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框架小桥施工技术交底简介:
框架小桥施工技术交底主要是对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和工艺进行详细讲解和指导的过程。以下是其主要内容概述:
1. 设计理解:首先,要对设计图纸进行深入理解,包括桥的尺寸、结构形式、材料选择、承载能力等,确保施工人员明确施工目标和要求。
2. 施工准备:讲解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如场地平整、材料进场验收、施工机具准备等,确保施工环境和设备满足要求。
3. 桥梁主体施工:介绍框架桥的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如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预应力张拉等步骤,强调技术和质量控制要点。
4. 结构连接:讲解各部分结构的连接技术,如梁柱连接、桥墩与桥面的连接等,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 安全与防护:强调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如防止坠落、防止火灾、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等。
6. 质量控制:讲解如何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包括尺寸、形状、强度、耐久性等方面的检测方法。
7. 应急处理:介绍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急处理方法,如雨季施工防洪、冬季施工防冻等。
8. 环保与文明施工:讲解如何在施工中保护环境,减少噪音和污染,以及如何进行文明施工,保持工地整洁。
以上所述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的施工技术交底会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详细制定。
框架小桥施工技术交底部分内容预览:
12、河床铺砌,锥体护坡及附属 9月1日~9月5日
四、主要施工方法及质量要求:
施工前,充分、详细的做好地下管线路的调查工作。对凡涉及到影响营业线行车安全的事项,提前做好迁移或保护工作。
做好材料的进场检验工作。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的物资一律不准进入施工现场。
各类测量仪器、计量试验器具应按规定进行鉴定GB/T 32151.6-2015标准下载,合格后方可使用。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特殊工种,必须做到岗前培训,持证上岗。
施工前,对涵址进行准确定位,并根据现场地质情况放出涵洞开挖线。
根据现场情况,合理布置好施工场地,做好三通一平工作,合理有序地组织机械、材料进场,并对其进行标识。
做好电、水源的配备,施工用电采用系统供电,(即采用当地民用动力电)。
施工前与工务段等有关设备管理部门签订既有线施工安全协议,探明涵洞附近的电缆情况。基坑开挖前,根据开挖深度和宽度、填土高度等,分析对既有路基稳定的影响程度,对基坑开挖影响既有路基稳定,路基边坡打钢轨桩防护。施工时对靠既有线端涵洞两侧的路基打设钢轨桩进行防护。并加强观察,必要时增加钢轨桩。
在既有线右侧打钢轨锚固桩,在小桥的前后穿过既有道床埋设6根φ80钢管,穿钢丝缆绳对拉左右侧钢轨桩。在线路左侧小桥侧打临时钢管桩对路基边坡进行加固(桩长2.5~3.0m)(详见示意图)钢管桩呈梅花壮布置,并用钢管纵横相连成整体,边坡表面用水泥浆封闭;(备6.5m、12..5m钢轨桩)在小桥路肩至前墙标高处打6.5m钢轨桩。左右侧钢轨桩对拉加固好后开始拆除既有圬工。然后再开挖基础土方。在开挖土方过程中,再打单排6.5钢轨桩,也可据情况边挖边打第二排轨桩,最后打12.5m钢轨桩,并进行整体加固。具体见图:
打桩采用挖掘机机械打桩,为控制钢轨桩不致倾斜,打桩前先人工挖小坑不小于1.0m深,插入钢轨后,人工用撬棍和缆风绳将钢轨控制住,挖掘机轻打钢轨,使钢轨桩入土深度达2.0m后,人员撤离,将钢轨桩打至设计深度。
翼墙拆除时,视土质情况随拆随在两根钢轨桩间嵌塞木板,以保证路基本体稳定。当涵洞洞身圬工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防水层施工完后,及时从两侧对称分层进行涵背回填,回填完后拆除防护钢轨桩。
