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控量测实施计划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计划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36.84 KB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16077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计划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计划是确保隧道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的重要环节。它通过系统化的监测手段,实时掌握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变形、受力等关键参数,为施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下是对隧道监控量测实施计划的简要介绍:

1.目的意义隧道监控量测旨在通过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评估围岩稳定性及支护效果,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措施。其主要目的是优化施工方案,保障施工安全,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为后续工程设计积累数据。

2.监控量测内容监控量测主要包括地质条件、围岩变形、支护结构受力等方面的监测。具体包括:地表沉降:测量地面沉降情况,评估对周边建筑物和设施的影响。拱顶下沉:监测隧道拱顶的垂直位移,判断围岩稳定性。净空收敛:测量隧道断面的水平收敛变形,分析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锚杆轴力和钢架应力:检测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评估其承载能力。地下水位及渗流压力:监测地下水变化,防止突水灾害。

4.技术要求数据采集需准确、及时,确保反映真实情况。监测频率应根据施工阶段和围岩稳定性动态调整。建立预警机制,当监测值接近或超过预警值时[北京]商业综合楼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施工方案(中建),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5.注意事项需结合地质勘察报告和设计文件,充分考虑复杂地质条件的影响。加强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沟通协作,确保量测数据的有效应用。对监测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保证测量精度。

总之,隧道监控量测实施计划是一项技术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需要科学规划和严格执行,以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3.1.1隧道洞内、外观察;

3.1.2隧道周边位移量测,包括:拱顶下沉、水平净空变化量测;

3.1.3隧道浅埋段、山间洼地、岩堆、破碎带、偏压洞口的地表下沉量测。

根据本标段工程规模、地质条件、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等实际情况,确定如下选测项目:地表下沉。

4.1隧道洞内、外观察

测试方法:地质观测、地质素描、地质罗盘、数码摄像。

4.1.1.1分为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地段观察两部分。

4.1.1.2开挖工作面观察在每次开挖后初喷混凝土之前进行一次;当地质情况基本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重点观察记录工作面的工程地质与水文情况,并绘制开挖面略图(地质素描),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表及围岩级别判定卡;地质复杂地段积累影像资料;观察中发现围岩条件恶化时,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4.1.1.3开挖工作面地质描述图包括内容:

地层、岩石分布、岩层走向、倾角;

固结程度、风化及变质程度、软硬程度;

裂隙方向及频率、填充物及性质;

断层位置及走向、倾角、破碎程度;

4.1.1.4对初期支护完成区段的观察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观察内容包括:

锚杆:安装位置及方向;灌浆是否饱满;垫板的松紧状态。

喷射混凝土:厚度及其与围岩密贴情况;裂纹发生位置、种类、宽度及长度;涌水处所及涌水量。

钢架:架设位置是否正确,不得侵入衬砌断面;背后是否与围岩密贴;背后回填不得用木材及干砌片石,应用喷射混凝土填满。

重点在洞口段和洞身浅埋段;正常情况下每3天观察一次,特殊情况下如洞口附近施工、雨季时,每天1次;观察内容包括对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的稳定、地表水渗透的观察,并做好记录。

4.2净空变化和拱顶下沉量测

注:洞口及浅埋地段断面间距取小值。

4.2.2水平净空变化测线布置方法:当采用全断面开挖方式时,可设一条测线;当采用台阶法开挖时,可在拱腰和边墙部位各设一条测线。

4.2.3水平净空变化、拱顶下沉量测必须在每次开挖后8h内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读取初读数,最迟不得超过12h。

4.2.4拱顶下沉量测应与水平净空变化量测在同一量测断面内进行。当地质条件复杂,下沉量或偏压明显时,除量测拱顶下沉外,尚应量测拱腰下沉及基底隆起量。

4.2.5在避免被爆破作业破坏的前提下,测点应尽可能靠近工作面埋设,一般距离为0.5~2m,并且应牢固可靠,易于保护、识别,量测断面用红油漆标识。拱顶下沉量测后视点必须埋设在稳定岩面上,并和洞、内外水准点建立联系。

