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1330-2014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效果评估导则

DL/T 1330-2014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效果评估导则
标准编号:DL/T 1330-2014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9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4651
免费资源

DL/T 1330-2014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L/T 1330-2014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效果评估导则简介:

"DL/T 1330-2014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效果评估导则"是中国电力行业的一项标准,由国家能源局发布。这个导则主要规定了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效果的评估原则、评估内容、评估方法和评估程序,旨在为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的实施效果提供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价,推动电能的合理使用,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稳定,促进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这个导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评估原则:强调公正、公平、科学和可行的原则,要求评估结果应真实反映项目效果,且评估方法应具有可操作性。

2.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的节电效果、经济效果、环境效果和社会效果等。

3. 评估方法:提供了多种评估方法,如直接测量法、计算法、对比法等,以适应不同项目的特点和需求。

4. 评估程序:规定了从项目设计、实施到评估的完整流程,包括评估准备、数据收集、评估计算、结果分析和报告编制等步骤。

5. 评估报告:对评估结果进行总结,形成评估报告,为项目改进、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通过使用这个导则,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的实施方可以更准确地了解项目的实施效果,以便对项目进行调整和优化,同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DL/T 1330-2014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效果评估导则部分内容预览:

DL/T13302014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4效果评估: 5节约电量评估方法 6节约电量评估 节约电力评估 8环境效益评估· 9误差分析. 10项目效果评估程序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项目效果评估报告样本

本导则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导则由电力行业节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导则起草单位:国家电网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指导中心、河海大学、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徐杰彦、袁晓玲、刘皓明、陈江华、邢德山、那小桃、姜雨汐。 本导则为首次发布。 本导则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路二条 号,100761)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 3.1 效果评估effectevaluation 对项目的节约电量、节约电力和避免排放量的测算工作DB42∕T 1107-2015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工程技术规程,用来确定项目所带来的直接效果和附加效 益,分析项目的成本效益,

电力需求侧管理措施demandsidemanagementmeasure 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采取的节电技术和具体做法,是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的基本组成单元。 3.4 基准baseline 对改造项目而言,基准是指现有设备或系统的状况;对新上或扩建项目而言,基准是指在没有需求 侧管理项目的情况下将要安装的设备或系统的状况。 3.5 节约电量electricitysaving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实施后,用能设备在相同条件下电能消耗的减少量(单位kW·h)。 3.6 节约电力powersaving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实施后,用能设备在相同条件下减少的电力需求量(单位kW)。

项目效果评估是确定项目的直接效果和附加效益,评估项目的成本效益,获得与评估成本相匹配的 信息。效果评估可得到三种评估结果:节约电量评估、节约电力评估、附加效益评估。节约电量不能直 接测量得到,需要通过比较项目实施前后的电能使用量来计算。项目评估的目标是在合理的精度要求下, 确定节约电量和节约电力的估算值及相 评估结果是估算值,有相应的不确定度。

4.3评估方案 在启动项目可行性研究时准备好详细的评估计划,在项目周期中,尽早测量采集所需数据 节约电量和节约电力的评估提供依据,保证项目效果评估的有效性。 项目评估方案与项目设计同步进行。

目评估的目标是在合理的精度要求下,确定节约电量(节约电力)的估算值及相关附加效益。 页期目标平衡确定评估成本代价和评估误差要求,选择适宜的样本范围和测量精度,节约评估成 平估结果应平衡评估结果精确度与评估成本之间的关系。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节约电量评估方法是确定项目实施前后电能使用量的变化,节约电量不能直接 测量,应在设计项目时根据项目实施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确定节约电量的估算值。电量的测量和 计算参照GB/T1032、GB/T13462、GB/T12497、GB/T19412、DL/T686、DL/T985、DL/T1051、DL/T 1052。节约电量评估方法般有工程测量法、认定节约电量法和计算法。

工程测量法是确定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节约电量的一种常用方法,该方法通过测量项目实施前后的 实际耗电量来估算项目产生的节约电量。如采用该方法,应在选择评估方法时确定工程测量数据的采集 点,在数据采集点安装符合采集精度的测量表计,确定项目实施前后数据的测量周期。通过对采集到的 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和分析,得到节约电量值。

人定节约电量法用于节约电量较为明确的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如洗衣机、计算机、电冰箱等电

