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5014-2021 屈曲约束支撑应用技术规程.pdf

DB61T 5014-2021 屈曲约束支撑应用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3 M
标准类别:铁路标准
资源ID:68646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1T 5014-2021 屈曲约束支撑应用技术规程.pdf简介:

"DB61T 5014-2021 屈曲约束支撑应用技术规程"是一部具体的技术规范,其全称为《山西省建筑抗震设计规程》中的一个章节,主要针对屈曲约束支撑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制定了详细的规定和指导。屈曲约束支撑是一种特殊的抗震支撑系统,它通过在结构中设置特定的支撑,能够在地震作用下限制结构的过大变形,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该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 屈曲约束支撑的选型和设计:规定了屈曲约束支撑的适用范围、设计参数、计算方法和设计要求。

2. 施工与安装:明确了屈曲约束支撑的施工工艺流程、安装要求和质量控制措施。

3. 安全与监测:对屈曲约束支撑的使用安全、监测方法和定期检查进行了规定。

4. 试验与检验:规定了屈曲约束支撑的型式试验、性能检验和验收标准。

5. 应急处理: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急处理措施也有详细的规定。

总之,DB61T 5014-2021 是为了确保在山西省的建筑项目中,屈曲约束支撑的正确使用和有效抗震性能,以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DB61T 5014-2021 屈曲约束支撑应用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5.2.3屈曲约束支撑结构的分析

束支撑的工作状态选择,可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弹性时程分 析法、静力弹塑性分析法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法。

5.2.4弹塑性分析时,屈曲约束支撑的滞回模型可采用简化双

性模型。当屈曲约束支撑处于弹塑性工作状态时DB22∕T 2092-2014 公路工程火山灰材料应用技术指南,屈曲约束支撑阝 加给结构的有效刚度和有效阻尼可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确定

构的有效阻尼比可按下列方法确定:

5a=2We/4元W

武中:a一 屈曲约束支撑的附加有效阻尼比; W。—第i根屈曲约束支撑在结构预期层间位移△u;下往 复循环一周所消耗的能量(kN·mm): W一一设置屈曲约束支撑的结构在预期位移下的总应变能 (kN: mm) 。 2不计及扭转影响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 下的总应变能,可按下式计算:

2不计及扭转影响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 下的总应变能,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F,一一质点j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kN); u;一一质点j相对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位移(mm)。 3屈曲约束支撑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往复一周所消耗的能量 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A; 一 第i根屈曲约束支撑的恢复力滞回环在相对水平位 移△u;时的面积(kN·mm)。

4屈曲约束支撑附加给结构的有效阻尼比超过25%时,可 按25% 计算。

5.2.6为充分发挥屈曲约束支撑的耗能作用,屈曲约束支撑的 水平屈服位移与相应楼层水平屈服位移的关系宜符合以下要求:

5.2.6为充分发挥屈曲约束支撑的耗能作用,屈曲约束支撑的

5.2.6为充分发挥屈曲约束支撑的耗能作用,屈曲丝

水平屈服位移与相应楼层水平屈服位移的关系宜符合以下要求

5.2.7屈曲约束支撑结构的

屈曲约束支撑在水平方向的屈服位移(mm); 设置屈曲约束支撑的结构层间屈服位移(mm)

立移角限值应根据主体结构的结构类型,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确定。 立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新建学校、幼 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 所、广播电视等建筑,在设防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 限值宜按表5.2.7取值

表5.2.7设防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5.2.8对于布置屈曲约束支撑的楼层,在多遇地震作

5.2.8对于布置屈曲约束支撑的楼层,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同一 方向屈曲约束支撑所分担的水平剪力之和不宜大于该层总剪力 的40%

5.2.9罕遇地震作用下,采用耗能型屈曲约束支撑后结松

大弹塑性层间位移不宜大于未设置屈曲约束支撑的同等结构木 应位移的70%。

5.2.10屈曲约束支撑的屈服承载力设计值应根据设计结果选 行标准化归并,归并模数级差宜为50kN。

5.3.1屈曲约束支撑跨的子结构应进行性能化设计且不先于屈

5.3.1屈曲约束支撑跨的子结构应进行性能化设计且不先于居 曲约束支撑失效,并结合《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J297等理 行标准采取构造措施。

1节点板区域内的梁柱箍筋直径和间距应与国家现行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关于箍筋加密区的要求保持 致。箍筋加密区长度应从节点板端部算起,按国家现行标准《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要求延伸至节点板以外区域

1底层的梁和柱,应在梁端部和柱脚一定范围内设置横向 加劲肋(图5.3.3),横向加劲肋厚度不应小于6mm,间距宜为 20mm,第一个横向加劲肋应于节点板自由端部开始外延,其分 布长度应为一倍梁、柱高度范围。 2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高层 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的要求在梁端部设置隅撑,保 证负弯矩区的梁下翼缘平面外稳定性,为屈曲约束支撑节点提供 可靠的侧向支承作用。 3采用人字形或V字形布置形式且无楼板时,在屈曲约束 支撑轴线与梁轴线相交处的中部节点范围内应设置足够的平面 外支撑,或采取合理措施提高梁中部节点的平面外抗弯和抗扭刚

度防止屈曲约束支撑中部节点发生平面外失稳。

图5.3.3屈曲约束支撑跨的钢框架梁端部横向加劲肋构造

6.1.1屈曲约束支撑与主体结构之间应通过节点板连接,可采月 对接焊缝连接、高强螺栓连接或销轴连接等连接形式(图6.1.1)。

6.1.1屈曲约束支撑与主体结构之间应通过节点板连

.1三种典型的屈曲约束支撑与钢结构连

6.1.2对于钢结构,当与屈曲约束支撑直接相连的梁

.1.2对于钢结构,当与屈曲约束支撑直接相连的梁在罕遇地 震下的最大轴力与梁屈服轴力之比不超过0.3时,宜采用滑移式 24

节点板,并与翼缘板式梁端加强型梁柱节点通过高强度螺栓连 接。节点构造应符合以下规定: 1梁端部应采用翼缘板式加强型节点连接形式,其构造可 按照现行行业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的规 定确定。

