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1981.2-2020 统一潮流控制器 第2部分:系统设计导则.pdf

DLT 1981.2-2020 统一潮流控制器 第2部分:系统设计导则.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5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7350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1981.2-2020 统一潮流控制器 第2部分:系统设计导则.pdf简介:

DLT 1981.2-2020是中国电力行业标准中的一项,全称为《电力系统统一潮流控制器 第2部分:系统设计导则》。这一标准主要针对电力系统中的统一潮流控制器(Unified Power Flow Controller, UPFC)进行规定和指导,UPFC是一种先进的电力系统控制设备,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实时控制和优化。

第2部分的系统设计导则,详细阐述了UPFC在电力系统中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系统结构、功能要求、接口标准、安全性、稳定性和效率等方面的内容。它涵盖了UPFC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试验验证以及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旨在确保UPFC能够有效地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改善电能质量,以及满足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总的来说,DLT 1981.2-2020是一个指导电力系统统一潮流控制器设计与应用的技术规范,是电力系统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在设计和实施UPFC项目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DLT 1981.2-2020 统一潮流控制器 第2部分:系统设计导则.pdf部分内容预览:

绝缘材料耐热等级。 试验参数:包括交流耐受试验电压、直流耐受试验电压、操作冲击耐受试验电压、雷电冲击 受试验电压等。

对并联变压器的基本规定包括: a)并联变压器绕组型式、联结组标号、短路阻抗应根据所接入系统的电压等级,根据系统设计与 技术经济比较后优化选取; b)额定电压比、网侧绕组额定容量、阀侧绕组的额定容量应根据系统设计确定; c)冷却方式应采用油浸自冷式(ONAN); d)阀侧绕组中性点接地方式宜经高电阻接地或不接地; e)中性点直流偏磁满足DL/T272一2012关于直流偏磁的要求。

对并联变压器的基本规定包括: a)并联变压器绕组型式、联结组标号、短路阻抗应根据所接入系统的电压等级GB 51101-2016 太阳能发电站支架基础技术规范,根据系统设计与 技术经济比较后优化选取; b)额定电压比、网侧绕组额定容量、阀侧绕组的额定容量应根据系统设计确定; c)冷却方式应采用油浸自冷式(ONAN): d)阀侧绕组中性点接地方式宜经高电阻接地或不接地; e)中性点直流偏磁满足DL/T272一2012关于直流偏磁的要求。

8.4.2主要技术条件

并联变压器应按下列主要技术条件选择: a)额定容量; b)额定电压:包括分接开关在0挡位时的额定电压、稳态最大电压和最小持续电压; c)额定频率; d)额定电流; e)分接开关(如有)位置及调节范围:分接开关位置(网侧或阀侧)、挡位数、每级调节量、额 定变比; f) 额定基准容量下的电抗:额定挡位时的电抗、最低挡位时的电抗、最高挡位时的电抗及最大相 间阻抗差; g)温升:包括对应分接开关在最低挡位时的最大持续电流的绕组温升、顶部油温升和热点温升 (相对环境温度)及过负荷热点; h)噪声级:包括额定工频电压下的噪声级、额定功率并存在谐波电流时的噪声级和存在直流偏磁 电流时的噪声级。结合变压器降噪设备的安装,对其冷却器等附件提出明确的设计要求; 损耗:包括额定电压下的空载损耗,110%额定电压下的空载损耗,80℃、额定电压和电流、 额定挡位下的运行损耗,80℃、额定容量和分接开关在最大电流位置时的运行损耗,额定功 率时的冷却损耗,损耗成分; j)额定挡位下励磁电流:包括额定挡位、100%和110%额定电压下的励磁电流; k)持续直流偏磁电流:用于设计的直流偏磁电流、用于噪声和损耗检验的直流偏磁电流; 1)试验电压:包括工频耐受电压和雷电冲击耐受水平、操作过电压水平等; m)阀侧参数:包括额定电流、直流耐受电压、工频耐受电压、雷电冲击耐受电压、操作冲击耐受 电压、套管爬电距离。

