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矿检测楼施工组织设计

四矿检测楼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27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02050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四矿检测楼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四矿检测楼施工组织设计"通常是指在四矿地区建设的检测楼项目的具体施工计划和组织实施方案。这个设计一般包含了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1. 项目概述:对检测楼的基本信息进行介绍,如地址、建筑面积、层数、用途等,以及项目的总体目标和重要性。

2. 设计依据:列出施工设计图纸、相关规范、标准和法律法规等依据。

3. 施工组织:包括施工队伍的组织结构、施工流程、施工顺序,以及如何进行流水线作业或平行施工。

4. 工程进度计划:详细列出各个阶段的施工时间表,包括基础施工、主体结构、装饰装修等关键节点。

5. 资源配置: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分配和管理策略。

6. 质量与安全控制: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和安全防护方案,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工程的质量。

7. 环境保护: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比如噪音控制、扬尘控制、废弃物处理等。

8. 应急处理:应急预案的制定,以应对可能遇到的施工问题或意外情况。

以上内容都是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并且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影响。具体的施工组织设计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四矿检测楼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1.1.1、由技术人员,质检人员,钢筋工长、预算人员认真熟悉图纸,深入了解设计意图,对图纸中所存在的疑问及时和设计院沟通、解决,认真查阅涉及到的施工规范、图集要求。

1.1.2、商品钢筋提供方的钢筋翻样人员要以图纸,规范和施工方案为依据,做出加工配料单和计划单,配料单要经过技术负责人审核、项目总工程师审批后才能允许加工。

1.1.3、对加工下料人员进行书面和现场技术交底,明确加工工艺和操作工艺,制定加工质量目标。对参与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的施工人员(包括技术管理,质检【书签版】GB 50538-2020-T:埋地钢质管道防腐保温层技术标准.pdf,操作工人)均须要参加技术培训。操作人员持上岗证作业。钢筋下料采用广联达钢筋抽样软件进行加工计划单的编制。

1.2、现场保留的钢筋加工机械设备:

钢筋在加工前应先除锈,将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渍及浮皮、铁锈等清除干净,以免影响其与混凝土的粘接效果,盘圆钢筋除锈通过其冷拉调直过程来实现,螺纹钢筋除锈使用电动除锈机,并装设排尘罩及排尘管道,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钢筋调直时,Ⅰ级钢筋冷拉率不宜大于4%,钢筋调直后应平直、无局部弯曲,经调直处理后的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擦伤。

1.5.1、钢筋在套丝前必须用无齿锯切齐端头,且保证切面与钢筋成90°。

1.5.2、采用钢筋切断机,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长短搭配、统筹排料,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损耗。下料时禁止使用短尺量长料,避免产生累积误差。

1.5.3、在切断过程中,发现钢筋有劈裂、缩头或弯头等,必须切除。

1.5.4、用切割机切断钢筋时,经常更换刀头,以保持刀片的锋利。

1.5.5、顶模筋、双“F”筋、定距框、马凳利用下脚料钢筋加工,双“F”筋、定距框根据墙、柱尺寸加工,马凳采用Ф18以上的钢筋,

钢筋弯钩、梁拐等全部在加工场采用弯曲机弯曲,连梁、暗柱等需要穿构件的,一端在加工场弯钩另一端可以于现场人工弯曲,并保证弯曲角度、平直长度。光圆钢筋末端做180°弯钩时,弯曲直径D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2.5d,平直段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d。纵向钢筋弯折要求,弯曲直径为钢筋直径的<25=4d(5d),≥25=6d(8d)括号内为顶层边节点要求。箍筋弯钩角度为135°,平直段长度为钢筋直径的10d和75mm。钢筋弯曲时用石笔将弯曲点位置标记在钢筋上,弯曲点处不能产生有裂缝,对于钢筋不能二次弯曲。

1.7、加工精度要求:

1.7.1、受力钢筋长度允许偏差为±10mm。

1.7.2、弯起钢筋弯折点允许偏差为±15mm。

1.7.3、箍筋弯钩平直段长度10d,箍筋内净尺寸允许偏差为±3mm。

1.8、半成品钢筋分规格码放整齐并有明显标识,有质检组检验状态标识。材料下方铺垫100mm×100mm木方,间距500mm,下雨时采用彩条布覆盖,防止雨水淋湿、浸泡。

