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桥梁、路基、路面、排水(雨水、污水、中水)、电力、照明及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某桥梁、路基、路面、排水(雨水、污水、中水)、电力、照明及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87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07091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某桥梁、路基、路面、排水(雨水、污水、中水)、电力、照明及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一份桥梁、路基、路面、排水(雨水、污水、中水)、电力、照明及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详细规划和组织施工过程的重要文件。以下是一个简要的介绍:

1. 项目背景与目标:首先,简介项目的基本情况,如项目名称、位置、规模、投资方、设计单位、业主单位等,明确施工目标,如竣工日期、质量标准等。

2. 工程概况:详细描述各项工程的施工内容,包括桥梁的结构形式、路基的地质条件、路面的类型及材料、排水系统的具体设计、电力和照明设施的位置和规模、绿化工程的种类和规模等。

3. 施工组织:规划施工顺序,一般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附属,先主体结构后装饰装修的原则进行。例如,先进行桥梁和路基的建设,再进行路面和排水设施的铺设,最后进行电力、照明和绿化工程。

4. 施工流程与计划:明确各个阶段的具体施工流程,包括施工准备、基础施工、主体施工、装饰装修、设备安装、调试、验收等,并制定详细的时间表。

5. 机械设备与人力资源:列出所需的机械设备清单,以及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包括工种、人数和专业技能要求。

6. 质量管理与安全措施:阐述质量控制计划,包括质量检验标准、方法和频率,以及安全施工措施,如应急预案、安全培训等。

7. 环保与文明施工:强调绿色施工理念,如何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做到文明施工,保护周边社区的正常生活。

8. 进度与风险控制: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如天气影响、材料供应问题等,并提出应对策略。

9. 组织架构与责任分工:定义项目管理团队的职责和任务,明确各级别的沟通协调机制。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框架,具体内容会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某桥梁、路基、路面、排水(雨水、污水、中水)、电力、照明及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第三遍强夯:搭接满夯,搭接1/4夯锤直径;夯击能量:1000 kN.m;单点夯击次数:1击。

强夯夯点布置形式见:D区强夯夯点平面布置示意图

广东省仿古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指引以上两遍强夯之间相间隔根据孔隙水压力消散情况确定;

(3)大面积改进型强夯击密法施工

准备工作—→铺放总管—→埋设支管—→支管总管连接—→真空泵安装—→调试—→抽水—→水位观测—→拆除—→强夯。

A井位布置:按井位设计平面图安装和布置抽水机组、总管。

B成孔:水冲法成孔,外径约150mm。

C下井管: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才能下管,管顶外露约20cm。

D在管井周围均匀回填并振捣密实,以防漏气。

E设备安装:井点管与总管、真空泵机组连接后,进行运行调试,检查是否有漏气及死管的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F抽水运行:真空泵机组安装真空表,注意真空度情况的变化,出水应先浊后清。

G进行观测,水位降至要求后,通知现场监理检查,符合要求后进行强夯。

平整场地-→测放第一遍强夯夯点-→进行第一遍强夯-→推平-→测量第一遍夯后平均沉降量-→测放第二遍强夯夯点-→进行第二遍强夯-→推平-→测量第二遍夯后平均沉降量-→测放第三遍强夯夯点-→进行第三遍强夯-→推平-→测量夯后沉降量-→检测

A测量场地标高并记录;

B标定落距,将控制落距的脱钩器钢丝绳长度固定,保证每遍强夯夯击能量;

C夯机就位,夯锤中心对准夯点位置;

D测量夯前锤顶标高,作记录;

E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落下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并记录;

F重复②~⑤步骤,完成所有强夯;

G整理夯击记录,进行夯后检测。

⑤强夯特殊情况的调整:

A夯击时夯坑周围出现明显隆起,则要适当的降低夯击能量。

B夯击时相邻夯坑内出现明显的隆起,其的隆起量大于5cm时,则要适当的降低夯击能量。

C后一击夯沉量明显大于前一击夯沉量。

⑥改进型强夯击密法典型性施工时,邀请业主、设计、监理等相关人员到现场,共同探讨、商量确定大面积地基处理施工参数,以指导后续大面积施工。

(4)过程控制及质量检验

①地面沉降、夯坑沉降和坑边隆起观测:在各试验段布置10m×30m的地面沉降测点方格网,测量处理前和每遍处理后的地面平均沉降情况。每遍击密过程中,量测每遍的夯坑沉降,以动态了解土体加固效果和夯实情况,及时调整击密工艺和参数。

