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6160.2-2018 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技术条件 第2部分:动力单元

GBT 36160.2-2018 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技术条件 第2部分:动力单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T 36160.2-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97M
标准类别:城建标准
资源ID:31856
免费资源

GBT 36160.2-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36160.2-2018 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技术条件 第2部分:动力单元简介:

GBT 36160.2-2018 是中国国家标准,全称为“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技术条件 第2部分:动力单元”。这项标准主要规定了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中动力单元的设计、制造、试验、检验、安装、运行和维护的技术要求。

动力单元,通常指的是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发电设备,如燃气轮机、微型燃气轮机、内燃机、燃料电池等,它们负责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同时可能还会回收和利用废热,产生冷热能,实现冷热电的联产。

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动力单元的性能参数、环境适应性、安全保护、节能和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旨在保障动力单元的稳定、高效、安全运行,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遵循这个标准,设备制造商可以确保其产品符合中国市场的技术要求,而用户则可以根据标准选择性能优良、符合需求的动力单元,以构建高效、环保的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

GBT 36160.2-2018 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技术条件 第2部分:动力单元部分内容预览:

GB/T2820.1、GB/T2900.46、GB/T2900.48、GB/T1883.1、GB/T15135、GB/T33757.1界定的以 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燃气轮机发电机组gasturbinepowergenerationset 包括燃气轮机动力装置、发电机以及辅助设备等,以确保系统能够完成其设定功能。 3.2 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microturbinepowergenerationset 包括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以及辅助设备等,以确保系统能够完成其设定功能。 3.3 汽轮机发电机组 steamturbinepowergenerationset 包括蒸汽轮机、发电机以

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动力单元是指以气体或液体燃料为输人,将输入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和/或热能的系统。

4.2.1燃气轮机动力单元

燃气轮机动力单元组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和要求: a) 燃气轮机动力单元主要包括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和余热锅炉,也可包括蒸汽轮机发电机,但不包 括调峰用燃气或燃油锅炉。 b)典型燃气轮机动力单元配置包括但不限于: 1)配置1为燃气轮机加余热锅炉,示意图参见附录A中A.1; 2)配置2为燃气轮机加余热锅炉配背压式汽轮机JGJ∕T 380-2015 钢板剪力墙技术规程,示意图参见A.2; 3)配置3为燃气轮机加余热锅炉配抽汽凝汽式汽轮机,示意图参见A.3。 不同配置的燃气轮机动力单元应根据项目需求选择适当的余热利用配套设备产出冷\热负荷, 与4.2.1b中动力单元相匹配的供热和制冷单元见GB/T36160.1一2018的4.2.1。

4.2.2微型燃气轮机动力单元

微型燃气轮机动力单元组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和要求: 微型燃气轮机动力单元主要包括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辅助设备、控制系统以及配套的管路、 阀门等; b 微型燃气轮机动力单元根据是否在内部对烟气余热进行回收可分为: 1)配置1为带回热器的微型燃气轮机动力单元,示意图参见附录B中B.1; 2)配置2为不带回热器的微型燃气轮机动力单元,示意图参见B.2; c 不同配置的微型燃气轮机动力单元应根据项目需求选择适当的余热利用配套设备产出冷\热 负荷,与4.2.2b)中动力单元相匹配的供热和制冷单元见GB/T36160.1一2018的4.2.2。

4.2.3往复式内燃机动力单元

往复式内燃机动力单元组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和要求: a) 往复式内燃机单元主要包括往复式内燃机发电机组,余热锅炉或吸收式冷(温)水机组,以及配 套换热器,管路上的阀门等; b) 典型往复式内燃机动力单元配置参见附录C; c) 不同配置的往复式内燃机动力单元应根据项目需求选择适当的余热利用配套设备产出冷\热 负荷,当用户需求主要是冷水或热水时,余热利用设备宜采用吸收式冷(温)水机组;当用户需 求主要是蒸汽或热水负荷时,余热利用设备宜采用余热锅炉。与4.2.3b)中动力单元相匹配 的供热和制冷单元见GB/T36160.1—2018的4.2.3。