开挖前,精确定出涵址;准确测放出涵洞纵横轴线、基础轮廓线及基坑开挖边框线,基础开挖按每侧多开挖0.5米,保证足够的排水沟尺寸及工作平台,开挖坡度按1:1,涵洞的纵横轴线应设置护桩。
基坑开挖前请设备管理单位相关配合人员到现场交底确认,同时人工挖探沟,将地下管线暴露。采用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配合运输为主的开挖方法。开挖到离主设计标高还有20cm时,采用人工清底。
在基坑开挖时,必须先做好基坑内的排水,即在基坑两侧设置排水沟,并在排水沟最低处设置集水井,利用清水泵将水排出基坑外,严禁出现已挖好的基坑被水浸泡。达到设计高程经检验合格后,应立即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尽量缩短基坑暴露时间。
基坑及基础各部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启动搅拌桩机成桩施工。钻机正转并垂直钻进。当控制压浆机送浆螺旋搅拌头到达设计桩底标高时,钻机反向转动,水泥浆比重控制在1.7~1.8,待水泥浆送至喷浆口(一般约一分钟)后再提升钻头,根据电子称重装置显示的喷浆量调节调速电机,这样边喷浆,边搅拌,边提升。当钻头提升至设计标高后停止送浆,关闭送浆机,重复搅拌下沉、提升。
(2)再用同方法再次搅拌下沉、提升,提升至距设计标高以下3m处开启送浆机,对桩顶3m进行二次喷浆、搅拌。
(3)复搅结束后,关闭泵浆机,消散所有管道压力,钻机主电机停机。
成桩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图)
模板加工、制作和拼装时,充分的保证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模板拼装时,严格控制模板的平整度、相邻板接口缝隙及相邻板厚的高差,确保受压、受拉杆件的截面积达到要求。
模板与基岩或旧混凝土接触面不得漏浆,连接处过大的缝隙用海绵条堵塞,并用水泥浆预先进行堵塞。
用于支撑模板的支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足以承受砼重量、侧压力和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荷载。
核对图纸和成品钢筋的型号、直径、尺寸和数量是否一致。
钢筋进场后取样先作原材料试验,认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准备绑扎用的绑丝(20~22号铁丝),其中22号铁丝只用于绑扎直径12mm以下的钢筋。
准备控制砼保护层的水泥垫块。垫块的平面尺寸:保护层厚度小于或等于20mm时,为30×30mm;大于20mm时,为50×50mm。当在垂直方向使用时,可在垫块中埋入20号铁丝,以固定垫块的位置。
钢筋的焊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每批钢筋焊接前,应先选定焊接工艺和参数,按实际条件进行试焊,并检验接头外观质量及规定的力学性能。仅在试焊质量合格和焊接工艺(参数)确定后,方可成批焊接。
b) 每个焊工均应在每班工作开始时,先按实际条件试焊2个对焊接头试件,并作冷弯试验,待其结果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c) 钢筋接头采取绑扎搭接或焊接接头两种形式。对于钢筋直径小于16的钢筋可以采取绑扎搭接,搭接长度≮30d;对于钢筋直径大于16的,必须采用焊接接头,采用双面焊接的,焊接长度≮5d,采用单面焊接的,焊接长度≮10d。
(1)砼拌合(采用商品混凝土)
混凝土拌合必须计量准确,严禁采用体积比计量,机械拌合。
砼施工配合比,应根据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质量检验及混凝土施工和易性要求确定,经济、合理使用材料,对有抗冻和抗渗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要符合设计和规范等有关规定。
混凝土拌合时必须按经理部试验人员经现场材料的实际情况出具施工配合比进行。
装料顺序按照石子→水泥→黄砂,
混凝土拌合的最短时间应符合如下要求:强制式搅拌机60秒。
采用商品混凝土,罐车运输方法。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得发生离析、漏浆、水泥浆损失、坍落度变化(流动度损失不应超过30%)、严重泌水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必要时要采取相应措施。当运至浇筑地点发生离析现象时,应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但不得再次加水。
