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隧道无砟轨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某隧道无砟轨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01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07092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某隧道无砟轨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某隧道无砟轨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份详细规划和指导隧道无砟轨道施工的具体操作方案,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工程概况:介绍隧道的基本信息,如长度、地质情况、设计标准等,以及无砟轨道的类型(如CRTS I、II、III等)。

2. 施工目标和原则:明确施工的目标,如确保轨道精度、稳定性、耐久性等;制定施工原则,如安全第一、质量优先、工期合理等。

3. 施工流程:详细列出无砟轨道施工的各个阶段,如隧道开挖、预埋件安装、轨道板制作和安装、轨道调整和锁定、道床板铺设、轨道检查和调试等。

4. 施工方法和技术:介绍采用的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如轨道板拼装、扣件系统安装、精密测量和调整等。

5. 施工组织与管理:包括施工队伍组织、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质量控制、安全防护措施、环保措施等。

6. 风险评估与应对: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如地质变化、设备故障、天气影响等,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应对策略。

7. 施工进度和成本控制: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工期安排、资源调度、成本预算等。

8. 后期维护与保养:说明无砟轨道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查的措施。

这份施工组织设计是隧道无砟轨道施工的蓝图,是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的重要依据。

某隧道无砟轨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5.1.1无砟轨道施工

根据SS隧道无砟轨道设计要求及现场施工条件,左线及右线均采用组合工具轨法施工,每根工具轨长12.5米,共投入28对排架(左、右线各14队)及相应的配套设备。从SS隧道出口过渡段DK85+952.4为起始里程,左线先施工320m无砟轨道试验段(含5m无砟轨道过渡段),然后同时展开左线、右线两个作业面从隧道出口端往进口端进行交替施工。

在施工方法上采用工具轨法施工。施工前先完成隧道仰拱、填充、水沟电缆槽的施工、CPⅡ、CPⅢ网布设和隧道沉降观测,满足要求后即可开始无砟轨道施工。首先对垫层凿毛、清洗,测量放样,定出隧道中心线、线路中心线、轨枕边线,再将底层钢筋摆放在垫块上,利用人工散枕并调整间距后安装工具轨,形成轨排。安装托盘和螺杆调节器,利用用起道机和撬棍对轨排进行粗调,绑扎钢筋、安装绝缘卡子、横向限位器、立模,安装轨距撑杆、用精调小车进行轨排精调定位,检验合格后浇筑道床板混凝土,抹面,覆盖养护,道床板强度达到规范要求后拆除工具轨、模板和螺杆调节器,清理干净后进行下一循环施工,每循环施工长度为160m。

由于隧道内作业面有限力拓倾城住宅小区后浇带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组织时让隧道右线施工晚于左线320m,以利于物流组织。

根据建指相关要求,在无砟轨道施工前期,要先施工320米的实验先行段。试验段也是采用工具轨法施工,施工工艺和其余无砟轨道地段施工工艺相同。

从SS隧道出口过渡段DK85+952.4为起始里程,左线先施工320m无砟轨道试验段(含5m无砟轨道过渡段),然后同时展开左线、右线两个作业面从隧道出口端往进口端进行施工。即两个工作面,左线与右线的施工距离始终保持在320m。

由于隧道内作业面有限,道床板施工所需轨枕和钢筋按设计数量每一循环采用平板卡车或物资农用车将其从存储场装运至隧道内施工作业面。道床板钢筋在洞外钢筋加工棚加工,汽车运至洞内,根据用量均布在铺底层和两侧水沟盖板上,人工运至施工现场绑扎,双块式轨枕采用平板车运至洞内现场组装,纵横向模板及其他加固支撑物采用农用车运输到施工作业面,循环作业时右线由人工倒运。

