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538-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7/T 3538-2019 钢质可移动式海洋牧场平台建造技术规范简介:
DB37/T 3538-2019 是山东省地方标准,全称为《钢质可移动式海洋牧场平台建造技术规范》。这个标准旨在为山东省内设计、建造和使用钢质可移动式海洋牧场平台提供技术指导和规范,以保证平台的安全、可靠、环保和高效运营。
具体来说,这个标准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平台设计:对平台的结构设计、强度计算、耐腐蚀性、稳定性等进行规定,确保平台在各种海洋环境下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2. 材料选用:对平台所用的钢材以及其他相关材料的性能、规格、检验方法等进行规定,保证材料的质量。
3. 施工工艺:规定平台的建造工艺、焊接技术、防腐处理、舾装设备安装等,以确保建造质量。
4. 安全规定:包括平台的安全设施、应急措施、防火防爆等,保障平台在使用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
5. 检验与验收:对平台建造完成后进行的检验、测试和验收程序进行规定,确保平台符合标准要求。
6. 运营维护:可能还会涉及到平台的运营要求、定期检查、维护保养等方面的规范,以保障平台的长期稳定运行。
请注意,具体的详细内容需要查阅标准原文,以上内容仅作一般性介绍。实际操作中,应严格遵循标准执行。
DB37/T 3538-2019 钢质可移动式海洋牧场平台建造技术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DB37T35382019
8.2.1电气装置中应设置合适的保护装置,以能在发生包括短路在内的意外过电流故障时对其进行保 护。各保护装置的选择、布置和性能应能提供安全和协调的自动保护,以保证在某一处发生故障的情 况下,通过保护装置的选择性作用保持对非故障电路,特别是包含重要设备的非故障电路的连续供电 ,以尽可能减少对系统的损害和发生火灾的危险。 8.2.2发电机应设有过载和短路保护,如两台发电机并联运行时则应设有欠压和逆功率保护装置。 8.2.3容量大于0.5kW及所有重要电动机,均应设有独立的过载、短路保护以及欠电压保护装置。 8.2.4分电箱或配电盘每一回路均应设有短路和过载保护装置。 8.2.5每一回路的过载保护额定值或整定值应采用耐久标志进行标明。
3.1照明系统的设计应满足船员正常生活和工作处所的照度要求。应确保如下位置配置应急照
灯: a) 每一登乘救生艇、筏的集合地点、登乘地点及其航外; 脱险通道; C 机器处所及配电室; d)应急消防泵(如设有时)、喷水器供水泵(如设有时)等处以及这些泵的电动机起动位置。 应急照明灯应可由应急电源供电,也可为蓄电池灯。 8.3.2信号灯电源由安装在设备室内易于接近位置上的分电箱引出的独立分路供电。
8.4.1电缆的选择应根据敷设场所的环境条件、敷设方法、电流定额、工作定额、需用系数和允许电 压降等因数来确定。 8.4.2任何电缆的额定电压应不低于其所在电路的额定电压。 8.4.3所有电缆和电气设备的外接线至少应为低烟、无卤、成束阻燃船用电缆,线芯长期充许工作温 度不低于85℃DB15∕T 353.10-2009 内蒙古自治区建筑消防设施检验规程 第10部分:火灾警报和应急广播系统,额定电压不低于设备长期工作电压。 8.4.4电缆和电线的敷设和支撑应能避免其被磨损或受到其他损坏。 3.4.5电缆贯穿水密隔舱壁或甲板时,可采用单独的水密填料函,或用容纳多根电缆的水密填料箱 但完工后应保持隔舱壁或甲板的水密完整性。
