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T 74-2018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T 74-2018 地震灾害遥感评估 地震地质灾害简介:
DB/T 74-2018 是中国地震局发布的关于地震灾害遥感评估的标准,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如何利用遥感技术对地震灾害,特别是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地震地质灾害主要包括:
1. 地震滑坡:地震引起的山坡或山体的位移和垮塌,可能导致道路阻塞,建筑物损坏,甚至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2. 地震崩塌:地震导致的墙体、山体等结构的突然崩溃。
3. 地震地裂:地震过程中地表出现的裂缝,可能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破坏基础设施如道路、管道等。
4. 地震液化:在饱和砂土或粉土中,地震动力作用下,土体中的水压力增加,导致土体丧失承载力,好似液体一样流动,对建筑物基础稳定性造成严重威胁。
5. 地震震陷:地震导致地表局部下沉的现象。
6. 地震泥石流:地震引发的山坡上大量松散物质和水的混合体快速流动,破坏力极强。
DB/T 74-2018 标准主要规定了如何通过遥感影像识别和分析这些地质灾害,包括灾害的识别方法、评估指标、灾害等级划分、数据处理方法等,以便为地震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DB/T 74-2018 地震灾害遥感评估 地震地质灾害部分内容预览: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基本规定 数据收集与处理 解译标志 解译与评估 结果评价与结果修正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地震地质灾害遥感解译表 附录B(规范性附录) 地震地质灾害遥感评估表 附录C(规范性附录)地震地质灾害现场抽查表 参考文献
本标准是《地震灾害遥感评估》系列标准中的一项。该系列标准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 地震灾害遥感评估 地震地质灾害; 地震灾害遥感评估 建筑物破坏; 地震灾害遥感评估 公路震害; 地震灾害遥感评估 铁路系统震害; 地震灾害遥感评估 重点目标破坏; 地震灾害遥感评估 地震极灾区范围; 地震灾害遥感评估 地震烈度; 地震灾害遥感评估 地震直接经济损失; 地震灾害遥感评估 产品产出技术要求;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 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桂芳、单新建、王晓青、刘云华、宋小刚、龚文瑜、陈晓利、张景发
本标准是《地震灾害遥感评估》系列标准中的一项。该系列标准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 地震灾害遥感评估 地震地质灾害; 地震灾害遥感评估 建筑物破坏; 地震灾害遥感评估 公路震害; 地震灾害遥感评估 铁路系统震害; 地震灾害遥感评估 重点目标破坏; 地震灾害遥感评估 地震极灾区范围; 地震灾害遥感评估 地震烈度; 地震灾害遥感评估 地震直接经济损失; 地震灾害遥感评估 产品产出技术要求;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 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桂芳、单新建、王晓青、刘云华、宋小刚、龚文瑜、陈晓利、张景发
地震灾害遥感评估地震地质灾
多层别墅建施图本标准适用于利用遥感开展地震地质灾害评估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T80一2018地震灾害遥感评估产品产出技术要求
4.1.1解译与评估应包括下列内容:
4.1.1解译与评估应包括下列内容 a)地震滑坡和崩塌; b) 地震泥石流; c) 地震地表破裂带。 4.1.21 解译应包括下列内容: a)堰塞湖; b) 砂土液化; c)震陷。
4.2地震地质灾害灾变等级遥感划分
1.2.1依据灾害活动的强度和规模,将地震滑坡和崩塌、地震泥石流、地震地表破裂带划分为特大型、
a)特大型地震泥石流:单个流域面积大于或等于10°m²; b) 大型地震泥石流:单个流域面积在10″m²~10°m; C 中型地震泥石流:单个流域面积在10″m²~10″m; d)小型地震泥石流:单个流域面积小于10°m。 注:地震泥石流流域包括流通区和堆积区
4.2.4地震地表破裂带灾变等级按下列指
a)特大型地震地表破裂带:总长度大于或等于400km; b 大型地震地表破裂带:总长度在100km~400km; C 中型地震地表破裂带:总长度在10km~100km; d)小型地震地表破裂带:总长度小于10km。
4.3地震地质灾害等级遥感划分
4.3.1应遵守就高不就低原则,即采用灾变等级最高的条件划分地震地质灾害等级。 4.3.2依据地震地质灾害灾变等级,将地震地质灾害综合划分为重度地震地质灾害、中度地震地质灾 害和轻度地震地质灾害三个等级, 4.3.3重度地震地质灾害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a)地震滑坡和崩塌总面积大于或等于10m; b)地震泥石流总面积大于或等于10°m²; c)地震地表破裂带总长度大于或等于400km。 4.3.4中度地震地质灾害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a) 地震滑坡和崩塌总面积10*m²~10°m²; 地震泥石流总面积10*m~10°m; c) 地震地表破裂带总长度10km~400km。 4.3.5 轻度地震地质灾害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a) 地震滑坡和崩塌总面积小于10°m; b)地震泥石流总面积小于10m²; c)地震地表破裂带总长度小于10km
