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上堤坡道道路、挡土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项目实施的重要环节,对于上堤坡道道路、挡土墙工程,其施工组织设计通常会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 工程概述:明确工程的地理位置、规模、施工内容(如道路建设、挡土墙的类型和高度等)、设计标准、工期要求等基本信息。
2. 施工目标:设定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等目标,如道路的平整度、挡土墙的稳定性等。
3. 施工准备:包括施工前的场地平整、测量放线、物资准备(如施工材料、机械设备等)等。
4. 施工方案:详细描述道路和挡土墙的施工工艺流程,如土方开挖、基础处理、挡土墙砌筑、道路基层和面层的施工等。
5. 施工进度计划:根据工程规模和复杂程度,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包括各个施工阶段的起止时间、关键节点及控制措施。
6. 资源配置:明确施工队伍、机械设备、材料的配置,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7. 安全与环保:制定安全施工措施,如防坍塌、防滑、防尘等,以及环保措施,如减少噪声污染、废弃物处理等。
8. 应急处理:设立应急预案,应对可能遇到的施工难题或突发事件。
9. 质量保证:制定质量管理措施,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10. 验收与交工:对施工过程的自检、互检和交接验收进行规划,确保工程按期顺利交工。
以上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的施工组织设计会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规划和调整。
上堤坡道道路、挡土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2.2.1级配碎(砾)石施工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3)混合料必须拌和均匀,没有离析现象
4)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北京鸿发别墅区景观房产设计方案,直到要求的压实度
5)采用16t振动压路机碾压时,每层压实厚为200~300mm
2.2.2施工技术要求
(1)石子的粒径、砂子的细度模数应符合要求,水泥选用P.O 32.5级,混合料拌和及养生用水应选用清洁饮用水。
(2)混合料配比为重量比,最大含水量及最大压实干容量应通过试验或参考经验数据确定。
(3)碾压前必须检查控制最佳含水量和拌和的均匀性。含水量过大时应加干混合料重新拌和,含水量过小时应均匀洒水,以手握成团但不冒浆粘手、落地散开为宜;拌和过程中及碾压前应挖深点检查是否拌透拌匀,否则重拌。
(4)每次压实厚度最小为200mm,最大为300mm,超过300mm时应分层拌和、压实。
(6)碾压过程中,采用控制桩拉线或水准仪控制标高和找平,在压路机稳压后及时铲高补低,填补处应翻松加料重新压实成整体,不准出现填补薄层。
(7)分段施工衔接处可留一定长度不压,亦可先压实,待下段施工时再挖松并适当加水泥和水拌和、整平与下段同时压实。
(8)级配砂石从加水泥拌和到完成压实时间(包括干拌时间在内),不超过三小时;压实成型后及时洒水养护,养护期不少于三天,三天内严禁上车,每次洒水数次,以保持表面湿润为宜。
模板采用6m长槽钢(槽钢大小根据混凝土面层的设计厚度确定)及木模板组合使用
(1)模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立模时应设有足够的支撑,以保证在混凝土振捣时不松动或变形。
(2) 在模板内侧应均匀薄涂一层脱模剂,以利脱模和保护混凝土面层。
(3) 模板应根据放样位置,准确安装,支撑应牢固,底面与基层表面应密贴,以防漏浆。接头(包括企口接头)应严密无隙,不得有离缝、错缝。顶面应齐平,不得有高低错落。