8.5.1.1各种不同用途的内部通信装置 其声响信号应有不同的音调,以利辨别。 8.5.1.2内部通信和报警电路的电源应直接取自动力或照明电路,或者由其他电源供电
8.5.2系统配置要求
8.5.2.1内部通信
平台应至少配置1套通信装备,该通信装备可采用便携式通信装备,并应置于便于人员使用处
8.5.2.2火警探测报警系统
平台应在所有起居处所和服务处所内装设自动探火系统,应在整个平台的适当位置设置足够的手 动报警按钮。系统应能自动监测线路发生的故障。
DB37T35382019
8.6.1对于具有非金属榄的平台,应设置避雷针。避雷针应至少高出榄或需保护的设施150mm。平 台的榄应具有适当的高度,以便避雷针对平台起到避雷作用。 8.6.2对于金属榄的平台,金属榄可作避雷针使用。如果金属榄顶安装有电气设备,则应设置避雷针 ,避雷针应至少高出需保护的设备150mm。 8.6.3避雷针应以截面积不小于75mm2的导体构成。 8.6.4互连导体应为截面积不小于70mm2铜导体,并做可靠接地。互连导体尽可能直线敷设,若必 须弯曲,其弯曲半径应不小于互连导体直径的10倍。金属榄和金属构件作为避雷系统的一部分或全部 时可免设互连导体。
蓄电池间禁止安装其他机械设备,同时应对设备进行充分的导电连接和接地。蓄电池间的灯具、 风机等应具备相应的防爆等级。
10.2起居处所、服务处所的防护
起居处所、服务处所周围至少为B级分隔,当起居处所与危险区域直接相邻时,舱壁应至少 1对危险处所的舱壁要求。
10.3机器处所和工作处所内的布置
失火时,应能从机器处所及工作处所的外部对这些处所的通风装置及通向这些处所的门道及其他 开口的设施进行操纵。
10.4机器处所的灭火设备
10.5起居处所、服务处所和工作处所的手提式灭火器 10.5.1在起居处所、服务处所和工作处所应配备足够数量的认可型手提式灭火器,以保证至少有一只 合适型号的灭火器便于即刻施用于上述处所的任何部位,每个梯道间应配有1具于粉灭火器,每个厨 房应配有1具干粉灭火器,每个电池间应配有1具CO2灭火器,起居处所及外围开走廊应配备至少2 具干粉灭火器,同时保证10m步行范围内至少有1具可用的灭火器。 10.5.2手提式灭火器应为检验机构认可的型式,干粉灭火器的容量应不小于6kg,CO2灭火器的容 量应不小于5kg,泡沫灭火器的容量应不小于9 L。
DB37T35382019
10.6.1舱室出入口的布置应便于舱室内人员的疏散或撤离。舱室通道的布置应考虑到机舱或厨房等 易失火处所堵塞通道的可能,脱险通道不允许通过机舱或厨房等易失火处所。 10.6.2在每一可能定期有人管理或居住的一般区域内至少应有互相尽可能远离的2个脱险通道,使人 员能易于到达露天甲板和集合站;但平台检验机构对有关处所的性质和位置以及通常可能居住或工作 的人数做适当考虑后,可例外允许只设有一个脱险通道。
平台应固定展示防火控制图供工作人员参考
平台应至少配置2个抛投式气胀救生筏,救生筏乘员总定额应按照平台设计登乘人数的125。 救生应均布在平台两炫边
11.2救生筱的集合与登乘布置
集合站应设在紧靠救生伐登乘站的地方, 有足够的无障碍场所,以容纳指 定在该站集合的所有人员。集合站和登乘站均应设在容易从起居处所和工作区域到达的地方。救生筱 登乘位置应设有登乘梯,登乘梯可为平台登乘梯,也可为能够到达水面的伸缩金属梯。
在可行范围内,救生筏应位于安全并有遮蔽的地方并加以保护,避免火灾和爆炸造成损坏。 和其存放装置不得妨碍其他救生设备的操作。救生筏应持续处于准备就绪状态,2名船员可 in内完成登乘和降落准备工作。
平台上每人至少应配备1件成人救生衣,并配置适合儿童穿的救生衣,数量不少于总人 。救生衣应符合国际海事组织《救生设备规则》要求,成人救生衣在淡水中提供的浮力应大于 150N并配备一盏救生衣灯。
