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6508.4-2022 锅壳 锅炉 第4部分:制造、检验与验收.pdf

GB/T 16508.4-2022 锅壳 锅炉 第4部分:制造、检验与验收.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2 M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
资源ID:70926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16508.4-2022 锅壳 锅炉 第4部分:制造、检验与验收.pdf简介:

GB/T 16508.4-2022是中国国家标准,全称为《锅壳锅炉 第4部分:制造、检验与验收》,该标准主要规定了锅壳锅炉的制造、检验和验收的相关要求。锅壳锅炉是一种常见的小型蒸汽锅炉,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和住宅等领域,用于提供蒸汽或热水。

该标准详细规定了锅壳锅炉的设计、材料选择、制造工艺、质量控制、检验项目、检验方法、验收标准等内容,旨在确保锅壳锅炉的产品质量,保障用户的使用安全和锅炉的使用寿命。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工艺设计要求:如锅炉结构、参数选择、材料性能等。 2. 制造过程控制:如焊接质量、耐压测试、内部清洁度等。 3. 检验项目:如外观检查、压力测试、水质分析等。 4. 验收标准:如出厂文件、质量证明、安装和运行指导等。

遵循该标准,制造商需要确保生产的锅壳锅炉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性能和环保要求,用户在购买和使用时也可以依据该标准判断锅炉的品质和符合性。

GB/T 16508.4-2022 锅壳 锅炉 第4部分:制造、检验与验收.pdf部分内容预览:

b)当采用90°扳边时,管端伸出长度应符合表10的规定。

表1090°扳边管端伸出长度

5制造单位应根据锅炉设计文件和试胀结果制定胀接工艺规程。 6需要在安装现场进行胀接的锅炉出厂时,锅炉制造单位应提供适量同牌号的胀接试件

式中: H. 内径控制法胀管率; d1 胀接后的管子实测内径,单位为毫米(mm); 6 未胀时的管子实测壁厚,单位为毫米(mm); d 未胀时的管孔实测直径,单位为毫米(mm)。

GB∕T 23857-2009 生活垃圾填埋场降解治理的监测与检测H.= 1)×100%

当采用外径控制法时,胀管率一般控制在1%~1.8%范围内。胀管率可按公式(2)计算:

式中: Hw 外径控制法胀管率; D 胀接后紧靠管板或锅壳(筒)外壁处管子的实测外径,单位为毫米(n

未胀时的管孔实测直径,单位为毫米(mm)

9.6.3管子壁厚减薄率控制法

当采用管子壁厚减薄率控制法时,符合如下要求: )在胀管前的试胀工作中应对每一种规格的管子和壁厚的组合都进行扭矩设定: b)扭矩设定是通过试管胀进试板的管孔来实现的,试管胀接完毕后,打开试板,取出试管测量管 壁减薄量,然后计算其管壁减薄率,管子壁厚减薄率一般控制在10%~12%范围内,扭矩设定 完毕后,应将扭矩记录下来,并且将其应用于生产;胀接管子壁厚减薄率应按公式(3)计算:

式中: 胀接管子壁厚减薄率; —一胀接前管子壁厚,单位为毫米(mm); m一一胀接后管子壁厚,单位为毫米(mm)。 C 为保证胀管设备的正常运行,生产中每班工作之前,操作人员都应进行一次试胀,同时检验部 门应核实用于生产的扭矩是否与原设定的扭矩完全相同

9.7.1胀接后的管端不应有粗糙、剥落、刻痕、夹层、裂纹等缺陷。胀口处应无单边偏挤现象,胀接口内 璧胀天部分过渡到未胀部分应均匀、平齐,无切口和沟槽。 9.7.2管端12°~15°(管壁与管子中心线的夹角)喇叭口(见图15)的扳边起点与管板或锅壳(筒)表面 宜平齐,由胀接部分转人喇叭口部分应有明显的界限,但不应有明显的切口和挤出现象,扳边后管端不 应有裂纹。

图15管端12°~15°喇叭口示意图

GB/T16508.42022

9.7.3高温区域(烟温800℃以上)胀接烟管管端应进行90°扳边。扳边后管端不应有超过2mm的细 长裂纹;管端与管板应紧密接触,其最大间隙(a)(如图16)应不大于0.4mm,且间隙大于0.05mm的长 度不应超过管子周长的20%

