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T 5229-2019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YS/T 5229-2019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YS/T 5229-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0.4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76942
免费资源

YS/T 5229-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YS/T 5229-2019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简介:

YS/T 5229-2019《岩土工程监测规范》是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一项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主要针对岩土工程的监测工作提供详细的指导和规范。岩土工程是涉及地质、土木、环境等多学科的领域,主要用于建筑物、基础设施等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对岩土体的稳定性、变形、应力应变等进行监测,以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该规范详细规定了岩土工程监测的各个环节,包括监测的目的、内容、方法、设备选择、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写等。内容涵盖了土体稳定性监测、边坡稳定监测、地下工程监测、地震工程监测等多个方面,对监测点的布设、监测数据的采集、分析和解释,以及监测结果的评价和应用都有明确的规定。

YS/T 5229-2019标准的发布,旨在提高岩土工程监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保障工程安全,预防和减少因岩土体问题引发的工程事故,对于岩土工程领域的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YS/T 5229-2019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部分内容预览:

测站与监测点下标志距离的相对中误差应小于1/200 倾斜值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第一测站、第二测站位移分量观测值应按下式计算,

D. B cOs 2 AD L=

4.5.10采用交会法和极坐标法进行倾斜监测应符合

1在距离监测物体高度1.5倍的位置应设立2个测站DL/T 352-2019标准下载,交会 角宜为60~120; 2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表4.2.5和表4.5.7 的规定; 3距离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表4.2.6的规定; 4交会法和极坐标法应采用2组进行,2组成果较差不应大 于监测点中误差的2倍; 5倾斜值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倾斜分量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应在监测对象顶部和底部各布设1个监测标志: 2 应在顶部监测标志上直接悬挂锤球; 3 应在垂线下的底部固定毫米格网读数设备,应直接读取 量出顶部监测标志相对底部监测标志的水平位移量和位移方向

4.6.1裂缝监测内容应包括裂缝位置、走向、长度、宽度及深度。 4.6.2裂缝监测点应在裂缝的两端点和最宽处各布设一对监测 点,且各对监测点连线应垂直于裂缝。 4.6.3裂缝监测标志应具有可供量测的端点或中心,可采用镶嵌 或埋入墙面的金属标志、金属杆标志或楔形板标志,也可采用油漆 平行线标志或采用建筑胶粘贴的金属片标志。 4.6.4裂缝长度、宽度及深度的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裂缝的长度可采用比例尺、钢卷尺、楔形尺、裂缝计、传感 器或卡尺独立量测2次,2次量测较差不应大于0.5mm; 2裂缝宽度可采用千分尺、游标卡尺、裂缝计或粘贴安装于 分表量测; 3宽度小于1cm的裂缝可仅量测长度和宽度; 4 连续监测裂缝变化时,应采用测缝计或传感器自动测记 方法; 5 裂缝深度的量测,宜采用凿出法或超声波法。

4.6.5裂缝监测周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裂缝发展期间应每天监测1次,当变化异常时应每天监 测2次,当裂缝加大时应加密监测: 2裂缝无变化时,应10d~15d监测1次。 4.6.6度监测点应布设在监测对象的两端和中间部位。 4.6.7挠度监测可采用水准测量、挂尺水准或静力水准测量等方 法,也可采用挠度计、位移传感器直接量测挠度值。 4.6.8度值(图4.6.8)应按下式计算:

武中:f。 挠度(m); △SBC B、C两点的沉降差(m); △SAB A、B两点的沉降差(m); LI B、C两点间的水平距离(m); L A、C两点间的水平距离(m)

4.6.9挠度监测周期应根据设计要求和荷载确定。

图4.6.8挠度值计算图

数据处理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原始观测记录应数据完整、准确:采用电子记录方式时,数

4.7.1 数据处理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据存储应具有完整性,原始数据应备份; 2平差计算资料、成果图、表及变形分析资料应完整; 3变形曲线图应能反应变形过程、变形量与变形因素的 关系; 4 使用的符号应标准、规范,注记应清晰。 4.7.2 平差计算前,数据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复查观测数据; 2 距离测量数据应进行加(乘)常数、倾斜改正; 应进行各项自由项限值检验; 4 应核对起算数据。 4.7.3 监测基准网平差计算方法,宜采用非秩亏网严密平差方 法、拟稳平差方法和秩亏网平差方法。 4.7.4 监测基准网复测后,应对点位稳定性进行检验。 4.7.51 监测基准点的稳定性检验,应采用比较检验法、t检验法 F检验法和模糊聚类分析法。 4.7.6 监测基准点有线性位移时,应对监测点进行区间改正。 4.7.7 监测点的平差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基准点作为起算点; 2 应使用严密平差计算方法; 3 用于平差计算的观测数据和起算数据应检查确认; 4 应剔除含有粗差的观测数据; 5 平差计算应提供变形参数值,并应评定变形参数的精度。 4.7.81 监测点的稳定性应根据相邻2次变形值、累计变形值、变 形曲线图及相关影响因素等判断。 4.7.9对监测点进行变形分析,应绘制监测点变形值与相关因素 曲线图,应建立变形与相关因素的函数关系,并应对监测点变形值 进行预测。 4.7.10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的取值精确度应符合表4.7.10的

