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2762-2018 蓄热式电供暖机组(设备)热性能试验方法

DB13/T 2762-2018 蓄热式电供暖机组(设备)热性能试验方法
标准编号:DB13/T 2762-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00.1K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34179
免费资源

DB13/T 2762-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13/T 2762-2018 蓄热式电供暖机组(设备)热性能试验方法简介:

DB13/T 2762-2018是河北省的地方标准,全称为《蓄热式电供暖机组(设备)热性能试验方法》。这个标准主要规定了蓄热式电供暖设备的热性能试验方法,包括试验设备、试验条件、试验步骤、试验结果的计算和判定等,旨在评估和保证蓄热式电供暖设备的热效率、稳定性和安全性,为设备的设计、生产、检验和使用提供技术依据。

具体来说,这个标准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1. 试验设备:规定用于测试的设备类型、规格和精度要求,如热量计、温度计、压力表等。 2. 试验条件:设定测试时的环境温度、湿度、电源电压、频率等参数。 3. 试验步骤:详细描述如何进行热性能测试,包括设备的启动、运行、关闭等操作步骤。 4. 数据处理:规定如何采集和处理测试数据,如热效率、输入功率、输出功率等。 5. 试验结果判定:设定合格与不合格的判定标准,如热效率的最低要求、温度波动的允许范围等。

通过这个标准,可以确保蓄热式电供暖设备在各种工况下的运行效果,提升设备的节能性和用户舒适度,同时也有助于规范市场,促进蓄热式电供暖行业的健康发展。

DB13/T 2762-2018 蓄热式电供暖机组(设备)热性能试验方法部分内容预览: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3/T 27622018

DB13/T 27622018

供暖机组(设备)热性能试验)

本标准规定了蓄热式电供暖机组(设备)热性能试验的术语和定义、试验条件、仪器设备、样品、 式验程序、试验数据处理、精密度、试验报告等内容。其他用途的供热设备也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适用于单相设备额定电压不高于250V,其他设备额定电压不超过10kV,输入总电功率不小 于5kWJC∕T 2554-2019 蒸养混凝土制品用掺合料,输出导热液体温度不高于90℃的蓄热式电供暖机组(设备)(以下简称机组(设备))。

GB/T20001.4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蓄热式电供暖机组(设备)electricheatstoragemachine(equipment) 能将电能转化为热能,通过固体或液体作为蓄热体吸收、储存,并采用一定方式向外输送、供应 热能量的蓄能一供热组合或独立装置

蓄能量energystorage 机组(设备)从常温下启动开始蓄能至达到蓄能终止条件时蓄存的热能量。 3.4 供(蓄能)热量supplyheat(storageenergy) 机组(设备)自使用蓄存热能量开始供热到满足下一次蓄能起始条件时止可连续供出的热能量。

DB13/T 27622018

供(蓄能)热时间supplyheat(Storageenergy)time 自机组(设备)开始使用蓄能量供热时起至满足下一次蓄能起始条件时止(参见3.5)的时间。

4.2机组(设备)安装

4.2.1被测试机组(设备)应远离其他热源,多机组(设备)同时测试时,其试验间距应不小于自身 最大外形尺寸的2~3倍,最小距离不应小于1.5m。 4.2.2应按机组(设备)使用、安装要求(或双方协议安装方式)对其进行安装并调试,应对其电气

4.2.1被测试机组(设备)应远离其他热源,多机组(设备)同时测试时,其试验间距应 最大外形尺寸的2~~3倍,最小距离不应小于1.5m。

最大外形尺寸的2~3倍,最小距离不应小于1.5m。 4.2.2应按机组(设备)使用、安装要求(或双方协议安装方式)对其进行安装并调试,应对其电气 安全性(如绝缘电阻、接地等),运行安全性(如温度监控、压力释放措施等),循环泵工作情况(如 有)等进行检查;其电气安全性应符合GB5226.1的有关要求,确保机组(设备)能安全正常工作, 并应将安装和试运行情况予以记录。 4.2.3对于小型机组(设备)测量时制热部分与散热器可同处一个空间内进行,对于实际使用时机组

4.2.2应按机组(设备)使用、安装要求(或双方协议安装方式)对其进行安装并调试,) 安全性(如绝缘电阻、接地等),运行安全性(如温度监控、压力释放措施等),循环泵工 有)等进行检查;其电气安全性应符合GB5226.1的有关要求,确保机组(设备)能安全 并应将安装和试运行情况予以记录。

