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546-2021 煤矿用乙烯传感器.pdf

NB/T 10546-2021 煤矿用乙烯传感器.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8 M
标准类别:工业标准
资源ID:65633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10546-2021 煤矿用乙烯传感器.pdf简介:

NB/T 10546-2021 是一项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地方标准,全称为《煤矿用乙烯传感器技术条件》。该标准主要针对煤矿环境中使用的乙烯传感器提出了技术要求,包括传感器的性能参数、检测范围、精度、稳定性、抗干扰能力、防护等级等方面。

煤矿用乙烯传感器主要用于煤矿环境中检测乙烯气体的浓度,乙烯在煤矿中可能是瓦斯爆炸的前兆气体之一。这类传感器的设计和使用对于煤矿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能帮助监测和预防可能出现的瓦斯爆炸事故,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根据标准,这类传感器应具备以下特点:

1. 结构紧凑,便于安装和维护; 2. 传感器响应速度快,能及时反映出乙烯浓度的变化; 3. 精度高,测量误差小; 4. 抗干扰能力强,能在复杂的煤矿环境中稳定工作; 5. 有良好的防爆性能,符合煤矿的安全标准; 6. 数据传输准确,便于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

总的来说,NB/T 10546-2021 是一项关于煤矿用乙烯传感器技术的规范,旨在确保这类设备在煤矿环境中能够有效、安全地进行乙烯浓度监测。

NB/T 10546-2021 煤矿用乙烯传感器.pdf部分内容预览: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标定点calibrationpoint 传感器为满足测量准确度所选择的校准气样值。 3.2 稳定性stability

NB/T 105462021

新13JT111 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响应时间(Tgo)Tgoresponsetime 乙烯浓度发生阶跃变化时.传感器输出达到稳定值的90%的时间

4.1.1传感器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国家授权的检验机构审批的图样和技术文件 制造。 4.1.2传感器与关联设备配套,应经国家有关部门授权的防爆检验机构联检合格。与传感器配套的关 联设备应具有有效期内的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 4.1.3传感器防爆型式采用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标志为“ExibIMb"或“ExiaIMa”

4.3传感器外观及结构要求

4.3.1传感器的显示窗应透光良好,数码、符号均清晰完好。 4.3.2传感器表面、镀层或涂层不应有气泡、裂痕、明显剥落和斑点。 4.3.3传感器应结构合理、坚固耐用;应有适于井下安装的悬挂或支撑结构。 4.3.4传感器取样头上应有防粉尘和防风速影响的保护罩, 4.3.5传感器接插件和零件应采取防腐措施,印制电路板应至少涂覆两次三防(防腐、防霉、防潮)漆

4.4.1传感器应具有避免因断电而影响敏感元件工作稳定的措施。 4.4.2传感器应具有遥控调校功能

4.6.1频率型:200Hz~1000Hz(脉冲宽度大于0.3ms)。 4.6.2数字信号型:CAN信号、RS485、RI45以太网及光纤传输

4.6.1频率型:200Hz~1000Hz(脉冲宽度大于0.3ms)

传感器使用电缆的单芯截面积为1.5mm²时,传感器与关联设备的传输距离应不小于2km, 备的显示值或输出信号值(换算为乙烯浓度值)应不超过4.5.3的规定

器连续工作15d的基本误差应不超过4.5.3的规

4.10响应时间(T.n)

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应不大于60s

传感器本安端子与外壳之间,常态下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0M;交变湿热试验后,应不 5M

传感器本安端子与外壳之间应能承受500V、50Hz、历时1min的绝缘介电强度试验而无击多 络现象且漏电流大于或等于5mA

NB/T10546—2021

NB/T10546—2021

NB/T 105462021

4.15 工作温度试验

传感器在工作温度试验时,应符合4.5.3的规定。

传感器经贮存温度试验后,应符合4.5.3的规定

专感器经交变湿热试验后,应符合4.5.3、4.13、4.14的规定。

4.21.1传感器应采用矿用本质安全型的防爆结构且满足GB3836.1、GB3836.4的规定 4.21.2传感器选用任何与本质安全性能有关的元件,应符合GB3836.4一2010中第7章的规定。 4.21.3传感器外壳防护性能应符合GB/T4208中防护等级IP54的规定。 4.21.4传感器采用塑料外壳且金属外壳且裸露的(可起电的)表面积大于100cm²时,为避免静电电荷 积聚应进行防静电处理,外壳表面绝缘电阻应不超过1G2。 4.21.5传感器采用塑料外壳时,外壳阻燃性能应符合GB3836.1的规定。 4.21.6传感器应能通过GB3836.4一2010中10.1规定的火花点燃试验。传感器与关联设备通过不低 于2km电缆(单芯截面积为1.5mm²)连接后,应能通过GB3836.4一2010中10.1规定的火花点燃 式验。 4.21.7传感器在正常和故障状态下其元器件、外壳及连接导线最高表面温度应≤150℃。 4.21.8传感器外壳结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GB3836.4一2010的规定