9.7.4应根据实际检查和测量结果做好胀接记录,

图1690扳边示意图

9.7.4应根据实际检查和测量结果做好胀接记录。 9.7.5胀接全部完毕后应进行水压试验,检查胀口的严密性。 9.7.6补胀和换管符合如下要求:

对水压试验漏水的胀口应在卸压后随即进行补胀,同时还应对其邻近的一些胀口稍加补胀以 免受到影响而松弛。补胀前应测量胀口内径、确定合适的补胀量,以免超胀; b 同一漏水胀口,补胀次数不宜多于2次,补胀后应重新进行水压试验,对补胀后仍有漏水且胀 管率已超过2.8%的管子应换管重胀(在割除不合格的胀接管子时,应注意不损伤管孔壁)。补 胀、重胀后的胀管率应符合9.6的要求

9.8.1贴胀的胀管率宜控 9.8.2贴胀工作完成后,应仔细测 照胀管质量要求进行质量检验、记录

9.8.1贴胀的胀管率宜控制在

10. 1 ± 般要求

10.1.1对于受压元件之间及与承载构件的焊接,制造单位应制定符合要求的焊接工艺和相应的检查 捡收要求,以保证焊接质量。 10.1.2焊工应按照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所编制的焊接工艺规程施焊,并做好施焊记录, 10.1.3非本单位的焊接工艺评定不应用于本单位受压元件产品的焊接工作。 10.1.4制造单位应建立焊工焊接档案,并对施焊焊缝质量以及焊工遵守工艺纪律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

安NB/T47014及GB/T16507.5的相关要求进行

3.1不应在焊件的非焊接表面引弧,如产生弧坑,应将其磨平或焊补。有裂纹倾向的材料,磨平 后应进行表面无损检测。 3.2焊件纵缝两端的引弧板、引出板或产品焊接试件,严禁锤击拆除。 3.3焊件装配时不应强力对正。焊件装配和定位焊的质量符合工艺文件的要求后,方能进行焊接

10.3.4多道(层)焊接时,后道(层)焊接前均应将前道(层)焊缝的表面清理干净。 10.3.5额定工作压力不大于2.5MPa的卧式内燃锅炉、锅壳式余热锅炉及贯流式锅炉,除受烟气直接 中刷部位的连接处以外,管板与炉胆、锅壳采用T型接头连接,其焊缝背部能够封焊的部位均应封焊 不能够封焊的部位应采用氩弧焊打底,并保证焊透。 10.3.6立式锅壳锅炉U型下脚圈与锅壳连接的焊缝应采用氩弧焊打底。 10.3.77 在锅壳、炉胆的纵向和环向对接焊中使用了衬垫时,焊接后应除去衬垫 0.3.8 锅壳、炉胆纵向和环向对接焊缝焊后磨平时,应有记录或标记可追踪到焊缝位置。 0.3.91 集箱、管子和其他管件的对接焊缝不应使用永久性衬环。 10.3.10管子对接焊接时,宜采用多层焊(工艺文件规定单层焊的除外),各焊层的接头应尽量错开。 10.3.11 管子与管板焊接应尽量交叉进行;水冷壁管与集箱焊接时,应采用有效措施防止焊后集箱变形

0.4焊前准备及施焊环

检,合格后方可使用。焊接材料的保管、发放等应符合JB/T3223的规定。 0.4.2 当施焊环境出现下列任一情况,且无有效防护措施时不应施焊: a) 焊条电弧焊时风速大于10m/s; b) 气体保护焊时风速大于2m/s; c) 相对湿度大于90%; d) 雨、雪环境; e) 施焊环境温度低于一20℃。 0.4.3 当焊件温度为一20℃0℃时,应在焊件始焊处100mm范围内预热到15℃以上

