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课件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pdf

抗震课件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5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7826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抗震课件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pdf简介:

抗震课件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简介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 抗震设计的背景:首先介绍抗震设计的历史背景,由于地震灾害的频发,抗震设计变得尤为重要,旨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2. 抗震概念:解释抗震设计的核心理念,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是对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性能要求,要求在小震下保持功能,中震时能迅速修复,大震时能保持结构稳定。

3. 设计原则:包括合理选型、合理布局、加强关键部位、考虑地震*力特性和反应等原则,这些都是抗震设计中必须遵循的规则。

*. 抗震设计要素:包括结构体系的选择、抗震体系的设置、抗震材料的使用、抗震计算方法等,这些都是设计过程中需要详细考虑的内容。

5. 抗震设计过程:介绍抗震设计的步骤,包括需求分析、设计计算、结构分析、详细设计等,强调设计的系统性和全过程控制。

*.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工程案例,展示抗震设计的实际应用和效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抗震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总的来说,抗震课件3.1 是对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的详细介绍,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知识框架,以便他们在后续的学习和工作中能更好地应用抗震设计。

抗震课件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pdf部分内容预览: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是指根据地震灾 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 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 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一、选择抗震有利的地段 选择建筑场地时,宜选择对建筑抗 震有利的地段,避开对建筑抗震设计 不利的地段。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 甲、乙、丙类建筑。

1、选择抗震有利的建筑场地和地基时应 意以下几点: (1) 选择选择薄的场地覆盖层 对于柔性建筑,厚土层上的震害重, 薄土层上的震害轻,直接座落在基岩上的 震害更轻 (2)选择坚实的场地土 震害表明,场地土刚度大,则房屋震 害指数小,破坏轻;刚度小DB33T 828.5-2011 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指南 第5部分:医院、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pdf,则震害指数 大,破坏重。故应选择具有较大平均剪切 波速的坚硬场地土。

二、选择抗震有利的建筑场地和

(3)将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地震*的卓走 周期错开,避免共振 震害表明,如果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 地震*的卓越周期相等或相近,建筑物的 破坏程度就会因共振而加重。

(*)头 采取基础隔震或消能减震措施。 利用基础隔震或消能减震技术改变结 沟的*力特性,减少输入给上部结构的地 震能量,从而达到减小主体结构地震反应 的且的。

三、有利的房屋抗震体型

1 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建筑平面和竖回 不规则建筑一一主要根据体型 (平面和 立面)、刚度和质量沿平面、高度的不 同等因素进行判别

三、有利的房屋抗震体型

平面规则性: 平面偏心、平面凹角、刚性楼层、 楼板突变、平面外水平断错、非平行结 构体系 立面规则性: 刚度突变的柔性层、质量分布突 变、立面形状突变、竖向抗侧力构件在 其平面内的间断、承载力突变 (薄弱

三、有利的房屋抗震体型

(1)建筑抗震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 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 (2)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判 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建筑 的立面和竖向部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 度变化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 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上而下逐渐减小, 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 变。 (3)体型复杂、平立面特别不规则的建劲 结构,可按实际需要在适当部位设置防震

三、有利的房屋抗震体型

房屋愈高,所受到的地震力和倾覆 力矩就愈大,破坏的可能性也就愈大。 不同结构体系的最大建筑高度的规 定,综合考虑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地基 基础条件、震害经验、抗震设计经验和 经济性等因素。

*个楼梯间偏置塔楼西端,西端有填充墙。 *层以上的楼板仅为5cm厚,搁置在高*5cm长1*m小梁上。 2)竖向不规则 塔楼上部(*层楼面以上),北、东、西三面布置了密集的小柱子,共**根,支承在*层楼板水平 处的过渡大梁上,大梁又支承在其下面的10根1m×1.55m的柱子上(间距9.*m)。上下两部分严 重不均匀,不连续。 主要破坏:第*层与第5层之间(竖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周围柱子严重开裂,柱钢筋压屈: 横向裂缝贯穿3层以上的所有楼板(有的宽达1cm)直至电梯井东侧: 塔楼西立面、其他立面窗下和电梯井处的空心砖填充墙及其它非结构构件均 严重破坏或倒塌 震后计算分析结果:1.结构存在十分严重扭转效应;2.塔楼3层以上北面和南面大多数柱子抗剪能力 大大不足,率先破坏;3.水平地震作用下,柔而长的楼板产生可观的竖向**等。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

