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2082-2021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无线传感器通用技术规范.pdf

Q/GDW 12082-2021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无线传感器通用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0.1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70031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GDW 12082-2021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无线传感器通用技术规范.pdf简介:

Q/GDW 12082-2021《输变电设备物联网无线传感器通用技术规范》是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CPECC)发布的一项行业标准。这份规范主要针对输变电设备物联网(IIoT)中使用的无线传感器,提供了一套通用的技术要求和指导原则。

它涵盖了无线传感器的设计、选型、安装、运行和维护等多个方面,包括传感器的通信技术(如无线通信标准、数据传输速率、功耗等)、数据采集精度、环境适应性、安全性、互操作性等方面的规定。目的是为了确保输变电设备的物联网系统能够稳定、高效、准确地收集和传输设备数据,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监控和维护效率,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这份规范适用于电力行业内的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有助于推动电力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提高电力行业的智能化水平。

Q/GDW 12082-2021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无线传感器通用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7.2.10.7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按照GB/T17626.9中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要求进行试验,在试验期间和试验后,传感器应满足表6 中的性能判决要求。

7.2.10.8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按照GB/T17626.10中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要求进行试验,在试验期间和试验后,传感器应满足表6 中的性能判决要求。

【山西图集】12N9.pdf7.2.10.9电压暂降抗扰度试验

按照GB/T17626.11中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要求进行试验,在试验期间和试验后,传感器应满 的性能判决要求。

7.2. 11电气性能试验

7.2.11.1电量和无线电于扰试验

针对安装在导线和绝缘子串上的传感器,根据GB/T2317.2中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要求进行试验 验期间和试验后,传感器应满足6.12.1中规定的技术要求,且试验期间数据缺失率应不超过10

7. 2. 11. 2 电流耐受试验

针对安装在导线上的传感器,把传感器安装在400mm²及以上截面的导线上,处于默认采样周期下 正常工作状态,进行如下导线通流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结束后,传感器应能正常工作,数据无干扰, 电气系统无损坏;试验期间的数据缺失率应不大于10%。 将导线电流从零以800A/min速率升流至导线最大允许工作电流,然后以800A/min速率将至零, 重复3次。 对导线通以最大允许工作电流值的电流,连续运行48h

7.2. 11.3温升试验

针对安装在导线上的传 的条件下,将传感器安装在400mm²及以上截面的导线上 通以相应截面导线最大充许工作电流 测量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夹具及表面温度

7.2. 11. 4 雷击试验

无线传感器处于工作状态,在下述条件下进行试验,在试验过程中传感器应无飞弧或击穿现象,试 验后传感器应能正常工作。 a 安装于输电线路的无线传感器按GB/T16927.1中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对被测导线施加 相应电压等级绝缘子串耐受水平的标准雷电波各3次,线上传感器安装在模拟导线上,传感器 其他部件距离模拟导线5m(对特高压等级电压,该距离为8m); b 安装于输电杆塔的无线传感器按GB/T3482中规定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在6.12.4 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下进行试验。

7.2.12机械性能试验

7.2.12.1振动试验

无线传感器振动试验应满足以下要求: a)输电类无线传感器,在不包装、不通电,固定在振动试验台中央,按照GB/T2423.10中 的试验方法和要求,并在6.13.1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下进行试验。试验后,传感器应无损坏

固件、连接件、模块及元器件无松动、脱落等现象,且通电后传感器在规定的限值内性能正常。 b)变电类无线传感器,按GB/T11287中规定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对传感器进行严酷等级I 级的振动耐久试验,要求试验后,装置不应发生紧固件松动、机械损坏等现象。

7.2.12.2垂直振动试验

垂直振动试验通过模拟导线振动,检验安装在导线上的传感器耐受垂直振动的能力和对导线的损伤 参照DL/T1098规定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 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传感器应能正常工作;传感器各部件应无松动、无损环,夹头无滑移,无明 显磨损:传感器夹头处的导线未损伤,且传感器夹头的残余力矩不应小于安装力矩的60%。

7. 2. 12. 3冲击试验

对传感器进行严酷等级I级的振动耐久试验,要 求试验后,装置不应发生紧固件松动、机械损坏等现象,

7.2.12.4碰撞试验

应满足以下要求: 输电类无线传感器,不包装、不通电,固定在碰撞试验台中央,按照GB/T2423.6中规定的试 验方法和要求,并在6.12.4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下进行试验。试验后,传感器应无损坏,紧固件、 连接件、模块及元器件无松动、脱落等现象,且通电后传感器在规定的限值内性能正常。 6 变电类无线传感器,按GB/T14537中规定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对传感器进行严酷等级I 级的碰撞试验,要求试验后,装置不应发生紧固件松动、机械损坏等现象。

7.2.13外壳防护性能试验

根据GB/T4208规定的外壳防护性能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 a)输电类无线传感器,应符合外壳防护等级IP65的要求。 室内及遮蔽场所使用的变电类无线传感器,应符合外壳防护等级IP31的要求;户外使用的变 电类无线传感器,应符合外壳防护等级IP55的要求,

