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结构体系).pdf

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结构体系).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4.3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5891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结构体系).pdf简介:

"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结构体系).pdf" 是一本专门针对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中结构体系的技术指南。这本书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在2009年发布,其主要内容涵盖了建筑设计中结构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结构方案选择、结构形式、材料使用、结构计算方法、抗震设计、施工技术等方面的规定和建议。

它对于建筑师、结构工程师以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在进行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实践指导,旨在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和耐久性。通过这本书,专业人士可以了解到最新的设计标准、技术规范和工程实践经验,以提升设计质量和工程实施效率。

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结构体系).pdf部分内容预览:

的侧向刚度尽可能接近。

抗震设计时,结构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 的侧向刚度尽可能接近。 于柱截面在该方向边长的1/4。

大;楼(电)梯间宜设置剪力墙。 2平面形状凸出部分的端部附近布置剪力墙; 3单片剪力墙底部承担的水平剪力不宜超过结构底部总水平剪力的40%; 4剪力墙宜贯通建筑物的全高,宜避免刚度突变;剪力墙开洞时LY/T 2581-2016标准下载,洞口宜上下对齐且洞口面积不 宜大于墙面面积的1/6; 5剪力墙的两端(不包括洞口两侧)宜设置端柱、翼墙或与另一方向的剪力墙相连; 6楼梯间、电梯间等竖井宜尽量与靠近的抗侧力结构结合布置; 7各片墙的长度不宜相差过大;单片墙肢长度不宜大于8m; 8房屋纵(横)向区段较长时,刚度较大的纵(横)向剪力墙不宜设置在房屋的端开间; 9剪力墙之间的距离不宜过大。剪力墙之间无大洞口的楼、屋盖长宽比不宜超过表2.6.3的要求 当两墙之间的楼、屋盖有较大开洞时,该段楼、屋盖的平面内刚度更差,剪力墙的间距应适当减小。

表2.6.3剪力墙的最大间距

此处V。为对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基本不变的规则建筑,应取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 总剪力。 3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剪力墙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例,宜控制

代措施/结构/结构体系(2009年版)

30·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结构体系

随框架。 厚度不应小于14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 的地震总剪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不得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15%。 2当不满足式2.6.4的要求时,其框架总剪力应按0.2V。和1.5V.mx二者的较小值采用; 中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所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 3调整后任一层框架所承担的地震总剪力应取第1款和第2款两者的较大值; 每根框架柱和与之相连框架梁的剪力及端部弯矩标准值,框架柱的轴力标准值可不予调整; 5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时,本条第1款或第2款所规定的调整可在振型组合之后进 厂 .6.8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宜设计成周边有梁柱(或暗梁暗柱)的带边框剪力墙。 6.9尽可能避免在剪力墙两侧楼板全部开洞。无法避免时,首先应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保证水平 内能可靠地传递至该片剪力墙上。同时应通过正确的计算分析,适当折减其抗侧力刚度

的地震总剪力、应符合下列规

钢筋混凝土结构·31

1核心筒宜贯通建筑物全高:

2核心筒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上一层的墙厚应保持不变,其上部的墙厚及核心筒内部的墙体数量 可根据内力的变化及功能要求合理调整,但其侧向刚度应符合竖向规则性的要求; 成平板; 简墙厚的变化错开。 2.7.5外框架柱与核心筒外墙的中心距离,非抗震设计大于12m,抗震设计大于10m时,宜采取增设 内柱等措施。

2.7.10内筒边长可为高度的1/12~1/15,有另外的角筒或剪力墙时,内筒平面尺寸可适当减小。内 筒宜贯通建筑物全高,竖向刚度宜均匀变化。内筒的墙肢厚度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楼层高度 的1/20;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上一层墙的厚度不应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的1/16。 2.7.11采用矩形平面时,其平面长宽比不宜大于2。

2.7.13筒简中简结构的外框筒宜符合以下要

1矩形平面的柱距不宜大于4m;框筒柱的截面长边沿筒壁问布直,傲面人 2洞口面积不宜大于墙面面积的60%,洞口高宽比宜与层高与柱距之比相近; 4角柱截面面积可取中柱的1~2倍,以保证其有足够的承载力。

层结构应符合以下要求:

19度抗震设计的筒体结构不应采用转换层结构

匀对利 盖,宽度取2倍板厚)对洞口加强。 偏梁肋形板或密肋板,跨度大于10m的平板宜采用后张预应力楼板。 立力。一般有如图所示的几种布置方式:

图2.7.15转角区楼盖布置示意

十角区布置斜梁,两个方向的楼盖梁与斜梁相交,受力明确。但斜梁受力较大,梁截面过高,不 便机电管道通行;楼盖梁的长短不一,种类较多; 2双向交叉梁布置,此种布置结构高度较小,有利降低层高; 3角区布置两根斜梁、外侧梁端支承在“L”形角墙的两端,内侧梁端支承在内筒角部。为了避 免与筒体墙角部边缘钢筋交接过密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可把梁端边偏离200~250mm; 4当采用钢筋混凝土平板结构时,一般在角部沿一个方向设暗梁。 2.7.16跨高比不大于2的框筒梁和内简连梁宜设置水平缝形成双连梁和多连梁;截面宽度不小于 400mm的连梁也可采用交叉暗柱。 2.7.17筒体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