以正洞Ⅳ级围岩断面为例,测点布置如图1。

图1 正洞Ⅳ级围岩断面测点布置图

4.3.1地表下沉采用水准仪、塔尺量测。

4.3.2测试精度1mm。

4.3.3地表下沉量测必须在隧道开挖之前进行。

4.3.4浅埋隧道(H0≤2b,H0—隧道埋深,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断面布置与洞内水平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在同一横断面内;当地表有建筑物时,应在建筑物周围增设下沉测点。

4.3.5地表下沉量测在开挖面前方隧道埋置深度与隧道开挖高度之和处开始,直到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时为止。

4.3.6地表下沉量测频率与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的量测频率相同。

对于膨胀性围岩和挤压性围岩,位移长期没有减缓趋势时,应适当延长量测时间,当位移速率<1 mm/d时方可结束。

7.监控量测资料的整理与反馈

7.1监控量测资料的整理分析

7.1.1完成现场量测和数据采集后,应及时对现场观测所得的资料加以整理,编制成图表和说明,使它成为便于使用的成果;量测资料保存在施工现场,以便于核查。具体步骤和内容如下:

(1)核查各项原始记录,检查监测值的正确性;

(2)对各种观测值按时间逐点填写观测数值表;

(4)根据数据整理结果对初期支护的时态曲线应进行回归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最大值和变化速度。可采用以下函数作为回归函数:

式中 U—变形值(mm);A,B—回归系数;t—量测时间(d);t0—测点初读数时距开挖时的时间(d);T—量测时距开挖时的时间(d)。

(5)当曲线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分析原因,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采取加厚喷层、加密或加长锚杆、增加钢架等加固措施。

7.2监控分析结果反馈与应用

围岩的稳定性应根据量测结果综合判定:

(2)根据位移变化速度确定。当净空变化速度持续大于1.0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应加强初期支护系统;当隧道净空收敛值的速度明显下降,收敛量已达总收敛量的80%~90%,且净空变化速度小于0.2mm/d时(隧道

经验认为水平收敛速度小于0.2mm/d或拱顶位移速度小于0.15mm/d)时,围岩达到基本稳定,此时可进行二次衬砌;在浅埋地段,及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等情况下,应采用其它指标判别。

(3)根据围岩位移时态曲线的形态来判别:

当围岩位移速度不断下降时(du2/d2t<0),围岩趋于稳定状态;

当围岩位移速度保持不变时(du2/d2t=0),围岩不稳定,应加强支护;

当围岩位移速度不断上升时(du2/d2t>0),围岩进入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止掘进,加强支护。

(4)监控量测的分析结果和建议必须第一时间反馈给项目分部总工程师,以便及时指导施工,当量测表明存在塌方、突水突泥等可能时,应及时报项目部总工程师。

注:1.硬岩取较小值,软岩取较大值;

2.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指两拱脚测点间水平净空变化值与其距离之比;拱顶相对下沉是指拱顶下沉值减去隧道下沉值后与原拱顶至隧底高度之比;

3.墙腰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可按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乘以1.2~1.3后采用。

注:1.硬岩取较小值,软岩取较大值;

2.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指两拱脚测点间水平净空变化值与其距离之比;拱顶相对下沉是指拱顶下沉值减去隧道下沉值后与原拱顶至隧底高度之比;

3.墙腰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可按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乘以1.1~1.2后采用。

注:U—实测位移值;U0—最大允许位移值。

施工阶段围岩级别判定卡

ppp模式下的施工合同管理研究施工单位: 施工标段:

监理单位: 编 号:

工程名称: 点号及桩号:

监测: 记录: 复核:

拱顶下沉与时间(位移)关系曲线图

施工单位: 施工标段:

jg∕t 5057.3-1995 建筑机械与设备 高强度六角头螺栓 细杆监理单位: 编 号:

工程名称: 点位桩号:

绘图: 复核: 日期: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