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427-2015 公路滑坡勘察设计规范

DB63/T 1427-2015 公路滑坡勘察设计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63/T 1427-2015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3267
免费资源

DB63/T 1427-2015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3/T 1427-2015 公路滑坡勘察设计规范简介:

《公路滑坡勘察设计规范》(DB63/T 1427-2015)是中国青海省地方标准,主要针对公路建设中常遇到的滑坡灾害进行规范,以确保公路工程的安全、稳定和持久。该规范详细规定了公路滑坡的勘察、评估、设计和施工等各阶段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旨在降低滑坡对公路工程的影响,提高公路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具体来说,该规范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滑坡勘察:规定了滑坡的调查、测绘、取样、试验等步骤,以及滑坡类型、规模、活动性等的判断方法。 2. 滑坡评估:明确了滑坡风险评估的标准和方法,包括滑坡稳定性分析、灾害后果预测等。 3. 设计要求:对滑坡治理设计提出了原则,如优先考虑自然稳定、生态恢复等理念,同时规定了各种治理措施(如挡墙、排水系统、植被恢复等)的设计标准。 4. 施工与验收:规范了滑坡治理的施工过程,强调了施工质量控制和完工后的验收标准。 5. 后期监测与维护:提出了滑坡治理后的监测与维护要求,以确保治理效果的长期维持。

该规范是公路建设中处理滑坡问题的重要依据,对于保障公路工程的安全、提高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反映了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DB63/T 1427-2015 公路滑坡勘察设计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Pfi=wQ,n;cosawi

际准信息服务 Pri—滑体水的浮力(kN/m) i—滑体条块饱水面积(m); n;一—滑体土的孔隙度; awi一—第i条块滑体中水的水力坡度(°)。 e)当滑动带(面)水有承压水头Ho时,应考虑承压水产生的浮力Pri,其方向垂直于滑面 式 (6)

际准信息服务 Pri—滑体水的浮力(kN/m) 2—滑体条块饱水面积(m); ni一—滑体土的孔隙度; 一第i条块滑体中水的水力坡度(°)。 e)当滑动带(面)水有承压水头 Ho时,应考虑承压水产生的浮力Pri,其方向垂直于滑面,见公 式(6)

DB42∕T 1319-2021 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验收标准式中: Ho—滑动带(面)水有承压水头(m)

Pri=wHo (6

DB63/T 14272015

W 水的容重(kN/m) 滑体有贯通至主滑动带(面)的裂隙,滑动时裂隙充水,应考虑后缘裂隙水对滑体的静水压 Pi,作用于hi/3处,方向水平,见公式(7)

式中: Pii一裂隙水对滑体的静水压力(kN/m); h;一一裂隙中水位至滑面的高度(m); Yw——水的容重(kN/m3)。 g) 在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7度的地区,应考虑地震力的作用。地震力按JTGB02的规定计算

式中: Pi—裂隙水对滑体的静水压力(kN/m) h——裂隙中水位至滑面的高度(m); w——水的容重(kN/m²)。 g)在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7度的地区

10.1.1防治工程设计应在相应勘察阶段资料的基础上,复核勘察资料,准确确定滑动带(面)土强度 指标和安全系数等参数,计算滑坡推力,论证确定适宜治理方案。 10.1.2防治工程设计应考虑支挡结构与排水措施相结合,临时工程与永久工程相协调,防治工程与周 围环境相协调。 10.1.3防治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施工可行性,在满足设计原则和治理目的条件下,提倡新材料、新技 术的应用。 10.1.4防治工程结构设计须满足防腐蚀、防冻胀等要求。高寒地区混凝土、水泥砂浆等宜提高一个强 度等级,挡土墙、地表排水措施,宜采用混凝土浇筑。 10.1.5 黄土滑坡治理工程应充分考虑黄土湿陷性,防止因黄土湿陷造成结构失效。 10.1.6高寒地区截排水沟的设置应进行必要性分析论证,尽量减少植被破坏。

