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466-2017 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选型导则

DL/T 466-2017 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选型导则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L/T 466-2017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1.1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3840
免费资源

DL/T 466-2017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466-2017 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选型导则简介:

DL/T 466-2017《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选型导则》是一部关于电力行业中磨煤机及制粉系统选择和应用的重要技术标准。该标准由电力行业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由电力行业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批准并发布。

该导则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总则:对标准的适用范围、引用标准、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规定。

2. 选型原则:基于经济性、可靠性、环保性等因素,明确了磨煤机及制粉系统选型的基本原则。

3. 技术要求:对磨煤机的类型、出力、效率、煤种适应性、可靠性、维护性等方面,以及制粉系统的出力、制粉效率、煤粉均匀性、系统可靠性等进行了具体的技术要求。

4. 选型计算:提供了详细的选型计算方法,包括出力计算、磨煤机类型选择、制粉系统配置等。

5. 安全防护:对磨煤机及制粉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如防爆、防火、防尘等进行了规定。

6. 安装与调试:对设备的安装、调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要求进行了阐述。

7. 运行维护:给出了磨煤机及制粉系统运行维护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

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旨在提高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的选型水平,确保设备的高效、稳定、安全运行,同时也是对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推动。

DL/T 466-2017 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选型导则部分内容预览:

DL/T4662017

根据公式(20)和公式(21)可以计算在不同的磨煤机叶轮直径和宽度下的磨煤机通风量和提升 玉头。 6.3.6风扇磨煤机较适合的叶片宽度与叶轮外径比B/D2=0.23~0.30,较适合的叶片高度与叶轮外径比 L/D2=0.16~0.18,叶片数以8~10为宜,适当的圆周速度u2=75m/s~80m/s。 6.3.7风扇磨煤机制粉系统的阻力包括系统出口和入口的炉膛负压、抽炉烟口至风扇磨煤机入口的管道阻 力、风扇磨煤机粗粉分离器阻力、煤粉分配器阻力和燃烧器阻力。各种部件的阻力计算按照DL/T5145的 方法进行。 6.3.8S型(FM型)风扇磨煤机所配粗粉分离器有雷蒙、双流惯性和单流惯性三种。双流惯性和单流 惯性式粗粉分离器结构示意如图7所示。双流惯性式粗粉分离器阻力为500Pa~600Pa,Rg0=20%~ 60%,n=1.0~1.1。雷蒙式粗粉分离器阻力为900Pa~1100Pa,Rgo=15%~30%,n=1.0~1.1。单流惯 性式粗粉分离器阻力为200Pa~300Pa,Rg0=45%~60%,n=0.70.8。

方法进行。 6.3.8S型(FM型)风扇磨煤机所配粗粉分离器有雷蒙、双流惯性和单流惯性三种。双流惯性和单流 惯性式粗粉分离器结构示意如图7所示。双流惯性式粗粉分离器阻力为500Pa~600Pa,Rg0=20%~ 60%,n=1.0~1.1。雷蒙式粗粉分离器阻力为900Pa~1100Pa,Rgo=15%~30%DB22∕T 2038-2014 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n=1.0~1.1。单流惯 性式粗粉分离器阻力为200Pa~300Pa,Ron=45%~60%,n=0.7~0.8.

图7惯性式粗粉分离器

6.3.9粗粉分离器的设计原则是控制容积强度和断面强度(即断面流速)。按照相似关系,容积强度 (O/V)和分离器的定性几何尺寸关系如下:

Q分离器通风量,m²/h; V一分离器容积,m L一一分离器定性尺寸,m。 即分离器的容积强度随分离器尺寸的增大而减少。分离器的入口流速、分离器中部竖井出口流速、分 离器出口流速皆为12m/s~18m/s,折向门处断面流速为3m/s~5m/s。 双流惯性式粗粉分离器的容积强度和煤粉细度的关系如图8所示。 单流惯性式粗粉分离器的容积强度为4000m²/(m²h)~5000m/(m²h)(大型风扇磨煤机取小值)。 6.3.10对于大型风扇磨煤机(叶轮直径在3m以上),研磨件的磨损寿命宜大于1500h,否则将会给运 行和检修带来较大的被动。风扇磨煤机冲击板的金属磨耗率可以用下式来计算(冲击板材质为 ZGMn13):