左线砼由罐车从右线运至工作面,用溜槽引导入模,右线砼接输送管至浇注现场,用输送泵泵送,混凝土由3#拌合站供应。

左线施工完成后,将拆除的模板、工具轨等一半器具留置在原地,右线施工时,直接从左线侧倒运至右线。剩余一半器具继续左线循环施工。

由洞口方向至内作业区域分别为:区域分别为:物流运输通道、轨枕临时存放点、砼输送泵、分枕小车、道床施工段、道床砼已浇注段、砼养护段。

精密测量控制体系主要内容包括施工平面控制网(CPⅠ、CPⅡ)复测主要方法、基桩控制网(CPⅢ)及测量人员、仪器配套使用技术等方面。

无砟轨道测量分为轨道静态测量调整和动态调整

施工过程中主要以静态测量控制为准,调整主要是根据轨道小车静态测量数据对轨道进行全面调整,将轨道各项几何尺寸调整到允许范围之内,同时对轨道线型(轨向和轨面高程)进行优化,并控制好轨距变化率和水平变化率。

动态调整是在无砟轨道施工完铺设长钢轨后进行的整理工作,主要是根据轨道动态检测情况对轨道局部或区段进行微调,对轨道线型进一步优化,使轮轨关系匹配良好,进一步提高高速行车的平顺性和舒适度。

5.2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工艺

5.2.1轨道静态测量主要工艺

由于无砟轨道施工工艺复杂,技术标准高,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验标规范,争取一次成优,结合隧道施工实际情况,我们将测量工作按放样、粗调、精调和复测等四个步骤展开,每个步骤都要严格认真对待,缺一不可。

5.2.1.1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5.2.1.1.1人员培训

组织测量人员对精调工艺、程序、标准等进行专业培训,对测量仪器的操作使用和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使参与轨道精调人员全面掌握相关技术标准和工艺流程。

5.2.1.1.2 CPⅢ复测

根据设计院测量队的测量数据,组织测量人员进行复测,提交复测报告。与设计院测量数据进行比较,两者测量数据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可进行无砟轨道的施工。另外,根据CPⅢ网成果对隧道净空、中线及标高进行复测,对成果进行线路拟合,最后根据拟合后的数据进行无砟轨道施工。

5.2.1.1.3轨检小车配备

根据精调工作量和工期要求合理配备轨检小车,以满足现场测量和调整的需要。

5.2.1.2轨道静态测量工艺流程和测量方法

5.2.1.2.1道床板放样

在隧底按要求进行整理完成后,就可以测量放样确定出道床板范围。全站仪利用临近4个CPⅢ点通过后方交会设站,按图纸起始里程在衬砌铺底放出道床板左、中、右三点位置,钢钉定位、红油漆标注,偏差控制在±0.5cm;在两侧衬砌上用红油漆标注内轨标高,偏差控制在±0.5cm。正线轨枕按照65mm调整轨枕间距,每6.5米放样一次,测量放样时每个道床板放样点6个,两端中点及道床板4角,以确定底层钢筋绑扎位置和工具轨准确就位。

5.2.1.2.2轨道粗调

粗调采用精调全站仪配合轨道检测小车进行调整。

在底层钢筋布设及绑扎到位和轨排架就位以后,开始对工具轨排进行粗调作业。粗调的目的是将组装好的工具轨抬起至设计标高,并对轨道中心进行调整,以此可以进行纵横向模板的准确安装

利用轨道排架横向、竖向调整机构完成轨排的粗调工作,调整原则以“先标高后中线再复核标高中线”的顺序循环进行。粗调时要求逐一对每一对支撑螺杆和轨向锁定器处的轨排进行调整。粗调后中心线和超高应在3mm内,高度应低于设计标高约3~5mm。

全站仪采用自由设站后方交法测设,测量测站附近6个固定在二衬边墙上的CPⅢ基桩控制点棱镜,通过配套软件,自动平差计算,确定全站仪的x、y、z坐标。改变全站仪测站,需要重新确定新测站坐标时,必须至少观测后方3个交叉控制点。同时对已完成调整的最后一组轨排进行复测量,偏差大于2mm需重新设站。全站仪架设好以后,配合轨检小车逐一对每一对支撑螺杆和轨向锁定器处的工具轨排进行粗调调整。待一组轨排调整完成后,紧固支撑螺杆和轨向锁定器。采用扭矩扳手拧紧支撑螺杆,最大扭矩不应超过5N·m。整个轨道在螺杆调节器的支撑下应能保持稳定,且螺杆顶端高出钢轨顶面不得超过70mm。

