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T45T 046-2022 内河航道工程生态设计技术指南.pdf简介:
"DBJT45T 046-2022 内河航道工程生态设计技术指南",这个编号代表的是一份由中国交通行业相关机构制定的技术规范或标准。"DBJT"是中国地方标准的简称,"45T 046-2022"是标准的特定代码,"内河航道工程生态设计"则是该标准的主题,表明这份指南主要针对的是内河航道建设过程中的生态设计原则、方法和要求。2022年版本可能包含了最新的环保理念和技术,旨在指导内河航道建设过程中如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如生态保护措施、绿色施工技术、环境影响评估等。这份指南对于保障航道工程的生态安全,提升航道工程的环境质量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DBJT45T 046-2022 内河航道工程生态设计技术指南.pdf部分内容预览: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发布
DBJT45/T 0462022
前台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基本规定.. 4.1一般规定.. 4.2生态环境基本资料 4.3生态环境调查与分析 工程布置... 5.1一般规定 5.2平面布置 整治工程 6.1一般规定 6.2生态型结构与材料...... 疏浚清礁工程 7.1一般规定.. 7.2设备与工艺 7.3疏浚土和弃渣利用与处置 生态效果观测、维护与分析 8.1一般规定..... 8.2生态型整治建筑物观测与维护 参考文献: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基本规定. 4.1一般规定. 4.2生态环境基本资料 4.3生态环境调查与分析 工程布置... 5.1一般规定 5.2平面布置 6整治工程 6.1一般规定 6.2生态型结构与材料...... 疏浚清礁工程 7.1一般规定. 7.2设备与工艺 7.3疏浚土和弃渣利用与处置 8生态效果观测、维护与分析 8.1一般规定..... 8.2生态型整治建筑物观测与维护 参考文献350米以上超高层核心筒研究-天津津塔.pdf,
DBJT45/T 046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宣贯。 本文件由广西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广西壮族自 治区港航发展中心、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覃昌佩、黄国勋、王永兴、马殿光、邢岩、于广年、马爱兴、韦作明、苏永杰、 黄湘、蒋乙平、邓涯、吕英鹰、岑树华、陆宏健、易学强、黄伟军、张海伦、周俊伟、胡颖、段宇、陆 峰、罗翔云、汪路瑶、曾鑫。 本文件主要审查人:张玮、王勇、李琳、谢凌峰、李明、段向锋、刘勇。
本文件按照GB/个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宣贯。 本文件由广西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广西壮族自 治区港航发展中心、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覃昌佩、黄国勋、王永兴、马殿光、邢岩、于广年、马爱兴、韦作明、苏永杰、 黄湘、蒋乙平、邓涯、吕英鹰、岑树华、陆宏健、易学强、黄伟军、张海伦、周俊伟、胡颖、段宇、陆 峰、罗翔云、汪路瑶、曾鑫。 本文件主要审查人:张玮、王勇、李琳、谢凌峰、李明、段向锋、刘勇、
DBJT45/T 0462022
内河航道工程生态设计技术指南
本文件规定了内河航道工程生态设计的基本规定、工程布置、整治工程、疏浚清礁工程和生态效果 观测、维护与分析。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自然河流、湖泊、水库和运河等新建、改建、扩建内河航 道工程的生态设计。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JTS/T225内河航道绿色建设技术指南
1.1 航道工程生态设计宜建立在对工程河段生态环境历史资料和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明确 段的生态保护要求。
DBJT45/T 0462022
4.1.2航道工程生态设计宜遵循避让、减缓和补偿的层次原则。 4.1.3航道工程生态设计宜统筹航道功能实现与生物及其生境保护间的关系 4.1.4水上施工的工期安排宜避开鱼类产卵活动高峰期。
4.2生态环境基本资料
4.2.1航道工程生态设计前宜以工程河段的生态环境状况为基础,进行生态环境基本资料的 析和整理。 4.2.2工程河段生态环境基本资料应包括环境敏感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生生物资源调 其他必要的资料
环境敏感区名称、行政区域、范围、设立年份和主管部门; 环境敏感区主要保护对象、类型和级别; 环境敏感区保护或管理条例。
4.3生态环境调查与分析
