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315-2014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5315-2014 水工混凝土建筑物修补加固技术规程简介:
《DL/T 5315-2014 水工混凝土建筑物修补加固技术规程》是一部关于水工混凝土建筑物修补和加固的技术性规范,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并实施。该规程主要适用于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的日常维护、病害修复和结构加固工作。
规程内容主要包括: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修补材料、修补设计、修补施工、加固设计、加固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安全规定等各个方面。它为混凝土建筑物的修补和加固提供了技术依据,确保修补和加固工作的科学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具体来说,规程详细规定了修补和加固材料的选择原则、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如对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混凝土表面的修复、结构加固的方法选择等。同时,规程也强调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规定,以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DL/T 5315-2014 水工混凝土建筑物修补加固技术规程》是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维护和改造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DL/T 5315-2014 水工混凝土建筑物修补加固技术规程部分内容预览:
表6.6.1混凝土渗漏处理质量检查方法
DL / T 5315 2014
6.6.2压水试验检查。采用灌浆法处理渗漏时,水泥灌浆与化学 灌浆的质量检查分别按照DL/T5148与DL/T5406规定执行。
GB∕T 29047-2012 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及管件DL /T 5315 = 2014
7.1.1对混凝土剥蚀的修补,应先按DL/T5251进行分类,判明 混凝十剥蚀的原因,然后确定处理方法。混凝土剥蚀修补后,可 根据结构部位在表面涂刷具有防渗、耐水、抗冲磨、抗冻及耐老 化特性的涂料进行防护
混凝土剥蚀的原因,然后确定处理方法。混凝土剥蚀修补后,可 根据结构部位在表面涂刷具有防渗、耐水、抗冲磨、抗冻及耐老 化特性的涂料进行防护。 7.1.2配置砂浆或混凝土所用水泥应选用颗粒细、水化热较低、 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水泥;粗骨料应选用粒径5mm~40mm的 卵石或碎石。混凝土及砂浆的水胶比宜小于0.40。 7.1.3界面剂可选择与修补材料同类的水泥净浆或砂浆、聚合物 水泥净浆或砂浆以及水溶性环氧类粘结剂等。涂刷界面剂应薄而 均匀,界面剂涂刷对基面的要求及涂刷后至修补材料覆盖的时间 间隔应通过试验确定。 7.1.4基层混凝土表面应凿除至出露新鲜、坚硬的混凝土,凿除 厚度宜均匀,凿除坑的周边应垂直,轮廓线宜构成凸多边形。修 补厚度大于15cm时,应布设锚筋。
7.1.2配置砂浆或混凝土所用水泥应选用颗粒细、水化热较低、
7.2.1用于修补的混凝士材料的设计指标应根据建筑物设计要求 确定,抗冻等级应不小于F200,修补材料与基层混凝土之间的黏 结强度应大于1.0MPa,且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修补材料应掺用 引气剂和引气型减水剂,其品质应符合DL/T5100《水工混凝土 外加剂技术规程》的规定。