4.3传感器和测量仪表安装、布置

测量传感器和测量仪表安装、布置应按以下要

DB13/T 27622018

试验仪器及仪表的规格要求见表1。

表1试验仪器及仪表的规格

DB13/T 27622018

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a) 将机组(设备)试运转无异常后待机,在常温下,观察并记录此时的环境温度、湿度、风速 及蓄能体的各测温点温度值; O 接通电源开始蓄能并记录蓄能期间电能消耗量E1、累计热水量V1(适用时)和蓄能时间T1: c 当加热装置与蓄能体为一体时,应观察并记录蓄能体内温度(t1)变化情况(一般频次不低 于1次/5min)直至完成蓄能; d) 当加热体与蓄能体为非一体时,还应观察并记录导热介质的相关参数如循环水出水和回(进 水温度(t1)变化情况(一般频次不低于1次/2min),直至完成蓄能; e 试验过程中应监控、记录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频次不低于1次/10min); 当蓄能体需要进行质量计算时,可采用质量法或体积法进行均可。

7.1. 2 供(蓄能)热

DB13/T 27622018

使机组(设备)处于单独供热状态,在循环热水的出、回(进)水管路分别进行温度测量, 在合适位置接入流量计量仪表或计重仪器,开启供热模式直至达到再次蓄能开始前停止; 3 试验期间应采取措施保持循环热水的出、回(进)水管路温差不应小于10℃; 如试验期间不能保证循环热水的出、回(进)水管路温差不小于10℃,则必须在实验结果中 予以特别说明: d) 循环水出、回(进)水管路中的温度(t2)测量和记录频次应不低于1次/2min; e) 记录环境温度、湿度的频次应不低于1次/10min; 记录供热期间的电能消耗量E2、累计热水量V2和供热时间T2

8.1.1蓄能量按式(1)~(4)计算。

Pi=C·(t14—t13)·G(适用时) G=k·Vi·Y(适用时)

式中: Pi一蓄能量,kJ(kW); C一蓄能体的比热容,kJ/(kg·℃); t12一试验终止时蓄能体平均温度,℃; t11一试验开始时蓄能体平均温度,℃; t1一循环热水出水口平均温度,℃; t13一循环热水回(进)水口平均温度,℃; G一蓄能体质量,kg; Vi一蓄能体体积,m; k一水温度系数,%; 。一蓄能体比重,kg/m。 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两位。 2供(蓄能)热量按式(5)~(6)计算,

式中: Pi一蓄能量,kJ(kW); C一蓄能体的比热容,kJ/(kg·℃); t12一试验终止时蓄能体平均温度,℃; t11一试验开始时蓄能体平均温度,℃; t1—循环热水出水口平均温度,℃; t13一循环热水回(进)水口平均温度,℃; G—蓄能体质量,kg; Vi一蓄能体体积,m; k一水温度系数,%; Y一 蓄能体比重,kg/m。 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两位。 2供(茎能)热量按式(5) ~(6)计筒

8.1.2供(蓄能)热量按式(5)~(6)

DB13/T 27622018

式中: Qo一供(蓄能)热量,kJ(kw); C—水比热容4.186,kJ/(kg·℃); t22—供热热水出水平均温度,℃; t21一供热回(进)水平均温度,℃; G—水质量,kg; V2一水体积,m; k一水温度系数,%; 。—水比重1000,kg/m。 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两位

8.1.3蓄能效率(n1)按式(7)计算。

8.1.4供(蓄能)热效率(n。)按式(8)

k一水温度系数,%; 。—水比重1000,kg/m。 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两位。

[拉萨]群众文化体育中心施工组织总设计DB13/T 27622018

9.1测试结果及精密度

当在同一测试环境下,由同一个(或一组)操作者使用相同设备,按本规范的测试方法,连续进 行相互独立的试验时,当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误差不大于这两个测定值的算数平均值的5%时测试 数据有效,取其平均值未测试结果,否则应重新试验。也可在上述条件下连续进行10次试验取其平均 值作为测试结果,

试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并记录环境条件是否满足实验要求,如发现有不符合试验要求的情 间持续大于5min)或有趋势变坏可能时,应评估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可能性或及时采取适当措 控制或消除。

10.1试验(测试)记录

试验(测试)记录除记录相关试验参数外还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测试环境条件,检测地点,时间,检测校核人员及主要试验人员等信息记录; 0 被测试机组(设备)结构简述及安装方式,工作条件及性能基本信息(如电功率、供热量或 供热面积等),并应指出相关参数的来源(如制造商提供、公开资料等); 测试仪器仪表名称、数量、精确度等相关信息; 试验场地布置描述,(如蓄热体、散热器、循环系统的相对位置等,必要时也可采用影像、 简图等方式表达),温度传感器、流量计安装位置描述(必要时也可采用影像、简图等方式 表达); e)应记录供暖(散热)方式包括供热时导热体循环温差,流速DB∕TJ 08-201-1998 信报箱设置技术规程,散热量等相关参数,

试验报告至少应给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检测或试验机构的必要信息如名称、地址等: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