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措施简介:
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以下是其主要措施简介:
1. 安全目标和管理机构:明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目标,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由专人负责安全管理,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有效实施。
2. 安全策划: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对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制定相应的安全预防和控制措施。
3. 安全技术措施:包括选用安全性能良好的机械设备,设置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操作规程的正确执行,以及对特殊工种进行专门的安全培训。
4. 安全防护设施:如设置安全防护网、安全通道、防护栏杆等,确保作业人员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5. 安全教育和培训:对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6. 应急预案:制定详细、实际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坍塌、高处坠落等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
7. 安全检查和监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设置监督机制,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
8. 事故报告和处理:建立健全事故报告制度,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及时、准确的报告和处理,吸取教训,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以上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构建一个安全、有序的施工环境,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的最小化。
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措施部分内容预览:
1.6TN系统中的保护零线除必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做重复接地外,还必须在配电系统中间处和末端处做重复接地。在TN系统中,保护零线每一处电阻值允许达到10Ω。在工作接地电阻值允许达到10Ω的电力系统中,所有重复接地的等效电阻值不应大于10Ω。
1.7熔断器的额定电流必须按规定合理选用,严禁在现场利用铁丝、铝丝等非专用熔断丝替代。
1.8施工现场的各种配电箱、开关箱必须有防雨设施,并应装设端正、牢固。
1.9使用移动发电机供电的用电设备,其金属外壳或底座,应与发电机电源的接地装置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1.10各种配电箱、开关箱应配备安全锁DB34/T 1973-2013标准下载,箱内不得存放任何其它物件并应保持清洁。非本岗作业人员不得擅自开箱合闸。每班工作完毕后,应切断电源,锁好箱门。
1.11严禁带电作业或采用预约停送电时间的方式进行电气检修。检修前必须先切断电源并在电源开关上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警告牌。警告牌的挂、取应有专人负责。
1.12发生人身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然后方可对触电者作紧急救护。严禁在未切断电源之前与触电者直接接触。
1.13严禁利用大地作工作零线,不得借用机械本身金属 结构作工作零线。
1.14电气设备的每个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点必须单独的 接地(零)线与接地干线(或保护零线)相连接。严禁在一个接地(零)线中串接几个接地(零)点。
1.15电气设备的额定工作电压必须与电源电压等级相符。
1.16电气装置遇跳闸时,不得强行合闸。应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再行合闸。
1.17在同一供电系统中,不得将一部分电气设备作保护接地,而另一部分电气设备作保护接零。
1.18配电柜应装设电源隔离开关及短路、过载、漏电保护电器。电源隔离开关分断时应有明显可见分断点。
1.19配电柜或配电线路停电维修时,应挂接地线,并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停电标志牌。停送电必须由专人负责。
1.20配电系统应设置配电柜或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实行三级配电。配电系统宜使三相负符平衡。
1.21电缆中必须包括全部工作芯线和用作零线或保护线的芯线。需要三相四线制配电的电缆线路必须采用五芯电缆。
1.22电缆线路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并应避免机械损坏和介质腐蚀。埋地电缆路径应设方位标志。
1.23电缆线路必须有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电器与电缆的选配应符合机械使用等要求。
1.24每台用电设备必须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箱直接控制2台及2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
1.25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宜分别设置。当合并设置为同一配电箱时,动力和照明应分路配电,动力开关箱与照明开关箱必须分设。
1.26配电箱的电器安装板上必须分设N线端子板和PE线端子板。N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安装板绝缘;PE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安装板做电气连接。进出线中的N线必须通过N线端子板连接;PE线必须通过PE线端子板连接。
1.27配电箱、开关箱外形结构应能防雨、防尘。
1.28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保护器动作电流不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总配电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动作电流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大于0.1s,但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与额定漏电动作时间的乘积不应大于30mA.s。
1.29配电箱、开关箱的电源进线端严禁采用插头和插座做活动连接。
1.30发电机组电源必须与外电线电源连锁,严禁并列运行;发电机组并列运行时,必须装设同期装置,并在机组同步运行后再向负载供电。
