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228-2019 水电工程放射性探测技术规程.pdf

NB/T 10228-2019 水电工程放射性探测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6.3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71084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10228-2019 水电工程放射性探测技术规程.pdf简介:

《水电工程放射性探测技术规程》(NB/T 10228-2019)是中国水电工程行业针对放射性探测技术制定的一项技术标准。该规程主要适用于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可能存在的放射性物质进行检测和管理。

规程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目的和适用范围:明确了规程的制定目的,即为规范水电工程中放射性物质的探测工作,保障工作人员健康和工程安全。

2. 放射性物质的识别和分类:规定了放射性物质的分类和识别方法,包括天然放射性、人工放射性等。

3. 探测设备和方法:详细描述了各种放射性探测设备的选用、操作和维护,以及各种探测方法的实施步骤。

4. 数据处理和报告:规定了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报告流程,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5. 安全防护措施:强调了对工作人员进行放射性防护的必要性,包括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以及在放射性环境中的操作规程。

6. 应急响应和管理:提出了应对放射性物质泄漏或其他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

总的来说,该规程为水电工程中的放射性探测工作提供了一套科学、规范的操作指南,对于保障工程安全、人员健康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NB/T 10228-2019 水电工程放射性探测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5记录人员应观察记录线路地层、岩性、构造等地质情况。 5.4.6 规则网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点测,测试点应选择在基岩露头。 2 测点有覆盖土时应挖坑,在接近基岩的坑底测试。 应记录测点的编号、地质及其他异常情况。 4 点测时,仪器应采用多次连续测试方式,连续测试时间 不应少于1min,测试次数不宜少于3次。 5每点应测量射线总强度。

5.4.7当测试数据出现异常时,应进行重复测试,应取各测次 的平均值为该测点值,偏差大于20%的测值应剔除,且不应参 与平均值计算

5.4.8一个测区的检查点不应少于测区总测点数的5%,且检

5.4.8一个测区的检查点不应少于测区总测点数的

查点应分布均匀CJ∕T 150-2001 城市供水 致突变物的测定 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异常区和地质情况复杂地段应有检查点

查点应分布均,异常区和地质情况复杂地段应有检查点

5.5.1环境伽马测量应测量洞室环境伽马总量,环境氢测量应 测量洞室空气氨浓度。 5.5.2洞室环境放射性测量应沿洞室中轴线布置测线,探测点 距洞底板宜为1m,环境伽马总量测量点距宜为5m~10m,空气 氢浓度测量点距宜为5m~20m,异常段或通风死角宜加密测量

5.5.1环境伽马测量应测量洞室环境伽马总量,环境测量应 测量洞室空气浓度。

5.5.3环境浓度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天测试开始时,应对仪器进行检查,应保持有足够的 干燥剂,仪器检查合格方能进入正常测试工作。 2应将仪器设置为空气测试模式,每点测试前仪器净化不 应少于5min。 3每点连续测试时间不应少于5min,循环次数不应少于 3次。 4当测点数据出现异常时,应重复测试,并取多次重复测 量的平均值作为该点的测试值。

NB/T102282019

5异常洞段可进行溯源探测。 6在高浓度洞段宜选择少量测点在不少于24h内进行多次 观测。

5.5.4环境伽马测量应符合下列

1当日工作前,应选择背景辐射场较低、干燥通风的室内 场所检查仪器 2定点测试前应采用线路测试方式,沿测试线路进行连续 扫描测试。 3定点测试应采用连续多次测试方式,每次测试不应少于 lmin,测试次数不应少于3次。 4当测点数据出现异常时,应重复测试,应取多次重复测 量的平均值作为该点的测试值。 5.5.5一个洞室的检查点不应少于总测点数的5%,且检查点 应分布均匀,异常洞段、断层等放射性高含量洞段应有检查点。