三、有利的房屋抗震体型

钢结构房屋的最大高度(m)

钢结构房屋的最大高度(m)

三、有利的房屋抗震体型

三、有利的房屋抗震体型 3、不大的房屋高宽比 房屋的高宽比愈大,地震作用下结构的侧 移和基底倾覆力矩就愈大

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最大高宽比

三、有利的房屋抗震体型

钢结构房屋的最大高宽比

三、有利的房屋抗震体型

高层建筑宜通过调整平面形状和尺寸,在 构造上和施工上采取措施,尽可能不设缝 (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伯体形复 杂、平立面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可按实 际需要在适当部位设置防震缝,形成多个较 规则的抗侧力结构单元。防震缝应留有足够 的宽度,其两侧上部结构应完全脱开。 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 防震缝的要求。

四、合理的抗震结构布置 在进行结构方案平面布置时,应使 结构抗侧力体系对称布置,以避免扭 转。为了把扭转效应降低到最低程度, 应尽可能减小结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 的距离。 除结构平面布置要合理外,结构沿 竖向的布置应等强。结构抗震性能的好 坏,除取决于总的承载能力、变形和耗 能能力外,避免局部的抗震薄弱部位是 土分重要的。

四、合理的抗震结构布置

五、合理的结构材料 抗震结构的材料应满足下列要求: 1、延性系数(表示极限变形与相应屈服 变形之比)高; 2、‘“强度/重力”比值大 3、匀质性好; *、正交各向同性: 5、构件的连接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和较 好的延性,并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

六、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

单一结构体系只有一道防线,一旦破 环就会造成建筑物倒塌。如果建筑物采用 的是多重抗侧力体系,可保证建筑物最低 限度的安全,免于倒塌,

(1)第一道防线的构件选择

第一道防线一般应优先选择不负担或 少负担重力荷载的竖向支撑或填充墙,或 选择轴压比值较小的抗震墙、实墙筒体之 类的构件作为第一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

六、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

(2) 结构体系的多道设防 框架一抗震墙结构体系中,剪力墙是 第一道防线,框架部分起到第二道防线 的作用, 单层厂房纵向体系中,柱间支撑是第 道防线,柱是第二道防线。

六、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

3)结构构件的多道防线

联肢抗震墙中,连系梁是第一道 防线。 “强柱弱梁”型的延性框架,梁处 于第一道防线。 在超静定结构构件中,赘余构件 为第一道防线

六、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

六、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

结构延性这个术语有*层含义: (1)结构总体延性 (2)结构楼层延性 (3)构件延性 (*)杆件延性

六、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

一般而言,在结构抗震设计中,对 结构中重要构件的延性要求,高于对结 构总体的廷性要求;对构件中关键杆件 或部位的延性要求,又高于对整个构件 的延性要求。

六、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

GB 51251-2017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结构的地震反应随结构阻尼比的增大 而减小。提高结构阻尼能有效地削减地震 反应的峰值。

增加结构的延性,不仅能削弱地震反 应,而且提高了结构抗御强烈地震的能 力。

六、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

根据结构中选择主要耗 能构件或杆件的原则,应选 择构件中轴力较小的水平杆 件为主要耗能构件,从而使 整个结构具有较大的延性和 耗能能力。 (1)弯曲耗能优于剪切耗育 (2)弯曲耗能优于轴变耗郁

地震时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主要取 决于主体结构变形的大小。 结构变形可用层间位移和顶点位移两 种方式表达。各层间位移之和即为结构 顶点位移。

九、减轻房屋的自重 震害表明,自重大的建筑比自重小 的建筑更容易遭到破坏。 减小房屋自重的途径: 1、减小楼板厚度 2、尽量减薄墙体 3、高强混凝土的应用 *、轻质材料的应用

T∕CBDA 8-2017 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人造石材应用技术规程一、妥善处理非结构部件

非结构部件在抗震设计时若处理不 当,在地震中易发生严重破坏或闪落,甚 至造成主体结构破坏。 1、考虑填充墙的影响 2、玻璃幕墙的构造 3、外墙板的连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