7.2.2冻融剥蚀的修补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冻融剥蚀深度小于0.5cm时,基面应打磨清理至新鲜、坚 硬的混凝土面,并清洗干净,基面于燥后,宜在其上涂刷防护 涂料。 2冻融剥蚀深度大于0.5cm时,应凿除冻融损坏的基层混凝 土及脱空的混凝土,直至出露新鲜、坚硬的混凝土面,凿除深度 应大于1cm。 3对于小面积修补,宜采用聚合物水泥混凝土、聚合物水泥 砂浆和聚合物砂浆。 4当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时,一次涂抹厚度不宜大于 2cm,超过2cm时应分层涂抹:当采用聚合物水泥混凝士修补时, 次浇筑厚度不宜大于15cm,超过15cm时应进行分层浇筑,适 当布设插筋,每层混凝士浇筑后应及时振捣。顶层砂浆或混凝士 表面应抹光,并及时养护。 5基层混凝士强度等级高于C20时,宜选用聚合物砂浆修 补,总厚度不宜大于3cm,施工时基面混凝土应于燥,若无法形 成王燥条件,应选用亲水性界面剂
7.3磨损和空蚀的修补
7.3.1对于空蚀破环的修复,应加强修补面的体型控制,严格控 制表面不平整度,控制标准应符合DL/T5166《溢洪道设计规范》 的有关规定。
1根据混凝土表层磨损的情况、修补环境和设计要求,应选 用高标号抗冲磨材料或高韧性抗冲磨材料。 2推移质冲磨破坏的修补可选用高强硅粉水泥混凝土、高强 铁矿石硅粉水泥混凝土、铁轨嵌高强混凝土、高弹性抗冲磨砂浆、 高韧性聚合物砂浆及铺设钢板等。 3.对混凝土磨损及空蚀较严重的部位,宜选用高强水泥混凝 土或聚合物水泥混凝土修复。高强水泥混凝土内可掺用硅粉、纤
DL/ T 5315 2014
维、掺合料、密实剂,不宜掺用引气剂。 4砂浆或混凝土类修补材料与基层混凝土之间的黏结强度 应大于2.0MPa,且满足设计要求。 5表面抗冲磨防护涂料应选择具有防渗、耐水、耐老化及抗 冲磨等特性的材料,其抗拉强度应大于20MPa,涂层与混凝土之 间的黏结强度应大于2.5MPa。 6插筋宜采用螺纹钢筋,钢筋品种、直径和锚固端胶凝材料 等应满足设计要求。 7.3.3磨损和空蚀的修补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磨损和空蚀深度小于3cm的部位,宜选用聚合物 砂浆修复。 2当混凝土磨损和空蚀深度大于.3cm时,凿除坑深度应大 于15cm,并布设插筋和钢筋网。插筋直径与深度、布置形式等应 满足设计要求。 3选用聚合物砂浆修补时,基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 C25,施工时要求基面混凝土干燥。
7.4钢筋锈蚀引起混凝土剥蚀的修补
7.4.1钢筋锈蚀引起混凝土剥蚀的修补方法包括剥蚀混凝土修 补、涂层保护和使用阻锈剂等。 7.4.2薄层修补材料宜选用抗渗等级不低于W12的水泥砂浆、聚 合物水泥砂浆;对遭受严重侵蚀的部位可选用聚合物砂浆;当修 补厚度大于10cm时,应选用抗渗等级不低于W12的水泥混凝土、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 7.4.3在有氯离子侵蚀的环境中,水泥混凝土和砂浆必须掺用钢
7.4.3在有氯离子侵蚀的环境中,水泥混凝土和砂浆必须掺用钢 筋阻锈剂,聚合物水泥砂浆及混凝土和聚合物砂浆及混凝土也可 掺用阻锈剂。
对碳化引起的钢筋锈蚀,应将保护层全部凿除;对氯离子
DL/T 5315 2014
侵蚀引起的钢筋锈蚀,应凿除受氯离子侵蚀损坏的混凝土。 2对已生锈钢筋进行除锈、涂刷阻锈剂。钢筋截面不满足设 计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补焊钢筋或植筋。 3混凝土或砂浆养护至设计龄期后表面采用涂层防护。 4位于水位变化区的涂层应具有在干湿交替环境下耐老化 的特性。
7.5.1质量检查包括抽检修补材料的材料力学性能、厚度,以及 修补材料与老混凝土之间的黏结强度等。 7.5.2对同一批水泥基类材料进行现场取样成型,在室内标准条 件下养护7d或28d后进行抗压试验。试验方法按DL/T5150规定 执行。