2.1底板、地梁钢筋绑扎及柱插筋:

工艺流程:弹位置线(墙、柱、梁) → 绑扎基础梁下铁 → 搭设施工架并绑扎基础梁上铁(套箍筋) → 穿南北向底板下层下铁(放置基础梁下铁上) → 穿长向底板下层上铁 →放垫块、加马凳 → 绑扎中排钢筋 → 穿长向底板上层下铁 → 穿短向底板上层上铁→墙、柱插筋。

2.1.1、首先绑扎集水坑、电梯坑内下铁钢筋,铺设一层后,在铺设一层底板钢筋与坑内上翻伸入底板的锚固钢筋按间距绑扎成型(双方向一层)。

2.1.2、基础底板首先在底板垫层上弹地梁、用墨斗、石笔、红油漆精确标于垫层上,待上层钢筋绑扎完成后,用铅垂仪、线坠等工具施放与上层钢筋上,浇筑大混凝土前在校核个竖向构件位置线。

2.1.3、底板下层钢筋施工:先放南北向钢筋,作为底板下层筋下铁,东西向钢筋作为下层筋上铁。所有相交点都要绑扎牢固,保证钢筋不位移。底板拉通钢筋接头位置:上铁在支座处,下铁在跨中1/3处,相临接头错开35d。钢筋保护层由在垫层上浇注地垄保护层。

2.1.4、地梁绑扎:首先搭设钢管支撑架间距3000mm,铺设梁、底板上排铁,在搭设每个支架时,间距内按图纸表示的加密和非加密区间距套箍筋;第二步穿梁下铁筋,并同时开始直螺纹连接。待集水坑绑扎、安装完成后,再把箍筋按加密和非加密区分布绑扎道位。

2.1.5、箍筋绑扎:箍筋与梁交叉处要逐点绑扎,并采用八字扣绑扎,当梁、底板下层钢筋完全绑好后将梁放下,最后调直。

2.2、楼板钢筋绑扎:

2.2.1、工艺流程:放线→绑扎底层钢筋→专业施工→安放马凳铁→绑扎上层钢筋→隐检验收。

2.2.2、板的中间支座上部钢筋(负筋)两端直钩长度为板厚减15mm。板的边支座负筋在梁内锚固长度应满足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e。用模板上弹好主筋和分布筋间距线。

2.2.3、双向板的底部钢筋,短跨钢筋置下排,长度钢筋置上排。当板底与梁底平时,板的下部钢筋伸入梁内须置于梁的下部纵向钢筋之上。

2.2.4、板上孔洞应预留,一般结构平面图中表示出洞口尺寸大于300mm的孔洞,施工时各工种必须根据各专业图纸配合土建预留全部孔洞,当孔洞尺寸≤300mm时,洞边不再另加钢筋,板内钢筋由洞边绕过,不得截断。当洞口尺寸>300时,应设洞边加筋,按平面图的要求施工。图中未注明的,洞口边每侧各2根,其截面积不得小于被洞口截断钢筋面积,且不小于2Ф12,长度为单向板受力方向以及双向板的两个方向沿跨长方向通长,并锚入支座≥10d,且应伸至支座中心线。单向板的非受力方向洞口加筋长度为洞宽加两侧各40d。

2.2.5、顶板底部钢筋不得在跨中1/3范围内搭接,其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为10d,且伸至梁中心线。钢筋保护层采用20mm厚砼垫块,作为钢筋保护层。间距600×600mm,梅花形布置。楼板钢筋绑扎完后,及时搭设马道。

2.2.6、楼板开洞加筋见下图;

3.1.1、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的公称直径。

3.1.2、保护层材料:

柱、梁侧面采用塑料卡环,梅花型布置并用火烧丝绑扎固定防止合模时造成脱落。梁底、楼板采用砼垫块。

为保证主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在主筋外侧固定塑料垫块,并且在距板面1000mm高处和模板上口设定位框。定位框用现场Ф14以上的短钢筋加工。

3.3、柱子钢筋定位措施:

柱的定位箍固定在柱子主筋内侧,四角钢筋长出25mm,撑在四根角筋内,以控制柱截面尺寸。定位框要根据设计图纸柱的截面尺寸、竖向主筋的位置、规格、数量、间距以及保护层的厚度来制作。