GB/T36160.22018

选型与优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息体要求: a)应满足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强制性要求; b)应按照能量梯级利用原理和系统集成理论,充分考虑与系统中其他单元的匹配和优化集成; ) 应确保系统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和节能率满足GB/T33757.1相关要求; d)对于发电上网的项目,系统动力单元设计应遵守以热定电原则; 对于发电以自用或者直供电为主的项目,优先考虑热负荷的匹配性,电负荷的设计应满足直接 用户的基本负荷; 对于发电孤网运行的项目,应优先设计电负荷的匹配性。电负荷的设计还应考虑系统供电的 可靠性以及调峰能力,兼顾热负荷; g) 对于孤网运行的系统,应设置备用动力单元。当主动力单元停止运行时,备用动力单元应能满 足重要用户的电负荷需求。孤网运行的系统动力单元还应具备黑启动能力; h)在无其他外部热源的情况下,不宜仅设置一台动力单元。应确保系统始终可以产生满足工业 用户连续安全生产所需要的蒸汽量,以及满足60%~75%以上的空调负荷,严寒地区取上限; 对于分期建设的分布式能源项目,热负荷设计应考虑到分期计划和产能预留。

5.2燃气轮机动力单元

5.2.1机组优化选型

5.2.1.1基本要求

6)通过辅助性余热锅炉补燃或者调峰燃气或燃油锅炉满足最大蒸汽负荷。纯工业蒸汽负 荷的调峰锅炉,容量不宜超过最大蒸汽负荷的20%。对于有冬季集中供热的应用,调峰 锅炉容量不宜超过最大蒸汽负荷的40%; 7) 对于分期建设的分布式能源项目,在首期建设采用4.2.1b)3)配置的情况下,后续建设宜 选择4.2.1的b)1)或b)2)的配置; 8) 对于蒸汽负荷比较稳定的应用,4.2.1的b)2)或b)3)的配置也可采用多台燃气轮机配置 1台汽轮机的配置,给同一台汽轮机供汽的燃气轮机不宜超过三台; 9 在同时有工业和空调热负荷的情况下,燃气轮机动力单元的设计选型应优先考虑工业热 负荷,不足的空调负荷可通过其他补充方式提供; 10)对于热负荷峰谷差比较大的应用,应考虑燃气轮机动力单元设备对快速、频繁启动的适 应性。 g) 对于孤网运行的系统,动力单元配置选型应按照以电定热原则,不足的热负荷,可通过余热锅 炉的补燃或者调峰锅炉来补充;可通过内燃机或储能装置实现黑启动和电力调峰。 h) 应充分考虑可靠性、可维修性和负荷调节的灵活性,保证蒸汽和电力的连续、可靠供应

5.2.1.2燃气轮机选型

燃气轮机选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燃气轮机选型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 发电出力; 发电效率; 燃气耗量; 排烟温度和流量; 污染物排放。 b)选型的基本步骤包括: 1)根据选定的动力单元配置类型、数量以及每个动力单元热、电输出的目标值,初步选择合 适功率段的一台或多台燃气轮机为原动力: 2) 根据具体使用条件,结合5.2.1.1c)和d),对设计点的热电负荷进行分析和校核; 3)确定燃气轮机选型。 C)对于需要动力单元频繁启停要求的应用.宜选用具备快速启停能力的燃气轮机

5.2.13汽轮机设讯

余热锅炉设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汽轮机可选择背压式或者抽汽凝汽式,汽轮机宜滑压运行; b) 背压式汽轮机的排汽参数宜按照供蒸汽用户的需求参数来设定,并考虑动力单元到蒸汽用户 间的管道损失; C 背压式汽轮机的进汽参数则由排汽参数和燃气轮机排烟参数经过计算和优化后确定

