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OCR+书签.pdf

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OCR+书签.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7 M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
资源ID:62507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OCR+书签.pdf简介:

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部重要的工程技术规范,它是我国对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进行指导和规范的重要标准。该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地基土的分类与性质、地基承载力的计算、地基处理方法、基础设计、边坡稳定分析、地震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等多个方面。

"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技术是一种能够识别和转换图像中的文字内容为可编辑文本的技术,对于该规范的电子版本,可能是将其扫描版通过OCR技术转换,使其可以搜索和复制文本内容,提高了阅读和使用的便利性。

"书签"功能则是电子文档阅读器中常用的功能,用户可以为规范的某个章节、段落或重要知识点设置书签,方便日后快速定位和查阅。

总的来说,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OCR+书签版,使得专业人员在设计建筑地基基础时,能够更高效地查阅和理解相关技术规定,提高设计质量和工程安全性。

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OCR+书签.pdf部分内容预览:

注:环境影响系数一项,当城市市区人口为20万~50万时,按城市近郊取值;当项 市市区人口大于50万小于或等于100万时,只计人市区影响;当城市市区人口超 过100万时,除计入市区影响外,尚应考虑5km以内的郊区近郊影响系数。

5.1.8季节性冻土地区基础埋置深度宜大于场地冻结深度

5.1.8季节性冻土地区基础理置深度宜大于场地冻结深度。对 于深厚季节冻土地区,当建筑基础底面土层为不冻胀、弱冻胀, 冻胀土时:基础理置深度可以小于场地冻结深度,基础底面下充 许冻土层最大厚度应根据当地经验确定。没有地区经验时可按本 规范附录G查取。此时,基础最小埋置深度dmin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hx一一一基础底面下充许冻土层最大厚度(m)。 5.1.9地基土的冻胀类别分为不冻胀、弱冻胀、冻胀、强冻胀 和特强冻胀,可按本规范附录G查取。在冻胀、强冻胀和特强 东胀地基上采用防冻害措施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在地下水位以上的基础2020年第二季度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信息价(总第32期)(2020年7月3日),基础侧表面应回填不冻胀的 中、粗砂,其厚度不应小于200mm;对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基础, 可采用桩基础、保温性基础、自锚式基础(冻土层下有扩大板或 扩底短桩):也可将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做成正梯形的斜面基础。 2宜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地表排水条件好的建筑场 地。对低洼场地,建筑物的室外地坪标高应至少高出自然地面 300mm500mm,其范围不宜小于建筑四周向外各一倍冻结深 度距离的范围, 3应做好排水设施,施工和使用期间防止水浸入建筑地基 在山区应设截水沟或在建筑物下设置暗沟,以排走地表水和 潜水。 4在强冻胀性和特强冻胀性地基上:其基础结构应设置钢

筋混凝土圈梁和基础梁,并控制建筑的长高比, 5当独立基础连系梁下或桩基础承台下有冻土时,应在梁 或承台下留有相当于该土层冻胀量的空隙。 6外门斗、室外台阶和散水坡等部位宜与主体结构断开: 散水坡分段不宜超过1.5m,坡度不宜小于3%:其下官填入非 冻胀性材料。 7对跨年度施工的建筑,人冬前应对地基采取相应的防护 措施;按采暖设计的建筑物,当冬季不能正常采暖时,也应对地 基采取保温措施

5.2.1基础底面的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5.2.1基础底面的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Pkmax ≤1. 2 f a

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 压力值(kPa)。

5.2.2基础底面的压力,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武中: Fk一 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项 面的竖向力值(kN); Gk一 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kN);

Fk+Gk Mk A W Fk+Gk Mv Pknin A W

式中:Mk一 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 矩值(kN·m);

3当基础底面形状为矩形且 偏心距e>b/6时(图5.2.2),pkmax 应按下式计算:

2(Fk+Gk) Pkmax 3la

式中:— 垂直于力矩作用方向的 基础底面边长(m); a 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 最大压力边缘的距离 (m)。

图5.2.2偏心荷载(e>6/6)

图5.2.2偏心荷载(e>b/6) 下基底压力计算示意 一力矩作用方向基础底面边长

.2.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由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公式 十算,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

5.2.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由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公式 于算,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 5.2.4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载荷试 验或其他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 应按下式修正:

验或其他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 应按下式修正:

武中:f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fak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按本规范第5.2.3条 的原则确定; h、d 基础宽度和埋置深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按基

表5.2.4承载力修正系数

注:1强风化和全风化的岩石,可参照所风化成的相应土类取值,其他状态下的 岩石不修正: 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本规范附录D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时取0; 3含水比是指土的天然含水量与液限的比值: 4大面积压实填土是指填土范围大于两倍基础宽度的填土

注:1强风化和全风化的岩石,可参照所风化成的相应土类取值,其他状 岩石不修正: 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本规范附录D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时㎡取0; 3含水比是指土的天然含水量与液限的比值: 4大面积压实填土是指填土范围大于两倍基础宽度的填土,

