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钻孔灌注桩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住宅小区钻孔灌注桩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42.85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13137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住宅小区钻孔灌注桩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住宅小区钻孔灌注桩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个详细的工程计划,主要针对住宅小区的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进行规划和管理。以下是其简介:

1. 工程背景:首先,设计将介绍工程的地理位置、地质条件、建设规模以及建设单位的要求等,以便确定施工策略。

2. 施工目标:明确施工目标,如桩基的深度、直径、承载力要求等,以及达到的质量标准。

3. 施工方案:详细描述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包括钻孔、清孔、混凝土灌注、钢筋笼制作与安装、混凝土养护等步骤。

4. 施工组织:包括施工队伍的组织、人员配置、施工机械的选择和使用计划,以及施工流程的安排。

5. 施工进度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表,包括各个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日期,以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6. 质量控制:强调质量控制措施,如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验收标准以及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应对措施。

7. 安全管理:包含施工安全措施,如施工安全规程、应急预案,以及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

8. 环保与文明施工: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噪声、尘土、废水等环保问题,以及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管理。

9. 应急处理:对可能发生的施工中断、设备故障等情况进行预案设置。

总的来说,住宅小区钻孔灌注桩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个全面的施工蓝图,旨在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同时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和工期。

住宅小区钻孔灌注桩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场地平整→桩位放线→开挖浆池浆沟→护筒埋设→钻孔机就位→孔位校正→回转造孔→注泥浆→下套管→继续钻孔→泥浆循环清除废浆泥渣→清孔换浆→终孔验收→吊放钢筋笼→射水清底→插入混凝土导管浇筑混凝土→拔出导管→插桩顶钢筋→成桩养护

5.2.1.施工前,必须取得所需的地质勘察报告桩基施工图并编制施工技术方案或措施。

5.2.2.施工场地内所有障碍物和地下埋设物已经排除

JGJ 59-201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5.2.3.场地已整平周围已设排水设施对场地中影响施工机械进场的松软土层已进行适当碾压处理

5.2.4.施工临时供水供电运输道路及小型临时设施已经铺设或修筑泥浆池及废浆处理池等已设置桩轴线控制及水准基点桩已经设置并编号且经复核桩孔位置已经放线并钉标桩定位或撒石灰

5.2.5.已进行成孔试验数量不少于2 个摸清地质情况并取得有关成孔技术参数

5.3主要施工工艺方法要点;

5.3.1.钻孔机就位:钻孔机就位时,必须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位移,为准确控制钻孔深度,应在机架上或机管上作出控制的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

5.3.2.钻孔及注泥浆:调直机架挺杆,对好桩位(用对位圈),开动机器钻进,出土,达到一定深度(视土质和地下水情况)停钻,孔内注人事先调制好的泥浆,然后继续进钻。

孔深在30m以内,采用正循环工艺成孔,超过30m时用反循环工艺。钻进时一般采取自然造浆护壁,或加入粘土造浆护壁,泥浆密度为1.3t/m3。

钻进时根据土层情况加压,开始应轻压力,慢转进逐步转入正常,一般土层按钻具自重钢绳加压,不超过10KN;基岩中钻进为15—25KN。钻机转速:机械回填土80—100r/min,基岩200—300r/min年,以钻机不发生跳动为准。泵量:回填土200—250L/min,基岩250—350L/min。

5.3.3.下套管(护筒):钻孔深度到5m 左右时,提钻下套管。

5.3.3.1.套管内径应大于钻头100mm。

5.3.3.2.套管位置应埋设正确和稳定,套管与孔壁之间应用粘土填实,套管中心与桩孔

5.3.3.3.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0mm。

5.3.3.4.套管埋设深度:粘性土中不宜小于1m,砂土中不宜小于1.5m,并应保持孔内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m 以上。

5.3.4.继续钻孔:防止表层土受振动坍塌,钻孔时不要让泥浆水位下降,当钻至持力层后,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可继续钻深1m 左右,作为插入深度。施工中应经常测定泥浆相对密度。

