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底范本_混凝土(构造柱、圈梁、板缝)

技术交底范本_混凝土(构造柱、圈梁、板缝)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rar
资源大小:5.61 KB
资源类别:技术交底
资源ID:129314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技术交底范本_混凝土(构造柱、圈梁、板缝)简介:

技术交底范本:混凝土(构造柱、圈梁、板缝)施工要点

一、构造柱施工技术交底

1. 构造柱设计:根据建筑结构设计图纸,明确构造柱的位置、尺寸和钢筋配置。柱体直径和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混凝土浇筑:使用专用混凝土泵或人工浇筑,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宜超过500mm,确保柱体垂直度。

3. 钢筋绑扎:钢筋绑扎要牢固,主筋间距要均匀,箍筋间距要符合规范,预留筋要准确。

4. 拱起处理:柱体浇筑后,应及时养护,防止混凝土表面开裂,待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拱起处理。

5. 保护措施:柱体成型后,应进行覆盖保护,防止雨水侵蚀和风化。

二、圈梁施工技术交底

1. 圈梁位置: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圈梁的位置,确保与构造柱、楼板连接。

2. 钢筋配置:圈梁钢筋的直径、间距和数量要符合设计要求,确保结构稳定性。

3. 混凝土浇筑:采用机械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浇筑后应及时养护。

4. 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圈梁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三、板缝施工技术交底

1. 板缝设计:根据建筑结构和温度变化,合理规划板缝位置和宽度,一般宽度在10-20mm。

2. 防水处理:板缝处应进行防水密封,防止雨水渗透,可使用防水涂料或密封胶。

3. 装饰处理:板缝装饰要平整美观,可以采用填缝剂或者砖石等进行美化处理。

4. 验收标准:板缝施工完成后,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确保板缝的防水效果和整体外观。

以上是混凝土构造柱、圈梁和板缝的基本施工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图纸进行操作,确保工程质量。

技术交底范本_混凝土(构造柱、圈梁、板缝)部分内容预览:

准备材料机具→搅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至浇筑地点→浇筑振捣混凝土→混凝土养护

1)根据测定的砂、石含水率,调整配合比中的用水量,雨天应增加测定次数。

2)根据搅拌机每盘各种材料用量及车皮重量,分别固定好水泥(散装)、砂、石各个磅秤的标量。磅秤应定期核验、维护,以保证计量的准确。计量精度:水泥及掺合料为土2%,骨料为土3%,水、外加剂为土2%。搅拌机棚应设置混凝土配合比标牌。

3)正式搅拌前搅拌机先空车试运转T/CECS 681-2020标准下载,正常后方可正式装料搅拌。

4)砂、石、水泥(散装)必须严格按需用量分别过秤,加水也必须严格计量。

5)投料顺序:一般先倒石子,再倒水泥,后倒砂子,最后加水。掺合料在倒水泥时一并加入。掺外加剂与水同时加入。

6)搅拌第一盘混凝土,可在装料时适当少装一些石子或适当增加水泥和水量。

7)混凝土搅拌时间,应根据混凝土配合比情况按现行砼结构施工验收规范确定,自落式搅拌机一般不应少于1.5min。

8)混凝土坍落度,一般控制在配合比的允许范围内,每台班应测两次。

1)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后,应及时用翻斗车、手推车或吊斗运至浇筑地点。运送混凝土时,应防止水泥浆流失。若有离析现象,应在浇筑地点进行人工二次拌合。

2)混凝土以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当混凝土为C30及其以下,气温高于25℃时不得大于90min,C3()以上时,不得大于60min。

(三)混凝土浇筑、振捣:

1)构造柱根部施工缝处,在浇筑前宜先铺5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

3)浇筑混凝土构造柱时,先将振捣棒插入柱底根部,使其振动再灌人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厚度不超过60cm,边下料边振捣,一般浇筑高度不宜大干2m,如能确保浇筑密实,亦可每层一次浇筑。

4混凝土振捣:振捣构造柱时,振捣棒尽量靠近内墙插入。振捣圈梁混凝土时、振捣棒与混凝土面应成斜角,斜向振捣。振捣板缝混凝土时,应选用φ30mm小型振捣棒。振捣层厚度不应超过振捣棒的1.25倍。

5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保护钢筋位置及外砖墙、外墙板的防水构造,不使其损害,专人检查模板、钢筋是否变形、移位;螺栓、拉杆是否松动、脱落;发现漏浆等现象,指派专人检修。

6表面抹平:圈梁、板缝混凝土每振捣完一段,应随即用木抹子压实、抹平。表面不得有松散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完12h以内,应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常温时每日至少浇水两次,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五)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制作混凝土试块。

1浇筑混凝土时,不得污染砖墙面。

2振捣混凝土时,不得碰动钢筋、埋件,防止移位。

3钢筋有踩弯、移位或脱扣时,及时调整、补好。

4散落在楼板上的混凝土应及时清理干净。

1、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2、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试件抗渗试验报告。

3、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水泥、掺合料 ±2%

注:1)各种衡器应定期校验,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保持计量准确;

2)当遇雨天或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并及时调整水和骨料的用量。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抽查不应少于一次。

4、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1、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2、后浇带的留置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应按技术方案进行。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3、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小时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2)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3)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4)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5)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注:①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②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根据所采用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

③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和使用塑料布时,宜涂刷养护剂;

④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1、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

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1、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

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由应由施工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1、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混凝土设备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

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检验方法:量测,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1、现浇结构和混凝土设备基础拆模后的尺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检查数量:按楼层、结构缝或施工段划分检验批。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对电梯井,应全数检查;对设备基础,应全数检查。

GB∕T 32978-2016 碳化硅质高温陶瓷过滤元件现浇结构尺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 基础 15 钢尺检查

轴线位置 独立基础 10 钢尺检查

《铝塑复合板幕墙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ECS231:2007.pdf轴线位置 墙、柱、梁 8 钢尺检查

轴线位置 剪力墙 5 钢尺检查

垂直度 层高 ≤5m 8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