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 T1302-2022公众聚集场所电梯风险源辨识和分级规范.pdf

DB50 T1302-2022公众聚集场所电梯风险源辨识和分级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7640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50 T1302-2022公众聚集场所电梯风险源辨识和分级规范.pdf简介:

DB50/T1302-2022《公众聚集场所电梯风险源辨识和分级规范》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发布的一份行业标准。这份规范主要针对公众聚集场所中的电梯安全风险进行管理,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电梯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该规范详细规定了电梯风险源的辨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电梯设备的运行状态、维护保养情况、使用环境、人员操作不当等因素。它将这些风险源按照其可能导致的后果严重程度进行分级,例如一级风险源是最严重的,可能导致重大安全事故;二级、三级风险源依次递减,对安全的影响相对较小。

通过对风险的辨识和分级,该规范提供了科学的管理依据,帮助管理者及时发现和处理电梯安全隐患,提升公众聚集场所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同时,它也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如商场、医院、学校、办公楼等,对电梯的运营、管理、维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DB50 T1302-2022公众聚集场所电梯风险源辨识和分级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3.3电梯风险源risk source

DB50/T 13022022

3.4 风险源辨识 Identification of risk source

B.5风险评价riskassessment

对风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预判《工业给水系统可靠性设计规范 CECS93:97》,以确定风险等级大小。

3.6风险等级risk grade

在风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基础上,根据风险后果等级标准和发生概率风险等级标准组合而确定的 风险级别。

3.7控制措施controlmeasure

基本原则 4.1风险源辨识和分级过程应客观、 公正、真实 4.2公众聚集场所电梯风险源辨识和分级应符合国家、行业及重庆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3风险源辨识和分级由公众聚集场所使用单位根据自身工作要求自主组织进行。 4.4使用单位应每年至少实施一次公众聚集场所电梯风险源辨识和分级工作,也可根据非常规作业活 动、新增功能性区城、装置或设施等适时开展风险源辨识和分级工作。

5.1.1.1使用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建立相应的管理组织机构,并明确其在电梯风险源辨识和分 级工作的职责与任务。

5.1.1.1使用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建立相应的管理组织机构,并明确其在电梯风险源辨识和分 级工作的职责与任务。 5.1.1.2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电梯风险管控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电梯风险源辨识和分级工作

1.1.1使用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建立相应的管理组织机构,并明确其在电梯风险源辨识 工作的职责与任务。

5.1.1.1使用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建立相应的管理组织机构,并明确其在电梯风险源辨识和分

级工作的职责与任务。 5.1.1.2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电梯风险管控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电梯风险源辨识和分级工作。 5.1.1.3电梯安全管理负责人在主要负责人的授权下组织开展本单位电梯风险源辨识和分级工作。 5.1.1.4参与风险源辨识和分级的成员应包括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电梯安全管理负责人、电梯安全 管理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电梯专业技术人员等。 5.1.1.5使用单位应明确相关责任人员及其职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开展电梯风险源 辨识和分级工作

5. 1. 2 制度建设

使用单位应建立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电梯风 金源辨识制度,明确开展风险辨识、风险分级的 序、工作目标等,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明确控制层级、责任部门及责任

5. 1. 3人员培训

5. 1. 4基础资料

开展风险源辨识和分级工作的基础资料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国家现行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标准; 电梯清单及其布置; 电梯安全技术档案; 电梯运行管理规章制度; 电梯相关人员情况,包括持证情况、培训情况和人员配置情况等; 电梯定期自行检查记录(报告); 电梯应急预案及演练情况; 自然环境和作业条件; 电梯相关事故案例; ON 相关风险管理资料; 电梯日常巡查及维护保养 维修记录

DB50/T13022022

电梯风险源的辨识分为管理风险辨识和设备风险辨识两部分。每次评价中,管理风险每个项目辨识 一次,设备风险每台电梯辨识一次。

管理风险辨识应按照附录A实施

5.2.3设备风险的辨识

风险辨识应按照附录B

5.2.4辨识结果的分析

使用单位在对管理风险和设备风险辨识后,应将全部辨识结果汇总至公众聚集场所电梯风险源 单(见附录C),并对其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分析

