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万州长江大桥连续钢桁梁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万州长江大桥是一座跨越长江的大型桥梁,其连续钢桁梁施工组织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项目。以下是对其简介的一个大概框架:
1. 工程背景:首先,会对万州长江大桥的地理位置、跨度、使用功能等基本情况进行介绍,明确大桥的建设背景和重要意义。
2. 设计概述:描述连续钢桁梁的设计特点,包括梁的结构形式(如箱梁、H形梁等)、尺寸、材料选择(如钢材等级)等。连续钢桁梁因其承载能力强、施工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大跨径桥梁中。
3. 施工准备:包括施工场地的准备、施工设备的配备、施工队伍的组织、施工技术的培训等内容,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4. 施工方法:介绍连续钢桁梁的施工工艺,可能包括现浇法、预应力施工、高空拼装等,以及如何应对长江水文条件、风力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5. 进度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包括各个阶段的施工时间安排,确保按照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建设。
6. 质量控制:强调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验收标准,以及应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的措施。
7. 安全措施:阐述在施工过程中如何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如设立安全防护设施、进行安全培训等。
8. 环保与可持续性:考虑到环境保护,可能包括材料回收利用、噪音和扬尘控制等环保措施。
9. 应急预案:设立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如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
总的来说,万州长江大桥连续钢桁梁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技术、安全、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万州长江大桥连续钢桁梁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4.3.2.下部工程施工
4.3.2.1.钻孔灌注桩
4.3.2.1.1.施工准备
4.3.2.1.1.1.场地平整
进行专场平整,清除表层的软土杂物海南省工程建设项目“联合测绘”技术导则(试行)(琼测规[2020]3号 海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等4厅局2012年12月).pdf,场地处于陡坡面时,采用人工或爆破开挖平台。
4.3.2.1.1.2.护筒
护筒采用δ=10mm钢板卷制,内径比桩径大20~40mm,护筒埋设时高出施工地面0.3m,埋入地表以下不小于1.5m,地质较差时,根据需要加长护筒。
4.3.2.1.1.3.泥浆
在墩与墩之间设置泥浆池、沉淀池、制浆池。泥浆各项指标如下:粘土塑性指数大于1.5,泥浆比重大于等于1.2,粘度18~22S,含砂率小于4%。
4.3.2.1.2.钻孔
钻进时保持一定的水头高度,钻进过程中的钻压应根据不同的岩层确定,一般控制在钻具总重量扣除浮力的80%,在开孔线有倾斜的岩层交界处采用小钻压,在覆盖层中钻进采用低速,岩层中选取中、高速。钻孔时采用两台20m3/min空气压缩机(风压1.2Mpa)进行压送风,进行气举排碴。
4.3.2.1.3.清孔
钻进进尺达到设计标高,经复核无误后,立即进行清孔,清孔采用换桨法。清孔时钻头略微提起20cm,转速由高变低进行空转,将孔内泥浆换出。孔内泥浆含砂率逐渐降低,直到稳定状态,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4.3.2.1.4.钢筋笼制作安装