5.6.1仪器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测厚度不大于100mm的细粒砂土层、混凝土碾压层 应采用背向散射型核子一水分密度仪。 2检测厚度不大于300mm的中粒径砂砾层应选择单管透 射型核子一水分密度仪。 3检测厚度不大于600mm的粗砾石、块石、混凝土层应 选择双管透射型核子一水分密度仪。 5.6.2测试土石、混凝土、沥青材料碾压施工质量时,应按设 计要求分不同施工区域、分层布置检测点,每层50m²~100m² 宜布置一个检测点。

5.6.3仪器移动至温度较高或较低的场所进行测量时,应

5.6.4检测碾压层质量时,单管或双管仪器测试深度应略大

1主石材科测试时,应清除和平整测点表面浮渣,细小凸 凹可使用细砂填平,安装仪器后应使用导板刮平仪器四周松散 砂土。 2混凝土材料测试时,没有硬化的场地应使用导板修正抹 平测点表面,硬化的场地应选择测点附近较平整处,并用细砂填 平;射线穿过位置不应有钢筋。 3沥青材料测试时,应选择已碾压和冷却后较平整的表面 布置测点,表面应用毛刷清洁,细小凸凹部位应用细砂填平。 4所有使用细砂填平的测点,细砂填补厚度不应大于 3mm, 面积不应大于仪器底面的10%。 5仪器测试参数设置后,仪器源杆应设置到背向散射法测 试位置。 6每点的测试时间不应少于1min。 5.6.6 单管透射法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使用导板、铁锤和钢钎在准备好的测面中心点按预定 深度造一个垂直测孔,孔四周应平整到能平稳安放仪器。 将仪器安放好后,将源杆缓慢下插至测试最深位置。 3 仪器可以围绕测杆转动,以便进行不同方向的测试。 4 应从最深点开始,进行多个深度点测试。 S 当材料粒径不均匀时,应进行多方向测试。 6 每个深度点的测试时间不应少于1min。 当某个深度点测试数值出现异常时,应重复测试,重复 测试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

5.6.6单管透射法测试应符合下

1应使用导板、铁锤和钢钎在准备好的测面按预定深度造 两个垂直测孔,两孔中心点应位于平整测面的中心点。 2将仪器安放好后,将两根源杆缓慢下插至测试最深位置

NB/T102282019

3检测碾压层密度和含水率时,应将探头的敏感部位放置 在碾压层中间深度。 4当测试材料粒径偏大、内部不均匀时,应从最深点开始: 按50mm~100mm间距进行多个深度点测试。 5每个深度点的测试时间不应少于1min。 6当某个深度点测试数值出现异常时,应重复测试,重复 测试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

6.1.1测试资料整理前应先整理所用测试仪器的检验、检查资 料,确定仪器在工作期间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要求。 6.1.2测试资料整理前应组织人员对各项记录、文件等原始资 料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验收合格的资料方可进入资料整理流程, 6.1.3数据计算处理和制图应经校核合格

6.2.1原始资料整理应主要包括创建成果图表、拷贝存贮在仪 器中的数据、核对现场记录、计算各测点浓度、填写和核对测 量点位及数据。

Ixiy; = X100% (α: +y)/2

6.2.3一个测区检查测量的平均相对误差不应大于30%。

NB/T102282019

N一一测仪计数值(cpm); QD一一仪器本底数(Bq/m3)。 6.2.5数据点位图的比例尺应与成果图相适应,测点坐标点位 应准确,测试数据应清晰。 6.2.6测区氮浓度背景值X应按下式计算:

6.2. 7 异常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异常分析时应排除矿化异常。 2异常值应小幅度高于或低于背景值。 3异常点连续出现3个及以上的区域应划分为异常区。 4区域活动性断层等强辐射区的异常应大于背景值的 0.5倍。 5岩溶、地下水等弱辐射调查区的异常应小于背景值的 0.2倍。 6应分析解释灰岩地区的负异常与地下水、岩溶等的关系。 7应从地层岩性、区域构造特性、覆盖层分布情况分析异 常原理,可结合化探、岩土物理化学试验资料分析异常。 8可在异常点处钻浅孔,测量不同深度位置的氢浓度随时 间变化的情况,绘制浓度随深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以确定 浓度异常的原因。

