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263-2019 地热储层评价方法.pdf

NBT 10263-2019 地热储层评价方法.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NBT 10263-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71472
免费资源

NBT 10263-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10263-2019 地热储层评价方法.pdf简介:

NBT 10263-2019是中国国家标准《地热储层评价技术规范》的编号,该标准于2019年发布,主要规范了地热储层的评价方法。地热储层是指地下富含地热资源的地质层,对于地热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至关重要。

该标准规定了地热储层评价的基本要求、评价程序、评价内容、评价方法、数据处理与解释、报告编写等方面。具体包括:

1. 储层地质评价:包括储层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储层厚度、渗透率、储层温度等的评价。

2. 储量评价:根据地热储层的地质参数和物理性质,估算地热资源的储量。

3. 热储性能评价:评价地热储层的热传导性、热稳定性、热储流体性质等。

4. 开发条件评价:评估地热资源的开发可行性,如井下技术、开采方式、环境影响等。

5. 经济性评价:根据开发成本、经济效益等因素,对地热资源开发的经济合理性进行评估。

NBT 10263-2019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地热资源的评价质量和开发效率,推动地热能的可持续利用。

NBT 10263-2019 地热储层评价方法.pdf部分内容预览: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1615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DZ/T0275.4一2015岩矿鉴定技术规范第4部分岩石薄片鉴定 DZ/T0282—2015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000)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热储中部温度centraltemperatureofgeothermalreservoir 热储顶板和底板中间埋深处的温度。 3.2 热储有效厚度effectivethicknessofgeothermalreservoir 在一套热储的顶底板范围内,采用野外测量、钻探、测录井和地球物理解释识别的含水层的累计垂 深厚度。

4.1热储中部温度分类

利用测井、地热温度计和地温梯度计算 中部温度。热储中部温度类型划分见表1。

DB36/T 1084-2018 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外观质量评定规程(赣).pdf表1热储中部温度类型

NB/T 102632019

热储岩性分为沉积岩、火成岩与变质岩 大类。根据地热流体赋存的岩石类型,可进一步细 类型的热储岩性,如砂岩热储、碳酸盐岩热储等

4.3热储平面展布分类

4.4热储储集空间分类

间划分为孔隙、洞穴及裂缝等基本类型(见表2)

表2热储储集空间类型

主要热储类型的孔隙度分类见表3~表5

表3砂岩热储孔隙度类型

碳酸盐岩热储孔隙度类

表5火成岩热储和变质岩热储孔隙度类型

类型的渗透率分类见表6、

NB/T102632019

表6砂岩热储渗透率类型

7碳酸盐岩热储渗透率

表8火成岩热储和变质岩热储渗透率类型

4.7热储有效厚度分类

利用野外测量、钻探、测录井和地球物理解释等手段获取热储有效厚度数据,热储有效厚度的类 见表9。

表9热储有效厚度类型

4.8地热流体产量分类

表10单并地热流体产量分类表

5.1地热资源调查阶段

以地热调查区为评价对象,以明确热储类型和宏观分布为重点,利用地质、物探、化探、泉点、铝 孔等资料,研究有利热储特征,指出有利热储可能分布区带,为地热资源远景评价和勘查方向选择提供 依据。

以有利区带或区块为评价对象,以深入认识热储特征和分布为重点,利用地质、地球物理探测、铝 探、产能测试等勘查成果,基本明确热储特征、成因类型与空间展布,确定有利热储分布区,为地热资 源评价、有利区带优选及地热田的发现提供依据。

5.3地热资源可行性勘查阶段

用详细的地球物理探测勘查、地热勘探井和采出并等成果, 详细开展微观尺度与宏观尺度相结合的热储特征研究及预测,为地热资源/储量评价、开发方案制定和 地热开发项目区优选等提供依据

5.4地热资源开采阶段

以地热开发项目区为评价对象,结合地热项目的钻井、热储工程、动态监测与评价等工作,开 参数评价研究,建立热储三维地质模型与采灌数值模型,为开发方案调整、提高地热项目管理水 现采灌平衡提供依据。

中部温度主要评价热储岩石的温度及其在横向及

热储中部温度可采用单井测温获取,没有实测数据时,选用区域地温梯度或地热温标计算温度数据

征评价主要是确定热储的岩石类型和岩相变化等

6. 2. 2评价方法

NB/T102632019

主要利用野外地质剖面、钻井柱状图的地质描述和薄片鉴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热储岩石学特征的评 价。岩石学特征描述按照DZ/T0275.4一2015的规定执行。

