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S 100-2022 现场总线用聚乙烯绝缘电缆.pdf

T/CES 100-2022 现场总线用聚乙烯绝缘电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7.3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7108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ES 100-2022 现场总线用聚乙烯绝缘电缆.pdf简介:

"T/CES 100-2022"这个标识可能是中国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中的一个具体标准,它可能涵盖了现场总线用聚乙烯绝缘电缆的技术要求、规格、测试方法等。现场总线用聚乙烯绝缘电缆是一种专为工业自动化控制网络设计的电缆,主要用于传输现场总线信号,如Profibus, FF, Ethernet/IP等。这种电缆的特点通常包括:

1. 聚乙烯绝缘:聚乙烯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能有效防止信号的干扰,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2. 抗干扰性:现场总线电缆需要具备良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以确保信号在长距离传输过程中不受外界干扰。

3. 低阻抗:为了保证信号传输速度和质量,电缆的阻抗通常会精心设计,以满足信号传输的要求。

4. 高机械强度:电缆需要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弯曲性,以便在工业环境下经受各种机械应力。

5. 长距离传输:能在较长的距离内保持稳定的信号传输,适合工厂、仓库等大范围的工业环境使用。

6. 环境适应性:能在高温、低温、湿热等恶劣环境下稳定工作。

请注意,具体的技术标准可能会包含详细的尺寸、颜色代码、接头规格、耐压等级、使用寿命等规定,如有需要,建议查阅完整的T/CES 100-2022标准。

T/CES 100-2022 现场总线用聚乙烯绝缘电缆.pdf部分内容预览:

5.1.2材料特征代号

铜导体, ...T(省略) 聚乙烯绝缘· 发泡聚乙烯绝缘 ..YP 聚氯乙烯护套 聚乙烯或聚烯烃护套, ..Y

5.1.3结构特征代号

DG∕TJ08-2247-2017 绿色养老建筑评价标准5.1.4燃烧特性代号

标称截面积为0.5mm、0.75mm、0.8mm²、1.0mm及1.5mm²的导体应符合GB/T3956中的第1 种、第2种或第5种结构铜导体的要求,导体中的单线可以镀金属层或不镀金属层。 标称截面积0.8mm的导体结构参照0.75mm。

绝缘应采用最高工作温度为70℃聚乙烯或70℃发泡聚乙烯绝缘混合物,其机械物理 2的规定。

表2绝缘的机械物理性能

绝缘应连续挤包在导体上,并具有完整性,绝缘厚度应使成品电缆符合规定的电气性能要求。 聚乙烯绝缘线芯应符合GB/T3048.9中工频电压火花试验检查的要求,发泡聚乙烯绝缘线芯应 频电压(3.5±0.5)kV火花试验检查。