5.3.5.孔底清理及排渣:粘土和粉质粘土中成孔时,可注入清水,以原土造浆护壁,排渣泥浆的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1~1.2。砂土和较厚的夹砂层中成孔时,泥浆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1~1.3;在穿过砂夹卵石层或容易坍孔的土层中成孔时,泥浆的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3~1.5。

5.3.6.吊放钢筋笼:钢筋笼放前应绑好砂浆垫块;吊放时要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慢下沉,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立即固定,防止上浮。吊放钢筋笼后,必须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浇筑水下混凝土。

5.3.7.射水清底:钢筋笼内插入混凝土导管(管内有射水装置),通过软管与高压泵连接,开动泵水即射出。射水后孔底的沉渣即悬浮于泥浆之中。采用空压机正循环清孔,捞砂筒捞砂,孔内沉渣厚度必须小于100mm。

5.3.8.浇筑混凝土:停止射水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随着混凝土不断增高,孔内沉渣将浮在混凝土上面,并同泥浆一同排回贮浆槽内。

6.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要点

钻孔灌注桩的水下混凝土灌注是成桩的关键环节,但往往由于施工工艺不当,断桩、堵管、夹泥、蜂窝、少灌等质量问题也时有发生。XXXX住宅小区B区钻孔灌注桩基础工程,钻孔灌注桩数量大,桩身长,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桩基和主体工程质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运用科学、实用的混凝土灌注工艺以确保基础工程质量(钻孔灌注桩单桩静载试压全部试压合格)显得极为重要。

6.1.水下灌注混凝土的性能参数 桩芯混凝土采用十八冶商品混凝土。 坍落度应控制在180±20毫米之间,混凝土灌注距桩顶约5米处时,坍落度控制在160~170毫米,以确保桩顶浮浆不过高。气温高,成孔深,导管直径在250毫米之内,取高值,反之取低值。 6.2.混凝土灌注操作技术 6.2.1.首批混凝土灌注 混凝土灌注量与泥浆至混凝土面高度、混凝土面至孔底高度、泥浆的密度、导管内径及桩孔直径有关。孔径越大,首批灌注的混凝土量越多,由于混凝土量大,搅拌时间长,因此可能出现离析现象,首批混凝土在下落过程中,由于和易性变差,受的阻力变大,常出现导管中堵满混凝土,甚至漏斗内还有部分混凝土,此时应加大设备的起重能力,以便迅速向漏斗加混凝土,然后再稍拉导管,若起重能力不足,则应用卷扬机拉紧漏斗晃动,这样能使混凝土顺利下滑至孔底,下灌后,继续向漏斗加入混凝土,进行后续灌注。 6.2.2.后续混凝土灌注:后续混凝土灌注中,当出现非连续性灌注时,漏斗中的混凝土下落后,应当牵动导管,并观察孔口返浆情况,直至孔口不再返浆,再向漏斗中加入混凝土,牵动导管的作用如下。 6.2.2.1.有利于后续混凝土的顺利下落,否则混凝土在导管中存留时间稍长,其流动性能变差,与导管间磨擦阻力随之增强,造成水泥浆缓缓流坠,而骨料都滞留在导管中,使混凝土与管壁摩擦阻力增强,灌注混凝土下落困难,导致断桩,同时,由于粗骨料间有大量空隙,后续混凝土加入后形成的高压气囊,会挤破管节间的密封胶垫而导致漏水,有时还会形成蜂窝状混凝土,严重影响成桩质量。 6.2.2.2.牵动导管增强混凝土向周边扩散,加强桩身与周边地层的有效结合,增大桩体摩擦阻力,同时加大混凝土与钢筋笼的结合力,从而提高桩基承载力。 6.2.2.3.后期混凝土的灌注,在混凝土灌注后期,由于孔内压力较小,往往上部混凝土不如下部密实,这时应稍提漏斗增大落差,以提高其密实度。 6.3.混凝土灌注速度 在控制混凝土初凝时间的同时,必须合理地加快灌注速度,这对提高混凝土的灌注质量十分重要,因此应做好灌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及灌注过程中各道工序的密切配合工作。

7.1.1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7.1.1的规定。

1 桩径允许偏差的负值是指个别断面。

2 采用复打、反插法施工的桩,其桩径允许偏差不受上表限制。

3 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D为设计桩径

7.1.2.灌注桩的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成孔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沉渣厚度严禁大于100mm。