对串联变压器的基本规定包括: 绕组型式宜采用三相双绕组带稳定绕组、无分接的型式;

b)联结组标号宜采用Ⅲ(网侧)、yn(阀侧)、d11(稳定绕组),网侧绕组首末端分别引出; 额定电压比应根据系统设计确定,电压比误差应满足GB/T1094.1一2013表1的规定,当由 于变比特殊要求,引起变比超过GB/T1094.1一2013表1的规定时,可由用户和制造厂另行 商议; d)网侧绕组与阀侧绕组的额定容量相同,其大小根据系统设计确定,稳定绕组的额定容量不宜小 于网侧绕组额定容量的三分之一; e) 网侧绕组对阀侧绕组的短路阻抗应根据系统设计确定,网侧绕组对稳定绕组、阀侧绕组对稳定 绕组短路阻抗由变压器制造厂规定,短路阻抗偏差应满足GB/T1094.1一2013表1的规定; f 阀侧中性点接地方式宜经高电阻接地或不接地; g)冷却方式宜采用油浸自冷式(ONAN)。

8.5.2主要技术条件

串联变压器应按下列主要技术条件选择: a)额定容量。 b)容 额定电压。 c)客 额定频率。 d)额定电流。 e)客 额定变比。 温升:包括对应最大持续电流的绕组温升、顶部油温升和热点温升(相对环境温度)及过负荷 热点。 h)[ 噪声级:包括额定工频电压下的噪声级、额定功率并存在谐波电流时的噪声级和存在直流偏磁 电流时的噪声级。结合变压器降噪设备的安装,对其冷却器等附件提出明确的设计要求。 i) 损耗:包括额定电压下的空载损耗,110%额定电压下的空载损耗,80℃、额定电压和电流、 额定挡位下的运行损耗,80℃、额定容量和分接开关在最大电流位置时的运行损耗,额定功 率时的冷却损耗,损耗成分。 j) 额定挡位下励磁电流:包括额定挡位、100%和110%额定电压下的励磁电流。 k)持续直流偏磁电流:用于设计的直流偏磁电流、用于噪声和损耗检验的直流偏磁电流。 1)试验电压:包括工频耐受电压和雷电冲击耐受水平、操作冲击耐受电压等。 m)最大故障电流穿越时励磁电流设计值; n)最大故障电流穿越时励磁过电压水平

8.5.3绝缘水平要求

串联变压器的绝缘水平要求如下: a)网侧绕组端对地额定操作冲击耐受电压、额定短时工频耐受电压不应低于所接入线路的绝缘水平; b)网侧绕组首末端间雷电冲击耐受电压与额定操作冲击耐受电压应根据系统绝缘配合要求确定; c)网侧绕组端间额定短时工频耐受电压应根据运行过电压和试验传递过电压确定,宜就高选取, 若由于串联变压器特殊结构原因无法试验验证的,可由用户与制造厂商讨确定; d) 阀侧绕组与稳定绕组绝缘水平应根据系统设计参照GB/T311.1一2012的较高标准执行,还宜 满足网侧绕组绝缘试验时传递过电压要求,

8.5.4承受短路能力要求

串联变压器承受短路能力的要求如下

DL/T1981.22020

应具有承受外部短路的能力,应满足GB/T1094.5要求。 网侧绕组承受短路电流按照电网规划确定,并应考虑串联变压器阻抗对系统短路电流的限制 用。阀侧绕组承受短路电流由网侧绕组短路电流及变比确定。 制造厂应提供变压器承受短路能力的试验报告或短路计算报告

8.5.5直流偏磁要求

8.5.6承受过励磁能力

变压器承受的过励磁冲击要求在变压器在网侧绕组一端短路,流过设计最大短路电流, 闭合,持续时间为网侧旁路开关短接串联变压器的时间时,应能承受过励磁冲击。

8.6晶闸管旁路开关(TBS)