平台应配备至少8个救生圈;救生圈应分布在平台侧易于取用的位置。 其存放应能随时迅速取下,且不应以任何方式永久系牢。平台每至少有1个救生圈应设有30 m可浮救生索。 不少于总数一半的救生圈应设有自亮灯;这些救生圈中不少于2个还应带自发烟雾信号;设有自 亮灯的救生圈和设有自亮灯及自发烟雾信号的救生圈,应均等分布在平台各边。
11.8救生筱操作须知
11.9备用状态、维护保养与检查
所有救生伐应进行目视检查,以确保其立即可用。每月应按照检查清单对救生设备进行检查 报告应载入操作日志。
平台应配备至少一艘救助艇。停靠在平台附近的工作艇可作为平台救助艇使用。
雷达设备的外壳防护型式应与其安装使用的场所相适;雷达天线安装时,应避开烟窗、榄杆 物。
12.2.2自动识别系统
自动识别设备的外壳防护型式应与其安装使用的场所相适;自动识别天线安装时,应避开烟窗、 杆等障碍物,同时,避开雷达天线的干扰。
DB37T35382019
14.1.1起重机最大起重能力不大于8Mt。 14.1.2用于平台和服务船之间传送物料、设备的起重机,包括支承结构,应根据公认的规范、国家/ 国际的标准或规则设计和建造,适于其预定的用途。 14.1.3起重机的位置和防护应使其对人员的危险性降至最低程度,并应充分考虑到运动部件和其他 危险。设计应考虑到建造中使用的材料、将要遇到的工作条件及环境条件。应设有便于清洗、检查和 维护保养的措施。 14.1.4应安装超载保护装置,尽量减少对起重机操作人员的危险。 14.1.5起重机的支撑结构应满足强度要求,并进行相应计算。 14.1.6应安装限位开关。 14.1.7电气部件的保护等级应不低于IP56。 14.1.8钢丝绳应采用防旋转钢芯钢丝绳
14.2起重设备使用说明
起重机应配有使用说明书,并随时可供查阅。该说明书应至少包含设计参数、外形尺寸、安装说 明、试验说明和电气接线图等内容。
平台应至少设有一条固定登乘通道,其设计型式应经检验机构认可。通道可为斜梯式,倾斜角度 不大于50°,宽度不小于800mm,通道两边需配有防护栏杆。
16临时锚泊设备与定位系统
6.2.1对于半潜式和浮式平台,在平台抵达指定作业位置后,采用锚泊定位系统,即在设计的 况条件下,使平台偏移保持在预定的范围内。包 6.2.2当平台以锚作为唯一的定位手段时,该定位锚泊设备应具有足够的安全系数,以使平台在 设计条件下定位,该设备的安排应使任一部件失效时都不会导致整套设备的失效。
7.1.1工作人员在平台上应有起居舱室和娱乐设施。 7.1.2起居舱室和娱乐设施及膳食服务设施应满足保护健康和安全及防止事故的原则,并为人 一个可接受的职业和生活环境。
《冷却塔验收测试规程 CECS 118:2000》DB37T35382019
17.1.3应提供适当的供暖、照明和通风、排水系统。 17.1.4平台上人员经常出入的场所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人员保护设施。如在露天甲板通道位置铺设 防滑沙,在半潜式平台生活区外围增加风暴扶手,主甲板栏杆周围增加防护网等。
17.2生活区的一般要求
.2.1平台生活区一般应布置有船员间、餐厅、厨房、休息室、监测室、会议室、卫生间等,集 生活于一体。房间设计应考虑隔热、防潮、噪音等因素。 7.2.2生活区舱室的位置、通道、结构和布置应能抵御风雨和海浪,确保内部人员安全, 生活区的通风
7.3.1居住舱室、休息室、服务处所、控制站应有适当的通风,如条件允许可通过门窗进行自 ;如自然通风条件不充许,应设有机械通风系统,其机械通风量应不小于30m3每人每小时。 7.3.2厨房应设有适当的通风,如条件允许可通过门窗进行自然通风,其炉灶顶部应设有金属 管;如自然通风条件不允许,应设有机械排风系统,其换气次数应不小于每小时30次。
JC∕T 2398-2017 机动车尾气净化用复合氧化物陶瓷粉体老化性能的检测方法17.4生活区的内部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