注:区域上限适用于小型风扇磨煤机,区域下限适用于大型风扇磨煤机

DL/T 466 2017

图8双流惯性式粗粉分离器的容积强度和煤粉

式中: t—冲击板寿命,h; 一冲击板质量,g。 S36.50和S45.50冲击板寿命和煤的磨损指数的关系如图9所示。

图9S36.50和S45.50冲击板寿命和煤的磨

836.50和S45.50冲击板寿命和煤的磨损指数的关

DL/T 4662017

1锅炉;2—空气预热器;3—送风机;4—给煤机;5—下降干燥管:6一磨煤机;7—木块分离器;8—粗粉分离器; 9—防爆门;10—细粉分离器;11—锁气器;12—木屑分离器;13—换向器;14—吸潮管;15—螺旋输粉机;16—煤粉 仓;17—给粉机;18—风粉混合器;19—一次风机;20—乏气风箱;21—排粉风机;22—二次风箱;23—燃烧器;24—乏 气喷口 注:图中配有磨煤机入口的冷风调温管道,一般情况下可以不配,此时仅用再循环进行调温。

图10中间储仓式钢球磨煤机热风送粉制粉系统

7.1.4钢球磨煤机的通风量应按最佳通风量设计和运行,系统中应设有再循环风,再循环风量为磨煤 机通风量的10%~50%。 7.1.5在整个系统中磨煤机入口是系统漏风的主要部分,应采用密闭式的给煤机以减少磨煤机入口处 的漏风。 7.1.6电磁调速的叶轮给粉机的调速性能较差,不宜采用。应采用变频调速的叶轮给粉机或其他性能 好的给粉机,以提高给粉机的调速性能。 7.1.7粗粉分离器是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的重要部件,粗粉分离器应能提供最佳的循环倍率和高的煤 粉均匀性。最佳循环倍率和煤种的关系见表12。煤粉均匀性指数应能达到1.0以上,对于无烟煤和贫 煤煤粉均匀性指数应能达到1.1以上。

表12最佳循环倍率和煤种的关系

在循环倍率确定以后, 于低挥发分的煤种,应有适当高的 率和高的煤粉均匀性和适中的效

粗粉分离器的综合效率,%; R90,1、R90,2—— 粗粉分离器入口、出口的煤粉细度,%; K 循环倍率; R90,re 回粉细度,%。 示例4: 对于贫煤,根据表12,此时最佳的循环倍率为2.2,在粗

粗粉分离器的综合效率,%; R90,1、R90,2—— 粗粉分离器入口、出口的煤粉细度,%; K循环倍率; R90,re——回粉细度,%。 示例4: 对于贫煤,根据表12,此时最佳的循环倍率为2.2,在粗粉分离器出口的煤粉细度R9o=10%,粗粉分离器入口煤 粉细度主要取决于钢球磨煤机自身的状况,根据计算,Rg0=40%的情况下,粗粉分离器的综合效率n=56.8%。 7.1.8粗粉分离器目前有径向式、轴向型式、串联双轴向式、动静态组合式等。径向式、轴向I型

轴向I型式、串联双轴向式粗粉分离器尺寸的选择按下式进行:

11径向式、轴向I型式、串联双轴向式的结格

粗粉分离器结构特性系数,轴向I型K=0.789,串联双轴向型K=0.35; 粗粉分离器容积强度,m/(m²h),轴向型按表13选取:串联双轴向型按公式(28)选取。

DL/T 466 2017

DL/T 466 2017

图12动静态组合式的结构

表13轴向I型粗粉分离器的容积强度

7.1.9粗粉分离器的选择宜根据煤种和煤粉细度的要求进行。对无烟煤、贫煤和烟煤,宜选用串联双 轴向式,也可以选用轴向I型式;动静态组合式粗粉分离器多用于中速磨煤机。在选用轴向I型式粗 粉分离器时更要注意选用可靠的木块分离装置,以避免粗粉分离器回粉通道的堵塞。在选用轴向I型 式时,粗粉分离器的外壁内侧应增加防磨措施。