GB/T4208规定的外壳防护性能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 输电类无线传感器,应符合外壳防护等级IP65的要求。 室内及遮蔽场所使用的变电类无线传感器,应符合外壳防护等级IP31的要求;户外使用的变 电类无线传感器,应符合外壳防护等级IP55的要求,

7. 2. 14可靠性

7.2.14.1试验方法

GB/T2689.1规定的加速寿命试验方法进行

7.2.14.2判定依据

符合6.15中规定的无线传感器可靠性要求。

验分为型式试验、出厂检验、入网检验和抽样检

8. 2. 1检验规则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是,应进行型式试验: a)新产品定型前; b)正常生产时,每4年进行一次; c)停产1年后又恢复生产时; d)生产设备重大改变时; 正式生产后,因结构、材料、工艺有改变时; 国家技术监督机构或受其委托的技术检验部门提出型式试验要求时。

B. 2. 2检验项目

应根据本标准表7中型式试验的检验项目执行。

表7中型式试验的检验

8. 2. 3 结果评定

样品通过全部型式试验为合格。

居本标准表7中出厂检验的检验项目对传感器进

应根据本标准表7中出厂检验的检验项目执行

8. 3.3 结果评定

险测中出现任一检验项目不合格,均判该传感器为不合格

8. 4. 1 检验规则

应根据本标准表7中入网检验的检验项目对传感器进行入网检验。

应根据本标准表7中入网检验的检验项且执行

检测中出现任一检验项目不合格,均判该传感器为不合

8.5. 1 检验规则

据以下规则检验: a)同一产品单批次供货数量在3台及以下,按实际供货数量全部抽取; b)同一产品单批次供货数量超过3台的,按实际供货数量的5%抽取,但单批样品不应少于3台。

8. 5. 2检验项目

应至少包含本标准表7中抽样检验的检验项目

对抽检样品进行遂台检验,检验中有1台以上(包含1台)单机不合格时,应加倍抽取该传感器按 照抽样检验相关项目经行检验。若仍有不合格时,则判该批传感器不合格;若全部检验合格,则除去第 批抽样不合格的单机传感器,该批传感器判为合格。 应在抽样检验合格后进行现场安装与调试。抽样检验报告仅对本次工程项目有效

9标志、包装、运输与购存

在包装箱的适当位置,应标有显著、牢固的包装标志,内容包括: a) 生产企业名称、地址: b 传感器名称,型号; C) 传感器数量; d 包装箱外形尺寸(mm); e 净重或毛重(kg); f) 运输作业安全标志; g 到站(港)及收货单位: h) 发站(港)及发货单位; 工程项目名称。

9.1.2储运图示和收发货标志

包装储运图示和收发货标志应根据被包装传感器的特点,按GB/T191和GB/T6388的有关规定正 确选用。

9. 2. 1基本要求

传感器的包装应满足GB/T13384,符合牢固、美观和经济的要求,做到结构合理、紧凑、防 ,在正常储运、装卸条件下,保证传感器不致因包装不善而引起设备损坏、散失、锈蚀、长霉和 确度等。

9.2.2包装环境要求

9. 2. 3 装箱要求

传感器包装后,其包装件中心应尽量靠下且居中。传感器装在箱内应予以支撑、垫平、卡紧, 可移动的部分应移至使传感器具有最小外形尺寸,并加以固定。

9. 2. 4 分体包装

9.2.6随机文件清单

随机文件应齐全,文件清单至少包含: a) 装箱清单; b) 型式试验报告; c) 出厂合格证; d) 出厂检验报告; S 安装使用说明书。

随机文件应齐全,文件清单至少包含: a) 装箱清单; b) 型式试验报告; C) 出厂合格证; d) 出厂检验报告; e 安装使用说明书。

9.2.7随机文件包装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典型无线传感器

表A.1按应用场景分类的典型无线传感器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典型无线传感器命名

表B.1无线传感器命名构成及各级修饰语举例一览表

电设备物联网无线传感器ID构成如表C.1所示。

表C.1输变电设备物联网无线传感器ID构成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无线传感器检测模式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无线传感器检测模式

发射机检测模式下马鞍山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试行)(马政[2015]82号 马鞍山市政府2015年12月),传感器应屏蔽数据接收功能,并能够与上位机进行交互、配置。具体满足如下 要求: a 应具备通过外部端口设置进入测试模式功能,实现单载波和数据发送, b)应可配置数据包长度、发送间隔等数据包参数。 c)应可配置扩频因子、带宽、编码率、前导长度、工作频点、发射功率等物理层参数。

接收机检测模式下,传感器应屏蔽数据发送功能,并能够与上位机进行交互,对设备进行配置。具 体满足如下要求: a)应可配置扩频因子、带宽、编码率、前导长度、工作频点等物理层参数。 b)具备向上位机数据传输功能,传输数据应包括:接收数据包内容、接收数据包信号强度、接收 数据包信噪比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无线传感器测试要求

F.1最大射频输出功率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无线传感器无线通信性能试验方法

按照YD/T1484.1中5.3的方法在微波暗室中测试。传感器进入发射机检测模式T/CECS 731-2020 装配式支吊架系统应用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设置发射端设备 为最大发射功率,工作模式为发送数据,在微波暗室中通过空口测试信号强度。测试结果需满足附录E 的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