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600-2019 景区内部道路设计指南

DB51/T 2600-2019 景区内部道路设计指南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51/T 2600-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74 mb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2603
免费资源

DB51/T 2600-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51/T 2600-2019 景区内部道路设计指南简介:

"DB51/T 2600-2019 景区内部道路设计指南"是四川省的一项地方标准,它主要针对景区内部的道路设计提供了一系列的指导和规范。这份标准的出台,旨在提升景区内部道路的设计质量,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同时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份指南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道路布局:规范景区内部道路的布局原则,如如何合理连接各个景点,如何保证游览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如何避免对自然环境的过度破坏等。

2. 道路设计:规定道路的宽度、坡度、转弯半径等技术参数,以及路面材料、排水系统、照明设施等设计要求。

3. 安全设施:规定必须设置的安全设施,如交通标志、标线、护栏、指示牌等,以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

4. 环保要求:强调在设计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比如选择环保的施工材料,设计合理的生态排水系统,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等。

5. 无障碍设计: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设计适当的无障碍设施。

6. 维护管理:可能还包含了对道路日常维护和管理的建议,以确保道路的长期使用和游客的满意度。

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的内容可能会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定和解释。如果你需要深入了解这份标准,建议查阅具体的文件或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DB51/T 2600-2019 景区内部道路设计指南部分内容预览:

a 设置盖板边沟; b) 设置路堑挡墙,墙顶可提供碎落功能; c 经评估认为边坡碎落可能性较小; 因设置碎落台导致边坡开挖高度增加过大。 条文说明: 因显著降低边坡开挖高度而减小或取消碎落台时,边沟宜设置盖板。

a) 设置盖板边沟; b) 设置路堑挡墙,墙顶可提供碎落功能; c) 经评估认为边坡碎落可能性较小; d) 因设置碎落台导致边坡开挖高度增加过大。 条文说明: 因显著降低边坡开挖高度而减小或取消碎落台目

,之.8利用既有道路路基边收时

8.2.9沿道路规划布置管线的,管线宜利用挖方碎落台或路堤设置,应避免设置于路面下

【锦州市】《建筑间距规定》8.2.10取(弃)土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原则上采用集中取(弃)土。取(弃)土场位置应结合土方调配、景区规划综合确定,原则上不 允许设置在观景可视范围内。 b) 取土宜选择孤立山包或条形山脊,弃土宜选择荒地或锁口型沟谷。 c) 废方弃土可用于回填修补人工工程导致的地表破坏。满足填筑要求的弃土,可结合景区服务设 施建设作为场地平整填土予以综合利用。 d)取弃土后应绿化防护或造景,取(弃)土场应设置必要的防护及排水设施。 条文说明: 景区道路设计应高度重视取弃土场设计,主要涉及位置选择、支挡防护、排水、植被恢复或造景等 工作,避免造成次生地质灾害。

8.2.11重视表土和有机土的保护和利用,道路建设时应将道路用地和取弃土场的地表草皮和有机土挖 除集中堆放,以备将来地表回填,恢复植被。

3.2.11重视表土和有机土的保护和利用,道路建设时应将道路用地和取弃土场的地表草皮和有机土挖

环境脆弱景区的地表壤土属于极其宝贵的资源,是培植当地植物最好的土基材料,道路建设时应做 好表土挖除、转运、养护、利用的总体设计。

8.3.1排水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综合设计、合理布局,与沿线构造物通畅衔 土流失。 b) 应注重与景点排水设施衔接。 设计降雨的重现期不应小于10年。 应根据沿线气象、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进行设计,宜结合当地材料及经济情况选择合 理形式。 排水设施尺寸应考虑降水量、汇水面积、地形特点等计算确定,景区路段排水设施尺寸确定时 应充分考虑清淤和通畅的需求, 特殊性岩土和不良地质路段应加强排水设计。 有条件时.在满足排水功能前提下,宜采用宽、浅形式的排水设施

8.3.2边沟、排水沟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山岭重丘区、年降水量天于或等于250mm的挖方路基和低路堤应设置边沟,冲刷严重路段应设 置硬化边沟:年降水量小于250mm或无集中排水要求的平原区路段可不设置边沟;路堤高度不 高且坡面水可散排时,可设置埋入式护脚而不再设置路堤边沟。 b) 边沟、排水沟可采用浅碟形、三角形、矩形、U型等横断面形式。地形平缓的低填浅挖路段宜 采用浅碟形、三角形等形式。景区或广场路段宜选择盖板边沟、暗埋式边沟、管式边沟等形式。 边沟砌筑宜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可采用浆砌卵石、浆砌片石、现浇混凝土、混凝土预制块或砖 等方式。边沟位于较完整基岩段时,可采用混凝土铺砌边沟。浅碟形土质边沟可选用砂砾、碎 石、卵石等当地材料, 边沟(排水沟)的尺寸,应根据当地降雨量、地形特点和汇水面积等因素确定。 边沟纵坡应结合路线纵坡、地形、土质、出水口位置等情况选定,宜与路线纵坡一致且不宜小 于0.3%。 f 汇水面积较大、纵向边沟连续长度超过300m的路段,应设置排水设施将水引流到路基之外。

3.3.3截水沟应符合下列规定

.4受地下水影响的路堑路段可设置盲沟、渗沟

内部道路路面应以舒适性和低养护周期为设计原

DB51/T26002019

9.1.2景区内部道路存在明显气候差异时,经论证可分段采用不同的路面类型或结构组合设计。

9.1.2景区内部道路存在明显气候差异时,经论证可分段采用不同的路面类型或结构组合设计。

条文说明: 高山地区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高度具有显著变化,尤其是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比水平递减率 倍,导致高山地区气候在垂直方向差异明显,有必要根据气候条件分段进行路面设计。