6.2.3绝缘线芯的识别标志

的识别标志应符合GB/T6995.2和GB/T6995.3自

电纳线芯单元为对线组。

6.3.2单元内绝缘线芯的识别

聚乙烯绝缘的线芯优先采用红色、蓝色识别。发泡聚乙烯绝缘线芯优先采用红色、绿色识别, 据用户要求选择其他颜色识别。

单元间应采用色带、数字或颜色识别。

线组的两根绝缘线芯应绞合在一起,绞合节距不

6.4成缆单元分屏蔽和总屏蔽

6.4.1成缆单元分屏蔽和总屏蔽应采用铜丝编织、镀锡铜丝编织、铜(铝)塑复合带绕包、或铜(铝) 塑复合带绕包加金属丝编织复合屏蔽的型式,屏蔽用铝塑复合带中的铝箔最薄处厚度不应小于 0.008mm、聚酯带最薄处厚度不应小于0.010mm,铜塑复合带中的铜箔最薄处厚度不应小于0.018mm、 聚酯带最薄处厚度不应小于0.023mm,在铜(铝)塑复合带金属层的中间部位测量两处,取最小值作 为最薄处厚度。 6.4.2屏蔽层内应采用聚酯带重叠绕包。屏蔽层外允许采用非吸性带材重叠绕包,或挤包合适的材 料。 6.4.3铜(铝)塑复合带绕包屏蔽时,金属面应向内,分屏蔽应在绕包金属复合带下放置一根(股) 标称截面积不小于0.2mm的引流线,总屏蔽应在绕包金属复合带下放置一根(股)标称截面积不小于 0.5mm²的引流线,引流线应采用圆铜线或镀锡圆铜线。软结构电缆的引流线应为单线根数不小于7根 的绞合软线,确保屏蔽的电气连续性。当采用铝塑复合带绕包时,引流线应采用镀锡圆铜线:当采用铜 塑复合带绕包时,引流线应采用圆铜线或镀锡圆铜线。多股软结构电缆的引流线应为单线根数不少于7 根的绞合软线。0.2mm引流线在20℃时的直流电阻不应大于95.02/km,0.5mm²引流线在20℃时的直 流电阻不应大于39.0Q/km。镀锡圆铜线应符合GB/T4910的要求。 6.4.4总屏蔽采用复合屏蔽时,应先采用铜(铝)塑复合带绕包,然后再采用铜丝或镀锡铜丝编织, 金属复合带的金属面应朝向金属编织层,确保屏蔽的电气连续性。 6.4.5铜(铝)塑复合带绕包时,重叠绕包层的重叠率不应小于25%。 6.4.6铜丝或镀锡铜丝编织分屏蔽用单线直径不应小于0.12mm,铜丝或镀锡铜丝编织总屏蔽用单线标 称直径见表3的规定,直径测量值不应小于标称直径减去0.02mm,编织密度不应小于82%

表3编织屏蔽用单线标称直径

编织层不儿计整体接续,露出的铜线头应修齐,每1m长度允许更换金属线锭一次。编织密度按 公式(1)计算。

P 金属丝编织屏蔽的编织密度(%); 一单向覆盖系数,按公式(2)计算

编织机同一方向的锭数; 每锭的编织丝根数; 编织金属丝直径测量值,单位为毫米(mm); D 编织层外径测量值,单位为毫米(mm); L 编织节距测量值,单位为毫米(mm)

单元应绞合成缆,绞合方向为右向。 固定敷设用电缆的成缆节距不应大于成缆外径的20倍,移动敷设用软电缆的成缆节距不应 缆外径的16倍。

缆心外应采用聚酯带重叠绕包,也可以采用其他与电缆导体最高长期允许工作温度相适宜的 性带材重叠绕包。

铠装电缆应挤包隔离套,隔离套材料应是非吸湿性材料,且应适合于电缆的运行温度并与电缆绝缘 材料相兼容。 隔离套标称厚度为1.0mm,最薄点不应小于标称厚度的80%(计算结果应修约到2位小数)。 隔离套不应粘连绝缘线芯、屏蔽层和铠装层。 隔离套应符合GB/T3048.10中工频电压火花试验检查的要求

铠装钢带应采用镀锌钢带,铛装疏绕钢丝或编织铠装钢丝应采用镀锌钢丝。

T/CES1002022

钢带铠装由双钢带左向绕包在隔离套上,内层和外层钢带的标称厚度和标称宽度应相同。外层钢带 应在内层钢带绕包间隙的上方,且不应看到内层钢带的绕包间隙。两层钢带的绕包间隙均不应大于钢带 标称宽度的50%。钢带的标称厚度为0.2mm,钢带的最薄处厚度不应小于标称厚度的90%(计算结果 应修约到2位小数),在钢带的中间部位测量两处,取最小值作为最薄处厚度。