7.2中间储仓式钢球磨煤机乏气送粉系统

7.2.1中间储仓式钢球磨煤机乏气送粉系统如图13所示。 7.2.2在燃用烟煤时,应优先选用中速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或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 统,对于小型机组可选用中间储仓式钢球磨煤机乏气送粉系统, 7.2.3在中间储仓式钢球磨煤机乏气送粉系统的设计中,和热风送粉系统一样,在磨煤机、给煤机、 给粉机和粗粉分离器的选型设计中,应按照7.1节各条的要求执行。

DL/T4662017

7.3中速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

7.3.1中速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如图14所示。 7.3.2图14中示出的中速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为冷一次风机系统,冷一次风机系统较热一次风机系 统(即一次风机置于空气预热器之后)对一次风机来讲可以节省电耗,但增加了一次风在空气预热器 中的漏风。电耗的节省和漏风引起的损失比较,电耗的节省较大,冷一次风机系统目前得到广泛的应 用,此时需设置三分仓或四分仓的空气预热器。

间储仓式钢球磨煤机乏

炉;2—空气预热器;3—送风机;4—给煤机;5磨煤机;6—一次风机:7—燃烧器;8—二次风箱;9—密 机:10风量测量装置:11一快速关断门:12一隔绝门

图14中速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

7.3.3中速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适用于燃烧性能中等以上的贫煤(着火温度IT<800℃)和烟煤。 13.4采用中速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时,磨煤机的通风量与锅炉的一次风量比较,锅炉需要采用较

低的一次风率才能与磨煤机的通风量匹配。一次风率按下式估算:

DL/T 466 2017

式中: Y——锅炉的一次风率; Bg——锅炉设计燃煤量,t/h; μ——磨煤机风煤质量比,为1.4kg/kg~1.8kg/kg; V°一煤的理论空气量(标准状态),m/kg: α过量空气系数。 如果取μ=1.6kg/kg,v°=5m/kg,α=1.2CJ∕T 241-2007 饮用净水水表,94=2.0,计算得到%,=0.208。此一次风率对于烟煤锅 炉偏低,应与锅炉制造厂配合设计,或参照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增设旁路风来调整与 锅炉所需一次风率的匹配。 7.3.5采用中速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时,应重视石子煤输送系统的设计,宜采用自动的石子煤输送 系统。目前,石子煤输送系统有自动小车、皮带输送、水力输送、气力输送等,应选择使用。如采用 水力输送,宜采用单元制输送。 7.3.6一次热风道应在布置时考虑进入各磨煤机一次风的平衡性。 7.3.7中速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应保证磨煤机入口风量测量的准确性,宜采用测量整个断面的测量 装置(如机翼型)或多点式测量装置(如阵列型),并采取防堵和防磨措施,宜在弯头处布置合理的导 流板,可在冷热风混合处设置混匀装置(如格栅型,参见图15)。

图15格栅型混匀装置示意图

7.3.8对于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宜在磨煤机出口布置煤粉分配器,以保证磨煤机出口各煤粉管道的风 粉分配均匀。常用的煤粉分配器类型主要有格栅型和双可调型(如图16所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 用,其系列外形参数参见附录O。格栅型煤粉分配器通过格栅将煤粉气流分割为若干狭缝流,再两两 交叉引入两个支管,可实现一分二和一分四,煤粉分配偏差可控制在10%~15%,加上阻力特性引起 的附加偏差,总的煤粉分配偏差可控制在25%~35%,阻力约1kPa~1.5kPa。双可调型煤粉分配器将 入口煤粉气流稀相和浓相气流两股气流,分别进行分配调整,实现分支气流的均匀分配,可以实现一

DL/T4662017

二、一分三、一分四等,在运行中可以对分配偏差进行调整,调整后煤粉分配偏差可控制在士 内,风粉分配调整后阻力约1kPa。

栅型煤粉分配器(两级GB∕T 21825-2008 玻璃纤维土工 格栅,一分四

7.4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