5.3.1风险等级的确定

风险辨识人员应按照表1进行概率等级的确定。

DB50/T 13022022

5. 3. 3严重程度

风险辨识人员应按照表2进行严重程度的划分

5. 3.4 风险等级

风险辨识人员应按照表4进行电梯风险源类别的

5.4.1辨识结果的性质

DB50/T13022022

使用单位通过对电梯存在的风险特性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其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 重程度,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4.2风险源控制措施类别

使用单位应结合风险特点和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规定制定 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内容:

设备改进措施: 维护保养措施: 环境改善措施; 安全防护措施; 管理监督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5.4.3风险源控制措施的确定

使用单位应根据电梯风险源类别和级别编制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消除或降低安全风险

使用单位每年应至少对电梯风险源辨识和分级管控工作进行一次系统性

单位每年应至少对电梯风险源辨识和分级管控工 一次系统性评审。

DB50/T 13022022

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使用单位开展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或变更的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 定期检查评审中发现的问题; 其他。

3.1使用单位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源分级管控沟通 ,及时有效传递风险源信息,提高风险源分级管控效果和效率。 3.2风险源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DB50/T1302—2022表A.1公众聚集场所电梯使用单位管理风险辨识(续)序号辨识内容概率等级严重程度风险等级1)电梯安全管理机构(需要设置时)和相关人员岗位职责;2)电梯作业人员安全管理考核制度:3)电梯采购、安装、改造、修理、报废等管理制度;4)电梯使用登记、定期检验管理制度;制5)电梯档案管理制度:度12 6)电梯安全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管理和培训制度;修7)电梯经常性维护保养、定期自行检查和记录制度;订8)电梯隐患排查治理制度;9)电梯应急救援管理制度:NG10)电梯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11)电梯安全评估管理制度;12)电梯钥匙使用管理制度13 电梯安全管理机构(需要设置时)和相关人员岗位职责14电梯安全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管理和培训制度及记录电梯采购、安装、改造、修理、报废等管理制度及记15 运S行16电梯使用登记、定期检验管理制度及记录管使用单位应当逐台建立电梯安全技术档案,至少包括控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使用登记证:2)《电梯使用登记表》制:3)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度等;执4)电梯安装、改造和修理的方案、图样、材料质量证17行明书和施工质量证明文件、安装改造修理监督检验报告、验收报告等技术资料;5)电梯定期自检记录(报告)和定期检验报告:6)电梯日常使用状况记录;7)电梯维护保养记录;8)应急救援演练记录;9)电梯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及事故处理报告18电梯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及记录19 电梯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及记录20电梯安全评估管理制度及记录环电梯的轿门和基站层门外应张贴安全警示标识,至少境标包括“严禁扒门”、“严禁靠门”、“严禁撞门”和21措识“严禁跑入”等内容施8

DB50/T13022022

1公众聚集场所电梯使用单位管理风险辨识(

DB50/T 13022022

附录B (规范性) 公众聚集场所电梯设备风险辨识 公众聚集场所电引驱动电梯设备风险辨识应按照表B.1实施。

GB 17380-2020 中国海区水上建(构)筑物助航标志规定.pdf表B.1公众聚集场所电引驱动电梯设备风险辨识

公众聚集场所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设备风险辨识应按照表B.2实施。

公众聚集场所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设备风险辨识应按照表B.2实施。

DB50/T13022022

2公众聚集场所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设备风险

DB50/T 13022022

HG/T 20636.6-2017 化工装置自控专业设计管理规范 自控专业工程设计文件的校审提要附录 C (资料性) 公众聚集场所电梯风险源分级清单 公众聚集场所电梯风险源分级清单应按照表C.1实施。

表C.1公众聚集场所电梯风险源分级清单

DB50/T13022022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