6.2.8成果图应主要包括下列

1测网布置图。 2测试数据点位图。

3浓度等值线图。 成果解释地质图。

.3.1资料整理内容应包括活性炭抽样测试记录、埋杯记录、 权杯记录和回收测试品的测试记录。资料整理宜主要包括创建成 果图表、拷贝仪器测量数据、核对原始记录、计算各测点氢浓 度、填写和核对测量点位及数据、分析异常数据。 .3.2单个样品检查测量的相对误差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单个样品的相对误差; X 测量值; 一检查值。

6.3.3单个样品检查测量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5%。

6.3.3单个样品检查测量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5%。 6.3.4样品的氮浓度应先按本规程式(6.2.4)计算。 6.3.5样品氢浓度的归一化和衰减时间修正计算应符合下列 规定: 1样品氮浓度修正按下式计算,

样品氢浓度修正按下式计算:

NB/T102282019

6. 2. 6条、第 6. 2. 7条、第 6. 2. 8条的规定

6.4.1资料整理应主要包括创建成果图表、拷贝仪器测量数据、 核对原始记录、计算每个测点的辐射强度、填写和核对测量点位 及数据、分析异常数据。 6.4.2一个测区检查测量的平均相对误差应按本规程式 (6.2.2)计算,平均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0%。

6.4.2一个测区检查测量的平均相对误差应按本规程式 (6.2.2)计算,平均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0%。

式中:Nji 每个测点的测试校准值; N;——每个测点的测试平均值; N。 仪器背景辐射计数值

DB37∕T 5159-2020 预拌泡沫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4测区的背景辐射值N宜按下立

6.4.5异常分析应符合下

1高手围君背景值2借以上的直划为例化异常 2活动断层异常值宜高于背景值的0.5倍~2倍。 灰岩等低辐射地区的异常值可偏离背景值的0.2倍以上。 4 构成异常区的异常点不应少于3个。 5可结合其他放射性测量、样品试验、钻探、坑探等资料 综合分析。 6.4.6 成果图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测网布置图、线路测试路径图。 测试数据点位图、线路测试报警路径。 辐射总量等值线图。 成果解释地质图

6.5.1资料整理应主要包括洞室环境伽马辐射剂量率和空气氢 浓度测试数据、现场记录、测点记录。 6.5.2洞室环境伽马和空气浓度检查测量的平均相对误差应 按本规程式(6.2.2)计算,平均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0%。 6.5.3环境伽马辐射剂量率测量的数据处理和成果评价应符合 下列规定: 1 应计算每个测点的环境伽马辐射剂量率。 2 应绘制沿洞室方向的环境伽马辐射剂量率曲线。 3每个测点的外照射有效剂量当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H 有效剂量当量(mSv); 实测空气吸收剂量率(mGy/h); K一一有效剂量当量率与空气吸收剂量率比值,为 0.7Sv/Gy; t一一有效照射时间(h),年有效剂量当量按2000h 计算。 4应计算整个洞室和分洞段的平均、最小、最大环境伽马 辐射剂量率。 5宜利用整个洞室、分洞段的平均环境伽马辐射剂量率计 算人体一年的总照射量。 6应根据洞室伽马辐射剂量率曲线,结合洞室地层、地质 构造特点分析异常原因。 7可依据现行行业标准《水电工程地下建筑物工程地质勘

NB/T102282019

6.5.4 空气氮浓度测量的数据处理和成果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计算每个测点的空气氨浓度和平衡当量氨浓度。 应绘制洞室的空气浓度曲线。 3 应计算整个洞室、分洞段的平衡当量氮浓度值。 4 应根据洞室氨浓度曲线陕2017TJ 036 HB非承重混凝土复合砌块自保温体系墙体及构造,结合洞室地层、构造特点分析 异常原因。 5可依据现行行业标准《水电工程地下建筑物工程地质勘 察规程》NB/T10241的相关规定进行分析评价,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