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7740-2017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 17740-2017 地震震级的规定简介:
GB 17740-2017《地震震级的规定》是中国的一项关于地震震级测定的国家标准,它规定了地震震级的计算方法、震级的表示方式以及震级的测定和发布等相关要求。这项标准的修订和发布,对于科学、准确地评估地震的破坏程度,及时做出应急响应,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震级的定义: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量,通常使用里氏震级或矩震级表示。
2. 震级的计算方法:标准中规定了利用地震波的振幅、频谱和持续时间等参数来计算地震震级的具体方法。
3. 震级的表示:震级通常用1-9的数字表示,每增加一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约增加32倍。此外,还规定了小数点后的震级表示方式。
4. 震级的测定:规定了测定地震震级所需的数据来源,如地震台站的观测数据,以及测定的精度要求。
5. 震级的发布:明确了地震震级发布的时间、渠道和格式,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6. 震级的校正和修订:对震级在后续研究中可能需要的校正和修订进行了规定,确保震级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GB 17740-2017《地震震级的规定》为我国的地震监测、研究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GB 17740-2017 地震震级的规定部分内容预览:
兔兔wwbzfxw.co
GB 177402017
本标准规定了地震震级的测定方法和使用规定GB 50290-1998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地震监测、地震应急、信息发布、科学普及、新闻报道等与地震震级有关的工作 本标准不适用于科学研究所使用其他类型的震级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地震 earthquake 大地震动。包括天然地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矿山采掘活动、水库蓄水等 引发的地震)和人工地震(爆破、核爆炸、物体坠落等产生的地震)。一般指天然地震中的构造地震。 注:改写GB/T18207.12008,定义3.1 2.2 震源 earthquake source;seismic source 产生地震的源。 [GB/T18207.1—2008,定义3.2] 2.3 震中 epicentre 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 [GB/T18207.1—2008,定义3.7] 2.4 震中距 epicentral distance 地震震中至某一指定地点的地面距离。 注:在测定地方性震级M时,震中距的单位为千米(km);在测定面波震级Ms、宽频带面波震级Ms()、短周期体 波震级m和宽频带体波震级mB(B)时,震中距的单位为度(°)。1~111.2km。 2.5 震中位置 epicentrelocation 震中的地理经度和地理纬度。 [GB/T18207.2—2005,定义3.1.9.2] 2.6 震源深度 focaldepth 震源与震中的距离。 [GB/T18207.2—2005,定义3.1.9.3] 2.7 浅源地」震 shallowearthquake 震源深度小于60km的地震
GB 177402017
注:改写GB/T18207.2—2005,定义3.1.9.5。 2.19 面波震级surfacewavemagnitude 用地震面波记录测定的震级,通常用水平向面波记录测定,用M。表示;用垂直向宽频带面波记录 测定的面波震级称为宽频带面波震级,用Ms(BB)表示。 注:改写GB/T18207.2—2005,定义3.1.9.6。 2.20 矩震级 moment magnitude 用地震矩换算的震级,用Mw表示。 [GB/T18207.2—2005,定义3.1.9.7] 2.21 量规函数calibrationfunction 在不同的观测点上测定震级时,因地震波随震中距或震源深度衰减所需要加的校正值。 2.22 地震速报 rapid earthquake information report 对已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等的快速测报。 [GB/T18207.1—2008,定义4.15]
测定浅源地震的面波震级Ms,应将原始宽频带记录仿真成基式(SK)中长周期地震仪记录,使月 向面波质点运动位移的最大值及其周期,按照式(2计算:
Ms = lg()+ 1.66lg(△) + 3.5 (2°<△<130°,3 s 式中: A一水平向面波最大质点运动位移,取两水平向质点运动位移矢量和的模,单位为微米(um 震中距,单位为度(): GB17740—2017 GB 177402017 在测量最大质点运动位移的两水平向分量时,应取同一时刻或周期相差在1/8周期之内。若两分 量周期不一致时,则取加权和,T按照式(3)计算 TNAN +TEAE AN+AE ....................3 AN一北南向面波质点运动位移,单位为微米(um); AE一一东西向面波质点运动位移,单位为微米(um); Tn一一A对应的周期,单位为秒(s); TE一Ae对应的周期,单位为秒(s)。 测定面波震级Ms时,使用面波的周期T宜在附录C给出的范围;基式(SK)中长周期地震仪的仪 器参数和传递函数见B.2 (2元 式中: Vmax 垂直向面波质点运动速度的最大值,单位为微米每秒(um/s); T Vmax对应的周期,单位为秒(s); 震中距,单位为度() 测定宽频带体波震级mB(BB),应在垂直向速度型宽频带记录上测量P波波列(包括P、pP、sP,甚至 可以为PcP及其尾波,一般取在PP波之前)质点运动速度的最大值按照式(6)计算: 矩震级Mw应使用测定的地震矩按照式(7)计算 地震矩,单位为牛顿米(N·m) GB 177402017 整个P波波列质点运动速度的最大值,单位为微米每秒(μm/s); Vmx对应的周期,单位为秒(s); 震中距,单位为度(°); 垂直向P波体波震级的量规函数,取值见附录D 1.1.1负责日常地震监测的各地震台网(站),应按照第3章的方法测定可能测到的所有震级,包括地 方性震级ML、短周期体波震级mb、宽频带体波震级mB(BB)、面波震级Ms、宽频带面波震级Ms(BB)和矩 震级MW。 4.1.2测定的震级之间不应相互换算。 4.2.1地震台网在发布地震速报信息时,对能及时测定地震矩M。的地震,应优先选择矩震 为对外发布的震级 对外发布的震级。 2.2地震台网在发布地震速报信息时,对不能及时测定地震矩M。的地震,应按以下原则确定对 的需级 4.2.2地震台网在发布地震速报信息时,对不能及时测定地震矩M。的地震,应按以 a)对于ML<4.5的浅源地震,应选择地方性震级M为对外发布的震级; b) 对于M.≥4.5的浅源地震,应选择宽频带面波震级Ms(BB)为对外发布的震级; 对于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宜选择短周期体波震级m或宽频带体波震级mBB)为对外发布的 震级。 4.2.3对外发布的震级应用M表示,不应加“里氏震级”“矩震级”等附加信息。 4.2.4地震台网在编制地震目录时,应同时列出所有测定的震级和对外发布的震级。示例见表1。 表1地震目录中震级表示方法示例 GB17740—2017 各级地震作部或不 币的震级V 6电视台、产播电台、报刊、杂志和网站 信息时,应使用发布的震级M 地震灾害发生以后,各级政府应依据发布的囊级 M启动地震应急响应.开展地震应急工作 GB 177402017 附录A (规范目附录) 次方目震级量规函数表 术前围语和定范义测使见方A.1。其法,黑龙江、吉林、辽宁、用蒙古、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 河南、宁夏、陕西录言引R11;福建、广东、广西、规南、江苏、上规、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录言引 R12:云南、四川、性庆、贵州录言引R 附疆录言引R, 表A.1次方且震级量规函数值 GB 177402017 义语B (震级和义语) 中地注源距定位置深规定 义测方定生大: a) 拾语测固时规性:T,=1.0s; b) 拾语测阻尼适定:D,=0.45; c) 于引笔固时规性:T:=0.05s; d)于引笔阻尼适定:D,=0.707 1中规性术语义期术与级不其文地面上震法使和 B.2度浅(SK)的长围术中地注 文测方定生大: a) 拾语测固时规性:T,=12.5$; b) 拾语测阻尼适定:D,=0.45; c) 道流闻固时规性:T?=1.2s; d) 道流闻阻尼适定:D2=5.0; e) 耦合本定:0=0.1(在信息),=0.3(普及息) 在信息期术与级不地面上震法使和定周 在信息期术与级不地面上震法使和定周 GB 177402017 垂直向对地动位移的归一化传递函数为 GB 50907-2013 抗爆间室结构设计规范附录C (规范性附录) 不同震中距选用地震面波周期值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不同震中距选用地震面波周期值 表C.1不同震中距选用地震面波周期值 计算短周期体波震级mb和宽频带体波震级mBBB)的Q(△,h)值见表D.1 计算短周期体波震级mb和宽频带体波震级mBBB)的Q(△,h)值见表D.1 GB 177402017 表D.10(A.h)值表 DB11∕T 1743-2020 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标准[1]GB/T18207.1—2008防震减灾术语第1部分:基本术语 「2】GB/T18207.2一2005防震减灾术语第2部分:专业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