混凝土搅拌可根据施工场地和运输条件而采用集中或分散搅拌。以集中搅拌为宜,拌制混凝土时,要准确掌握配合比,必须保证混凝土配量的精确度。
采用泵送混凝土时,需加入AN1000高效减水剂。
水泥采用P.O 42.5级水泥,水泥的最小用量为300kg/m3。
(1)严格控制用水量。每天应对砂、石材料的含水量进行三次测定(即早晨上工前、上午11时和下午16时),雨后应及时进行复测,由试验人员根据测定结果在用水量中加以调整,其他人员不得任意增减。若使用搅拌机自动加水设备,每班开拌前必须认真校验其准确性。
(2)若使用袋装水泥,应抽查袋装水泥的重量,确保水泥用量的精确度。
(3)所有材料一律按重量比计。每拌所用材料,均需用磅秤过磅。每班开拌前磅秤必须校验。混凝土配料允许误差(自重的百分比):水泥为土1%,砂为土2%,碎石为土3%,水为±1%,外加剂为±1%。须经常清除底盘上和侧边的散料,以保持称量的准确。
(4)混凝土搅拌必须做好记录工作,应有专人负责检查控制,每班至少检查二次材料配量的正确性和混凝土的坍落度。
混凝土运输通常采用手推车和自卸汽车或泵送。自卸汽车应选用铁皮车厢,车厢后门挡板必须紧密,装载不应过满,以防漏浆或外溢。混凝土运输时应使车行稳,以免车辆颠动而产生离析现象。若有离析,应翻拌后方可使用。混凝土混合料必须在初凝前运至摊铺地点,并有足够的摊铺、振实、整平和抹面的时间。
混凝土混合料的卸料的高度不得大于1.50m,以免发生离析。运料车进入摊铺地段和卸料时,不得碰撞模板。炎热干燥、大风或阴雨天气运输时,应加覆盖。每车卸料后必须及时清除车厢内的粘附残料。
摊铺混凝土前应检查下列内容:
(1)模板的位置、标高、涂油、支撑牢固程度是否符合要求,模板底面与基层表面(或老路面)间是否密贴无缝隙,胀缝、纵缝、施工缝的传力杆是否按要求设置。
(2)基层表面,若有局部松散,应立即整修。杂物应清除干净。在摊铺前应洒水湿润。
(3)运输路线是否平整通畅,养护和防雨等的准备工作是否落实。
(4)临时排水设施是否落实。
运到浇筑现场的混合料如有离析现象,应用铁铲翻拌均匀。摊铺时用铁铲撒铺混合料,不得扬撒抛掷,以免混凝土发生离析。在模板附近,需用方铲扣铲法撒铺混合料,并插捣几下,使浆水捣出,以免发生空洞蜂窝现象。
混凝土板厚在22cm以下时,可一次摊铺捣实,厚度超过22cm时,应分二次摊铺,分层振实。分二层摊铺时,下层摊铺厚度约为总厚度的3/5(边摊铺、边整平、边振实),振实后,紧接摊铺上层,并整平振实。
每仓混凝土板的摊铺振实工作应连续进行,不得中途间断。若有特殊的原因,在初凝时间内被迫临时停工,中断施工的一块混凝土板上应用湿麻布覆盖,以防假凝。恢复施工时,应将此处混凝土耙松补浆后再继续浇筑。
若停工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应作施工缝处理。施工缝应设在缩缝处。若无法设在缩缝处,其位置应设在板的正中部分。
超过初凝时间的混凝土混合料严禁继续使用,严禁分散铺于混凝土板底层,已经摊铺的必须予以清除。
摊铺时应考虑振实后的下沉量。摊铺时可在模板顶面加一厚约2.5cm的木条,以防振动时混凝土混合料外溢。木条可用U形铁夹子紧卡在模板顶上,随摊铺进度向前移动。
若浇筑过程中遇雨,对浇筑好的混凝土应用事前准备好的防雨设施进行覆盖,未浇筑混凝土暂停施工。
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在每一位置的振动时间一般为15s—25s,不得过久,应以振至混凝土混合料泛浆,不明显下降、不冒气泡,表面均匀为度。振动时应将振动棒垂直上下缓慢抽动,每次移动间距不得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插入式振动棒与模板的间距一般为lOcm左右。插入式振动棒严禁在传力杆上振捣,以免损坏邻板边缘混凝土。用振动棒振捣完毕后,表面再用振动梁振实整平。振动梁在振捣时其两端应搁在两侧纵向模板上,作为控制路面标高的依据。
为提高混凝土面层表面的平整度、密实度和耐磨能力,经振实整平后,应用振动梁搁在纵向模板(侧模)顶上,自一端向另一端依次振动两遍。在振动梁拖振整平后,再用滚筒进一步整平,并赶去多余浮浆。
3.6收水抹面及表面滚槽