钢筋笼由生产区集中制作,运至现场后绑扎成型。钢筋的主筋与箍筋全部满焊,以保证骨架吊装时,有足够的刚度而不致松散变形。钢筋笼拟采用32T汽车吊整体吊放入孔。为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每隔2m在同一截面上对称设置四个钢筋“耳环”,耳环采用φ12钢筋加工制作。钢筋入孔后,采用φ50钢管和φ16钢筋加固,防止灌注砼时发生浮笼或掉笼事故。
4.3.2.1.5.水下砼灌注
水下砼施工采用竖向导管法。拟采用φ250mm导管,节间用锥形活套联结。导管标准节长2m,底节长5m,并配以0.5m,1.5m,1m非标准节若干,以满足不同孔深施工需要。导管使用前进行试拼试压检验,并自上而下进行编号和标示尺度。首盘砼采用砍球法进行灌注,砼初存量满足导管埋深不小于1m。
砼灌注连续进行,任何时候导管的埋深不小于1m,一般情况下控制在2~4m。砼面接近钢筋底端时放慢浇注速度,并保持导管有较大的埋深,以防钢筋上浮。为保证桩顶质量,灌注高度比设计桩顶高0.5m以上,并在承台开挖后凿除。
砼拌制采用搅拌站集中拌制,砼运输车运输,汽车吊辅以灰斗提升灌注。水下砼的配合比严格控制,坍落应在18~22cm,骨料粒径1~4cm,并适当延长砼搅拌时间。
钻孔桩灌注过程中,设专人测量砼面标高,计算导管埋入深度,检测砼坍落度,并作好详细记录。钻孔桩完工后,根据规范和监理工程师要求进行检测。
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3.2.1.1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4.3.2.2.明挖扩大基础及承台
4.3.2.2.1.明挖基础土层部分开挖拟采用履带式挖掘机开挖为主,人工刷坡为辅的方法。基础土方施工时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按规定要进行放坡,并做好截水沟、排水沟、集水井等防排水设施,以保证基坑稳定;
4.3.2.2.2.石方基础开挖拟采用浅眼松动爆破的施工方法,气腿式凿岩机打眼,挖掘机辅以人工出碴,自卸车运输;T型挖方内轮廓线采用光面爆破技术,以控制内台边坡岩层的稳定。爆破参数及装药量根据现场试验确定。
4.3.2.2.3.明挖基础基坑施工完毕后,立即报检,以便及时进行垫层和基础施工。砼由搅拌站集中搅制,砼运输车运至现场,汽车吊辅以溜槽灌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草袋覆盖,人工洒水养生。
4.3.2.2.4.基础施工完毕后,及时对称分层回填,蛙式打夯机分层夯实。
桩基承台施工工艺流程及明挖扩大基础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3.2.2.1和图4.3.2.2.2。
4.3.3.墩、台身施工
4.3.3.1.一般实体墩台
实体墩台模板均采用厂制大块拼装无拉杆钢模板。面板采用δ=6mm冷轧钢板,支撑加固系统采用可折卸式空间桁架结构。为保证接缝密封、平顺、模板采用阴阳口设计。模板标准节长度为4m,并根据墩身高度加工特殊节。拟根据最高实体墩墩身加工模板一套,1#、2#、3#周转使用。桥台均为耳墙式,模板拟采用瑞达模板加工、方木带辅以拉杆加固,以保证砼表面平整、美观。拟采用碗扣式脚手架辅助拆立模,并兼作施工平台。钢筋由生产场区集中加工,运至工地帮扎成型;砼由搅拌站集中拌制,砼运输车运输,32T汽车吊辅以吊斗垂直运输,机械振捣。
墩身施工前,墩(台)身砼与承台结合面事先预埋接茬钢筋,人工凿毛,并用高压水冲洗干净,以保证墩(台)身过高,考虑分段浇注。每次施工前后要复测其中线跨度及支承垫石标高,施工中采取措施确保支承垫石及锚栓孔位置正确。
墩台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3.3.1.1。
4.3.3.2.空心墩
本桥4#~11#均为矩形空心墩(四周倒圆),墩高为40.6m~80.1m,其中4#、5#墩为单箱双室结构,6#~11#墩为单箱单室结构。拟采用顶杆式液压平台翻模,每墩各加工一套翻模,并分别安放附着式塔吊一台,工业电梯一台。利用塔吊提升材料,工业电梯运送施工人员,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混凝土泵输送管道附在塔吊上。翻模平台上安放旋转式混凝土布料槽,工业电梯附着在墩身上,墩身作业时安放2根150mm钢管,作为电梯的临时附着点,兼作混凝土输送泵管道支架。详见图4.3.3.2.1《空心墩身施工总布置示意图》。
4.3.3.2.1.翻模施工方案
