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355-2020 气举反循环钻探规程.pdf

DZ/T 0355-2020 气举反循环钻探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8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78555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Z/T 0355-2020 气举反循环钻探规程.pdf简介:

"井下气举反循环钻探规程"(DZ/T 0355-2020)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一项关于地下钻探作业的技术标准。这个规程主要适用于采用气举反循环技术进行的钻探工程,例如在地质勘查、矿产开采、地下水资源调查等领域。

"气举反循环"是一种钻探技术,通过将高压气体注入井中,利用气体的膨胀力来提升井下的钻具和钻井液,同时通过反循环系统将钻井液带出井口,形成一种循环工作方式。这种技术具有提高钻探效率、降低钻井阻力、减少井下事故的优点。

DZ/T 0355-2020规程详细规定了气举反循环钻探的各个环节,包括设备选择、操作流程、安全规定、钻探参数控制、井下监测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旨在确保钻探作业的顺利进行和人员设备的安全,同时保护地下环境不被破坏。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指导气举反循环钻探工作的重要技术规范,为相关行业的工程实践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DZ/T 0355-2020 气举反循环钻探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8.2.2.1钻探设备安装应稳固可靠。确保天车、转盘(动力头)、孔口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8.2.2.2根据钻孔结构设计,合理确定钻具组合;按照钻孔直径与钻进参数,匹配相应规格和数量的钻 链及扶正器,增强钻具稳定性。

DZ/T 03552020

制钻压与钻进速度,缓慢纠斜。

压与钻进速度JTS∕T 105-2021 水运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南,缓慢纠斜!

压与钻进速度,缓慢纠斜。 2.5扩孔时钻头应带前导正器,换径时钻头应配后导正器。 2.6开孔后进尺50m左右,换径后或穿过溶洞和破碎带后进尺20m,回转阻力增大时,应进行 曲测量。钻孔弯曲度不符合质量要求时,应及时采取纠斜措施。

8.2.3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质一措施

8.2.3.1按设计要求及时观测水位。观测基准点应一致,读数应准确。 8.2.3.2按设计要求测定孔口冲洗液的温度变化。记录钻进中涌水、漏水、逸气、掉块、塌孔、放空等层 位和现象。 8.2.3.3钻遇含水层,应做好冲洗液漏失量或涌水量观测。 8.2.3.4采用的测量仪器和工具应检验合格,保证测量数据准确

8.2.4降低孔深误差质量措施

8.2.4.1机场使用的钢尺应保持两端平齐,刻度准确、清楚,并定期校验。 8.2.4.2丈量机上余尺时,钻柱应停止回转。测量基准点应一致。 8.2.4.3应采用钢卷尺丈量钻杆、孔内钻具的长度,并准确读取、记录数据 8.2.4.4处理事故后应校正孔深,

8.2.5原始记录质量措施

8.2.5.1记录员应在现场及时填写各项数据,不应追记、补记。 8.2.5.2班长、机长(或综合记录员)应及时校对原始记录,发现错误立即修正。

8.2.6.1应选用有一定强度的材料制作架桥隔离塞,并将其牢靠地固定在预定孔深。 8.2.6.2水泥浆应用清水配置,水灰比宜为0.5左右。 8.2.6.3水泥浆应搅拌均匀,宜采用泵送、注送器注入;注浆钻具下端出口位置与隔离塞顶端的距离应 小于0.5m;注浆过程应连续完成。封闭长度小于5m的,注浆中不应提动钻具。 8.2.6.4计算替浆清水用量前,应测量钻孔动态水位,准确测算钻柱内部容积和地面管路容积等数据。 操作中,实际替浆水量与计算量的误差应小于5%

9.1孔内事故预防基本要求

9.1.1施工前,应调研施工区域地层特性及以往和相邻钻孔施工经验,根据气举反循环钻具结构及工艺 特点及复杂地层中采用该钻进工艺难点,制定事故预防方案。 9.1.2加强机台技术管理和岗前技术培训,遵守钻探技术设计和操作规程,杜绝违章作业。 9.1.3应按照工艺技术要求制作或购置钻具和管材,按质量要求逐件进行检验。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 应下人孔内。 9.1.4在钻进过程中,应时刻注意观察反循环排渣情况,合理控制进尺量,防止埋钻事故。 9.1.5空压机发生突发故障,且短期无法排除时,应立即将孔内钻具提至安全孔段或提出孔外。 9.1.6在极不稳定的裸眼孔段,不应长时间反循环吸渣,避免诱发孔壁班塌、超径和孔内钻具埋卡等事