7.1.3实际浇筑混凝土量严禁小于计算体积。每浇注50m3必须有1组试件,小于50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1组试件

7.1.4灌注桩用的原材料和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施工前应对水泥、砂、石子(如现场搅拌)、钢材等原材料进行检查,对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的施工顺序、监测手段(包括仪器、方法)也应检查

7.1.5施工中应对成孔、清渣、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等进行全过程检查,人工挖孔桩尚应复验孔底持力层土(岩)性。嵌岩桩必须有桩端持力层的岩性报告。

7.1.6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混凝土强度,并应做桩体质量及承载力的检验。 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7.2.一般项目见下表

8.回转钻成孔灌注桩常遇问题及预防处理方法:

该施工场属高回填土地基,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对可能遇到的一些质量问题,作如下处理措施:

8.1.1.产生坍孔原因:

8.1.1.1.在流砂、软淤泥,破碎地层、松散沙层中进钻,进尺太快或停在一处空转时间太长,转速太快。

8.1.1.2.提升下落机具淌水扑孔和上下钻杆及时碰孔壁。

8.1.1.3.孔内泥浆面低于孔外水位,或孔内出现承压水降低水压力或泥浆浓度不够。

8.1.2.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提升下落机具,捞砂筒(清孔器)和安放钢筋笼骨架时保持垂直上下;钻进中及时添加新鲜粘土泥浆加大泥浆密度,使其高于孔外水位,待其孔壁稳定后采用低速钻进;用1:1水泥砂浆灌注后二次成孔,这是最实际有效的处理措施。

8.2.1.产生原因:孔外水压比孔内大,孔壁松散;遇粉砂层,孔壁无法形成泥皮。

8.2.2.处理措施:使孔内水位高于孔外水位0.5m以上并加大泥浆密度;用1:1水泥砂浆灌注后二次成孔;用碎砖石加粘土抛进孔内,用锤冲入流砂层,做成泥浆结块,形成坚厚孔壁。

DB5115T 73-2021标准下载8.3.钻孔偏移(倾斜)。

8.3.1.产生原因:地面不均匀沉降,桩架不稳,钻杆导架不垂直,钻机部件松动,或钻杆弯曲不直;土层软硬不匀;钻进成孔时遇较大孤石、探头石,建筑混凝土块等。

8.3.2.处理措施:安装钻机时,要对导杆进行水平和垂直校正,细致检修钻孔设备,及时调换钻杆;遇软硬土层时控制进尺,低速钻进,减小水压;偏斜过大时,填入碎石块,粘土重新钻进,控制钻速、慢速上下提升、下降,往复扫孔;遇探头石,用钻机慢速钻透;遇倾斜岩石时,投入石块,用锤打密,使表面略平后转进。

8.4.1.产生原因:遇到透水性强或有地下水流动的土层;护筒埋设过浅,回填土不密实,护筒接缝不严;水头过高。

8.4.2.处理措施:加大泥浆密度慢速转进;渗入片石、碎石后反复冲击增强护壁;加入粘土填密,适当控制水头高度,不要使压力过大。投入一定数量纯水泥均匀搅拌,停留2小时后,增强护壁;采用1:1.5水泥砂浆灌后二次成孔;在浇注混凝土时遇漏浆,应控制泥浆段深度,将导管埋入不漏浆段,并将已漏浆骨料冲出孔口外溢见完好混凝土为准。

8.5.卡钻或不进尺:

8.5.1.产生原因:孔内遇到大的探头石(上卡);钻具磨损过甚,孔径不规则,钻具的大径被孔的小径卡住或泥浆过稠;石块落入孔内,夹在钻具与孔壁之间(下卡);排渣不畅,钻头周围堆积土块;钻头配置过轻。

8.5.2.处理措施:上卡时首先用机器自身液压反顶,不成时DB14/ 67-2019标准下载,用50—100kg重的吊锤冲打、将探头石振掉后拔出;下卡时用同法,或用专用液压千斤顶反顶拔出钻头;加强排渣。降低泥浆密度;加大钻头配重。

8.6.钢筋笼偏位、变形、上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