9.1.3路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根据道路的地质条件、路基土特性、路基水文及气候环境状况,考虑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 久性因素,进行路基路面整体结构综合设计。 b 因地制宜、合理选材、降低能耗,充分利用再生材料。 c)应便于施工,利于养护并减少对周边环境及生态的影响。 9.1.4道路路面可分为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和砌块路面三大类。路面类型的选择宜根据道路等 级、自然环境、景区规划及风貌、施工条件等综合确定。 a)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适用于各级景区内部道路、停车服务区、观景服务区。 b)砌块路面可用于支路、分隔式路侧功能带、服务区、停车区、观景台等。 9.1.5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组合设计、材料性质要求,应符合公路工程行业标准的规定。 砌块路面应符合城建行业标准的规定。 9.1.6路面结构层厚度不小于表32规定的厚度值。各沥青层的厚度,应与混合料的公称最大粒径相匹

a)根据道路的地质条件、路基土特性、路基水文及气候环境状况,考虑强度、刚度、稳定性 久性因素,进行路基路面整体结构综合设计。 D 因地制宜、合理选材、降低能耗,充分利用再生材料, c)应便于施工,利于养护并减少对周边环境及生态的影响

级、自然环境、景区规划及风貌、施工条件等综合确定

自然环境、景区规划及风貌、施工条件等综合

a)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适用于各级景区内部道路、停车服务区、观景服务区。 b)砌块路面可用于支路、分隔式路侧功能带、服务区、停车区、观景台等。 9.1.5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组合设计、材料性质要求,应符合公路工程行业标准的规定, 砌块路面应符合城建行业标准的规定。 9.1.6路面结构层厚度不小于表32规定的厚度值。各沥青层的厚度,应与混合料的公称最大粒径相匹 配;沥青混合料层的最小厚度,不宜小于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3倍,

1.6路面结构层厚度不小于表32规定的厚度值。各沥青层的厚度,应与混合料的公称最大粒径 :沥青混合料层的最小厚度,不宜小于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3倍。

9.1.6路面结构层厚度不小于表32规定的厚度值。各沥青层的厚度,应与混合料的公称最

表32各类路面结构层最小厚度值

9.1.7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路面宜与车道路面区分颜色或材质。 9.1.8景区内部道路路面宜一次建成,对不影响景点通达或暂未开发的路段,经论证可分期修建,

9.2.1路面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良好的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同时,路面面层还应满足平 整、耐磨损性和抗滑等要求。

DB51/T2600—2019

9.2.3面层宜采用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

9.3.1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类型宜采用普通混凝土或碾压混凝土。 9.3.2水泥混凝土的强度应采用28d龄期的弯拉强度控制。其中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 4.5MPa钢纤维混凝土的弯拉强度标准值不得低于5.5MPa。

度计算,路面排水系统设计。 9.4.2砌块路面应按车行道和人行道的不同使用要求进行设计。 .4.3砌块材料技术要求、结构层与结构组合、结构层计算应符合现行《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的规定。

9.4.3砌块材料技术要求、结构层与结构组合、结构层计算应符合现行《城镇道路路面设计 169的规定。

9.5.1对于改建路面,需对原有路基路面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应充分加以利用,节约工程造 9.5.2因路基原因造成的路面损坏,应采取措施恢复路基功能。因排水设施损坏或设置不足 面损坏,应增加排水设施设计

9.6.1基层可采用刚性、半刚性或柔性材料。 9.6.2基层类型宜根据交通等级结合地区当地材料供应情况确定。

10.1.1桥涵设计应结合景区规划,根据道路功能、等级及防洪抗灾要求,结合水文、地质、环境等条 件进行综合设计。 0.1.2桥涵应按照安全、耐久、环保、经济、美观的原则,考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和养 护等因素,进行全寿命设计。有条件时可采用装配式结构。

10.1.1桥涵设计应结合景区规划,根据道路功能、等级及防洪抗灾要求,结合水文、地质、环境等条 件进行综合设计。 10.1.2桥涵应按照安全、耐久、环保、经济、美观的原则,考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和养 护等因素,进行全寿命设计。有条件时可采用装配式结构。

1桥位的选择应避开断层、岩溶、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带,保证行车安全和舒适。小桥 置应服从路线走向,特大、大、中桥桥位原则上服从路线的总方向,但应路桥综合考虑。

DB51/T 26002019

10.2.2在路基工程规模较大或风景优美需尽量减少人工痕迹路段,应进行路桥比选JG∕T 294-2010 空气净化器污染物净化性能测定,综合选定合理的 工程方案。

条文说明: 景区桥梁造型追求主体与周边环境、桥梁结构功能与造型艺术的和谐统一。宜先行确 再开展结构设计和附属结构设计。

10.2.4桥梁及其引道的平、纵、横指标应满

a) 桥梁及其引道平、纵、横指标应与路线总体布设相协调,特殊桥梁结构平、纵面线形应结合其 受力要求综合考虑。 b) 大、中桥桥上纵坡不宜大于4%,桥头引道纵坡不宜大于5%;特殊困难路段,当桥梁及桥头引 道纵坡大于上述规定时,设计应经过论证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位于景点、服务设施等附近,或混合交通繁忙路段上的桥梁,桥上纵坡和桥头引道纵坡均不宜 大于4%。

10.2.5桥下净空的要求应满足以下规定:

景区规划含有游船观景项目时2021一建公路教材下载,桥下净空应根据其航行要求确定。 C 无通航要求的河流桥下净空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表3.4.3 的规定。 d 桥梁跨越珍稀鱼类保护区时,跨径应满足相关规定。

10.2.7 桥梁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技术成熟、容易

10.2.7桥梁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技术成熟、容易施工、经济适用的结构形式。特殊景观路段,宜秉承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