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03/T 01-2018 矿山排土场连片治理规范

DB1503/T 01-2018 矿山排土场连片治理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503/T 01-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48 MB
标准类别:工业标准
资源ID:32216
免费资源

DB1503/T 01-2018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503/T 01-2018 矿山排土场连片治理规范简介:

DB1503/T 01-2018《矿山排土场连片治理规范》是一部地方性技术规范,全称为“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矿山排土场连片治理规范”。这部规范主要针对内蒙古自治区的矿山排土场治理工作,旨在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理方法,减少矿山排土场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规范内容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总则:对规范的目的、适用范围、引用标准等进行明确。

2. 术语定义:对在排土场连片治理中常用的术语进行定义,确保理解和执行的一致性。

3. 治理原则:提出矿山排土场连片治理应遵循的原则,如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规划等。

4. 治理设计:对排土场的治理设计提出要求,包括治理目标、设计依据、设计内容等。

5. 治理施工:对治理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规定,包括施工顺序、施工方法、质量控制等。

6. 治理验收:对治理工程的验收标准和程序进行说明。

7. 后期维护与管理:对治理后的排土场的后期维护管理和环境监测提出要求。

8. 附则:对规范的解释权、实施日期等进行说明。

这部规范的实施,对于指导内蒙古自治区的矿山企业科学、合理、有序地进行排土场连片治理,推动矿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DB1503/T 01-2018 矿山排土场连片治理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矿山与附近城镇(区)的位置关系,行政管辖的乡镇村。矿区地理坐标、交通状况并描述矿业

以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为主,必要时辅以勘探和测试等工作。收集资料包括连片治理区及周边各种 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交通设施、自然地理、地质构造、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土壤、社会经济、土 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连片治理区内矿山基本情况、土地损毁复垦、排土场治理情况、连片治理区内 矿山开采设计、连片治理区内矿山水文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等有关资料;现场调查应采集相应的影像、 图片资料并做文字记录。

连片治理区内矿山排土场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精度分为三级: a)一级评估以定量为主,作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现状评估、预测评估; b)二级评估以定量与定性结合,作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现状评估、预测评估; C)三级评估以定性为主,作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现状评估、预测评估。

各排土场排放主体即采矿权人,矿山项目位置,采矿许可证历史沿革,各期采矿许可证号,矿山名 称,经济类型,开采矿种,开采方式,生产规模,矿区面积,开采深度,矿山服务和剩余服务年限及以 往治理工作调查,包括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内容,工程设计内容,已经完成实物工作量 和排土场治理效果调查。

GB∕T 50145-2007土的工程分类标准各排土场对地形地貌、植被、村庄、工矿企业建(构)筑物、水利工程、电力工程、交通工程及地 质遗迹等各种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的影响和破坏情况调查以及各排土场面积、高度、边坡角、平台类 型、平台宽度、台阶数。

5.4.3土地损毁调查

包括损毁的范围、地类、面积、损毁方式、损毁程度、损毁时段、土地权属及复垦条件等调

5.4.4地质灾害调查

5.4.5地质环境条件调查

包括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物和社会经济概况、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矿体(层) 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人类工程活动等。

5.4.6含水层破坏调查

DB1503/T 012018

以邻近矿山及排土场相邻、相似为原则,以电力线路、道路、河槽、相邻企业用地范围为界,矿山 排土场划片应符合乌海市矿山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7.1.1方案适用年限由连片治理区内最后闭坑矿山剩余服务年限、闭坑后治理期与监测管护期确定。 7.1.2方案编制的基准期接受委托编制方案之日算起。 7.1.3范围应明确四界,并附拐点坐标。 7.1.4阐述各排土场地质灾害现状,人文景观影响,土地损毁状况。 7.1.5分析各排土场已发生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类型、分布位置、形态特征、规模、发生时间、 表现特征、诱发因素、危害对象(包括土地)和损失。 7.1.6分析各排土场及采矿活动已导致的地下含水层破坏情况。包括含水层结构破坏、地下水水质和水 位变化,及其所导致的含水层疏干、井、泉水干或流量减少、地表水漏失和对生产生活用水水源(包 含地表水)的影响范围、分布位置、表现特征。 7.1.7分析各排土场引起的地表变形,对地形地貌、植被、城镇、居民点、建(构)筑物、水利、电力、 交通工程设施、自然保护区、景观的影响,分析其影响范围、分布位置、发生时间、表现特征和影响。 7.1.8分析各排土场已对土地损毁情况,按压占、挖损、塌陷和污染四类分别统计各损毁土地的地类、 损毁面积、损毁程度,并明确是否有损毁基本农田情况。

古河道长度、宽度、走向、流量、断面、汛期及枯水期、损毁程度(附插图)。

7.3矿区交通现状评价

描述电力线路位置、数量、长度、走向、电压等级等(附插图),说明可能引发的电力线路安全

7.5.1包括各排土场连片工程,顶部平台平整、边坡治理、固化、绿化、灌溉、监测和管护及辅助工程 7.5.2排土场连片工程应根据矿山生产情况确定排渣量,设计治理后堆置高度、面积,应明确说明排土 连片过程。 7.5.3排土场连片同时应对现排土场地质灾害隐惠清除,主要包括清除危岩体和废土石 红城威益