DZ/T 0355—2020

故隐患。 9.1.7混合器在安装之前应仔细检查,清洗干净。连接双壁钻杆时,应防止异物落人钻杆内外管环状间 隙,堵塞气路。 9.1.8入孔的双壁钻杆、混合器、单壁钻杆、钻链及钻头组成的钻柱内通道应保持畅通。 9.1.9根据上一回次地层特性及孔底岩粉情况,确定下钻时钻头与孔底的安全距离,不应将钻具直接下 至孔底。

9.2孔内事故处理基本要求

9.2.1机台应配备适合处理气举反循环工艺事故的各种工具,如丝锥、卡瓦、内管打捞矛、打捞简、打印 器、磨鞋等。施工单位应配有反丝钻杆、反循环打捞篮、磁力打捞器、提拉旋转器、上击器、下击器、测卡 仪、爆炸松扣工具及套铣筒、磨孔钻头等。 9.2.2应准确判断事故原因,及时稳妥处置事故,防止事故复杂化。 9.2.3出现事故钻具以上孔壁不稳定时,应先解决孔壁稳定问题,再处理孔内事故。 9.2.4应详细记录孔内事故发生时的扭矩、钻具提拉阻力、钻具悬重、供气压力、机械钻速等数据变化和 反循环排渣情况,据此判断事故发生的原因,确定事故深度。根据出孔钻具的损坏状况、内外壁附着物特 性,正确判断孔内故障或事故情况,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 9.2.5处理孔内事故时,应在班报表上详细、准确地记录孔钻具、打捞工具及出孔事故钻具的规格、长 度、数量。 9.2.6用钻机卷扬机起拨孔内事故钻具前,应对钻塔、钻机提引系统进行检查、紧固,观察拉力表(指重 表)是否灵敏,严防拉力超过设备、工具等的额定负荷。操作人员应采取自身安全防护措施。 9.2.7用液压千斤顶起拔钻具时,应将工具绑牢,倒杆时应用下卡瓦卡住钻杆,不应用升降机提吊事故 钻具、倒杆、松卡瓦;不应使用管钳反事故钻具。 9.2.8钻进中发生钻具折断或脱落,用捞锥等工具捞住或卡住事故钻具后,应立即将其提出钻孔并进行 处置,不应带着锥捞工具继续钻进。孔内情况不明时,应使用可退式打捞工具。 9.2.9提钻后,应盖好孔口,防止异物掉入孔内。 9.2.10复杂难以处理的孔内事故,综合考虑经济、安全、工期等情况后,可停止处理。 9.2.11事故处理后,应查明事故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并详细填写事故报表。

9.3钻具严重堵塞与糊钻事故预防和处理

9.3.1.1所选双壁钻杆应与钻孔直径相匹配,尾杆、钻头应符合5.2.3和5.2.4有关要求。 9.3.1.2下钻前和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6.1.4的要求检测、维护双壁钻具及配套使用的尾杆和钻头。 9.3.1.3在易发生泥包糊钻的地层钻进,应选用切削具锋利、水眼分布合理的钻头。钻进过程中,采用 较低钻压、中等钻速钻进,保持孔底清洁。 9.3.1.4反循环难以排出的,容易造成糊钻和堵塞的孔底坚硬掉块及致密泥团,应专门下钻捞取,隐患 消除后,再下人钻具,进行正常的反循环钻进。 9.3.1.5严重缩径的泥岩、页岩孔段或孔斜严重的孔段,应控制好下钻速度,防止钻头刮削孔壁造成钻 头下钻中途堵塞。

DZ/T 03552020

9.3.2.1钻进过程中,遇到岩芯(屑)堵塞时,应立即将钻具提离孔底,多次回转并上下小幅度窜动钻具; 同时反复送气,启动反循环激荡或用专门的排堵装置解除堵塞物。若以上措施无效,应提钻并逐根寻找 堵塞部位,在地面清除堵塞物。 9.3.2.2下钻过程中发现(通过浮重或钻杆内外水位差判断)钻头因刮削孔壁而堵塞时,应立即向内管 泵人冲洗液,冲开堵塞物。 9.3.2.3发生糊钻时,可采用冲洗液正循环冲孔解除糊钻物;该方法无效时再提出钻具,在地面进行人 工清除。