③地下水位观测:改进型强夯击密试验前埋设地下水位管,在试验期间,进行地下水位观测。每10000m2设2组地下水位观测孔(孔深4 m),施工初期每天观测2次,施工工艺稳定后每天观测1次。

④真空度观测:施工过程中对真空系统进行观测,根据现场情况进行不断调整真空系统,使整个系统保持最佳真空度。

⑤静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为每5000 m21个孔,每遍处理之前,满夯或振动碾压后28天在同一位置进行测试,静力触探试验孔深6~8 m。

⑥荷载板试验:满夯或振动碾压结束28天后,每10000 m2进行1个点的荷载板试验,确定相应的地基承载力。

本合同段排水工程由一个市政排水工程施工队负责施工。按同时施工两个工作面的标准配置施工人员和设备。

雨水井及雨水管施工在路基换填或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开始,污水井及污水管施工完成后开始雨水井及雨水管施工。

施工时采用先右侧后左侧方案进行,采用人工或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沟槽。

1)沟槽开挖深度较小时,采用降水放坡开挖施工。注意浅层土渗透系数较大,呈松散状态,在开挖过程中易产生流砂或管涌。

2)沟槽开挖深度较大时,采用大口井沟槽降水,钢板桩支护,降水开挖施工,确保地下水降至槽底以下不小于0.5m,管道施工要求开挖一段,埋设一段,不得使基槽暴晒或泡水,雨季施工加强防水措施。

3)钢板施工技术要点:

①钢板桩选材:工字钢板 规格36cm×12m×1.2cm 单根长度12m。

③施工部位:排水工程管道施工沟槽开挖支护。

测量定出钢板桩围堰的轴线,可每隔一定距离设置导向桩,导向桩直接使用钢板桩,然后挂绳线作为导线,打桩时利用导线控制钢板桩的轴线,管道中心线两侧均匀宽度对称放置钢板桩,打桩机吊起钢板桩,人工扶正就位。钢板桩施工打深度根据管基础的不同而变化,在管基础为换填段钢板桩施打深度为12m。为增强支护能力,钢板桩正反相扣采取三纵一横打入,遇到障碍物不能沿轴线施工可以设置转角,转角处必须增加横向钢板桩加固。两相邻管道检查井位置要求全封闭打入。按设计开挖线进行开挖,施工过程中应确保边坡稳定,随时检查钢板桩严密性,避免淤泥渗透,防止沟壁坍塌。开挖料应运至指定堆场,避免二次转运。采用开挖的海砂回填沟槽,分层压实。进行管道检查井砌筑(混凝土浇筑),达到设计要求强度标准后可以回填。检查井施工完成后就可拔桩,施工中完成检查井后回填砂至井壁一半后就即拔桩,桩经修理后重新利用。拔桩注意事项:先用打桩机夹住钢板桩头部振动1min~2min,使钢板桩周围的土松动,产生“液化”减少土对桩的摩擦力,然后慢慢的往上振拔。拔桩时注意桩机的符合情况,发现上拔困难或拔不出来时,应停止拔桩,先振动1min~2min 后再往下锤0.5~1.0m再往上振拔,如此反复可将桩拔出来。

5.3.2.2地基处理

基槽挖出后,按设计检查地基土质,管道结构地基处理方式按照道路路基处理方式,采用插高空排水管排水后结合强夯,管道及检查井在地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应不小于100Kpa。雨污水管道以及检查井的基础下部30cm采用碎石换填处理,夯实。

5.3.2.3电力井、路灯照明井、电信井、中水闸阀井、中水水表井、排泥湿井、雨水井、雨水检查井、污水检查井、积水坑

按设计浇注井基混凝土,当井基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时,方可砌筑井体,要求井壁砂浆饱满,灰缝平整,圆形检查井内壁要求圆顺,抹面平整圆滑,光洁密实,踏步安装正确牢固。井框、井盖安装必须平稳,井口四周不得有积水。做好管道入口,严防漏水。