遵守就高不就低原则,即采用灾变等级最高的条件划分地震地质灾害等级。 据地震地质灾害灾变等级,将地震地质灾害综合划分为重度地震地质灾害、中度地震地质灾 地震地质灾害三个等级
4.4区域地震地质灾害等级遥感划分
.4.1应遵守就高不就低原则,即采用区域内灾变等级最高的条件划分区域地震地质灾害等级。 .4.2依据区域统计单元内地震地质灾害灾变等级,将地震灾区划分为极重地震地质灾害区、严重地 地质灾害区、较重地震地质灾害区和一般地震地质灾害区四个等级。 43极重地雪地质宝区应满品下列冬件之
5.1.1地震发生后,应及时收集地震灾区震前和震后中、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
5.1.1地震发生后,应及时收集地震灾区震前和震后中、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 5.1.2遥感数据应包括影像文件和数据说明文件,影像格式应满足通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格式 要求。 5.1.3应优先保证极震区遥感数据的收集,优先收集分辨率高,云覆盖少,距地震发生时间短的遥感 数据。
5.1.4遥感数据应已完成辐射校正、几何粗校正处理
5.2.1应使用具有高精度地理坐标的遥感数据和数字高程作为参照,对收集的遥感数据进行几何 精校正和正射校正。 5.2.2具有地震灾区多时相遥感影像时,应以某一时相影像为基准,对其他时相影像进行配准, 5.2.3应根据需要,对遥感数据进行重采样、影像镶嵌、融合等处理
6.1地震滑坡和崩塌主要解译标志如下: a)形态特征:主要呈现为簸箕形、马蹄形、舌形等不规则平面形态; b) 色调特征:滑坡体上植被破坏较为严重,覆盖稀疏,在坡脚有大量松散物质,呈浅色调,与 呈深色调的植被覆盖区差别明显; c) 纹理特征:滑坡区域地形破碎,地表起伏不平,纹理比较粗糙 d) 易发位置:多发生在河流和道路两侧的斜坡上。 6.2 地震泥石流主要解译标志如下: a) 形态特征:沿沟谷呈长条状分布,于沟谷出口形成扇状堆积物; b) 色调特征:整个泥石流区色调的饱和度较周边地物大、亮度低,与周围地物色差明显; c) 纹理特征:略显流动纹理; 易发位置:大都发生于高山峡谷区及其出口部位。 6.3 3地震地表破裂带主要解译标志如下: 在平原区呈线状影像特征; b) 在山区一般呈条带状,规模较小的地震地表破裂,多呈折线状断续分布; c) 明显的地震地表破裂会将公路、田和土丘等地物错开。 5.4 堰塞湖主要解译标志如下: a) 下游存在完全堵塞河道的滑坡和崩塌堆积物,并出现断流,上游河道明显加宽; b)可能淹没岸边建筑物或道路
6.1地震滑坡和崩塌主要解译标志如下
5.1地震滑坡和崩塌主要解译标志如下: a)形态特征:主要呈现为簸箕形、马蹄形、舌形等不规则平面形态: b) 色调特征:滑坡体上植被破坏较为严重,覆盖稀疏,在坡脚有大量松散物质,呈浅色调,与周围 呈深色调的植被覆盖区差别明显; c) 纹理特征:滑坡区域地形破碎,地表起伏不平,纹理比较粗糙 d) 易发位置:多发生在河流和道路两侧的斜坡上。 6.2 地震泥石流主要解译标志如下: a) 形态特征:沿沟谷呈长条状分布,于沟谷出口形成扇状堆积物; b) 色调特征:整个泥石流区色调的饱和度较周边地物大、亮度低,与周围地物色差明显; 纹理特征:略显流动纹理: 易发位置:大都发生于高山峡谷区及其出口部位。 5.3 地震地表破裂带主要解译标志如下: a 在平原区呈线状影像特征; b)在山区一般呈条带状,规模较小的地震地表破裂,多呈折线状断续分布; 明显的地震地表破裂会将公路、田和土丘等地物错开。 6.4堰塞湖主要解译标志如下: a)下游存在完全堵塞河道的滑坡和崩塌堆积物,并出现断流,上游河道明显加宽; )可能盗没嘉边建等物或道路
地震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和评估应按以 a) 数据收集与处理; b) 地震地质灾害解译; c) 地震地质灾害评估; d) 地震地质灾害评估结果评价与修正; e)地震地质灾害评估结果表达
1在相关专业软件环境下,采用人机交互方 参照地震地质灾害解译标志,解译地震滑坡和 地震泥石流、地震地表破裂带、堰塞湖、砂土液化等的位置和分布范围, 2解译区域的主方向可沿震源机制解给出的可能断层走向,次方向可沿河流和道路走向。
1在相关专业软件环境下,采用人机交互方 参照地震地质灾害解译标志,解译地震滑坡和 地震泥石流、地震地表破裂带、堰塞湖、砂土液化等的位置和分布范围, 2解译区域的主方向可沿震源机制解给出的可能断层走向,次方向可沿河流和道路走向。
7.2.3宜采用震前 源遥感数据补充云覆盖区域, 7.2.4用编号和经纬度记录地震地质灾害的解译序号和位置,填人表A.1。用带有相同编号属性的面 犬矢量标示地震滑坡和崩塌、地震泥石流、堰塞湖、砂土液化和震陷等的分布范围GB 50781-2012 电子工厂化学品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用带有相同编号属性 的线状矢量标示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分布
7.3.1记录单个地震滑坡和崩塌面积以及地震滑坡和崩塌总面积,按照4.2.2评估地震滑坡和崩塌灾
8.1现场考察与评估结果修正
8.1.1地震发生后,应按照地震地质灾害类别及其遥感解译的灾变等级,选取部分对应地区,开展地震 地质灾害遥感对比调查。 3.1.2现场对比调查地震滑坡和崩塌、地震泥石流、堰塞湖、砂土液化等位置和分布范围,按照表C.1 填写,并拍摄典型震害照片。 3.1.3现场对比调查地震地表破裂带的位置、分布范围、水平位移量、垂直位移量、总长度以及断层性 贡,按照表C.2填写,并拍摄典型震害照片。 8.1.4根据实地调查结果,对遥感解译的地震地质灾害结果进行精度评价与修正
8.2.1地震地质灾害评估结果应包括空间位置、分布范围、灾变等级、地震地质灾害等级以 地质灾害等级等信息
JTJ 218-2005 水运工程水工建筑物原型观测技术规范8.2.2地震地质灾害评估成果采用下列形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