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后行段地下地上管线保护方案20180331.doc简介:
"后行段地下地上管线保护方案20180331"这一标题,似乎指向了一个特定的工程项目或计划,涉及对城市或建设项目中的地下管线(如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等管线)和地上结构的保护措施。这样的方案通常会在大规模建设活动,如城市改造、道路建设或地下设施的铺设时使用,目的是在施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既有管线和结构的损害,以确保公共安全、维持城市功能和减少经济损失。
这类保护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线调查与评估:首先,需要对项目区域内的地下管线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它们的具体位置、走向、埋深和维护状况。同时,也要评估地上建筑物和重要结构的位置和特性。
2. 风险评估:基于调查结果,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可能受到施工影响的管线和结构,以及可能产生的风险,如管线损坏、漏水、电力中断、结构损坏等。
3. 保护措施制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这些措施可能包括设立施工警戒区域、采用非开挖技术(如顶管、定向钻孔)进行管线铺设、设置临时支撑保护结构、建立紧急响应机制等。
4. 施工过程中的监控与调整: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持续监控管线和结构的状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保护措施。这可能包括实时监测管线的压力、位移,以及结构的变形情况。
5. 事后评估与改进:施工结束后,应对整个保护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类似项目提供参考和改进。
这种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现代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公共安全,还涉及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每个具体的方案都会根据项目地点、规模、管线类型和现有条件等因素进行定制化设计。
后行段地下地上管线保护方案20180331.doc部分内容预览:
四、地下管线的专项保护
针对地下管线的保护,向广州市道路管线管理相应部门申请填写“广州市建设工程保护地下管线监督登记表”。编制检测施工大纲,制定保护地下管线的技术措施,并经各相关的管线单位审定认可。将办理由广州市道监办审核发给的“广州市建设工程保护地下管线监督证”方能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我们将严格按照《广州市城市道路与地下管线施工管理暂行办法》及其补充规定执行。施工中如与其他管线相交时,我们将请管线单位到现场商定保护管线的技术措施,以确保管线或设备的安全。
施工前应向建设单位以及管线主管单位仔细咨询了解施工区域的地下管线种类、用途、数量、走向、埋置深度等。并提供相应的图纸资料,以此作为地下管线处理方案的依据。由于图纸信息局部可能与实地不符,需要在施工前手持图纸进行实地勘踏。将不符的通过照片,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并且联系业主、监理、设计方进行确认。
建立健全地下管线安全保证体系,项目部设专职安全员,作业队伍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做好管线保护措施及迁改方案的原始记录,施工完毕后整理好竣工图归档。
基坑周边约基坑深度1.5倍的距离范围内的管线等市政设施都是重点保护对象。对于这些管线需要动态控制来确保管线的安全。监测点埋设时,对有阀门、窨井的管线可用测杆等设置直接观测点;对某些重要管线应布设直接监测点DB41/T 2197-2021 钢制闸阀关闭件组合强度性能评价.pdf,采用人工挖井,把管线暴露出一段,采用抱箍的形式布置直接点;或用小螺钻钻孔取土,钻至管顶,用相应长度的钢筋,一端垂直焊接在一块小圆形钢板上(尺寸稍小于套筒内径),然后用特制胶水把小钢板粘贴在管顶,外加PVC套管保护,套筒外侧回填粘土进行布设。
4.2.1重点管线监测
1、道路两侧管线较多,且多为重要和安全级别高的管线,主要有:国防光缆、煤气管道、大直径供水管、高压架空电线、通讯线等,这些管线基本沿线伴随,天和二桥、迳口桥桩基础即位于管线位置,不迁改则无法施工。
2、沿线尚有部分需拆迁的房屋和构筑物、商业地块以及横穿架空线。
3、目前征地尚未全部到位,农田青苗补偿和沿线绿化的迁移尚需时日。
上述情况,设计的交通导改方案可能难以实施,需根据实际情况分部进行。
根据我们初步构想,前期重点在桥梁施工,当先行施工两侧(或一侧)临时道路(含辅道中小桥),进行交通导改,再围蔽施工跨线桥,最后完成路基工程,但道路两侧的管线和建(构)筑物就成了障碍,因此,建议:
1、组织由业主、设计、监理、管线等单位的协调会议,商讨管线迁改(或临迁)和保护方案;
2、与设计单位沟通,对部分一时难以迁改但影响施工的管线,采取调整桩位或位置(如天桥)的方法,规避管线位置;
3、与业主沟通,协同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尽快进行管线迁改和征地工作;
4.2.2 监测点保护
在监测过程中要加强对现场测点的保护, 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补救,以确保监测数据的连续性。
1)测点埋设时,做好必要的保护工作。如:在测斜管顶部设1m~2m的钢护筒;水位管口等处设窨井保护等;
2)对测量工作中使用的基准点、工作点、监测孔用醒目标志进行标识的同时,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宣传,避免人为破损,对变化异常的测点及时进行修复及复测;
3)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对监测点进行巡视,并协调要求相关单位配合对测点的保护。
在观测过程中要对观测的数据做及时分析汇报,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报,同时启动应急预案,保证人员的安全。
4.3 地下管线一般保护措施
根据目前的情况,有两种因素可能对这些管线产生不利影响,一种为支护体系的变形超过允许的范围,导致周边土体发生变形,从而产生建筑物及管线跟随变形破坏;另一种情况为下雨时,周边土出现流砂或者土体结构发生变化产生的建筑及管线的变形。对于周边的管线,还有可能因为堆重或车辆的长期通过会造成损坏。