6.3热储储集空间特征

热储储集空间特征主要评价不同岩类热储的储集空间类型、组合类型,判断热储孔、洞、缝的有效 性及其规模。砂岩和碳酸盐岩主要评价原生孔隙、次生孔隙、裂缝及其组合情况,火成岩和变质岩主要 评价孔、洞、缝类型及其组合特征。

综合利用露头、测录井、地球物理探测以及薄片观察等手段进行评价

6.4热储孔、渗物性特征

热储孔、渗物性特征评价主要分析不同类型热储的孔隙度、渗透率参数,判断孔、洞、缝发 确定热储孔隙度、渗透率大小及其在横向、纵向上的变化特征。

热储孔、渗物性特征评价主要结合岩心和野外露头观察、岩心样品实验室测量、录井、测 钻具放空长度、钻井液漏失数量和速度、降压和放喷试验等资料。

6. 5. 2评价方法

热储热物性特征评价主要通过热储岩石样品的热物性测试获取热物性参数,结合热储岩性》 征分析其在横向、纵向上的变化。

热储产能测试主要是为了获得地热流体温度、压力、涌水量、水位变化、采灌比及热储的导 和渗透系数等参数。

热储产能测试主要通过降压试验、放喷试验和回灌试验等获取相关参数。具体方法按照GB/T 2010执行。

NB/T102632019

NB/T102632019

6.7热储发育的主控因素

火成岩热储应开展以下评价: a)岩浆旋回、期次和岩石形成时代: 确定火山岩体或侵入体的分布和规模,有利火山岩及侵入岩岩相; 火成岩热储在埋藏及抬升过程中蚀变作用对储集空间的改造和构造裂缝对储集性能的影响,明 确有利热储的横向及纵向分布规律: 进行岩相划分、岩相空间分布预测、岩相和储集条件关系研究,明确有利岩相及后生改造作用, 划分有利的后生改造作用类型。

变质岩热储应开展以下评价: a)区域不整合面导致的风化、淋滤作用和多期构造运动对裂缝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b)变质变形作用对构造面理的形成及改造过程,以及深部流体作用对热储储集空间的影响; c)区域不整合面导致的风化、淋滤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 d)多期构造运动产生的构造裂隙; e)深部流体对储集空间的影响,明确变质岩储集体分布特征

6.8.1地热资源调查阶段

利用野外地质、钻探、地球物理及化探资料确定热储集中分布的地层层段或热储地质体部位,进行 热储描述与预测: a)描述并预测热储中部温度及地温场特征; b)描述热储顶板和底板深度的起伏变化,建立热储分布格架; C)预测热储空间分布和储集性能的变化

6.8.2地热资源预可行性勘查阶段

补充地质、钻探、岩心分析、地球物理资料,深化热储描述与预测: a)确定有效热储几何形态、分布及非均质性特征; b)明确热储孔渗、热物性等特征,分析其变化及主控因素: c)分析一定埋深(如1000m、2000m、3000m)热储温度特征

热储评价工作,并开展以下热储特征的描述与预

a)描述并预测热储平面及空间分布; b)明确热储中部温度和热储地温梯度特征: )建立热储概念地质模型。

6.8.4地热资源开采阶段

综合钻探、地球物理与地热生产资料,进行热储描述与预测: a)编制分层(段)储层和盖层组合分布图; b)描述热储温度、孔渗、热物性等特征,建立热储三维地质模型; c)进行地热流体温度、压力、产能拟合与预测评价。

GB∕T 17639-1998 土工合成材料 长丝纺粘针刺非织造土工布7.1选择热储评价参数

NB/T102632019

热储评价的参数主要包括热储温度、分布面积、有效厚度、储集空间、孔隙度、渗透率、热 非均质性等。

展单并热储评价,其参数包括热储中部温度、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非均质性、单并流 ,按4.1~4.8和6.1~6.8进行热储分类和评价。

7.3热储地质模型建立

在进行单井热储评价的基础上(津)12J3-4 轻质内隔墙,应用多井钻井和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热储平面及空间分布分 较少时,建立热储概念地质模型。条件具备时,应建立热储三维地质模型

7.4分区块、分层段的热储综合评价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