DB1503/T012018

固、抗滑桩、支挡、排水、截水等工程措施进行边坡加固等措施。

7.6.1包括台阶整形、固化、绿化、排水、管护及监测工程。 7.6.2台阶整形根据排土场台阶高度、平台宽度、台阶坡面角、总排弃高度,确定最终边坡角,台阶平 台边缘及排土场坡脚应设置安全挡墙,台阶坡面设置排水沟。在编制《排土场连片治理方案》时,应进 行边坡稳定性分析,确定排土场治理各项参数。 7.6.3固化工程,确定固化台阶,固化宜采用锚固、抗滑桩、浆砌片石、砌块网格固坡等措施任意选取, 坡脚应设置梯形挡墙。在编制《排土场连片治理方案》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固化方案。 7.6.4绿化工程,包括确定绿化面积、覆土、草籽播种、灌溉、排水、管护等措施,进行水、土资源平 衡分析,所选择植物种类应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能良好生长,并分别进行植物种类筛选,明确 种籽、苗木规格、种植密度(或播种量)等内容。 平公项部成设图经法瓜制

7.6.6管护工程包括:

a)绿化工程的管理和养护,包括草地等的补种、管护、病虫害防治、排灌与放 b)工程的管理维护,对产生损毁的已治理工程进行维护和修补; C)说明管护工程通道设置和具体参数及工程量。

7.6.7监测工程包括:

包括治理区内道路、电力线路、古河道改造。

7. 8 治理工程设计

7.10连片治理方案要素

连片治理方案文本由报告书和附图(地质地形图、现状图、工程布置图)和治理效果图三部分 山排土场连片治理报告书编写提纲见附录A,图件编制要求见附录B,编图常用图例见附录C。

8连片治理方案评审及备案

方案编制完成后,应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评审和

9.1连片治理过程中,废石中的污染物应按照GB18599的规定堆放、处置: 9.2连片治理工程不能影响矿山正常生产; 9.3连片治理工程作业应符合安全生产相关规定:

DB1503/T012018

DB1503/T012018

9.4连片治理工程作业时,采取围栏、警示牌、避让、加固等措施保护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遗 迹和人文景观; 9.5连片治理工程实施前把剥离的表士单独存放保护,用于植被恢复

9.4连片治理工程作业时,采取围栏、警示牌、避让、加固等措施保护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遗 迹和人文景观; 9.5连片治理工程实施前把剥离的表土单独存放保护,用于植被恢复。

连片治理工程应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工程验收。

一、任务由来及编制目的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矿山排土场连片治理方案文字编写题纲

(一)法律法规 (二)部门规章 (三)政策性文件 (四)技术标准与规范 (五)相关资料:当地政府批准性文件、方案编制委托(或协议)书、排土场连片治理可行性研究 报告等。

三、方案的适用年限确定

(一)生产矿山由剩余服务年限、闭坑后治理期与监测管护期确定 (二)方案编制的基准期以矿权人委托编制方案之日算起。 排土场连片治理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1、管理部门的治理要求,说明政府文件出处、文号; 2、消除或减小发生安全隐患的需要,分别从地质灾害、交通、排涝、电力安全说明; 3、矿山生产排渣同排土场治理相结合实现景观再造的需要: 信息服务 4、废弃土地再利用,减少土地资源浪费。 (二)可行性 1、政府及当地管理部门支持程度,说明支持内容; 2、从地理位置分析排土场连片的可行性; 3、通过矿山生产排渣量同治理区可连片地块容积对比,说明连片治理的可行性: 4、通过排士场连片治理同排土场单独治理费用对比,说明经济可行性。

(一)生产矿山由剩余服务年限、闭坑后治理期与监测管护期确定。 (二)方案编制的基准期以矿权人委托编制方案之日算起。 四、排土场连片治理必要性和可行性

阐述矿山与附近城镇(区)的位置关系,行政管辖的乡镇村。矿区地理坐标,交通状况。插交通位 置图。

阐述矿山采矿权人、矿山名称、矿山位置、经济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国有)、开采矿种、开 、生产规模、矿区面积、开采深度、采矿许可证、剩余服务年限、若为申请变更的矿山,需说明 理由。

第二章治理区排士场现状

、说明各排土场在治理区位置,附拐点坐标和治理区各排土场分布示意图; 二、分别说明各排土场排放主体、治理主体、压占土地类型和面积、高度、台阶层数、台阶平台宽 度和作用、排土场容积、已治理情况: 三、治理区内道路、古河道、电力线路说明。人

(一)气象 阐述治理区气候、气象统计资料:历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历年平均降 水量、年最大降水量、月最大降水量、日最大降水量、时最大降水量、历年平均蒸发量、冻结深度、历 年平均风速、瞬时最大风速、风向特征、历年平均日照时数和年积温等,收集最近5年的气象资料。 (二)水文 阐述治理区内主要地表水体情况。

DB1503/T012018

三、植被 阐述治理区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类型、分布范围、面积、发育特征,覆盖率等。附不同类型植被典 型照片。 四、社会经济概况 阐述治理区所在地基础设施分布、人口、农业人口、耕地面积、人均纯收入、农业生产状况。

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第一节地形地貌 阐述治理区地貌类型《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系统技术规范 CJJ183-2012》,山脉走向,山峰形态,海拔标高,地形相对高差,切割程度,谷地(洼地、 平原)形态特征,区内地形起伏,地面坡度等。附典型照片。 第二节地层岩性 第三节地质构造与地震等级 按区域和治理区二个层次论述构造特征。 第四节水文地质条件 详细阐述治理区含水层的分布,岩性、厚度、产状、分布、埋藏条件、导水性、富水性;隔水层的 岩性、分布、产状、稳定性;含水层地下水水位、水温、水质,构造破碎含水带等强径流带与矿坑之间 的关系;治理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 第五节工程地质特征 论述工程地质岩组及特征。 第六节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二调”成果,说明治理区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及用途。插入矿区土地利用现状表(见表A.1)

表A.1矿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第七节矿山及周边人类工程活动情况

第七节矿山及周边人类工程活动情况

GB 50582-2010 室外作业场地照明设计标准DB1503/T012018

阐述治理区内的矿业活动、治理区内及周边城镇、集中与分散居民点和其他可能受采矿活动影 感点。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