?5150规定 执行。 7.5.3 防护涂层应光滑、平整,颜色均匀、一致,无气泡、无针
孔、无流挂及开裂等缺陷,涂层厚度及黏结强度应满足设计 检测方法可按附录B规定执行。
8.1.1加固方案应根据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要求、结构的缺陷情 况及施工的可行性等制订。 8.1.2根据加固方案进行加固设计,设计时应考虑合适的施工方 法及合理的构造措施,按照结构上的实际作用情况,进行承载力、 正常使用功能等方面的验算。计算分析时应考虑加固结构实际的 受力情况、加固部分应变滞后及加固部分与原结构协同工作的程 度等。 8.1.3应保证新增构件和部件与原结构连接可靠,新增截面与原 截面黏结牢固,形成整体共同受力。 8.1.4混凝土建筑物补强加固可采用灌浆法、置换混凝土法、增 大截面法、预应力法、粘贴钢板法、粘贴纤维复合材法、植筋法 等,各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可按表 8.14的规定热行
表 8.1.4 结构补强加固方法及适用范围
DL/T 5315 2014
8.2混凝土内部不密实的处理
8.2.1混凝土内部不密实宜采用灌浆法处理。灌浆材料可选用水 泥浆材或化学浆材。 8.2.2采用水泥浆材处理混凝土内部不密实时,除按照DL/门T 5148的规定执行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每一独立的混凝土不密实区,布置检查孔不宜少于2 个,孔径不宜小于30mm。应将检查孔作为灌浆孔进行灌浆。 2除检查孔外的其他灌浆孔,钻孔参数应按设计规定执行 3灌浆前宜进行压水或试气试验。压水试验压力宜为 0.2MPa~0.3MPa,试气试验压力宜为0.1MPa~0.2MPa。 4当不密实区域为串孔时,应采取并联灌浆;当不密实区域 无串孔时,可采取单孔灌浆。 5水泥浆材水灰比应按设计规定执行,设计无规定时可采用 1.0、0.8和0.6三级灌注,也可采用0.6或0.5一级直接灌注。灌 浆结束水灰比宜为0.6或0.5。灌浆压力宜采用0.2MPa~0.5MPa。 在规定的压力下,注入率为0.05L/min,继续灌注20min,结束灌浆, 8.2.3采用化学浆材处理混凝士内部不密实时,灌浆压力应按设 计规定执行,设计无规定时宜采用0.3MPa~0.6MPa。在规定的压 力下,注入率为0.01L/min,继续灌注5min~10min可结束灌浆。
8.2.1混凝土内部不密实宜采用灌浆法处理。灌浆材料可选用水 泥浆材或化学浆材。
8.3低强混凝土的处理
DL/T5315=2014
钢板法等加固措施处理,增大截面法及粘贴钢板法法可按C.1~ C.2的规定执行。 8.3.2大体积低强混凝土可采用置换混凝土法处理,处理时宜采 用具有微膨胀变形的混凝土,并应采取措施保证新老混凝土形成 整体,共同受力。
8.4.1受弯和受压结构强度或刚度不满足要求的可采用预应力 法、增大截面法、粘贴钢板法及粘贴纤维复合材法加固,按C.1~ C.3的规定执行。 8.4.2受拉结构的补强加固可采用预应力法、粘贴钢板法、粘贴 纤维复合材法及植筋法。植筋法加固可按C.4的规定执行。 8.4.3深层裂缝和贯穿性裂缝的补强加固可采用灌浆法、粘贴钢 板法及粘贴纤维复合材法。 8.4.4当结构的抗剪强度或沿某一缝面或建基面的抗滑稳定不满 足要求时抗剪型高强螺栓连接施工工艺标准,宜采用预应力法加固
8.4.1受弯和受压结构强度或刚度不满足要求的可采用预 法、增大截面法、粘贴钢板法及粘贴纤维复合材法加固,按 C.3的规定执行。
8.4.2受拉结构的补强加固可采用预应力法、粘贴钢板法、粘贴 纤维复合材法及植筋法。植筋法加固可按C.4的规定执行。 8.4.3深层裂缝和贯穿性裂缝的补强加固可采用灌浆法、粘贴钢 板法及粘贴纤维复合材法。
8.4.4当结构的抗剪强度或沿某一缝面或建基面的抗滑稳定
DL/ T 5315 2014
填充层施工工艺标准9混凝土结构水下修补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