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0621-2010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50621-2010 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简介:
GB/T 50621-2010《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是中国的一项国家标准,主要规定了钢结构现场检测的技术要求、检测方法以及检测结果的评价等内容。该标准的实施,对于保证钢结构工程质量,预防和控制钢结构的损伤,延长钢结构的使用寿命,以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该标准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检测项目:规定了对钢结构进行的常规检测项目,包括尺寸偏差、形状偏差、表面质量、焊接质量、紧固件连接、防腐涂层等。
2. 检测方法:对各种检测项目的具体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如目视检测、测量、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射线检测、硬度测试等。
3. 数据处理和结果评价:规定了检测数据的处理方法,以及如何根据检测结果评价钢结构的质量状况。
4. 检测报告:对检测报告的格式、内容、提交等进行了规定,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公正、公平、准确。
5. 安全规定:在进行现场检测时,对检测人员的安全操作规程也进行了明确。
GB/T 50621-2010适用于各类钢结构的现场检测,包括工业与民用建筑、桥梁、塔架、管道、车辆、船舶、海洋平台等钢结构的现场检测。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工程情况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GB/T 50621-2010 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部分内容预览:
料应进行清理。应清理从检测部位边缘向外扩展30mm的范围; 机加工检测面的表面粗糙度(R)不宜大于12.5μm,非机械加 工面的粗糙度不得影响检测结果; 2对清理完毕的检测面应进行清洗;检测面应充分十燥后 方可施加渗透剂。 6.3.3施加渗透剂时,可采用喷涂、刷涂等方法,使被检测部 位完全被渗透剂所覆盖。在环境及工件温度为10℃50℃的条 件下,保持湿润状态不应少于10min。 6.3.4去除多余渗透剂时,可先用无绒洁净布进行擦拭。在擦 除检测面上大部分多余的渗透剂启,再用蘸有清洗剂的纸巾或布 在检测面上朝个方向擦洗,直至将检测面上残留渗透剂全部
压缩空气吹干。干燥时间宜控制在5min~~10min之间。 6.3.6宜使用喷罐型的快于湿式显像剂进行显像。使用前 充分摇动,喷嘴宜控制在距检测面300mm~400mm处进行 涂,喷涂方向宜与被检测面成30°~40°的夹角,喷涂应薄而 匀,不应在同一处多次喷涂,不得将湿式显像剂倾倒至祖 面上。
GB 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英文版)6.3.7迹痕观察与记录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1施加显像剂后宜停留7min~30min后,方可在光线充足 的条件下观察迹痕显示情况; 2当检测面较大时,可分区域检测; 3对细小迹痕,可用5倍~10倍放大镜进行观察; 4缺陷的迹痕可采用照相、绘图、粘贴等方法记录。 6.3.8检测完成后,应将检测面清理净
1渗透检测可允许有线型缺陷和圆型缺陷存在。当缺陷迹 裂纹缺陷时,应直接评定为不合格
图 复检部位应在检测报告的检测结果中标明。 3检测后应填写检测记录。所填写内容宜符合本标准附录 规定,
7内部缺陷的超声波检测