6.7.3钢丝疏绕铠装

表4铠装疏绕钢丝标称直径

本标称截面积不超过1.0mm的电缆不宜采用钢丝疏绕铠装,建议采用钢丝编织铠装结构,编织 午绕包一层与电缆工作温度相适应的非吸湿性带材。

6.7.4钢丝编织铠装

编织铠装钢丝的标称直径见表5规定,钢丝的平均直径不应小于标称直径的95%(计算结果 约到2位小数),在间隔不小于100mm的两处分别测量直径,每处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各测量 取4个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钢丝的平均直径,编织铠装层的编织密度不应小于80%。编织密度按 计算。

表5编织铠装钢丝标称直径

外护套材料应采用聚氯乙烯、聚乙烯、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护套混合物中的一种。外护套材料 绝缘工作温度等级相适应,其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表6的规定。

除非另有规定,外护套颜色应为灰色。

外护套标称厚度应按公式(3)计算。当铠装电缆护套标称厚度的计算值小于1.5mm时,护套的标 称厚度为1.5mm;当非铠装电缆护套标称厚度的计算值小于1.2mm时,护套的标称厚度为1.2mm。挤 包护套前电缆的假定直径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Ts一一外护套标称厚度,单位为毫米(mm) D一一挤包护套前电缆的假定直径(D分别对应附录A中的D或Dz或D),单位为毫米(mm)。 铠装电缆外护套最薄处厚度不应小于标称厚度的80%减去0.2mm(计算结果应修约到2位小数)。 非铠装电缆护套平均厚度不应小于标称厚度,其最薄处厚度不应小于标称厚度的85%减去0.1mm(计 算结果应修约到2位小数)。 金属屏蔽电缆、金属铠装电缆的护套应符合GB/T3048.10中工频火花试验检查的要求

7.1成品电缆结构尺寸检查

成品电缆的结构尺寸应符合第6章的规定,应用量具或手工检查电缆的结构尺寸。 导体结构检查和绝缘厚度的测量,抽样试验时,检查和测量不应少于1个单元:型式试验时, 查和测量1个单元。

标称截面积为0.5mm、0.75mm、1.0mm²及1.5mm²的成品电缆在20℃时的导体直流电阻应符合 GB/T3956的要求,标称截面积为0.8mm²的成品电缆在20℃时的导体直流电阻不应大于24.0Q/km。 例行试验时,应测量所有导体的直流电阻:型式试验时,应测量1个单元的直流由阻

在20℃时,成品电缆引流线的直流电阻应符合6.4.3的规定。 例行试验时,应测量所有引流线的直流电阻;型式试验时,分屏蔽应检查和测量1个单元,总屏蔽 应检查和测量1根。

.4成品电缆的电压试验

电压应施加在导体之间和导体与接地的屏蔽和铠装之间,工频试验电压应为1500V,并维持1min, 绝缘不应击穿。 例行试验时,应对成品电缆的所有绝缘线芯进行电压试验:型式试验时,应对1个单元的绝缘线芯 进行电压试验

T/CES1002022

和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80%的室内进行。试验电压为直流100V~500V并施加足够长时间 稳定的测量,但不应少于1min也不应超过5min,通常推荐1min。

NB/T 47019.7-2021标准下载7.7衰减、特性阻抗及传输延时差

电缆衰减、特性阻抗及传输延时差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衰减、特性阻抗及传输延时差

单对屏蔽或只有分屏蔽的两对电统 下应超过0.05,分屏蔽加总屏蔽的电缆的屏蔽抑 制系数不应超过0.01。屏蔽抑制系

7.9绝缘机械物理性能

成品电缆的绝缘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 老化前绝缘的机械物理性能测量SY/T 6671-2017标准下载,抽样试验时,检查和测量不应少于1个单元;型式试验时,应检 查和测量1个单元。 成品电缆附加老化试验应符合绝缘的空气箱老化后性能要求。附加老化试验条件同电缆绝缘材料的 空气箱老化试验条件。

7.10护套机械物理性能

成品电缆的护套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表6的规定。 成品电缆附加老化试验应符合护套的空气箱老化后性能要求。附加老化试验条件同电缆护套材料 箱老化试验条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