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427-2022 山地城市内涝防治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pdf

DBJ50/T-427-2022 山地城市内涝防治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6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137973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50/T-427-2022 山地城市内涝防治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pdf简介:

DBJ50/T-427-2022 山地城市内涝防治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pdf部分内容预览:

B1 Hydraulic formula method 32 B2 Mathematicalmodel method 33 Appendix CApplication cases 36 C1 Mathematical model based urban waterlogging risk assessment 36 C2 Mathematical model based rodway stormwater passage design 39 C3 Hydraulic formula based roadway stormwaterpassage design 41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 44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45 Explanationof 47

B1 Hydraulic formula method 32 B2 Mathematicalmodel method 33 Appendix CApplication cases 36 C1 Mathematical model based urban waterlogging risk assessment 36 C2 Mathematical model based rodway stormwater passage design 39 C3 Hydraulic formula based roadway stormwaterpassage design 41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44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45 Explanation ofprovisions 47

城市特征,制订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内涝 防治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1.0.3内涝防治系统的建设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与内涝防治专 项规划GB∕T 20313-2006 建筑材料及制品的湿热性能 含湿率的测定 烘干法,并与海绵城市、城镇排水、城镇防洪、道路交通和园林绿 地等专项规划相协调。

项规划,并与海绵城市、城镇排水、城镇防洪、道路交通和园林乡 地等专项规划相协调

工程性以及应急管理等非工程性在内的综合措施

合国家和重庆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指主要分布在地势起伏明显的山地区域(广义上包括地理学 划分的山地、丘陵和崎岖不平的高原)的城镇,形成与平原城市迥 然不同的空间形态和环境特征

rbanwaterloggi

城镇范围内的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超过城镇雨水设施消纳 能力、导致地面积水超过一定标准的现象

controlsystem

用于防止和应对城镇内涝的工程性设施和非工程性措施以 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包括用于雨水渗透、收集、输送、调蓄、行 等的源头减排设施、排水管渠设施、排涝除险设施以及应急管 措施等

2.1.4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design return periodof waterl

用于进行城镇内涝防治系统设计的暴雨重现期,对应重现 内的地面积水深度、退水时间、积水范围等不超过一定的标准

2.1.5源头减排设施

在雨水径流排人市政排水管渠系统前,通过渗透、滞蓄和净 化等措施实现径流总量控制、峰值削减、污染控制和雨水回用的 设施,包括绿色屋顶、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净化回用蓄水池等 低影响开发设施

用于收集地面雨水径流的构筑物,主要包括雨水口、排水沟 横截沟、泄水口、豁口等

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下用于控制超过排水管渠承载能力的 雨水径流的设施,包括行泄通道、调蓄设施、排涝泵站等。

承担超标雨水径流输送和排放功能的通道,包括城镇水体, 沟渠、道路、绿地等地表通道,以及浅层和深层排水管涵等地下 通道

降雨期间调节和存储雨水的天然和人工设施,包括水体、 凹式绿地、下沉式广场、浅层和深层调蓄池等

降雨未超过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时,积水超过允许标准日 地点。

城镇内涝防治中,运用数理逻辑方法和数学语言构建的用于 模拟产流、地表汇流、管渠水力特征、地表漫流等状况的工程 模型

F——汇水面积; Q——雨水设计流量; g 设计暴雨强度;

Q一一调蓄设施上游进水流量; Q。—一调蓄设施下游出水流量; V—一调蓄量或调蓄设施有效容积; α 脱过系数。

2.2.4道路积水计算

3.0.1建设项目应进行积水风险分析,存在积水风险时应进行 内涝风险评估。 3.0.2内涝风险评估宜采用数学模型法,改、扩建项目可采用历 史灾情评估法。

条件受限时可分期改造并最终达到内涝防治标准,达标前应采取 应急措施

3.0.5内涝防治应与流域水环境治理、城镇防洪、防灾减灾等 互衔接、统筹安排

3.0.6内涝防治设施应便于维护管理,且不应对公众健康和安 全产生不利影响

3.0.7区域改建时,对于相同的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改建后

THTY 径流量不应超过原径流量。区域内单个项目改建时,可结合下游 排涝能力进行区域内径流量综合平衡。

4.1.1易涝点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城区类型、易涝点地

4.1.1易涝点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城区类型、易涝点地 形特点等因素确定,可按表4.1.1的规定取值

表4.1.1 易涝点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年)

4.1.2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应根据城区类型、人口密度、积水影 响程度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可按表4.1.2的规定 取值

表4.1.2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年)

4.1.3内涝防治系统设计重现期下的地面积水设计标准应满足 表4.1.3的规定

表4.1.3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下的地面积水设计标准

注:最大允许退水时间为雨停后的地面积水最大允许排干时间

的地面积水设计标准,应结合源头减排设施、排水管渠和排涝除 险设施整体校核

雨水设计流量按以下方式计

4.2.1雨水设计流量按以下方式计算: 1汇水面积不大于2km”时可采用推理公式法,汇水面积大 于2km²时应采用模型法。 2汇水面积大于2km"但无滞蓄设施时可采用推理公式法 汇水面积不大于2km²但有滞蓄设施时宜采用模型法。 4.2.2采用推理公式法计算雨水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Q一一雨水设计流量(L/s); q———设计暴雨强度[L/(hm²·s)]; Y一—综合径流系数; F——汇水面积(hm²)。

167A,(1+ClgP) (t+b)"

A1,C,b,n一一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 4.2.4城镇内涝防治设施设计和系统校核时,降雨历时应根据 服务面积、地形坡度和下垫面特征确定,可采用3~24h。 4.2.5雨水管渠的降雨历时应按下式计算:

t一一地面集水时间(min); t2一一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4.2.6地面集水时间应根据汇水距离、地形坡度、地面种类和暴 雨强度等因素通过计算确定GB/T 51027-2014 石油化工企业总图制图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可按下式计算:

ti =t1a+t1

式中:t一一地面集水时间(min); tla一一汇水距离不大于90米的地面集水时间(min); tub一一汇水距离90米以后的地面集水时间(min)。 1地面汇水距离不大于90米时,地面集水时间可按下式 计算:

式中:no——地表漫流粗糙系数,可按表4.2.6取值; L——地面集水距离(m); q———设计暴雨强度[L/(hm²(s)]; S一一地形坡度。

10.41(n XL).6 q0.4 S0. 3

表4.2.6地表漫流粗糙系数

注:当有多种层次植物覆盖时(如灌木和草坪)DB13/T 1643.3-2012标准下载,应选设计水流深度内的主要覆盖植 对应的粗糙度进行计算。

2地面汇水距离超过90m时,90m以后的地面集水时间可 下式计算:

L 1b 三 60kS0.5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