4.3.1工程设计前应开展生态环境调查,调查与分析范围不宜小于工程区和受其影响的上下游河段。 4.3.2生态环境调查宜在调查区域内布设调查断面或样点,对工程河段总体及其局部重点区域开展调 查。断面或样点布设宜遵循代表性、系统性、科学性原则,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关系。 4.3.3生态环境调查内容应包括生物及其生境,调查指标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参照地表水环境、 生物多样性观测和淡水水生生物调查相关规定选取。 4.3.4断面及样点布设宜根据工程河段长度、工程规模、环境敏感区分布及工程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 程度进行。 4.3.5工程河段总体调查一般以断面布设为宜,工程区上、下游各布设1个断面,工程区域内布设不 少于2个断面。河段内有支流入汇的,宜在入汇口支流上布设1个断面。断面垂线布设参照表1执行。
a)在典型生境,如浅滩、深槽、急流区、缓流区、回水区、过渡区等区域布设样点,样点数量 不少于1个; b) 在航道整治关键区域,如航道整治建筑物附近、疏浚和清礁区等布设样点,样点数量根据工 程具体情况确定。 4.3.7结合生境调查,分析评价工程所在区域的生物群落状况,宜重点分析评价航道工程关键区域以 及可能受其影响区域内的鱼类、底栖动物、水生和陆生植物的现状。 .3.8生态环境分析宜评价工程对鱼类“三场一通道”的影响。
DBJT45/T 0462022
5.1.1航道工程平面布置设计宜避让环境敏感目标,无法避让的应采取措施减缓对环境敏感目标的不 利影响JTT 412—2022标准下载,具备条件的宜在邻近河段设置替代生境。 5.1.2穿越城镇、风景区的航道或旅游航道工程设计应按JTS/T225的要求建设
5.2.1航道选线设计应优先沿用历史航路,宜避让鱼类“三场一通道”等环境敏感区。当河段存在分 汉时,应保留非通航汉道。 5.2.2护岸工程宜随坡就势,保持平顺,岸坡存在局部后退时,可采用岸坡间接防护方式保留河湾自 然形态,营造近岸浅水生境。 5.2.3护岸工程宜根据本工程河段特征水位和近岸流速,横向上分区、纵向上分段进行不同强度和类 型的防护设计。 5.2.4护岸工程除在自然岸坡上进行直接防护以外,还可采用平行自然岸坡布置顺坝或板桩等间接防 护的方式。 5.2.5护滩(底)工程在保障滩体稳定的前提下,宜采用条状间断守护的方式,不得将河床全部覆盖, 5.2.6筑坝工程布置宜减少河床占用面积,在满足整治功能的前提下,利用坝体挑流、导流、分流的 作用营造多样化流态,改善生物栖息生境,宜符合下列要求: 一一一 在坝身适当部位开槽或预留缺口丰富坝体周围水流流态; 一一在不妨碍通航的主流区布置U型坝或洲头鱼嘴坝营造坝后浅缓水域; 一一避免设置锁坝完全封堵汉道。 5.2.7疏浚工程布置应控制疏浚规模和范围,减少河床扰动面积,抛泥区、储泥坑选择应避开环境敏 感区。 5.2.8清礁工程布置应控制清礁规模和范围,弃渣区选择宜避开环境敏感区。
在坝身适当部位开槽或预留缺口丰富坝体周围水流流态; 一一在不妨碍通航的主流区布置U型坝或洲头鱼嘴坝营造坝后浅缓水域; 一一避免设置锁坝完全封堵汉道。 5.2.7疏浚工程布置应控制疏浚规模和范围,减少河床扰动面积,抛泥区、储泥坑选择应避开环境敏 感区。 5.2.8清礁工程布置应控制清礁规模和范围,弃渣区选择宜避开环境敏感区。
6.1.1整治措施应减少工程对生态坏境的影响。在保障航道整治效果和建筑物稳定耐久的前提下,整 治建筑物设计宜选用生态型结构和生态型材料。 6.1.2护岸工程宜优先利用或加固现有护岸,宜保留原有岸坡植被,可选用岸坡间接防护方式保留河 岸天然形态。 6.1.3护岸应以适宜植被恢复和环境融入的斜坡式护岸为主。土地资源稀缺或位于城镇的护岸,可采 用直立式或混合式护岸。 6.1.4枯水平台以上水上护坡出露时长不定、水流强弱不一,生态设计应以满足水生植物生存和绿化 景观为主,可利用护岸结构开展岸坡复绿;枯水平台以下水下护脚常年被水淹没,生态设计应以满足水 生动物栖息繁殖为主,可利用护岸结构开展生境营造。对于直立式护岸,可在临水面常水位以上设置种 植槽种植植被复绿,在设计低水位以下可设置鱼巢等。 6.1.5在满足整治功能的前提下,筑坝工程设计宜发挥其改善流态和生境改良的功能,构建适宜生物 栖息及繁殖的生境条件。坝体周围视水流条件可布置能够营造适宜水生生物生存的人工鱼巢等透水型人 T构件
DB4205/T 55-2017 建筑垃圾及散体物料运输车辆管理规范.pdfDBJT45/T 0462022
6.1.6护滩(底)工程在保证防冲促淤等工程效果的同时,宜选用合适的结构型式,保持水体与河床 间的物质交换,减少对底栖生物、浮游动植物、鱼类等生境的影响。 6.1.7对出露时间较长的滩地护滩工程,生态设计应以满足植物生存和绿化景观为主,可利用护滩结 构开展生态固滩;对淹没时间较长的滩地护滩工程,生态设计应以满足水生动物栖息繁殖为主,可利用 护滩结构开展生境营造。 6.1.8护底工程设计宜利用清礁弃渣、散抛石、人工鱼巢等小型构筑物营造多样化的水流条件。 6.1.9填槽工程应避开鱼类越冬场,优先选用清礁弃渣、天然卵石和疏浚物回填,施工组织设计应考 虑对施工水域进行驱鱼作业。 6.1.10利用天然河道开挖运河需要裁弯的,具备条件时运河工程设计宜保持裁弯段与运河连通,将裁 弯段作为补偿工程影响的替代生境进行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