因此针对管线位置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保护措施,如下表1所示:
4.4.1 横穿沟槽管线保护方法
对于横穿沟槽的钢质管线采用悬吊保护的方法。采用工字钢横跨沟槽作为主要受力结构,工字钢下垫10×10方木,方木放在两侧的槽帮上,工字钢两端在沟槽边缘的支承长度不小于1.5m。用槽钢将被悬吊管线托起,与工字钢上侧的槽钢用长杆螺栓相连,形成对管线的支撑保护体系。管道下侧槽钢间距不大于2m;为防止滑丝,连接上下槽钢的长杆螺栓采用双螺母加固保护。
4.4.2 电信管块的保护方法
对于钢筋砼管、球墨铸铁管、电信管块等整体性较差的管道,其悬吊的总体做法与钢质管线相同,只是在悬吊前首先在管道下侧纵向铺设50厚大板,将裸露段管线整体托起,然后再实施悬吊,防止管线大跨径悬空而发生折断。拟建沟槽竣工后,沟槽分层回填夯实,回填至现况管线时,首先对现况管线进行可靠的支撑保护,然后再拆除悬吊体系,并按原状给予恢复,同时保证管线下侧回填土的密实度,避免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管道折断。
4.4.3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保护
桥梁桩基施工时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避免对建筑物以及各种地下管线产生破坏。
1、 对施工区域及其周围的建筑物及地下管线进行调查,会同其产权、维护单位共同划定需要施工防护的范围,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保证其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2、 对涉及到当地群众的建筑物予以保护,确保施工时不发生损坏,避免与当地群众发生纠纷,影响施工。
3、 施工便道修筑尽量远离周围构筑物。
4、在构筑物附近开挖基坑时,采取插打钢板桩措施,及时做好基坑防护,以免影响周围构筑物的安全。
5、 在整体施工中难免遇到土建施工与管线施工的同步进行。在施工场地内有大量的地下管线,进场施工后,将及时与各家管线单位联系,申办绿卡,并请相关监护人员现场交底,弄清各类管线的具体位置及走向。
6、 为保证交错施工中各类管线的安全,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及方案。
(1)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制,现场设立专职的人员对管线监护。
(2)定期组织召开现场宣传会议,加强现场施工人员保护管线的意识。
(3)建立现场开挖动土制度,杜绝盲目开挖,野蛮施工的现象。
(4)现场开挖样沟前,仔细地对具体施工人员现场交底,并通知相应的管线监护到场指导开挖范围及深度。
(5)开挖施工中如遇不明管线,立即停止施工,及时与各家管线单位联系,弄清情况后方可继续施工。
(6)对已在开挖沟槽内暴露出的管线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在沟槽两侧搭设支架将管线错位吊起,防止管身下沉;在沟槽两侧近距有管线时,要在沟槽两边插打钢板桩围护,保证管线周边的土体不扰动,确保管身不产生位移现象。以上保护措施实施前,要请相关管线监护到场,确保此方案的可行性后,在其指导下完成保护措施实施。
(7)在施工中如将管线破坏,无论情况轻重都要及时通知相应管线监护到场解决,施工单位自身不擅自隐瞒处理。
(8)对待场地内架空线路,要注意施工期间机械人员施工过程中与其的净空距离,保证将事故的隐患降低到最小。
以上保护措施和方案,将在工程施工中形成一种完善的制度,根据此制度还将启动相应的奖惩措施与之配套,力保在后期施工中不出现管线事故。
建立健全地下管线事故报告制度,加强对地下管线事故处理的管理。确保基地周边道路与地下管线的正常运行,一旦发生管线事故,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在上述措施前提下,如在施工中发现机械损坏或意想不到管道损坏情况,应及时会同业主通知有关部门,以便尽早采取补救措施。
在监测过程中,若发现地下管线沉降或位移累计或变形速率接近报警值,立即通知管线管理单位,并根据实际情况与管线管理单位一起确定是否立即采取将管线暴露、采用双液注浆加固管线基础等措施,同时调整附近基坑的施工顺序、施工方法等。
意外情况发生后要及时组织人力、物力、财力配合公用管线单位全力以赴投入抢险任务,
缩短抢险时间,使管线尽快恢复,减少国家损失。事后要按照“三不放过”原则分析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提出整改措施,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并对有关人员进行通报批评或处罚等。
下面是一些具体事故的处理办法。
5.3.1 电缆、光缆挖断及通讯线路故障等事故的处理
加强教育DB45/T 2525-2022标准下载,使作业人员掌握操作规程,清楚损坏管线后对管线所属单位及给操作者本人带来的严重后果。
严格开挖成果验收程序,当探沟开挖一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或5米,或3米),由区域当班施工员组织验收,记录清楚开挖区域、作业人员、管线状态(是否破损及老化程度、颜色等),同时操作者、区域当班施工员、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
管线修复完毕后,项目部组织人员及时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对作业人员进行教育,同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或批评教育。
与各管线所属单位等协调,配备足够的电缆等相关配件,确保紧急情况时的物资供应到位。
5.3.2 雨水、污水管线挖断事故的处理
当施工过程中发生雨水、污水管挖断等事故,项目部区域当班施工员应及时联系安全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管线所属单位。联系管线权属单位专业抢修队立即赶赴施工现场进行抢修恢复《桥梁风障 JT/T 870-2013》,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抢修组成员应保持通讯畅通。现场配备足够的防水和堵漏应急物资和设备,施工人员及时进行抽水和水流疏解,防止污水流出施工场地污染周边环境。
5.3.3 燃气管挖断、泄漏事故的处理
5.3.4 给水管线挖断事故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