7.1.1本章适用于母材厚度不小于8mm、曲率半径不小于 160mm的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对接全熔透焊缝, 使用A型脉冲反射法手工超声波的质量检测。对于母材壁厚为 4mm~~8mm、曲率半径为60mm~160mm的钢管对接焊缝与相 贯节点焊缝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 法》JG/T203的有关规定执行。 7.1.2探伤人员应了解工件的材质、结构、曲率、厚度、焊接 方法、焊缝种类、坡口形式、焊缝余高及背面衬垫、沟槽等实际 情况。
7.1.3根据质量要求,检验等级可按下列规定划分为A、B、C
1A级检验:采用一种角度探头在焊缝的单面单侧进行检 验,只对允许扫查到的焊缝截面进行探测。一般可不要求作横向 缺陷的检验。母材厚度大于50mm时,不得采用A级检验。 2B级检验:宜采用一种角度探头在焊缝的单面双侧进行 验,对整个焊缝截面进行探测。母材厚度大于100mm时,应 采用双面双侧检验;当受构件的几何条件限制时,可在焊缝的双 面单侧采用两种角度的探头进行探伤;条件充许时要求作横问缺 陷的检验。 3C级检验:至少应采用两种角度探头在焊缝的单面双侧 进行检验,且应同时作两个扫查方向和两种探头角度的横向缺陷 检验。母材厚度大于100mm时,宜采用双面双侧检验。 7.1.4钢结构焊缝质量的超声波探伤检验等级应根据工件的材 质、结构、焊接方法、受力状态选择,当结构设计和施工上无特
别规定时,钢结构焊缝质量的超声波探伤检验等级宜选用B级。 7.1.5钢结构中T形接头、角接接头的超声波检测,除用平板 焊缝中提供的各种方法外,尚应考虑到各种缺陷的可能性,在选 择探伤面和探头时,宜使声束垂直于该焊缝中的主要缺陷。在对 T形接头、角接接头进行超声波检测时,探伤面和探头的选择应 符合本标准附录D的规定。
模拟式和数字式的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仪的主要技术指 链合表 7. 2. 1 的规定,
7.2.1模拟式和数字式的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仪的
标应符合表 7. 2. 1 的规定
激 7. 2. 1 A 型脉冲反射式超声仪的主要技术指标
7.2.2超声仪、探头及系统性能的检查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无损检 测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检测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JB/T9214 规定的方法测试,其周期检查项目及时间应符合表7.2.2的 规定。
v.c.om免费下率
、探头及系统性能的周期检查项目
7.2.3探头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波直探头的晶片直径宜在10mm~20mm范围内,频 率宜为1.0MHz~~5.0MHz。 2横波斜探头应选用在钢中的折射角为45°、60°、70°或K 值为1.0、1.5、2.0、2.5、3.0的横波斜探头,其频率宜为 2.0MHz~5.0MHz。 3纵波双晶探头两晶片之间的声绝缘应良好,且晶片的面 积不应小于150mm?。 4探伤面与斜探头的折射角β(或K值)应根据材料厚度、 焊缝坡口形式等因素选择,检测不同板厚所用探头角度宜按表 7. 2. 3 采用
表7.2.3不同板上所用探头角度
制作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用试 块》JB/T8428的有关规定。
7.2.4标准试块的形状和尺寸(mI
对比试块的形状和尺寸应与图7.2.5相符。对比试块应 玻检测材料相同或声学特性相近的钢材制成。
7.2.5对比试块的形状和尺寸应与图 7.2.5 相符。对
3表面粗髓度不大于6.3m; 4标准孔与加工面的平行度不大于0.05
图7.2.5对比试块的形状和尺寸(mm)
直选用被体尖营剂: 医 到时,真选 用糊状类耦合剂。 7.3.8探伤灵敏度不应低于评定线灵敏度。扫查速度不应大 于150mm/s,相邻两次探头移动区域应保持有探头宽度10% 的重叠。在查找缺陷时,扫查方式可选用锯齿形扫查、斜平行 扫查和平行扫查。为确定缺陷的位置、方向、形状、观察缺陷 动态波形,可采用前后、左右、转角、环绕等四种探头扫查 方式。 t