水泥混凝土路面收水抹面及滚槽技术操作的好坏与严格掌握混凝土的收水时间,及时做好抹面工作有关。收水抹面就是在路面混凝土浇捣成型,并经过整平后的一道表面处理工艺,它能增强抗磨能力和防止产生网状细裂缝。收水抹面的目的,是使表面磨耗层(2mm—4mm的砂浆层)密实、平整。在收水抹面成活的基础上再进行表面滚槽处理,处理后的路面表面要经得起车轮长期作用而不磨光,其表面应具有细纹理和一定的粗糙度并应有贯道通的小沟槽以利于排水,并符合行车安全度及雨天行车少滑溜的要求。
混凝土面层抹面一般分3遍进行。即一遍木抹先找平抹平(粗抹),待砼表面无渗水时再抹平抹光(细抹),以达到板面平整、密实的效果。烈日曝晒时应搭遮阳棚进行抹面工作。抹面过程中,严禁采用洒水、撒干水泥、补浆等方法找平。混凝土面层整平抹光成型后,应平坦、密实、无抹痕,不露石子,无砂眼和气眼,并有一定的粗糙度。
当混凝土处于初凝终止状态,表面尚呈湿润时,应趁此时机进行最后一次抹面,把混凝土表面砂浆进一步挤压紧密。表面平整后,多余水基本排除蒸发,用食指稍微加压按下去能出现2mm左右深度的凹痕,或抹子加压抹面能出现水光,即为最佳滚槽时间。滚槽时应顺横坡方向进行,为形成勾通的沟槽而利于排水,滚槽工具应在整个板面上一次进行,中途不得停留或分二次,操作人员站在脚手板上,从第一条纵缝模板开始,滚槽工具接触混凝土表面,脚同时移动走向另一块纵缝模板上。
胀缝传力杆的活动端,设在缝的一边。固定后的传力杆必须平行于板面及路面中心线,其误差不得大于5mm。传力杆的固定采用顶头木模固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缩缝的施工方法,应采用切逢法。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时,应采用切逢机进行切割。切缝用水冷却时,应防止切缝水渗入基层和土基。
纵缝施工方法参见胀缝施工方法,并应分别符合下列规定;
1平缝纵缝,对已浇筑混凝土板的缝壁应涂刷沥青,并应避免涂在传力杆上。
2纵缝设置传力杆时,应采用螺纹钢筋,并应设置在板厚中间。
当混凝土表面尚呈湿润而有一定硬度(用手指轻轻揿上去没有痕迹)时,即应用湿草帘(或湿草袋、湿砂)覆盖,并洒水湿润(不得使用水龙头集中在一处冲浇或直接浇在混凝土表面上)。
混凝土表面不得留有任何痕迹如脚印和草帘痕迹等。
湿治养生有一点必须注意,混凝土最初几小时禁止大量洒水,过早的大量洒水养生可使表面起壳脱落。
注:进行切割时间指混凝土抹面成路后所经的时间;若早晚温差悬殊,应通过试验后决定进行切缝时间。
切缝机具由切割、进刀、行走、定位导向和冷却五个部分组成。工作时由两台电动机带动,一台进行切割,一台行走移动。切割机应有良好的静态和动态稳定性。
1切缝前应检查电源、水源及切割机组试行运转的情况,切割机刀片应与机身中心线成90°角,并应与切割线成直线。
2开始切割前,应调整刀片的进刀深度,切割时应随时调整刀片切割方向。停止切缝时,应先关闭旋扭开关,将刀片提升到混凝土板面以上,停止运转。
3切割时刀片冷却用水,水的压力不应低于0.2Mpa。
QX/T 526-2019 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规范 通用要求4切缝后应尽快灌注填缝材料
施工时浇筑摊铺时间不得过长,允许的最长间歇时间,应按所用水泥的凝结时间及混凝土硬化条件确定。如无试验资料,间歇一般不宜超过1h。因故停工在1h以内,可将已捣实的混凝土用湿麻袋盖上,等恢复工作时将此混凝土耙松再继续铺筑,如停1h以上时,应作施工缝处理,其位置一般应设在缩缝处,如遇特殊情况,其位置也可在每块混凝块的正中部分,但施工缝必须设置端头模板和传力杆,杆上不设套筒,其方法可参照胀缝预制定位固定传力杆的安装方法。
混凝土面层养护结束后开始施工路缘石
路缘石施工工艺为:土方开挖(回填)→基底土夯实→100厚三七灰土基础夯填→立路缘石(路缘石下铺1:3水泥砂浆凯晨广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五),路缘石上口高出路面100mm)→路缘石背面三七灰土夯填→两节路缘石接缝处勾缝(勾缝材料为1:3水泥砂浆)→路缘石北部土方回填
道路基层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预制块人行道路面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