4.3.3.2.1.1.翻模构造
翻模是专门为灌注空心墩而设计的设备,总体结构上由工作平台、吊架、模板系统、中线控制系统、液压提升系统,抗风架和附属设备等七部分组成。翻模构造见图4.3.3.2.2《翻模构造示意图》,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将工作平台支撑于已达一定强度的墩身砼上,并提升一定高度。平台上悬挂吊架、在吊架上进行模板的拆卸、提
升、安装、钢筋绑扎等作业。混凝土的灌筑、捣固、吊架移位和中线控制等作业则在平台上进行。模板设三层,每层高1.5m,循环交替翻升。在施工中,当第三层砼灌注筑完成后,提升工作平台,拆卸并提升第一层模板至第四层,进行安装、校正,然后灌筑混凝土,就此周而复始,直至完成整个墩身的施工。
4.3.3.2.1.1.1.工作平台
工作平台是砼的灌筑、捣固、吊架移位和中线控制等作业的工作场地,由辐射梁、内、中、外钢环、立杆、步板及栏杆扶手等组成。平台通过顶杆支撑于已成墩身的混凝土上。平作台拟采用重量轻、刚度大的空间桁架结构,增加平台的刚度和稳定性。
4.3.3.2.1.1.2.吊架
4.3.3.2.1.1.3.模板系统
翻模模板采用可调组合式钢板,面板由4mm厚钢板制作,外框采∠63×63×6角钢,竖肋采用∠63×63×5角钢和6mm厚钢板,横肋采用6mm厚钢板,模板之间用螺栓连接,模板分为固定模板和抽动模板两种,其分块情况与具体尺寸根据墩身尺寸计算确定,并逐墩制定详细的模板尺寸及收分表。在外模的外侧沿模板横向设置两道围带,内模围带直接焊在模板上,用螺栓进行连接。施工时,内、外模采用拉杆形成整体。
4.3.3.2.1.1.4.中线控制系统
由对中装置和纠偏装置两部分组成。对中装置采用激光钻直仪,施工时置于墩底,平台下方设置接收靶,由铅直仪精确对中后,在接收靶上定出中心点,并据此调试。纠偏装置由2根φ150钢管及倒链组成,当平台发生倾斜时,用倒链把预埋于墩身砼上的钢管与平台联为一体,拉动倒链进行纠偏。外模采用抽动模板的方式收坡,模板每翻动一次抽掉一组收坡模板,即完成模板的收坡,确保墩身外观质量。内模采用错动和抽动模板的组合形式收坡,依靠内抽动与错动模板搭接边的相互错动来达到收坡的目的,当内抽动模板全部进入搭接边后抽出。
4.3.3.2.1.1.5.液压提升系统
4.3.3.2.1.1.6.抗风架
抗风架采用门形结构,由型钢焊制,下端锚固在墩身预埋件上,在翻模提升过程中始终对平台进行约束。待翻模平台提升到位,翻升模板时,解除下端锚固,提升1.5m重新锚固在桥墩上。
4.3.3.2.1.1.7.附属设备
附属设备由电力与照明、通讯联络及指挥器材设备,人员运输设备、安全与消防设备及专用工具等组成。
4.3.3.2.1.2.翻模施工的主要施工工艺与方法
4.3.3.2.1.2.1.翻模施工
翻模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施工准备 翻模组装 校模 绑扎钢筋 灌注砼
提升平台 翻模翻升(详见图4.3.3.2.3《翻模施工工艺流程图》)。实施作业时,翻模翻升、绑扎钢筋、校模、灌筑砼、提升平台循环进行,直至墩顶,其间穿插平台对中调平,接长顶杆,砼养生及埋放预埋件等工作。
4.3.3.2.1.2.1.1.施工准备
现场准备:根据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清理平整场地DB3415/T 4-2020标准下载,接通用电用水线路。保证临时道路畅通,并布置材料堆放场地和机具设备的安装位置、测量设定控制桥墩垂直度和标高的基准点。
设备及物资的准备:根据翻模的设计图清点检查各零部件的规格、数量、质量及液压顶升系统的质量是否符合组装要求,并进行试转、试升,以确保翻模施工过程中液压动力设备的正常运转。同时备齐各种联接用螺栓、垫圈、螺母等标准件,并保证一定的余量。准备好液压油、润滑剂,脱模剂等专用消耗材料,备齐各种工具及电气焊设备。
4.3.3.2.1.2.1.2.翻模组装
组装前对各部件质量、规格进行检查,找一块离墩近且易于吊装的空旷场地、整平地面,按预排顺序组装平台,进行整体吊装就位。
第一层墩身模板的安装,按模板设计图确定的模板拼装顺序,
依据第一层组装模板的标高,据此将组装内外模板的平面位置用砂浆找平,精确测设墩位,并标示出内外模板的安设位置,据此组拼模板,校模后再进行抄平,确保第一层模板组装精度控制在以下允许误差范围。
标高误差:±2mm;模板结构中心线误差≤5mm。
CNAS-GI007-2021标准下载4.3.3.2.1.2.1.3.钢筋绑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