钢筋混凝士结构·33

2平面形状凸出部分的端部附近宜布置剪力墙; 3剪力墙不宜过长,墙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m。单片剪力墙底部承担的水平剪力不宜超过结构底 部总水平剪力的40%; 4剪力墙宜贯通建筑物的全高,宜避免刚度突变;剪力墙开洞时,洞口宜上下对齐,且洞口面积 不宜大于墙面面积的1/6; 5剪力墙的两端(不包括洞口两侧)宜设置端柱、翼墙或与另一方向的剪力墙相连; 6楼梯间、电梯间等竖井宜尽量与靠近的抗侧力结构结合布置; 7剪力墙之间的距离不宜过大。剪力墙之间无大洞口的楼、屋盖长宽比不宜超过表2.8.3的要求 当两墙之间的楼、屋盖有较大开洞时,该段楼、屋盖的平面内刚度更差,墙的间距应活当减小

表2.8.3剪力墙之间楼(屋)盖的长宽比

表2.8.5双向无梁板厚度与长度的最小比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结构

般可采用以下措施之一: 1将板柱节点附近板的厚度局部加厚或加柱帽; 带暗梁所需纵筋合并考虑,其直径不应小于16mm 3可采用抗冲切栓钉。 度。所有洞边均应设置补强钢筋。 个跨中板带共有区域也不宜开较大洞。 可靠地传递至该片剪力墙上,同时应通过正确的计算分析,适当折减其抗侧力刚度。 章的规定外。尚应分别符合现行规范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有关规定。

钢筋混凝土结构·35

注:1表中B为楼盖的宽度:

±2 。 12异形柱的轴压比限值

度设计值。乘积的比值; 2剪跨比不大于2的异形柱,轴压比限值应按表内相应数值减小0.05; 50%时,异形柱轴压比限值应按框架结构采用 异形柱、梁、剪力墙和节点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且不应高于C50; 2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HRB400、HRB335级钢筋;箍筋宜采用HRB335、HRB400、HPB235级导 筋。 2.9.13框架梁截面高度可按(1/10~1/15)1,确定(l,为计算跨度),且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小 350mm;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400mm。梁的净跨与截面高度的比值不宜小于4。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 截面高度的1/4和200mm。梁宽大于柱肢截面厚度时,凸出柱边尺寸不应大于75mm

2.10不规则建筑结构和复杂高层建筑结构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主要是指:带转换层的结构、带加强层的结构、错层结构、连体结构和多 楼结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一般都不是一个独立的结构体系,而是在建筑结构中加入了复杂的、不规 (或引起结构体系不规则)的子结构(或一部分)。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传力途径复杂,竖向或平面不规则,属不规则结构。 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和8度的高层建筑不宜同时采用超过两种上述复杂结构。 和抗震要求。

2.10.2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

度抗震设计的地下室的转换构件可采用厚板。

钢筋混凝土结构·37

平面为长矩形、横向剪力墙的片数较多时,落地的横向剪力墙数目与横问剪 计时不宜少于30%;抗震设计时不宜少于50%。 2)长矩形平面建筑中落地剪力墙的间距1宜符合以下规定: 非抗震设计:≤3B且l≤36m; 抗震设计:底部为1~2层框支层时,≤2B且1≤24m; 底部为3层及3层以上框支层时,1≤1.5B且l≤20m; 其中B一楼盖宽度。 宜大于10m。 规定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9框支梁与框支柱或框支梁与其上的墙体截面中心线宜重合。 2.10.3带加强层的高层建筑 和“强剪弱弯”的延性屈服机制。抗震设计时,框架-核心筒结构采用加强层宜慎重。若采用,则应采 取可靠有效的措施。 2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不应采用带加强层结构的高层建筑。 3加强层的位置和数量是由建筑使用功能和结构的合理有效综合考虑确定。当布置一个加强层 时,位置可设在0.6H附近;当布置2个加强层时,位置可设在顶层和0.5H附近,H为建筑物高度 当布置多个加强层时,加强层宜沿竖向从顶层向下均匀布置,一般加强层的位置宜与设备层、避难层综 合考虑。 4加强层宜尽可能少设,刚度不宜太大,只要能使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满足规范规定的侧移限值即 可。 5加强层的水平伸臂构件、周边水平环向构件可采用斜腹杆架、实腹梁,整层或跨若干层高的 箱形梁,空腹桁架等形式,应尽可能轻质高强,宜优先采用钢结构斜腹杆桁架。 6水平伸臂构件宜满层设置,平面上应对称布置,一般宜在结构平面两个方向同时设置。设计应 保证其与核心筒的刚性连接,宜使水平伸臂构件贯通核芯筒,其平面布置宜位于核心筒的转角或“T 字形墙肢处 水平伸臂构件与周边框架的连接宜采用铰接或半刚接。 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中,对设置水平伸臂桁架的楼层应考虑楼板平面内的变形。 段加密。 比限值还应适当从严,当采用沿柱全高加密井字复合筛设置芯 业A

《加氢站安全技术规范 GB/T34584-2017》2.10.3带加强层的高层建筑

钢筋混凝土结构·39

层区间框架柱水平截面净

8加强层所在楼层上下相连楼盖 加强加强层 下相邻一层各构件及其节点的刚度和配筋也应适当加强,且核心筒与框架柱间楼板不宜开大洞 设计中应采取措施减小结构竖向温度变形及轴向压缩变形对加强层内力的影响。

2.10.4错层高层建筑

GB∕T 39698-2020 通用硅酸盐水泥出厂确认方法2.10.5连体高层建筑

图2.10.4错层结构加强部位示意

1抗震设计时,9度抗震设计或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不应采用连体结构,7度、8度抗震设计时, 数和刚度相差悬殊的建筑不宜采用连体结构。 2连体结构各独立部分宜有相同或相近的体型、平面和刚度。连体结构的整体及各独立部分结构 面布置应尽可能简单、规则、均勾、对称,减少偏心。抗侧力构件宜沿周边布置。 3连接体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尽量减轻连接体部分结构自重。应优先采用钢结构架,也可采用钢梁、型钢混凝土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