5.2.1.4余热锅炉设计

余热锅炉设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余热锅炉主要是利用燃气轮机排烟的余热产生蒸汽或者热水,根据需要可增设补燃功能以 高动力单元热负荷调峰能力,调峰锅炉是指独立于燃气轮机的燃气或燃油锅炉; b)同时有工业和空调热负荷需求的应用,宜采用双压余热锅炉:

c)非补燃余热锅炉的蒸汽产量和参数主要根据燃气轮机的排烟参数确定,补燃余热锅炉的蒸汽 产量和参数主要根据补燃容量确定; d)余热锅炉参数应与燃气轮机排烟和汽轮机蒸汽参数相匹配: e) 余热锅炉应通过尾部热水换热器降低余热锅炉排烟温度,可采用省煤器再循环等措施避免余 热锅炉低温部件的腐蚀; f) 燃气轮机在额定工况下运行时,余热锅炉进口烟道至烟窗出口的烟气压降一般为静压 2.5kPa,也可根据项目要求进行调整; g) 随着联合循环机组负荷的降低,余热锅炉的蒸汽参数宜按滑压方式变化

5.2.2余热特性及其与下游(供热、制冷等)单元的匹配

5.2.3变工况优化设计

变工况优化设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 根据设计环境条件选取的燃气轮机动力单元应在项目的多种典型环境条件和不同热负荷需求 工况下进行发电和供热能力的校核计算,以确保满足设计的能力,在不能满足系统需要时,应 调整燃气轮机动力单元的配置或参数; b)变工况运行设计应针对典型的环境条件和热电需求,优化单台动力单元的运行模式和参数; c)应校核动力单元部分负荷长期运行时设备的安全性和系统的高效性

5.3微型燃气轮机动力单元

5.3.1机组优化选型

机组优化选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应根据用户类型、负荷特性选择微型燃气轮机机组,在容量匹配且机房条件充许的条件下,发 电机组台数不宜小于2台,且发电机组宜选用相同型号机组的模块化组合; b)微型燃气轮机输出电力宜低压并网,且发电机组容量应与接入低压变压器下的负荷匹配,以保 证输出电力自发自用; C 应综合环境温度、海拔、通风条件及排气背压等影响因素对机组的实际出力能力进行修正,合 理选型;

与热特性及其与下游(供热、制冷等)单元的匹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余热利用形式应优先考虑制取热水、采暖等; 微型燃气轮机机组与余热利用设备宜采用一一对应的连接形式,对于单机容量较小的微型燃 气轮机组,也可采用多台微型燃气轮机组对应一台余热利用设备的组合形式,但应考虑每台机 组间的烟气管路阻力平衡,并设置可靠的防止烟气倒流措施; 选择与微型燃气轮机匹配的余热设备时,需校核燃气轮机排气背压是否能够满足余热设备及 管路系统阻力GB 26730-2011 卫生洁具 便器用重力式冲水装置及洁具机架,当排气背压无法满足阻力要求时,应配置相应引风机等辅助设备克服排气 阻力。

GB/T36160.22018

5.3.3变工况优化设计

变工况优化设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 在变工况条件下,应通过台数调节、负荷率调节等方法保证机组运行效率,机组不宜长时间低 于30%负荷率工况运行。 b)并网运行的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发电运行有固定负载、分时运行和负载追踪三种模式,应 根据发电机组设置目的、用能末端负荷特性、能源价格及系统配置综合选择最佳运行模式。 注1:固定负载模式是指发电机组保持恒定发电量满足基本负荷需求,不足部分由市电补充。 注2:分时运行模式是指设置发电机组在指定时间段(多为负荷高峰期)内以满负荷运行。 注3:负载追踪模式是指由市电满足固定基础用电负荷,当负荷超出市电供应能力范围时,由发电机组满足超出部 分电负荷。 c) 应综合多种负荷需求、实际能源价格和不同供能方式的结合、互补,制定机组运行策略,以保证 系统运行效率和经济性的平衡。

GBJ 76-1984 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5.4往复式内燃机动力单元

5.4.1机组优化选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