1.31做防雷接地机械上的电气设备,所连接的PE线必须同时做重复接地,同一台机械电气设备的重复接地和机械的防雷接地可共用一接地体,但接地电阻应符合重复接地电阻值的要求。
外架拟采用双排钢管脚手架,严格按照脚手架施工规范搭设。钢管采用外径48mm、壁厚3.5的焊接钢管,用于立杆、大横杆、剪刀撑和斜杆的钢管长度为4~6.5m,以适合人工操作,用于小横杆的钢管长度为1.8~2.2m,以适应脚手架宽需要。
脚手架立杆横距1.2m,纵距1.8m,内立杆距墙面0.4m;大横杆步距1.8m,小横杆贴近立杆布置,搭于大横杆之上,间距0.9m。作业层上栏杆高度1.2m。相邻立杆的接头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步距内,与相近大横杆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不得隔步设置或遗漏。上下横杆的接长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立杆纵距中,与相近立杆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1/3。
相邻步距的大横杆应错开在立杆的里侧和外侧,以减少立杆偏心受载情况。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拆除作为基本构架结构杆件的小横杆。
外脚手架立杆的垂直偏差应不大于架高的1/300,并同时控制其绝对偏差值:架高在≤20m时,偏差值不大于50mm;架高>20m而≤50m时,偏差值不大于75mm。
同一排大横杆的水平偏差不大于该片脚手架总长的1/250,且不大于50mm。
所有搭接钢管杆件的搭接长度应≥800mm,杆件在结扎处的端头伸出长度应不小于100mm。
脚手架处于顶层连墙点之上的自由高度不得大于6.0m。
脚手架搭设顺序如下:放置纵向扫地杆→立柱→横向扫地杆→第一步纵向水平杆→第一步横向水平杆→连墙件(或加抛撑)→第二步纵向水平杆→第二步横向水平杆……。
a、搭设立杆的注意事项
相邻立柱的对接扣件不得在同一高度内,错开距离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步距的1/3。
开始搭设立柱时,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连墙件安装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当搭至有连墙件的构造层时,搭设完该处的立柱、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后,应立即设置连墙件,连墙件通过在梁板上埋设钢筋设置。
顶层立柱搭接长度及立柱顶端伸出建筑物的高度1.5m。
b、搭设纵、横向水平杆的注意事项
搭设封闭型脚手架,同一步纵向水平杆必须四周交圈,用直角扣件与内、外角柱固定。
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靠墙一端到墙装饰面的距离不应大于100mm。
c、搭设连墙件、剪刀撑、横向支撑、抛撑等注意事项
当脚手架操作层市出连墙件二步时,就采取临时稳定措施,直到连墙件搭设完后方可拆除。
剪刀撑、横向支撑应随立柱、纵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
d、扣件安装的注意事项
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
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不应小于40N.m,并不大于60N.m。
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或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支撑等扣件的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
对接扣件的开口应朝上或朝内。
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100mm。
剪刀撑按下列原则搭设:除在脚手架两端设置外,中间每隔12m设一道。剪刀撑宽度不小于4跨,且不小于6m,斜杆与地面夹角为45°~60°。剪刀撑应沿架高连续布置,在相邻两排剪刀撑之间,每隔12m高加设一组长剪刀撑。剪刀撑的斜杆除两端用旋转扣件与脚手架的立杆或大横杆扣紧外,在其中间应增加2~4个扣结点。剪刀撑斜杆接头除顶层采用搭接外,其余各接头均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D、架体与建筑物的拉结
连墙件的设置从底步第一根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在每层楼框架梁或楼板附近等具有较好抗水平力作用的结构部位周边,按水平距不大于6m,垂直距离不大于4m,在位于外脚手架立杆、横杆交叉点附近,设一拉结预埋铁件,铁件上焊短钢管。
用扣件同外架立杆(或横杆)及建筑物预埋焊接短钢管连接构成刚性拉结。为保证架稳定及施工安全,施工期间严禁任意松动或拆除拉结杆件。
E、防护栏杆、脚手板、踢脚板、受料平台及安全网的设置
在每一作业层大横杆上1.0~1.2m高,外立杆内侧设置平行大横杆的通长护身栏杆。作业层上按搭设要求满铺一层脚手板并在其底部设一道平网水平隔断,且在内立杆与建筑物之间加铺一块0.4m宽脚手板使防护严密,外立杆内侧设不低于200mm挡脚板。作业层以下每隔4步加设满铺脚手板一层。
所铺的脚手板,全用钢筋横压,并用铁丝绑扎。
在二层及其以上每层,塔吊作用的范围内各设置两座受料平台。受料平台设计为独立受力于建筑物梁、板上的结构体系,所有受料平台在竖向错位布置。
在外立杆内侧,自地面开始向上满挂立网,立网采用1.8×2.0m密目式安全网,立网与外架横杆绑扎点必须单独逐个进行绑扎,绑扎点间距不大于0.5m,立网的水平方向接长,应采用两张网绳孔重叠方式、按两个相邻孔单独绑扎拼接。
在临街面和每一通道口的进出口处设置防护棚。防护棚搭设时,在棚上满铺两层木脚手板(垂直间隔200mm),棚边设置0.8~1.2m高的挡板,在棚上再挂一层安全网,以防高空坠物反弹出棚外。
F、外脚手架防雷措施与保养
整个外脚手架每隔40m必须设接地线,电阻不超过10Ω,断面不小于10mm2。
a.对脚手架进行安全检查,确认脚手架不存在严重隐患,如存在影响拆除脚手架安全隐患,应对隐患进行整改GB∕T 6669-2008 软质泡沫聚合材料 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以保证脚手架在拆除过程中不发生危险。
b.对参与拆除脚手架的操作人员,管理人员,进行施工方案、安全质量和外装饰保护等措施的交底。
c.脚手架的拆除一般严禁在垂直方向上同时作业,拆除脚手架时要特别加强出入口处的管理,拆除脚手架时,下部的出入口必须停止使用,在出入口设置明显的使用标志和围栏,此装置双面设置。
d.在拆除脚手架周围于坠落范围内,四周设置警戒线,并悬挂禁止入内的醒目标志,派专人监护,以使在拆脚手架时无其他人员入内。
e.建筑物的外门窗都要关紧,并对可能遭到碰撞处给与必要的保护。
f.脚手架拆除的顺序是:挡脚板<栏杆>→脚手板→扶手→剪刀撑→小横杆→大横杆→立柱。拆除脚手架应一步一步进行,由上而下JGJ@T251-2011《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pdf,一步一清地拆除,不可两步或两步以上同时拆除,分段拆除时高差不应大于两步。连墙件应在位于其上的全部可拆杆件都拆除之后才能拆除。
竖向荷载:脚手板→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的扣件→立杆→垫板→地基。
水平荷载:立杆→立杆与连墙件的扣件→连墙件→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