梁的上口设立受力钢筋的定位撑,使受力钢筋的间距均匀、合理,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当梁纵向钢筋为多排时可采用分层定位卡:

3.5、顶板钢筋控制:

为保证负弯矩筋的高度、保护层厚度,设置三角形马凳,并采用塑料垫块保证保护层厚度。马凳放在下层钢筋上,马凳高度=板厚-板上保护层厚度-上、下层双向钢筋直径,在支座负筋弯钩和后浇带处需加设马凳保证此部位的截面厚度。

4.1、绑扎成型验收:

4.1.1、认真核对图纸,到现场检查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是否正确;并用尺量检查钢筋的间距;特别是要检查负筋的位置和梁锚固长度。

4.1.2、检查钢筋接头的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规定。

4.1.3、检查混凝土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

4.1.4、检查钢筋绑扎是否牢固,有无缺口、松动、变形现象。

4.1.5、检查钢筋表面是否有油渍漆污和颗粒状(片状)铁锈等。

4.2、过程验收和报验:

4.2.1、为确保的工程质量,我们严守三检制的验收程序(即劳务自检→工长过程控制→质检现场验收)。

钢筋绑扎完毕后,先由班组自检,然后由工长检查是否满足操作要求,最后由质检员检查验收合格后报请监理验收,认真做好班组自检、交接检,质检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工程质量进行把关,最后交由监理进行验收。

4.2.2、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从基础底板到主体,每一步都在认真检查的基础上填好质量评定单。由于钢筋工程属隐蔽工程,工序验收和报请监理验收前都必须按要求填写资料,不得后补资料,各方签字认可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所以应在混凝土浇筑前对钢筋及预埋件进行验收后,作好隐蔽工程记录,使严格质量管理落到实处。

条形基础模板作成定型木模板,50×100mm木方做龙骨,间距300mm,中间采用钢管顶撑。底板开孔漏气,防止底板上浮。见下图:

构造柱模板采用小钢模,纵肋、横肋采用φ48钢管对拉包箍。并加φ48钢管斜撑。

顶板模板采用小钢模,φ48钢管做次龙骨,间距250mm,φ48钢管做主龙骨,间距1200mm,支撑体系采用碗扣式钢管可调支撑。

构造柱模板、临时固定→加水平钢管斜撑→校正模板(垂直度、轴线位置、截面尺寸、对角线方正)→紧固钢管支撑。

1.2.1、框架柱支模前,首先对轴线、边线、模板外控线进行复查,防止偏差。

1.2.2、柱箍采用φ48钢管,第一道距地250mm ,因柱根部混凝土侧压力较上部大,易涨模,故将柱箍在根部柱高1/2的范围内加密,柱箍间距为300mm。1/2以上部分柱箍间距为600mm。

1.2.3、柱模安装完16、脚手架施工方案原版.doc,吊线检查垂直度,误差要小于2mm。

1.2.4、清理模内杂物,柱模的清扫口留置在跟部,按对角设置。

抄平放线→弹板下控制线→立钢支撑、纵横拉杆→固定支撑、安放支托→调整平整度→在支撑上按房间横向安放主龙骨→安放次龙骨→铺设钢模板→调整水平及起拱→钢筋绑扎隐检及混凝土浇筑→拆除支撑→拆除钢管及模板→清理、刷脱模剂。

2.2.1、依据图纸标高在钢筋上返出本楼层结构500mm标高线并用红漆涂成标记,支模时以此作为控制顶板支撑高度的依据。

2.2.2、钢模板间采用U型卡连接,接缝处严密,钢模板和墙体间加贴海绵条,以保证接缝处严密不漏浆。

2.2.3、主龙骨间距1200mm,闪龙骨间距250mm(中到中),钢模板接头相互错开。

2.2.4、在次龙骨上按已排好的拼模顺序依次从四周向中央铺设钢模板,铺设时模板的接头要平整GB/T 40283.3-2021 自动化系统与集成 制造应用解决方案的能力单元互操作 第3部分:能力单元互操作性的验证和确认.pdf,无高低差。

2.2.5、在与顶板接触的墙上贴10mm厚、50mm宽海绵条,防止漏浆,保证顶板与墙体阴角处观感效果。

2.2.6、标高校正完后,支柱之间加水平拉杆,间距1500mm,水平杆双向设置,同时安装斜拉杆,防止倾倒。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