4.7.6监测基准点有线性位移时,应对监测点进行区间改正。

表 4. 7. 10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的取值精确度

4.7.11变形监测项目应提交分期成果,内容宜包括下列内容: 1 说明与建议; 2 本期及前期监测成果、变形量和变形速率; 3 累计变形量; 4 附图及附表。 4.7.12 监测项目竣工后,应编写监测技术报告,内容宜包括下列 内容: 项目概况; 作业过程及监测方法; 成果精度及质量检查情况; 4 监测过程中的变形异常情况; 5 监测的基本结论及建议; 6 附图及附表。

5.1.1边坡与滑坡监测宜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深层位移、支 护结构应力、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裂缝监测和巡视检查。 5.1.2边坡与滑坡监测等级与监测项目,应根据边坡工程安全等 级或滑坡防治工程等级按表5.1.2进行选择,

1.2边坡与滑坡监测等级与监测项

5.1.3边坡工程安全等级的确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 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的有关规定,滑坡防治工程等级的划分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GB/T32864的有 关规定。

应15d~1个月监测1次;

2汛期、雨季和防治工程施工期应加密监测,宜每天1次或 数小时1次; 3设计有要求时,监测周期应符合设计要求; 4防治工程完工后,应连续监测不少于1个水文年,监测对 象最后100d的变形速率小于0.04mm/d时,可停止监测。

5.2.1基准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点位应布设在边坡与滑坡之外的稳定位置; 2点位布设应满足观测要求。 5.2.2基准点不能满足监测要求时,可在变形体周边布设工作 基点。 5.2.3采用GNSS方法进行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测量时,点位的 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点位应能安装卫星接收设备与完成测站操作; 2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大于15°; 3测站50m范围内不应有影响接收卫星信号的干扰源,且 200m范围内不应有反射GNSS卫星信号的物体。 5.2.4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可采用边角测量、导线测量、GNSS 静态测量或三角形网测量,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可采用水准测量 或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5.2.5监测基准网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应符合本规范第 4.2节的有关规定

1点位应布设在边坡与滑坡之外的稳定位置; 2点位布设应满足观测要求。 5.2.2基准点不能满足监测要求时《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6441-1986》,可在变形体周边布设工作 基点。 5.2.3采用GNSS方法进行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测量时,点位的 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点位应能安装卫星接收设备与完成测站操作;

5.2.5监测基准网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应符合本我

1监测点应布设在与边坡坡向、滑坡滑动方向平行或主 坡坡向、滑坡滑动方向的断面线上,并应布设至滑动影叫

外30m 2断面线宜布设在边坡或滑坡中部及两侧边缘,并不应少于 3条; 3监测点的间距宜为10m~30m,且最大水平间距不应大于 100m,最大垂直间距不应大于50m; 4在下列地段应布设监测点: 1)不良地质作用地段; 2)受地下水、地表水影响的地段; 3)有建筑物与构筑物和运输枢纽区的地段; 4)受爆破影响的地段; 5)有滑动迹象或正在进行治理的地段: +护物边地平的阳色处

5.3.3监测方法应根据周边环境条件、监测范围、观测条件和监 测要求进行选择,监测方法可采用交会法、极坐标法、GNSS测量、 全站仪自动化测量法、摄影测量法或InSAR测量等。 5.3.4交会法、极坐标法、GNSS测量、全站仪自动化测量法和摄 影测量法监测应符合本规范第4.3节的有关规定。 5.3.5InSAR测量可对地表面积大于1km²的滑坡进行变形监 测,使用前应进行设备测量精度验证。

5.4.1边坡与滑坡垂直位移监测点位与水平位移监测点位宜共 用;不能共用的,应与水平位移监测点对应布设。 5.4.2垂直位移监测可采用水准测量、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或静力水准测量的方法。

5.5.2深层位移监测宜符合下列规定: 1深层位移监测宜埋设与安装测斜管,使用测斜仪采集 数据; 2 测斜管的安装与埋设宜符合本规范附录B第B.1节的 规定; 3测斜仪的系统精度不宜低于0.25mm/m,分辨率不应低 于0.02mm/500mm; 4测斜管底部稳定时,宜以测斜管底部为起算点;测斜管底 部不稳定时,宜以测斜管顶部为起算点;每次监测时,宜测量顶部 坐标的变化,并应进行修正; 5测斜管的一对导槽连线方向宜与位移方向一致,测斜仪应 沿测斜管导槽下放至测斜管底部,宜间隔0.5m~1.0m测量1个 数据; 6第一次测量完成后,宜将测斜仪反转180进行第二次测 量,两次测量的各监测点位置宜一致,两次测量应作为一测回,每 次监测宜测量二测回,监测成果宜取平均值。

[标杆地产]成本管理流程及制度(作业指导138页)5.3支护结构应力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锚索应力的监测宜采用锚索测力计,锚杆和支护桩应力的 监测宜采用钢筋计;测力计和钢筋计量程宜为对应设计值的2倍 量测精度不宜低于0.5%F·S,分辨率不宜低于0.2%F·S; 2锚索测力计与钢筋计的安装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的 规定; 3应根据支护设计方案,在受力最大的锚杆、锚索、支护桩主 筋、挡墙上布设监测点; 4钢筋计应进行预安装,应与支护桩的钢筋或锚杆焊接,并 应采取保护措施; 5应使用读数仪进行2次读数,取平均值作为监测数据。 5.5.4孔隙水压力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