对晶闸管旁路开关的基本规定包括: a)额定电压应与串联变压器阀侧绕组额定电压一致,其对地绝缘水平应与串联变压器阀侧对地绝 缘水平保持一致。 b)阀耐受电流能力应大于UPFC所接入线路最大短路电流时所对应的串联变压器阀侧电流,且其 故障电流耐受时间应大于串联变压器机械旁路开关的合闸时间;TBS阀应耐受机械旁路开关 操作引起的过电压。 c)宜配置限流电抗器或饱和电抗器,抑制最大电流上升率。 d)TBS中晶闸管、阻尼电阻、静态均压电阻、饱和电抗器或限流电抗器宜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 e)采用电磁式触发的TBS中晶闸管的触发方式应采用连续脉冲群触发和击穿二极管(BOD)触 发的混合触发方式,脉冲持续时间不小于故障电流耐受时间,BOD的触发电压应由系统过电 压水平确定。 f)单相阀中串联晶闸管级穴余度不宜小于1.03,TBS阀组穴余级数宜按年损坏率的2.5倍配置。 g)正常运行时要求能监测阀组每一级晶闸管的工作状态,如果有晶闸管发生损坏能准确定位并告警。 h)如果采用电磁式触发,需要考虑TBS端间零电压时的触发回路的监测。

8.6.2主要技术条件

晶闸管旁路开关应按下列主要技术条件选择: a)额定运行电压; b)保护性触发电压; c)最大承受电流:包括最大暂态电流峰值、波形、电流持续时间等; d)穴余度; e)触发方式; f)试验电压:包括工频耐受电压、雷电冲击耐受水平、操作冲击耐受电

8.7阀侧机械旁路开关(如有)

8.7.1主要技术条件

阀侧机械旁路开关应按下列主要技术条件选择:

各开关应按下列主要技术

a)额定电压; b)额定电流; c)开断电流; d)分合闸时间; e)试验电压; f)试验电流; g)操作次数; h)操作方式。

DL/T1981.22020

机旁路开关应满足下列要求: a)机械旁路开关应与TBS并联,机械旁路开关的额定电压不应小于串联变压器阀侧绕组的额定 电压,则其对地绝缘水平不小于串联变压器阀侧对地绝缘水平,其断口耐压水平不小于串联变 压器阀侧绕组端间电压。 b)旁路开关在选取时宜优先选取目前比较常见的断口电压水平规格的旁路开关。 c)机械旁路开关故障电流耐受水平应根据UPFC所接入系统的短路水平进行选择。 d)机械旁路开关合闸时间宜小于60ms,合闸时间离散度不宜大于10ms;对分闸时间要求一般 小于40ms或不做具体要求。 e)机械旁路开关应具备三相机械联动或三相电气联动功能

DB15/T 1393-2018 物联网工程建设价格测算规范.pdf8.7.3配合要求 (如有)

晶闸管旁路开关与机械旁路开关的配合应满足下列要求: a)机械开关作为TBS的后备保护功能,要求在触发TBS导通的同时给并联的快速机械旁路开关 发出合闸命令,机械开关合闸时间宜小于60mS,且机械开关应能承受TBS的转移电流。 b)在任一机械开关合闸后,应闭锁TBS的触发脉冲;如果快速机械旁路开关发生拒动,应联跳 线路开关。

8.8直流隔离开关(如有)

8.8.1主要技术条件

直流隔离开关应按下列主要技术条件选择: a)电流,包括额定直流电流、额定短时耐受电流和额定峰值耐受电流: b)额定直流电压; c)合闸状态下电流应力,包括峰值耐受电流、1s短时耐受电流和3s暂时电流; d)断口间/对地雷电冲击耐受电压,断口间/对地操作冲击耐受电压/直流耐受电压(60min直流耐 受电压); e)正常合分时间; )额定操作顺序

直流隔离开关应满足下列要求: a)直流隔离开关的通流能力应该满足串联侧和并联侧交换功率要求; b)直流隔离开关合闸状态下能够承受的电流应力应大于直流母线短路电流

DL/T 1981.22020

XJJ 118-2020 住房公积金监管基础数据标准.pdf8.9.1主要技术条件

启动电阻器应按下列主要技术条件选择: a)额定电阻; b)最大电阻偏差; c)三相互差; d)电压,包括设备最高电压、额定电压、短时工频对地电压、稳态对地最大电压和长期对地最大 电压; e)额定频率; f)峰值电流; g)持续时间; h)冲击能量; i)最大使用功率; j)电阻器对地1min工频耐压; k)雷电冲击耐受电压:端对地、端间; 1)操作冲击耐受电压:端对地、端间; m)爬电距离:端对地、端间; n)温升限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