4.21.1传感器应采用矿用本质安全型的防爆结构且满足GB3836.1、GB3836.4的规定 4.21.2传感器选用任何与本质安全性能有关的元件,应符合GB3836.4一2010中第7章的规定。 4.21.3传感器外壳防护性能应符合GB/T4208中防护等级IP54的规定。 4.21.4传感器采用塑料外壳且金属外壳且裸露的(可起电的)表面积大于100cm²时,为避免静电电荷 识聚应进行防静电处理,外壳表面绝缘电阻应不超过1G2。 4.21.5传感器采用塑料外壳时,外壳阻燃性能应符合GB3836.1的规定。 4.21.6传感器应能通过GB3836.4一2010中10.1规定的火花点燃试验。传感器与关联设备通过不低 于2km电缆(单芯截面积为1.5mm²)连接后,应能通过GB3836.4一2010中10.1规定的火花点燃 式验。 4.21.7传感器在正常和故障状态下其元器件、外壳及连接导线最高表面温度应≤150℃。

各项试验除另有规定外,一般按下列环境条件进行: a)温度:15℃~35℃; b)相对湿度:45%~75%;

)大气压力:80kPa~106kPa

5.2试验用气样和试验用主要仪器

空气中乙烯标准气样(以下简称标准气样)应采用以国家计量部门考核认证的单位提供的气样 确定度不大于2%,各项试验所用气样符合表2要求

5.2.2试验用主要仪器

5.2.2.1气体流量计

量范围30mL/min~300mL/min:准确度:2.5级

分度值为0.01s。

2.2.3电压表及电流表

用四位半的数字万用表,其准确度应不小于0.5纟

5.2.2.5直流稳压电源

NB/T 105462021

5.5.1在以下所有需对传感器调校试验中,应使用与传感器配套的遥控器来完成,遥控器使用方法按 产品说明规定。 在以下需通气的试验中,除报警误差试验外,其余的试验通气流量应保持为产品企业标准规定的传 感器校准时流量(以下简称规定流量)。 5.5.2传感器接上稳压电源,将稳压电源的输出分别调至产品企业标准规定的最高与最低工作电压, 按5.5.3、5.5.4规定的方法对传感器进行显示值稳定性及基本误差测定。 5.5.3待传感器零点在清洁空气中稳定后,按规定流量,通入量程50%的标准气样,3min后将传感器 显示值调至与标准气样值一致,继续通气,再观察1min,记录1min内传感器显示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的差值,重复测定3次,取最大值。 5.5.4按规定流量,用清洁空气和量程50%的标准气样校准3次传感器(以下简称校准传感器),在以 后的测定中不得再次校准。待传感器零点在清洁空气中稳定,按规定流量分别向传感器依次通入表2 中标准气样各3min,记录传感器的显示值或输出信号值(换算为乙烯浓度值)。重复测定4次,取其后 3次的算术平均值与标准气样的差值,即为基本误差。

5.5.5量程及分辨率测试,按规定流量向传感器通人表2中标准气样,记录传感器的分辨率和最大

量检定或校准合格的仪表测试传感器输出信号

将传感器与关联设备通过不低于2km的模拟电缆(或单芯截面积为1.5mm²的电缆)连接, 由关联设备提供传感器所需电源。通气测试方法按5.5.4的规定,记录传感器的显示值或输出信 号值(换算为乙烯浓度值)。重复测定4次,取其后3次的算术平均值与标准气样的差值。模拟电 缆按MT/T772一1998中附录A仿真,电缆模拟参数按R=12.8Q/km单芯、L=0.8mH/km单 芯、C=0.06uF/km计算

将调整好的传感器在空气中连续运行15d鲁L13S11 管道与设备保温、防结露及电伴热,每隔12h记录零点并按规定流量通入量程50%左右标 准气样3min,记录显示值和输出信号值。试验期间不得调整传感器

将制造厂提供的扩散取样注气装置与传感器进气部位相接,接规定流量通入清洁空气,待传感器零 点稳定后,以相同的流量通人量程50%的标准气样3min,记录显示值。然后通人清洁空气,待传感器 零点稳定后,以相同的流量通入量程50%的标准气样的注气装置迅速换到取样头上,并开始记录传感 器的指示值达到原显示测量值90%所需要的时间,测量3次,取其算术平均值

气样,记录出现声、光信号瞬间传感器的显示值并计算设定警报点乙烯浓度值与显示的差值。

5.10.2报警声压级测量

报警声响强度用声级计测量,坏境噪音应小于50dB(A)。将声级计置于传感器的报警声响器轴心 正前方1m处,测量3次DB42/T 602-2010标准下载,取其最小值

5.10.3报警光信号

试验在黑暗环境中距传感器20m处观察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