最大反射波幅所在区域和缺陷指示长度。缺陷指示长度的测定可 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当缺陷反射波只有一个高点时,宜用降低6dB相对灵敏 度法测定其长度; 2当缺陷反射波有多个高点时,则宜以缺陷两端反射波极 大值之处的波高降低6dB之间探头的移动距离,作为缺陷的指 示长度(图 7. 3. 9),
图7.3.9端点峰值测长法
3当缺陷反射波在1区未达到定量线时,如探伤者认为有 必要记录时,可将探头左右移动,使缺陷反射波幅降低到评定 线,以此测定缺陷的指示长度。 7.3.10在确定缺陷类型时,可将探头对准缺陷作平动和转动扫
线,以此测定缺陷的指示长度。 7.3.10在确定缺陷类型时,可将探头对准缺陷作平动和转动扫 查,观察波形的相应变化,并可结合操作者的工程经验作出 判断。
7.4 检测结果的评价
7.4.1最大反射波幅位于 DAC曲线Ⅱ区的非危险性缺陷,其 指示长度小于10mm时,可按5mm计。 7.4.2在检测范围内,相邻两个缺陷间距不大于8mm时,两 个缺陷指示长度之和作为单个缺陷的指示长度;相邻两个缺陷间 距大于8mm时,两个缺陷分别计算各自指示长度。 7.4.3最大反射波幅位于Ⅱ区的非危险性缺陷,可根据缺陷指 示长度△L进行评级。不同检验等级,不同焊缝质量评定等级的 缺陷指示长度限值应符合表7.4.3的规定。
缝质评定等级的缺陷指示长度限
7.4.4最大反射波幅不超过评定线(未达到I区)的缺陷应评 为I级。 7.4.5最大反射波幅超过评定线,但低于定量线的非裂纹类缺 陷应评为1级。 7.4.6最大反射波幅超过评定线的缺陷,检测人员判定为裂纹 等危害性缺陷时,无论其波幅和尺寸如何应评定为级。 7.4.7除了非危险性的点状缺陷外,最大反射波辐位于川区的 缺陷,无论其指示长度如何,均应评定为级。 7.4.8不合格的缺陷应进行返修,返修部位及热影响区应重新 进行检测与评定。 7.4.9检测后应填写检测记录。所填写内容宜符合本标准附录 D的规定。
8.1.1本章适合子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打扭矩(以下简 称高强度螺栓终扭矩)的检测。 8.1.2检测人员在检测前,应了解工程使用的高强度螺栓的型 号、规格、扭矩施加方式。 8.1.3对高强度螺栓终拧扭矩的施工质量检测,应在终拧1h之 后、48h之内完成。
8.2.1扭矩扳手示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测试扭矩值的 3%。扭矩扳手宜具有峰值保持功能。 8.2.2扭矩扳手的最大量程应根据高强度螺栓的型号、规格进 行选择。工作值宜控制在被选用扳手的量限值20%80%范 围内。
8.3.1在对高强度螺栓的终拧扭矩进行检测前,应清除螺栓及 周边涂层。螺栓表面有锈蚀时,应进行除锈处理。 8.3.2对高强度螺栓终拧扭矩的检测,应经外观检查或小锤敲 击检查合格后进行。 8.3.3高强度螺栓终柠扭矩检测时,先在螺尾端头和螺母相对 位置画线,然后将螺母拧松60°,再用扭矩扳手重新拧紧60°~ 62°,此时的扭矩值应作为高强度螺栓终拧扭矩的实测值。 8.3.4检测时,施加的作用力应位于扭矩扳手手柄尾端,用力 应均匀、缓慢。除有专用配套的加长柄或套管外,不得在尾部加
8.3.1在对高强度螺栓的终拧扭矩进行检测前,应清除螺栓及 周边涂层。螺栓表面有锈蚀时,应进行除锈处理。 8.3.2对高强度螺栓终拧扭矩的检测,应经外观检查或小锤敲 击检查合格后进行。
8.3.3高强度螺栓终拧扭矩检测时GB 50922-2013 天线工程技术规范,先在螺尾端头和
画线,然后将螺母松60°,再用扭矩扳手重新拧紧60°~ 此时的扭矩值应作为高强度螺栓终拧扭矩的实测值。 4检测时,施加的作用力应位于扭矩扳手手柄尾端,用力 匀、缓慢。除有专用配套的加长柄或套管外,不得在尾部加
管的情况下,测定高强度螺栓终拧扭矩。 矩扳手经使用后,应擦拭十净放入盒内。 长期不用的扭矩扳手,在使用前应先预加载3次,使内 构被润滑油均匀润滑,
长柄或套管的情况下,测定高强度螺栓终拧扭矩
8.3.5扭矩扳手经使用后浙G7 钢筋混凝土天沟、檐沟,应擦十净放入盒内。
8.3.6长期不用的扭矩扳手,在使用前应先预加载3次
8. 4.1 高强度螺栓终拧扭短的实测值宜在0.91°~~1.11。范 围内。 8.4.2小锤敲击检查发现有松动的高强度螺栓,应直接判定其 终拧扭矩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