尺寸质量要求井位轴线偏位不得超过50mm,圆井直径不得超过20mm,井盖与相邻路面高差不得超过4mm。

5.3.2.4水压试验、闭水试验

排水管按《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应与设计单位、业主、监理单位共同进行闭水试验,试验合格后,及时回填。

污水管进行水压试验合格后回填。雨水管管座混凝土和节口抹带水泥砂浆强度达到5N/mm2以上,方可进行回填。回填时管道两侧应同时均匀回填。雨水管、污水管、给水管两侧可采用监理工程师认可的土进行回填,并用冲击夯夯实。按规定的频率和方法进行检查压实度。

5.4.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

主要施工方法:所有底基层、基层采用集中拌和,摊铺机摊铺的施工方法。自卸汽车运至现场摊铺,ABG423型摊铺机摊铺施工,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为了确保路面底基层的整体摊铺质量,基层施工采用摊铺机摊铺的施工方法。

其基本施工程序及施工工艺流程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框图”。

5.4.1.1施工准备

施工前,下承层表面要平整、坚实,符合设计要求,无松散材料和软弱地点,施工前要用振动压路机和18t~21t光轮在路基全宽范围内复压2~3遍,同时进行压实度及弯沉检验,检查土基中是否有不合格点。若有,应采取合适的措施使之达到设计要求,再进行施工。

5.4.1.2施工放样

在下承层上恢复中线,每10m设一桩,并在路肩两侧边缘带设有指示桩,桩用十字指示桩,便于挂线,控制摊铺时的高程。进行水准测量,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水泥稳定碎石的铺筑设计标高将放设的桩加密成10m间,并挂上钢丝,钢丝的应力达到规定标准。

5.4.1.3拌和、运输

施工前及时安装、调试好拌和设备,并根据确定的配合比进行试拌,找出各料斗闸门开启位置与各种材料流量的关系,并绘制成曲线,如因材料批次、含水量不同等因素而调整,由试验室确定,以确保施工配合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混合料拌和注意以下几点:

a、配料准确,准确性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b、粒料粒径大的要碎小,剔除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材料,拌和要均匀、充分;

c、混合料的含水量要略大于最佳含水量1~2%,在拌和生产中要计算好加水量与定时供水参数,检查自动开启闸门装置。

为保护已成型路基最新橡胶工艺原理.pdf,水泥稳定粒料的运输均采用中型自卸车运输,运输车的数量根据摊铺机摊铺能力,拌和机生产能力及运距进行合理地调配。

5.4.1.4摊铺和整型

基层正式施工前,先摊铺一段面积为2000~4000m2的试验段,预先试验应采用不同的压实厚度,测试其干容重、含水量,使混合料达到最佳含水量的压实系数、压实遍数、压实程度和施工工艺。并检查一下水泥稳定石屑的配合比并测出松铺系数。根据松铺系数,检查摊铺机熨平板的宽度、高度是否适当,测量准确后,固定好熨平板,进行挂钢丝,调整好自动找平装置,混合料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断地摊铺,中途不得随意停顿,混合料卸料、摊铺不能出现离析现象,应缓慢均匀卸料,送料器不停转动。在摊铺过程中,不断检查摊铺层的厚度,纵断高程及横坡,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试验人员要经常抽检拌和均匀度、配合比,无侧限抗压强度等技术指标。

混合料摊铺成型后,用压路机开始碾压,碾压过程中,水泥稳定粒料表面应始终保持潮湿。如表面蒸发过快,及时补洒少量的水,碾压直至水泥稳定粒料的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为止。严禁压路机在已压完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以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层表面不受破坏,在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不超过水泥终凝时间。

5.4.1.6接缝处理

车行道施工接缝时人工将末端混和料弄整齐,紧靠混和料放两根方木(方木的高度与混和料的压实厚度相同),整平方木边的混和料,方木的另一侧用砂回填3米,其高度应高出方木2~3厘米,将混和料碾压密实,在重新开始摊铺混和料前,将砂及方木除去,并将下承层扫净,摊铺机返回到已压实末端,重新摊铺。

碾压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养生,养生时间不少于7天,采用洒水土工布覆盖并生,养生期间,不允许车辆通行。如果由其他工序造成稳定层的损坏立即进行修补。

JC/T2596-2021 建筑装饰用弹性地板分级.pdf5.4.1.8试验检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