6.1.2屈曲约束支撑钢框架滑移节点构道

2节点板与两块相互垂直的端板焊接,端板一侧的螺栓应 没垫板,螺栓垫板、端板以及梁柱翼缘相互夹紧,且在端板与翼缘 饭之间、端板与垫板之间应分别设置一层厚度不超过1mm的丁 基橡胶低摩擦材料。 3垫板和梁柱翼缘上应采用与螺栓直径匹配的圆孔,端板 内沿切向应设置槽形孔,充许梁柱翼缘相对于端板发生切向滑 移,单侧滑移量可按节点板在梁侧和柱侧连接长度的1.5%~2% 计算。

4采用滑移式节点的高强度螺栓可根据国家现行标准《钢结 沟设计标准》GB50017的方法按抗拉连接进行设计,不考虑连接界 面的切向力作用,螺栓拉力计算方法根据本规程附录A确定。 6.1.3对于新建混凝土结构,节点板与结构的连接应满足以下 要求: 1屈曲约束支撑节点板与结构之间可采用预埋件进行连接 图6.1.3),预理件可采用普通钢筋锚板预理件和型钢预理件两 种形式。 2屈服承载力设计值小于1000kN时,可采用钢筋锚板预理 牛形式,钢筋应同时穿过两块锚板并塞焊连成整体,并应符合国 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血(销轴连接) 图6.1.3屈曲约束支撑节点板与混凝土结构的连接

3屈服承载力设计值大于1000kN时,宜采用型钢预理件形 式,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钢结构设计 标准》GB50017验算焊缝连接,并按构造设计抗剪栓钉,其中开孔 式型钢预理件可便于箍筋设置,而整体式型钢预理件应与箍筋焊 接或采用箍筋弯钩构造

6.1.4当预埋件高度方向梁、柱尺寸超过5001

采用对穿形式,锚筋预理件其锚固长度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消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J29 的规定执行:型钢预埋件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400mm。

6.1.5节点板的自由边应设置焊接边肋,以增强节点板平面外 稳定性,并满足以下要求: 1边肋厚度不应小于节点板厚度的1/2,且不小于6mm,边 肋宽度不应小于支撑连接段外轮廓尺寸的2/3,边肋长度宜比节 点板自由边长度小10mm。 2边肋应与梁柱表面外侧焊接,且不应与节点板的连接焊 缝相交。

图6.1.6人字形屈曲约束支撑上部节点板加劲肋设置

1单块横向加劲肋的厚度不应小于节点板厚度的1/2,且不 小于8mm,在宽度方向应与底部水平边肋平齐。 2同一面的加劲肋应分别靠近两侧的支撑节点进行布置 与节点板、底部水平边肋和梁底之间采用三面围焊。 6.1.7当采用螺栓连接时,屈曲约束支撑与节点板之间应每边 留置不小于10mm的间隙,并应采用10.9级或以上等级的摩擦型 高强螺栓连接。

6.2屈曲约束支撑与节点板的

5.2.1屈曲约束支撑与节点板、预理件的轴向连接承载力设计 直,不应小于1.2倍支撑的极限承载力河北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管理标准化).pdf,且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规定。 6.2.2对于框架结构,当屈曲约束支撑与节点板采用焊缝或螺 栓连接,应按下式验算屈曲约束支撑连接段的平面外稳定性:

从梁柱表面算起的支撑轴线长

沿支撑轴线方向从纳束单元一端到最近梁柱表面的 长度与L之比(图6.2.2)。

6.2.3对于框架结构,当屈曲约束支撑与节点板采用焊缝或螺 栓连接,且核心单元过渡段的约束长度不满足本规程4.2.6条规 定时,或核心单元采用两段式构造时,应按下式验算屈曲约束支 撑连接段的平面内稳定性:

DB5308/T 22-2016 森林旅游栈道设置指南.pdf式中:Me 屈曲约束支撑连接段根部的平面内弯矩设计值 (N : mm) ; Ae一厂 屈曲约束支撑连接段根部的有效截面面积(mm

对焊缝莲接应扣除过焊孔,对螺栓连接可忽略拼接 板面积而只考虑屈曲约束支撑连接段自身截面计 算; 。一屈曲约束支撑连接段根部截面的平面内弹性抵抗 矩(mm²),对焊缝连接应扣除过焊孔,对螺栓连接 可忽略拼接板截面而只考虑屈曲约束支撑连接段 自身截面; 1。一屈曲约束支撑接段根部截面的平面内有效惯性 矩(mm4),对焊缝连接应扣除过焊孔,对螺栓连接 可忽略拼接板截面而只考虑屈曲约束支撑连接段 自身截面计算; f一一对于螺栓连接,取屈曲约束支撑莲接段钢材强度标 准值;对于焊缝连接,取对接焊缝有效截面的强度 设计值(N/mm); α一屈曲约束支撑连接段根部的平面内弯矩放大系数; β一—屈曲约束支撑核心单元的连接段与工作段之间的 相对刚体转角(rad)(图6.2.3),可近似取弹塑性 分析中罕遇地震下屈曲约束支撑所在楼层的层间 位移角最大值: L。一一屈曲约束支撑的外伸连接段长度(mm)(图6.2.2 和图 6.2.3); 之比; Pcr,屈曲约束支撑连接段的平面内屈曲临界力(N); 屈曲约束支撑连接段平面内计算长度系数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