1h从生产罐中 抽取样品进行检测,如采用间歇式生产,每罐抽检一次。每次检 则平行试验应不少于3个样本。对于混合料生产检测是在生产

混合料前和生产过程中从储油罐中提取样品进行检测。每隔4h 抽取一个样本。当橡胶沥青的生产和混合料生产同步进行时[深圳]5层旅检区_货检区施工组织设计(2016),可 只进行橡胶沥青的生产检测。 现场粘度检测可采用简易、便携式粘度计。在使用这种粘度 计前应与实验室的旋转粘度计结果进行标定,得到回归曲线。同 时在现场抽检试验过程中应配备保温设备,以便有效控制试验温 度。

5.4.2现行《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城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