焊脚尺寸(K)推荐采用表11中的数值。下降管连接焊缝的焊脚尺寸按焊缝强度选用。

GB/T16508.4—2022

10.7焊前预热和焊后后热

10.7.1焊前预热应符合以下要求。 焊前预热及预热温度根据母材交货状态、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焊接性能、厚度及焊件的拘束程 度等因素确定,预热温度一般通过焊接工艺评定确定。 b 预热要求及推荐最低预热温度符合NB/T47015的规定。 当焊接两种不同类别材料组成的焊接接头时,预热温度接要求高的材料选用。焊接中断重新 施焊时,仍按规定进行预热。 d) 采用组合焊接工艺时,如果需要预热,对于每个工艺,分别确定预热要求。 e 需要预热的焊件接头温度在整个焊接过程中不低于预热温度。 10.7.2 焊后后热符合以下要求: a 对冷裂纹敏感性较大的低合金钢和拘束度较大的焊件应采取后热措施,并应符合工艺文件的 要求; b)后热温度一般为200℃~350℃;保温时间与后热温度、焊缝金属厚度有关,一般不少于0.5h; )后热应在焊后立即进行,如焊后立即进行热处理可不进行后热

10.8.1当受压元件的焊接接头经无损检测发现存在超标缺陷时,应查找原因并制定可行的返修方案 后才能进行返修焊 10.8.2返修焊前应将缺陷彻底清除。 10.8.3返修焊后,焊区应进行外观检查和无损检测。有焊后热处理要求的元件,返修焊后应做焊后热 处理。 10.8.4同一位置上的返修不宜超过2次;2次以上的返修应经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返修的部位、次 数、返修情况应存人锅炉产品技术档案

10.9受压元件焊接接头外观检查

受压元件焊接接头(包括受压元件与主要承受载荷非受压元件之间的焊接接头)按下列要求进行外 观检查。 a) 焊缝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图样和工艺文件的规定。 b)对接接头的焊缝高度应不低于母材表面,焊缝与母材应平滑过渡,焊缝和热影响区表面无裂 纹、未熔合、夹渣、弧坑和气孔。 C 锅壳、炉胆、集箱或管道的纵、环缝及管板(封头)、U型下脚圈的拼接焊缝应无咬边,其余焊缝 咬边深度不超过0.5mm。管子焊缝两侧咬边总长度不超过管子周长的20%,且不超过 40mm

11.1.1钢管冷、热成形后的热处理应符合11.2的规定。 11.1.2受压件用钢板的冷、热成形后的恢复材料性能热处理应符合11.3的规定。 11.1.3受压元件和受压元件与非受压元件连接焊缝的焊后热处理应符合11.4的规定 11.1.4热处理炉应符合GB/T30583的要求。其他加热设备应符合有关技术要求

11.1.1钢管冷、热成形后的热处理应符合11.2的规定。 11.1.2受压件用钢板的冷、热成形后的恢复材料性能热处理应符合11.3的规定。 1.1.3受压元件和受压元件与非受压元件连接焊缝的焊后热处理应符合11.4的规定 11.1.4热处理炉应符合GB/T30583的要求。其他加热设备应符合有关技术要求

11.2钢管冷、热成形后热处理

弯管成形DB37/T 5160-2020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资料管理标准.pd,应进行固溶处理

1.3钢板成形后热处理

11.3.1钢板成形后热处理符合如下要求

其他材料钢板单向拉伸和双向拉 冷成形(如图17),当变形率大于5%时,应于成形后进 应热处理恢复材料的性能,热处理方式按11.3.2、11.3.3的规定进行: 单向拉伸变形率(e,)按公式(4)、双向拉伸变形率(e,)按公式(5)进行计算

一板材厚度,单位为毫米(mm); R一一成形后中面半径,单位为毫米(mm); R。 成形前中面半径(对于平板为),单位为毫米(mm)

GB∕T 35170-2017 水泥窑协同处置的生活垃圾预处理可燃物17单向拉伸和双向拉伸冷成形

c)对于碳素钢及低合金钢钢板冷成形,当变形率大于5%、且符合下列任意条件之一,冷成形 应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 1)成形前厚度大于16mm; 2)成形后减薄量大于10%。 1.3.2 受压件在热、冷成形后,根据材料技术要求,可不进行热处理或按下列情况之一进行热处理: a) 去应力热处理; b) 正火; ) 正火十回火; d) 萍火十回火; e) 固溶处理。 1.3.3 如在成形后对产品进行检测证明完工的部件材料符合相应材料标准的要求,也可采用以下 处理工艺: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