更新,工业领域的高效电动机替换常规效率电动机、高效照明改造等项目。在设备改造前后,在单个设 备的电能效率提高值确定、设备数量和运行工况也确定的情况下,可以认为节约电量是确定的。 项目明确采用认定节约电量法评估时,无论实际值是多少,各参与方均应认可认定值。认定值应基 于可靠、可追溯和可证明的信息来源,例如:标准、制造厂的设备说明书、设施的使用时间表、维护日 志等。

计算法是通过建立工程计算项目的节约电量。这种方法宜用于不能测量或测量成本太高的 项目。如评估含有节能措施的新建筑项目的节约电量,由于没有可比较的基准数据,只能通过建立工程 仿真部分或整个设施的能耗情况。建立的工程应能够充分模拟设施实际的能耗特性。工业领域 的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一般不采用此方法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的节约电量可以 节约电量=基准电量使用量 (1

基准电量是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未实施时的电量使用状况。设计评估方案时需要考患对基准电量数 据进行收集、测量和分析,合理确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前的平均电耗水平。例如,对于更换高效类设名 的改造项目,一般宜以改造前设备的耗电量为基准电量;对于新建高效类项目,一般宜以该类设备当时 限定值的耗电量为基准电量

项目实施后的电量使用量应在项目完成并稳定运行后的规定时间段内进行测量,测量点和测量方法 在项目设计时确定。估算节约电量时,无论选择哪种评估方法,应保持项目的基准范围一致。如果需要 选择样本设备,该样本应具有代表性:如果需要建立评估,的假设条件应合理。

节约电量评估应考虑修正因子的影响,修正因子:·般包括环境温度修正、生产运行时间修正、 化修正、产品种类的修正等。修正方案在项目设计时约定

节约电力是削减电力负荷高峰的重要手段。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节约电力的类型主要包括:通过实 施能效项目实现永久性节约电力负荷、移峰填谷技术转移高峰电力负荷和需求响应等手段减少高峰电力 负荷。节约电力量根据公式(2)计算。 节约电力量=节约电力项目实现的节约电力量+节约电量项目折算的节约电力量 (2) 节约电力项目实现的节约电力量包括移峰填谷技术转移高峰电力负荷和需求响应等手段减少高峰 电力负荷所实现的节约电力量;节约电量项目折算的节约电力量包括通过实施能效项目实现永久性节约 电力负荷所折算的节约电力量。

7.1能效项目实现的节约电力

节约电量的电力需求侧管理能效项目实现永久性节约电力。项目的节约电力量按验收后形成的年平 均节约电力能力计算。 电力需求侧管理能效项目的节约电力量根据项目年度节约电量和发电设备的年平均利用小时数进 行折算,见公式(3)。

发电设备年平均利用小时数

JC∕T 1067-2008 坡屋面用防水材料 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垫层7.2移峰填谷技术实现的节约电力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避免的排放量通过比较项目实施前后的排放量确定。避免的排放物 CO2、SO2、NO.等。可避免排放量的基本测算见公式(6)。

排放因子表示排放物的特性,用来计算每小时、每月或每年可避免的排放量,以有关规范或国家主 管部门颁布数据为准。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的效果评估是 带来的直接效果(节约电量和节约电力)和 (环境效益等),评估步骤和评估报告内容应符合相关要求。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的效果评估一般遵循以下主要步骤: a) 编制评估计划:在项目开始设计时即考患效果评估方案,针对不同的项目类型应设定效果评估 目标,选择一种或多种评估方法,编制评估计划。 b) 数据测量和结果估算:根据编制的评估计划进行数据监测、采集和处理,选择评估方法估算项 目的节约电量、节约电力和附加效益,得到初步结果。 c) 与项目各参与方的沟通和交流:进行项目效果评估时应与项目各参与方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保证项目评估结果完整有效。 d) 编写评估报告:根据项目的设定目标和评估结果,分析项目的实施效果,编写项目评估报告, 进行效果评价。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的效果评估报告应包括确定基准、测量数据、节约电量和节约电力估 效益、效果评估结论等内容。 项目效果评估报告应按照统一的要求和格式编写(见附录A)。评估报告应遵循客观、准矿 公正的原则,评估报告宜在项目评估结束后一个月内提交。

某二层别墅建筑方案图带效果图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项目效果评估报告样本

XX项目效果评估报告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