运输混凝土设备的内壁应平整、不吸水、不漏水、经常清除粘附的混凝土。必要时应对运输工具加盖和保温。
砼拌合物应在其初凝前进行灌注,对发生离析的砼拌合物须重新拌合后才能灌注。砼浇筑过程中,如坍落度与原规定不符时,应予调整配合比。
砼灌注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对塑性砼不应超过2小时。当气温30度左右时宜减为1.5小时,气温10度左右时可延至2.5小时。若超过以上范围,等已灌注的砼强度达到1.2Mpa后,施工缝按要求处理后方可继续灌注。(砼预制盖板时严禁留设施工缝,应一次浇筑成型。)
砼振捣采用梅花形布点,点距不得超过振动棒作用部位的1.25倍,严格遵从快插慢拔的原则及震捣时间要求。
砼浇筑过程中,要保证砼保护层厚度及钢筋位置的正确性,不得踩踏钢筋,移动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原来位置,如发现偏差和位移,应及时校正。
砼浇注完后在正常气温(20℃)情况下10~12小时开始养护,在气温较高或干燥的情况下应及早养护,在气温为摄氏15度时,洒水次数为开始连续的3天,白天每2小时洒水一次,夜间不少于2次,以后每昼夜至少4次。当气温干燥,砼中水分较少时洒水次数应适当增加。养护时间:使用普通水泥,在潮湿环境中不少于7天,干燥环境中不少于14天;使用火山灰或矿碴水泥时,在潮湿环境中(相对湿度大于60%)不少于14天,干燥环境中不少于21天;对掺塑化剂的砼应不少于21天。
当气温在摄氏5度以下时不得对砼浇水,采用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养护,以保护砼内的水分避免蒸发散失。
侧面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
底模模板,结合到所有涵洞的跨度最大为6米,拆模时,混凝土的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75%。
已拆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才允许承受荷载,严禁堆放过量建筑材料,当承受施工荷载时,必须经过核算外加临时支撑方可进行。
①框架采用就地浇筑方法组织施工。
2.6框架防水及沉缝施工
沉降缝必须贯穿整个断面(包括基础)。框架的进出口构造物之间的沉降缝均采用沥青麻絮、沥青浸制木板填塞,内侧以水泥砂浆填密。沉降缝端面应整齐、方正,基础和涵身上下不得错位,嵌塞物保证紧密填实。沉降缝填筑前,必须清扫干净,并保持干燥。填塞应密实。填塞材料应使用经防腐处理的麻筋、纤维板或其他弹性耐久材料,保证上下垂直成一条直线。其中,沉降缝缝宽3㎝,宽度前后须一致。
沥青浸制麻布及麻绳时BJJT∕J 124-2018 北京市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绿色生产技术指南,沥青温度为160~180度,浸制时间为2~3分钟,浸制后,剪开内部纤维应与表面同样为暗黑色。在铺设时,在结构物表面先涂热沥青或石棉沥青未凝固前进行,接头必须顺水流方向进行重叠压盖。
溶化后的沥青应熬至175度,不得超过190度,才能使用,熬好的沥青在使用时不得低于150度,涂热沥青的圬工表面应先清除泥污,刷扫干净,干燥无水,施工时气温不得低于5度,雨天施工时必须有防雨措施,暑天施工时应有遮蔽,以避免日光直射。
填级配碎石路堤在涵洞每侧不小于两倍孔径的宽度及高出洞顶1m范围内,由两侧对称分层仔细夯实,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压实度按设计要求≥90%,在梯形节回填时应先填短边。缺口填土选择含水量最佳且透水性好的级配碎石或砂砾石等。涵身两侧用人工或小型机具对称夯填,高出涵顶至少1m后,方可再用机械施工。
涵洞砌体所用的石料应质地坚硬,不宜风化,无裂纹,表面污渍在砌筑时应予以清理。
片石形状不受限制,但中部厚度不小于15cm,用作面石时,表面平整,尺寸较大,边缘厚度不得小于15cm。
石料的强度不应小于MU40,当作为附属用料时不应小于MU30。
片石在砌筑时,采用挤浆法进行施工,分段砌筑,分段位置设在沉降缝处,两相邻段的砌筑高差不得大于120cm,分层水平砌缝应大致水平,各砌块的砌缝应互相错开,砌缝应饱满。
各砌层应先砌外圈定位砌块,并与里层砌块交错连成一体,定位砌块宜选用表面较为平整且尺寸较大的石料,定位砌缝应满铺砂浆,不得镶填小石块。
在砌筑时石料不得无浆接触,也不得干填石料后再进行铺灌砂浆GB/T 36944-2018标准下载,石料应大面向下,不得采用立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