5.2.5当偏心距e小于或等于0.033倍基础底面觅度时,根据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计算,并应满 足变形要求:

表 5.2.5承载力系数M、M,、M

注:k一基底下一倍短边宽度的深度范围内土的内摩擦角标准值(")。

5.2.6对于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的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 按本规范附录H岩石地基载荷试验方法确定;对破碎,极破碎 的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根据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对完整、 较完整和较破碎的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也可根据室内饱和单 轴抗压强度按下式进行计算:

b(k) Pz b+2tand

b(pk pe) (b + 2ztan0)(l+ 2ztan0)

式中:b 矩形基础或条形基础底边的宽度(m); 1 矩形基础底边的长度(m); P 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kPa); 基础底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距离(m); 地基压力扩散线与垂直线的夹角(°),可按表5.2.7 采用。

表5.2.7地基压力扩散角0

注:1Es为上层土压缩模量;E2为下层土压缩模量; 2/b<0.25时取9=0,必要时,宜由试验确定;2/6>0.50时值不变: 3α/b 在 0. 25 与 0. 50 之间可插值使用。

5.2.8对于沉降已经稳定的建筑或经过预压的地基,可适当提 高地基承载力。

.3.1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地基变形充许值。

5.3.3在计算地基变形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由于建筑地基不均匀、荷载差异很大、体型复杂等因素 引起的地基变形,对于砌体承重结构应由局部倾斜值控制;对于 框架结构和单层排架结构应由相邻柱基的沉降差控制:对于多层 或高层建筑和高算结构应由倾斜值控制;必要时尚应控制平均沉 降量。

2在必要情况下,需要分别预估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和使用 期间的地基变形值,以便预留建筑物有关部分之间的净空:选择 连接方法和施工顺序。 5.3.4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应按表5.3.4规定采用。对表 中未包括的建筑物,其地基变形允许值应根据上部结构对地基变 形的适应能力和使用上的要求确定。

市.3.4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应按表5.3.4规定采用。对表 中未包括的建筑物,其地基变形允许值应根据上部结构对地基孕 形的适应能力和使用上的要求确定。

表5.3.4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

注:1本表数值为建筑物地基实际最终变形允许值:

2有括号者仅适用于中压缩性土; 31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mm);H为自室外地面起算的建筑物高度(m); 4倾斜指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5局部倾斜指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m~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 的比值。

2有括号者仅适用于中压缩性土; 31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mm);H为自室外地面起算的建筑物高度(m); 4倾斜指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5局部倾斜指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m~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高 的比值。

5.3.5计算地基变形时,地基内的应力分布,可采用

.3.5计算地基变形时,地基内的应力分布,可采用各向同性

.3.5计算地基变形时,地基内的应力分布,可来用各问同性 均质线性变形体理论。其最终变形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均质线性变形体理论。其最终变形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s 地基最终变形量(mm); s'一—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出的地基变形量(mm); 山一一沉降计算经验系数,根据地区沉降观测资料及经验 确定,无地区经验时可根据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压 缩模量的当量值(E)、基底附加压力按表5.3.5 取值; n一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图 5. 3. 5) ; po—一相应于作用的准永久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 (kPa) ; Esi一 基础底面下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MPa),应取土的自 重压力至土的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的压力段计算; Z;、之;1 基础底面至第i层土、第i一1层土底面的距离 (m);

表5.3.5沉降计算经验系数虫、

.3.6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的当量值(E),应按下立 计算:

式中:A;一一第i层土附加应力系数沿土层厚度的积分值。 5.3.7地基变形计算深度之(图5.3.5),应符合式(5.3.7) 的规定。当计算深度下部仍有较软土层时SY/T 6560-2018 海上石油设施电气安全规范,应继续计算。

As ≤ 0. 025 As

式中: △s 在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层土的计算变形1

△s,一一在由计算深度向上取厚度为△之的土层计算变形 值(mm),△见图5.3.5并按表5.3.7确定。

5.3.8当无相邻荷载影响,基础宽度在1m~30m范围内时, 基础中点的地基变形计算深度也可按简化公式(5.3.8)进行计 算。在计算深度范围内存在基岩时,2,可取至基岩表面;当存在 较厚的坚硬黏性土层,其孔隙比小于0.5、压缩模量大于 50MPa,或存在较厚的密实砂卵石层,其压缩模量大于80MPa 时,,可取至该层土表面。此时,地基土附加压力分布应考虑相 对硬层存在的影响,按本规范公式(6.2.2)计算地基最终变 形量TCCES 15-2020 桥梁健康监测传感器选型与布设技术规程.pdf

5.3.9当存在相邻荷载时,应计算相邻荷载引起的地基变形, 其值可按应力叠加原理,采用角点法计算。 5.3.10当建筑物地下室基础埋置较深时,地基土的回弹变形量 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3.10当建筑物地下室基础理置较深时,地基土的回弹变形量 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