10.2滑坡防治工程措施

10.2.1滑坡防治工程主要措施见表8。

DB63/T 14272015

10.2.2防治工程优先采用减重反压、排水,辅以支挡工程措施。 10.2.3高含水滑坡防治工程应以综合疏排水为主,结合局部支挡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10.2.4治理工程要充分考虑生态保护与恢复,慎用挂网喷混凝土

10.3滑坡防治工程设计

10.3.1.1一般规定 10.3.1.1.1抗滑桩一般应设在抗滑段,且选择滑体较薄、锚固段地层强度较高的地段。 10.3.1.1.2抗滑桩截面尺寸、桩长、间距和平面布置等应根据滑坡推力、滑体厚度、地质和地形条件、 拟保护对象位置等综合分析、计算确定。 10.3.1.1.3抗滑桩的长轴应平行于滑坡的主滑方向,桩排方向宜垂直于滑坡滑动方向。 10.3.1.1.4抗滑桩设计必须保证滑体不越过桩顶或从桩间滑动。 10.3.1.1.5地层锚固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宜优先采用预应力锚索抗滑桩。 0.3.1.1.6抗滑桩应按受弯构件设计,应满足GB50010的要求。 10.3.1.1.7抗滑桩井口应设置锁口,桩井位于土和风化破碎的岩层时宜设置护壁,锁口和护壁混凝土 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10.3.1.2抗滑桩设计 10.3.1.2.1抗滑桩滑面以上部分应按静力平衡法计算,滑动面以下应按弹性地基梁进行计算设计。 10.3.1.2.2抗滑桩上滑坡推力可按矩形分布或梯形分布,当滑体为松散的土体时按三角形分布。 0.3.1.2.3普通抗滑桩桩前抗力可按桩前滑体处于极限平衡时的剩余下滑力或桩前被动土压力确定 取小值。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桩前抗力可按桩前滑体处于极限平衡时的剩余下滑力或桩前主动土压力确 定,取小值。 0.3.1.2.4桩底支承方式宜选用自由端,嵌人岩石较深可选用自由端或支 10.3.1.2.5滑动面以上的桩身内力应根据滑坡推力和桩前抗力计算,滑动面以下的桩身变位和内力, 应根据滑动面处的弯矩和剪力采用地基系数法进行计算,根据岩土条件可选用“K”法或“Ⅲ”法,地基 系数K、m可根据试验资料和地区经验、工程类比综合确定,或参考附录E。 10.3.1.2.6滑面以下抗滑桩的长度,与滑坡剩余下滑力大小、锚固段地层强度、抗滑桩刚度、桩身截 面及桩间距有关,锚固段桩侧应力必须满足锚固段岩土允许应力要求,还应考虑滑动面是否有向下发展 的可能,以确保桩的稳定。桩侧地基横向允许应力按下式计算。 a)较完整的岩质地层,矩形截面桩,地基的横向允许应力可按公式(8)计算:

式中: Kir—水平方向换算系数,根据岩层产状的倾角大小,可采用0.5~1.0: 折减系数,根据岩层的破碎及软化程度,可采用0.3~0.45; R一岩石单轴抗压极限强度标准值(kPa); [α—地基的横向允许应力(kPa)

[oh]=K.nr..

)土层或风化严重岩层,桩侧应力应小于地基的横向容许应力。当地面无横坡或横坡较小时,地 基点的横向容许承载力可按公式(9)计算:

DB63/T 14272015

式中: Cy—滑动带(面)以下土体的黏聚力(kPa); 1—滑动带(面)以上土体的重度(kN/m²); 滑动带(面)以下土体的重度(kN/m²): 一滑动带(面)以下土体的内摩擦角(°)。 c 当地面横坡i较大且i≤?时,地基y点的横向容许承载力可按公式(10)计算