9.4双壁钻杆断裂、跑钻、脱扣事故预防和处理

9. 4.1 预防措施

9.4.1.1各种管材、接头、接箍应按新旧程度分类使用和存放。机台应备有检查钻具磨损的量具。双壁 钻杆人孔前应检查接头螺纹及钻杆体有无裂纹、偏磨和砂眼等隐患。 9.4.1.2长期停用的管材和打捞工具,下孔前应严格检查。对长期使用的钻具,应进行无损探伤检查。 9.4.1.3钻进过程中,出现孔底压力指示表(拉力表)、电流表读数突然降低以及钻具质量减轻、动力机 运转轻快、反循环中断或只排液不排渣、进尺骤慢、提动钻具有异常响声、钻具突然坠落、下钻到底时实际 机上余尺与计算值明显不符等情况时,应立即停钻检查,不得盲目钻进。 9.4.1.4钻进遐阻力过大,钻具发生急剧反转时,不宜提动钻具和强行开车,应先将钻具慢拧上扣,再进 行处理。 9.4.1.5严格控制钻孔弯曲。对钻孔弯曲超标孔段使用的钻杆,应增加检查检验频次,并定期调整钻杆 使用位置,避免钻杆集中偏磨。 9.4.1.6扫孔、扩孔时,应适当控制给进速度;钻具不应长时间提离孔底回转。 9.4.1.7提下钻前,应检查双壁钻杆提吊工具的安全可靠性。采用双壁钻杆专用提引接头提下钻时,应 将丝扣拧紧,且防止提下钻过程中钻具反转。 9.4.1.8钻机操作人员与孔口作业人员应密切配合。下钻时,钻杆接头螺纹拧紧后方可起吊钻具并松 开吊卡;提钻时,钻具坐稳坐年后再卸钻杆。 9.4.1.9吊卡、绳套及吊环应进行日常检修与保养,确保吊卡各部件灵活可靠,绳套、绳卡质量及绳卡安 装符合安全要求。 9.4.1.10进行提下钻作业时,钻具升降应匀速、平稳;遇钻具质量较轻、卸扣扭矩较大时,宜使用安全卡 瓦(夹板),避免跑钻。 9.4.1.11下钻时,钻杆连接处应涂丝扣油.并确保合理的钻杆上扣扭矩

9.4.2.1发生双壁钻杆管体断裂时,若内管管头高于外管事故头,下入内管打捞工具,先捞出内管,再根 据钻杆外管断口的具体形状,采用合适的打捞工具和打捞方法进行处理。 9.4.2.2如外管断口平整无纵向开裂,可直接下母锥或公锥打捞;如断口呈不规则形,先用磨鞋或水压割 刀造出平整断口后,再下人丝锥打捞。公锥打捞易挤裂管体,如断头所在孔段口径充许,多采用母锥打捞。 9.4.2.3丝锥旋人外管断头后,应先循环冲洗液,缓慢活动钻具确认能提起后,再旋紧丝锥,保证提钻中 断头不脱落。

JGJ46-2005标准下载DZ/T 0355—2020

9.4.2.5因孔内出现复杂情况,造成钻机转盘或回转器“倒车” 将钻杆螺纹退(甩)开时,应先记录上部 钻具的悬重,慢慢下放钻具,再进行对扣处理。发生跑钻、脱扣事故时,应下入完好的钻杆接头对扣。对 扣后先开泵送冲洗液活动钻具,确认钻具可提动后,再紧扣并提起孔内事故钻具,

9.5孔壁塌事故预防和处理

9.5.1.2钻进过程中,应保持合理的孔内动水位高度,以平衡地层压力。在启动反循环时,应及时回灌 冲洗液,确保孔内水位不产生大幅下降。 9.5.1.3根据钻孔口径配置合理的钻具组合,尽量降低外环间隙中的冲洗液流速。 9.5.1.4钻进不稳定地层时,应送钻均匀,平稳钻进,尽量避免无进尺排渣作业。 9.5.1.5在不稳定地层提钻时,适当降低提钻速度,减小钻具对孔壁的抽吸作用,并及时回灌冲洗液。 9.5.1.6保持孔底粗径钻具组合的同心度和刚度,避免钻具回转时摆动导致扩径和孔壁塌

9.5.2.1发生孔壁塌时,可音先通过调整冲洗液性能,改善孔内复杂情况,使孔壁恢复稳定,尽快钻过 复杂孔段。 9.5.2.2冲洗液护壁措施无效,应采取专门的固孔造壁或套管隔离措施。消除孔壁塌隐患后,再转人 正常的反循环钻进。 9.5.2.3孔壁极不稳定,孔段较长,不适于气举反循环工艺时,可改用正循环钻进工艺

多层框架结构车站施工组织设计(2019)9.6正反循环工艺互换时事故预防和处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