重复测量,确认工具轨轨排准确定位后,安装鱼尾夹板,纵向连接轨排。必要时再次进行调整。粗调数据不做分析与存档。

5.2.1.2.3轨道精调

轨道精调是无砟轨道道床板混凝土浇筑前的最后一道控制措施,也是控制道床板施工成败的关键措施,要求精度非常高。我部配备两套精调设备,一套采用美国天宝S6全站仪配合德国GEDO CE轨检小车进行精调,另外一套采用瑞士徕卡1201自动搜索定位全站仪配合德国安伯格GRP System FX轨检小车进行精调

精调调整同样遵循以“先标高后中线再复核标高中线”的原则循环进行。利用工具轨的调节螺杆(调整高程和水平)和轨向锁定器(调整轨道中心)进行。精调时要求采用轨检小车对轨道进行逐根轨枕连续测量。调整后的无砟轨道几何状态要求:

轨距:1435±1mm,变化率不得大于1‰;

标高:与设计高程差在±2mm以内,两股钢轨相对高差小于±lmm;

轨向:与线路中线偏差在±lmm以内,最大矢度1mm/10m弦,步长2m;

高低:最大矢度2mm/10m弦;扭曲:≤1mm/6.25m。

(2)根据软件自动计算得到的线路终点坐标,用casio计算器对其里程坐标进行验算,避免错误输入;

(3)由两组测量人员分别使用内业数据录入软件输入线路信息,核对两次输入后软件计算得到的坐标及方位角等信息,核对无误后方可导入到控制器的文件夹中。

在保证内业资料正确无误的情况下,可以进入下一步的工作,外业测量。外业准备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仪器的校准,分为水平,竖直视准的校准和自动锁定棱镜中心的校准。

(2)读取外业环境温度,及大气压强,在环境温度不超过30摄氏度的情况下方可以进行精调工作。

(3)置镜,螺杆一定要卡在棱镜外的卡子中去,尾部一定要严格地与CPⅢ插槽密合,自由设站偏差值过大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置镜不到位导致的。

(4)每天精调工作前需做小车的校准工作(倾斜和轨距),且保证校准工作的精度可靠性。轨道小车校准工作一定要准确,超高可利用小车本身调换方向的方式测量两次取平均值或水准仪测量值为基准数据,轨距可利用轨道尺测量出轨距值为基准数据。

(1)新建一个工作,工作名称以日期或者里程命名,以利于内业管理察看。

(2)将所有测量控制点数据文件调入备用。

(3)调入线路设计中心线的参数,确定线路设计中心线的理论位置。

(4)根据设计两轨中心线距离,内轨距DBJT 45∕T 025-2021 综合交通运输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技术指南,轨道中心线到轨中线距离设置轨道参数。

(5)注意如果使用天宝S6全站仪配套GEDO CE轨检小车精调时,在超高地段,仪器一定要设置在轨道高轨端骑轨设站,与GEDO CE轨检小车活动端处于同一端。因为活动端处于高轨端时仅有高轨内侧对活动端的阻力,而当活动端处于低端时,很容易受到倾斜小车自身重力带来的压力,使数据不稳定。并且架设高度要尽量低,以保证观测过程中水平角和竖直角的变化范围最小,保证测量的精度性。

(6)设站时,每观测一个点要查看测量平差偏移量,如果有变化明显的点,应查看对应的CPⅢ点置镜情况,并找出原因。

(7)确定全站仪自由设站点的坐标、方位和全站仪横轴中心的高程。如果坐标高程偏差值较大可选择屏蔽怀疑有问题的点,减小设站偏差,但屏蔽后不得少于6个观测点。

(8)在进行轨道调整时,区间轨道应连续测量,分次测量时,两次测量搭接长度6.25~20m,以保证整条轨道的顺延性。现场根据实际情况可综合考虑适当选取。线路过渡段应单独测量,与两端线路搭接长度不少于35m。

a分析数据CJJ/T 290-2019标准下载,确定调整区段。根据测量数据,对轨道精度和线形分区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确定需要调整的区段。

b计算调整量。采用轨道小车配套软件进行调整量模拟适算,将轨道各项几何尺寸全部调整到允许范围之内,并对轨道线形进行优化。

⑴基本原则:“先轨向,后轨距”,“先高低,后水平”。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