式中: C一一滑动带(面)以下土体的黏聚力(kPa); hi一一设桩处滑动带(面)至地面的距离(m); 1一一滑动带(面)以上土体的重度(kN/m3); 2——滑动带(面)以下土体的重度(kN/m²); 【]——地基的横向容许应力(kPa)。 10.3.1.2.7桩身内力计算的基本假设和方法: 基本假定包括: 1) 抗滑桩的计算宽度,将抗滑桩空间受力状态简化为平面受力状态,计算桩侧应力时引入 抗滑桩的计算宽度B的概念。当矩形桩抗滑桩截面宽度B大于1.0m时,桩的计算宽度按 公式(11)计算:

B一一抗滑桩截面宽度(m); Bp一一抗滑桩的计算宽度(m) 2)当圆形桩抗滑桩直径d大于1.0m时,桩的计算宽度按公式(12)计算

DB63/T 14272015

B, = 0.9(d +1)

式中: d一抗滑桩直径(m); Bp一抗滑桩的计算宽度(m) 3)较完整岩层,地基系数为常数,相应的弹性地基梁的计算方法为"K"法。地层为土层、风 化破碎岩层,地基系数随深度呈直线规律变化,相应的计算方法为“m”法。滑面以下任 一点的水平地基系数按公式(13)计算:

式中: An——滑面处水平地基系数; C——抗滑桩锚固段水平地基系数; J——滑动面至计算点的距离;

GB∕T 51386-2019 冶金石灰焙烧工程设计标准An——滑面处水平地基系数; Ch——抗滑桩锚固段水平地基 滑动面至计算点的距离: 水平地基系数的比例系

刚性桩与弹性桩。桩的刚度大于围岩刚度时属刚性桩,小于围岩刚度时属弹性桩,可按以下方 法进行区分。 1)K法,桩的变形系数按公式(14)计算:

公式中: E 桩身弹性模量(kPa) 桩的截面惯性矩(m*) 地基系数(kPa/m); Bp——桩的计算宽度(m); β——桩的变形系数(m")。 当βh≤1,属刚性桩;当βh 2)按“m”法,桩的变

公式中: E 桩身弹性模量(kPa): 桩的截面惯性矩(mt): 标准信息服务 K 地基系数(kPa/m); β一一桩的变形系数(m")。 当βh≤1,属刚性桩;当βh>1,属弹性桩。 2)按“m法,桩的变形系数可按公式(15)计算

E 桩的弹性模量(kPa); 桩的截面惯性矩(m*); 随深度增加的土质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kPa/m²)

DB63/T 14272015

10.3.2抗滑挡土墙

10.3.2.1抗滑挡主墙可适用于治理小型滑坡,或配合其他支挡工程进行滑坡治理,宜设于滑坡前缘或 部剪出口。 W 10.3.2.2抗滑挡土墙应垂直于滑坡的主滑方向布设,基础必须埋入滑动带(面)以下,以确保抗滑效 果。滑床为土层时,基础埋入滑动带(面)下1.5m~2m;滑床为岩层时,基础埋入滑动带(面)下0.5m~ m。 10.3.2.3墙高的设计必须经越顶验算,防止滑坡从墙顶剪出GB∕T 37794-2019 碳纤维 结节拉伸强度的测定,结构计算参考规范《挡墙设计规范》 (SL379)。 10.3.2.41 设计荷载应取滑坡推力与主动土压力两者中的大值。日 10.3.2.5 当地下水较多时,抗滑挡主墙宜结合墙后纵向盲沟共同使用,防正墙后积水影响稳定 10.3.2.6 受水流冲刷时,挡墙基底应置于最大冲刷线以下不小于1.0m;分 10.3.2.7当冻结深度小于1.0m时,基底应在冻结线下不小于0.25m,并符合基础最小埋置深度不小 于1.0m的要求。当冻结深度大于1.0m时,基底最小埋置深度应不小于1.25m,同时应将基底至冻结 线以下0.25m深度范围的地基土采取措施,防止冻害, 10.3.2.8高原高寒条件下,抗滑挡土墙可采用混凝土或片石混凝土浇筑,强度不低于C20。 10.3.2.9抗滑挡土墙结构计算、抗滑稳定、抗倾覆稳定和截面抗剪等计算尚应符合JTGD30的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